CN211416873U -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16873U
CN211416873U CN201922359387.0U CN201922359387U CN211416873U CN 211416873 U CN211416873 U CN 211416873U CN 201922359387 U CN201922359387 U CN 201922359387U CN 211416873 U CN211416873 U CN 2114168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int
synchronous
bar
rocker arm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59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智杰
陈丽苹
孙荣哲
高向利
王庆辉
王彦东
张吉宏
董云峰
马国成
孙石磊
李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wo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wo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wo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woo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59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168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168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168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涉及水陆两栖车。收放轮装置包括:同步转轴、摇臂、锁销、两个同步连杆、两个四连杆机构和油缸。摇臂的中心与同步转轴连接。锁销可将摇臂锁定于指定位置。两个同步连杆对称设置且一端与摇臂对应端铰接。两个四连杆机构对称设置,每一四连杆机构的内侧上端铰接在对应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处,每一四连杆机构还与对应的链传动箱固定连接。油缸连接在两个四连杆机构的内侧处。本申请由油缸驱动一个四连杆机构收放一车轮,通过该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由同步连杆、摇臂及同步转轴组成的传动结构,带动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同时收放另一车轮。具有结构紧凑,车轮收起幅度大,陆地运行平稳,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Description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水陆两栖车,特别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背景技术
水上航行速度是水陆两栖车的一项重要指标。相对于船艇,两栖车结构复杂,重量大吃水深;流线形车身被车轮以及车轮悬架破坏;造成航行阻力大。所以多数两栖车采用收放轮结构,在水中行驶时将车轮收起于水面之上,减小阻力。达到提高车速的目的。而收放轮装置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陆地行驶性能以及水中航行阻力的大小。
目前比较成熟的两栖车产品有英国吉布斯公司的Humingda、Gibbs Humdinga和Gibbs Quadski,瑞士Rinspeed公司的Splash,美国watercar公司的两栖车,这些两栖车最高航行速度都可以达到70~80km/h。国内对两栖车的研制起步较晚,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收轮机构不成熟,水上航行速度一般不超过20km/h。水上航行速度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水中阻力过大,如果能够实现车轮收起至水面以上且对车体流线形体破坏较少,将会显著提高两栖车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减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安装在水陆两栖车的车体处,车体包括对应的车轮、链传动箱和传动轴,每一车轮与对应的链传动箱连接,所述链传动箱与对应的传动轴连接,收放轮装置包括:
同步转轴;
摇臂,其中心与所述同步转轴连接,所述摇臂可沿所述同步转轴转动;
锁销,其中心与所述摇臂上锁孔同轴,可将摇臂锁定于指定位置;
两个同步连杆,相对所述摇臂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一同步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摇臂的对应端铰接;
两个四连杆机构,相对所述摇臂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一四连杆机构的内侧上端铰接在对应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处,每一四连杆机构还与对应的链传动箱固定连接,以带动对应的链传动箱动作,进而带动对应的车轮收起或放下;和
油缸,连接在两个四连杆机构的内侧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中的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一个四连杆机构对应的同步连杆转动,带动所述摇臂转动,带动另一个同步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同时收放车轮。
可选地,两个同步连杆包括左侧的同步连杆和右侧的同步连杆,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左侧的四连杆机构和右侧的四连杆机构,每一四连杆机构包括:
内侧摇臂,其一端与对应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上连杆,其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的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
轮边摇臂,轮边摇臂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
