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7420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7420U
CN214377420U CN202120541790.XU CN202120541790U CN214377420U CN 214377420 U CN214377420 U CN 214377420U CN 202120541790 U CN202120541790 U CN 202120541790U CN 214377420 U CN214377420 U CN 2143774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ack plate
edge
groov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179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顶天
程宁宁
熊垓华
李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179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74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74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74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及中框,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其中,所述中框上凹设有多个沿其所在的背板边沿的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上凸设有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的卡舌,所述卡舌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卡舌能够伸入所述卡槽内相对滑动,并使所述限位部卡接于所述卡槽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利用中框上的卡槽与背板周侧边沿的卡舌对应配合,并利用卡舌能够伸入卡槽内相对滑动,并配合限位部卡接在卡槽的端部,使中框能够快速与背板进行对位组装固定,无需采用胶带进行固定,可有效地提高中框的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视机等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及背板。其中,中框为框架结构,并用于贴附显示面板的周侧边缘。背板封盖于显示面板的背部,中框与背板配合固定显示面板,当中框固定在背板上后,可将显示面板的周侧边缘贴附在中框。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中框通常采用胶带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效率较低,成本高,影响了整个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优化现有技术中显示装置的结构,以提升显示装置的中框的安装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及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其中,所述中框上凹设有多个沿其所在的背板边沿的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上凸设有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的卡舌,所述卡舌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卡舌能够伸入所述卡槽内相对滑动,并使所述限位部卡接于所述卡槽的一端。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具有向前凸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包覆在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所述卡舌凸设形成于所述翻边的内侧壁上;所述卡槽凹设形成于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卡槽包括相连通的槽口部和限位槽部;所述槽口部为敞口并面向所述翻边的内侧壁;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于所述槽口部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壁,所述限位壁覆盖于所述限位槽部的外侧;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翻边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卡舌能够伸入所述槽口部内并沿所述槽口部和所述限位槽部相对滑动,并使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槽部内与所述限位壁卡接。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翻边的前侧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有紧贴该翻边内侧壁的折边;所述卡舌由所述折边的向所述背板的中心作弯折延伸形成。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中框外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折边相匹配的台阶槽;所述台阶槽的槽面抵靠在所述折边上,并能够沿着该折边滑动。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中框包括设于所述背板的上侧边沿的上边框和设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的侧边框;所述上边框上设有所述卡槽,且该卡槽沿所述背板的上边沿的方向延伸;所述背板的上边沿设有与该卡槽相配合的所述卡舌;所述上边框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伸入该间隔内并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侧边框上设有所述卡槽,且该卡槽沿所述背板的侧边沿的方向延伸;所述背板的侧边沿设有与该卡槽相配合的所述卡舌;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退出所述上边框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之间的间隔时,所述卡舌能够退出该侧边框上的卡槽。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在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上的卡舌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卡舌的下端;且当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时,该限位部能够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槽的下端。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边框的端部凸设有凸出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凹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的凹槽;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时,所述凸出部叠置在所述凹槽上。
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凸出部包括位于所述上边框前侧面上的第一遮挡部和位于所述上边框顶面的第二遮挡部;所述凹槽包括凹设于所述侧边框前侧面上的第一交叠区和凹设于所述侧边框顶面的第二交叠区;所述第一遮挡部叠置在所述第一交叠区上,所述第二遮挡部叠置在所述第二交叠区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利用中框上的卡槽与背板周侧边沿的卡舌对应配合,并利用卡舌能够伸入卡槽内相对滑动,并配合限位部卡接在卡槽的端部,使中框能够快速与背板进行对位组装固定,无需采用胶带进行固定,可有效地提高中框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的背板在B区域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背板和中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剖视图。
图11是图7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8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7中上边框、左侧边框及背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8中上边框、右侧边框及背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显示面板;2、背板;21、上翻边;211