下连杆,其一端与轮边摇臂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所述下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的另一端铰连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
其中,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与对应的链传动箱固定连接,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对应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所述油缸连接,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所述油缸的缸杆连接并由所述油缸驱动。
可选地,每一四连杆机构还包括一个减震器,配置成在收放轮装置经过颠簸路面时,减小振动向所述车体的传播。
可选地,每一减震器安装在对应的四连杆机构中的所述上铰接点B与所述下连杆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侧摇臂靠近所述油缸布置,所述轮边摇臂靠近车轮布置。
可选地,所述油缸的缸杆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在所述油缸的缸杆收缩时,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右侧的车轮与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右侧的收轮动作,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运动的同时带动右侧的同步连杆转动,使得所述摇臂绕所述同步转轴转动,带动左侧的同步连杆转动,使得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左侧的车轮与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左侧的收轮动作,使得两侧的车轮同时收起;
在所述油缸的缸杆处于伸展状态不动时,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上铰接点B都相对于车体不动,此时,水陆两栖车在陆地行驶。
本申请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由油缸驱动,通过油缸驱动一个四连杆机构收起或放下对应的车轮,通过该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由两个同步连杆、摇臂及同步转轴组成的传动结构,带动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同时收起或放下对应的车轮。本申请通过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车轮收起幅度大的特点,实现车轮收起至水面以上且对车体流线形体破坏较少,进而显著提高了水陆两栖车的性能。
此外,本申请在车轮放下时,摇臂与两个同步连杆之间的角度很小,车轮支撑力在摇臂上产生的力矩很小,易于锁销锁定,锁定可靠。
此外,本申请油缸与减震器功能分离,使得装置使用寿命长。
此外,本申请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本低。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正常路面行驶时示意性主视图;
图2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车水航行时示意性主视图;
图3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车轮;2-链传动箱;3-下连杆;4-减震器;5-轮边摇臂;6-上连杆;7-传动轴;8-内侧摇臂;9-同步转轴;10-同步连杆;11-油缸;12-摇臂;13-车体;14-锁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正常路面行驶时示意性主视图。图2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车水航行时示意性主视图。图3是安装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的水陆两栖车在颠簸路面行驶时的示意性主视图。
如图1所示,还可参见图2-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安装在水陆两栖车的车体13处。车体13包括对应的车轮1、链传动箱2和传动轴7。每一车轮1与对应的链传动箱2连接,所述链传动箱2与对应的传动轴7连接。所述传动轴7装在所述车体13上。收放轮装置包括:同步转轴9、摇臂12、锁销14、两个同步连杆10、两个四连杆机构(图中未标出)和油缸11。两个同步连杆10包括左侧的同步连杆10和右侧的同步连杆。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左侧的四连杆机构和右侧的四连杆机构。摇臂12的中心与所述同步转轴9连接,所述摇臂12可沿所述同步转轴9转动。摇臂12上还具有锁孔。锁销14的中心与所述摇臂12上的锁孔同轴,可将摇臂12锁定于指定位置。两个同步连杆10相对所述摇臂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一同步连杆10的一端与所述摇臂12的对应端铰接。左侧的同步连杆10与摇臂12的左端连接,右侧的同步连杆与摇臂12的右端连接。两个四连杆机构相对所述摇臂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一四连杆机构的内侧上端铰接在对应的同步连杆10的另一端处。左侧的四连杆机构与左侧的同步连杆10铰接。右侧的四连杆机构与右侧的同步连杆铰接。每一四连杆机构还与对应的链传动箱2固定连接,以带动对应的链传动箱2动作,进而带动对应的车轮1收起或放下。当车轮完全放下时,摇臂12上锁孔位置与锁销14同轴心,锁销14插入锁孔,锁定摇臂12位置。油缸11连接在两个四连杆机构的内侧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中的一个四连杆机构。油缸11可以驱动左侧的四连杆机构,或者也可以驱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油缸11驱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带动右侧的同步连杆转动,带动所述摇臂12转动,带动左侧同步连杆10转动,进而带动左侧四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同时收放车轮1。参见图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油缸11还可以驱动左侧的四连杆机构,带动左侧的同步连杆10转动,带动所述摇臂12转动,带动右侧同步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同时收放车轮1。
本实施例中,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由油缸11的缸杆驱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铰接点B与右侧的同步连杆10的一端铰接,右侧的同步连杆10的另一端与摇臂12铰接,摇臂12的中心与同步转轴9连接,摇臂12的另一端连接左侧的同步连杆,左侧的同步连杆连接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由右侧的四连杆机构及左侧的四连杆机构带动对应的链传动箱2及车轮1,进而实现车轮1的收起或放下。
本申请由油缸11驱动,通过油缸11驱动一个四连杆机构收起或放下对应的车轮1,通过该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由两个同步连杆10、摇臂12及同步转轴9组成的传动结构,带动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同时收起或放下对应的车轮1。故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紧凑,车轮1收起幅度大的特点,能够实现车轮1收起至水面以上且对车体13流线形体破坏较少,进而显著提高了水陆两栖车的性能。
此外,本申请在车轮1放下时,摇臂12与两个同步连杆10之间的角度很小,摇臂12所受的扭矩小,易于使用锁销14锁定且锁定可靠。并且车轮1载荷不会传递到油缸11上,有效减小油缸11尺寸及液压系统功率。
此外,本申请油缸11与减震器4功能分离,使得装置使用寿命长。
此外,本申请结构简单,容易加工,成本低。
如图1所示,每一四连杆机构包括:内侧摇臂8、上连杆6、轮边摇臂5和下连杆3。以左侧的四连杆机构为例,内侧摇臂8的一端与对应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上连杆6的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8的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轮边摇臂5一端与所述上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下连杆3的一端与轮边摇臂5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所述下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8的另一端铰连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其中,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与左侧的链传动箱2固定连接。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左侧的同步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右侧的四连杆机构与左侧的四连杆机构为对称结构,本实施例,不再赘述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具体结构及其连接结构。更具体地,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所述油缸11连接。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所述油缸11的缸杆连接并由所述油缸11驱动。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每一四连杆机构还包括一个减震器4,配置成在收放轮装置经过颠簸路面时,减小振动向所述车体13的传播。本实施例中,每一减震器4安装在对应的四连杆机构中的所述上铰接点B与所述下连杆3之间。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内侧摇臂8靠近所述油缸11布置,所述轮边摇臂5靠近车轮1布置。
更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11的缸杆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如图2所示,锁销14缩回,解锁摇臂12。在所述油缸11的缸杆收缩时,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右侧的车轮与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右侧的收轮动作。同时,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运动的同时带动右侧的同步连杆转动,使得所述摇臂12绕所述同步转轴9转动,带动左侧的同步连杆转动,使得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左侧的车轮1与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左侧的收轮动作,使得两侧的车轮1同时收起。该车轮1收起后如图2所示。
如图1所示,当水陆两栖车在陆地行驶时,所述油缸11的缸杆处于伸展状态不动,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上铰接点B都相对于车体13不动。如图3所示,当路面颠簸时,左侧的车轮1受力向上颠起,这时左侧的减振器3受力压缩,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下铰接点D均向上移动,而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上铰接点B均不动或少移动,这样就减小振动向车体13传播,起到减振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安装在水陆两栖车的车体(13)处,车体(13)包括对应的车轮(1)、链传动箱(2)和传动轴(7),每一车轮(1)与对应的链传动箱(2)连接,所述链传动箱(2)与对应的传动轴(7)连接,其特征在于,收放轮装置包括:
同步转轴(9);
摇臂(12),其中心与所述同步转轴(9)连接,所述摇臂(12)可沿所述同步转轴(9)转动;
锁销(14),其中心与所述摇臂(12)上锁孔同轴,可将摇臂(12)锁定于指定位置;
两个同步连杆(10),相对所述摇臂(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一同步连杆(10)的一端与所述摇臂(12)的对应端铰接;
两个四连杆机构,相对所述摇臂(12)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每一四连杆机构的内侧上端铰接在对应的同步连杆(10)的另一端处,每一四连杆机构还与对应的链传动箱(2)固定连接,以带动对应的链传动箱(2)动作,进而带动对应的车轮(1)收起或放下;和
油缸(11),连接在两个四连杆机构的内侧处,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四连杆机构中的一个四连杆机构,带动所述一个四连杆机构对应的同步连杆(10)转动,带动所述摇臂(12)转动,带动另一个同步连杆转动,进而带动另一个四连杆机构动作,实现同时收放车轮(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同步连杆(10)包括左侧的同步连杆和右侧的同步连杆,两个四连杆机构包括左侧的四连杆机构和右侧的四连杆机构,每一四连杆机构包括:
内侧摇臂(8),其一端与对应的同步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
上连杆(6),其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8)的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
轮边摇臂(5),其一端与所述上连杆(6)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
下连杆(3),其一端与轮边摇臂(5)的另一端铰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所述下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摇臂(8)的另一端铰连接,形成该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
其中,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D与对应的链传动箱(2)固定连接,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对应的同步连杆(10)的另一端铰接,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所述油缸(11)连接,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与所述油缸(11)的缸杆连接并由所述油缸(11)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四连杆机构还包括一个减震器(4),配置成在收放轮装置经过颠簸路面时,减小振动向所述车体(13)的传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减震器(4)安装在对应的四连杆机构中的所述上铰接点B与所述下连杆(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摇臂(8)靠近所述油缸(11)布置,所述轮边摇臂(5)靠近车轮(1)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11)的缸杆具有收缩状态和伸展状态,
在所述油缸(11)的缸杆收缩时,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右侧的车轮与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右侧的收轮动作,右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运动的同时带动右侧的同步连杆(10)转动,使得所述摇臂(12)绕所述同步转轴(9)转动,带动左侧的同步连杆转动,使得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B以下铰接点A为圆心向内移动,拉动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向上收起,使得左侧的车轮(1)与左侧的四连杆机构的上铰接点C和下铰接点D同步运动,完成左侧的收轮动作,使得两侧的车轮(1)同时收起;
在所述油缸(11)的缸杆处于伸展状态不动时,每一四连杆机构的下铰接点A与上铰接点B都相对于车体(13)不动,此时,水陆两栖车在陆地行驶。
CN201922359387.0U 2019-12-24 2019-12-24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Active CN2114168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9387.0U CN211416873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59387.0U CN211416873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16873U true CN211416873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82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59387.0U Active CN211416873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168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53966B2 (en) Wheel suspension and retraction apparatus
US11485182B2 (en) Amphibians
WO2006043101A1 (en) Amphibious vehicle suspension
CN110936775A (zh)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CN211416873U (zh) 水陆两栖车同步收放轮装置
TWI592319B (zh) 收折式懸吊系統
CN211416872U (zh) 水陆两栖车自锁式收放轮装置
CN110936777A (zh) 水陆两栖车的车体
CN203293846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辆悬架折展机构
CN215097512U (zh) 一种原地调头军用载人车
CN110936776A (zh) 水陆两栖车自锁式收放轮装置
CN205149426U (zh) 两栖车车轮收放装置的收放机构
CN211731849U (zh) 无人机回收装置
CN211364920U (zh) 一种小型无人机的收放起落架
CN213973485U (zh) 水陆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
CN217574994U (zh) 一种折叠式托臂结构及清障车辆
CN219789822U (zh) 一种水陆两栖车浮箱翻转机构
CN211416874U (zh) 水陆两栖车的车体
CN212637743U (zh) 拖车
CN214215938U (zh) 车架和清障车
CN218343204U (zh) 悬架结构和两栖车
CN201472214U (zh) 三面卸自卸汽车油缸座万向机构
CN214981000U (zh) 一种基于汽车检测用的可伸缩分离托架结构
CN214396553U (zh) 全折叠式抱胎装置及清障车
CN112590476A (zh) 水陆两栖车及其收放悬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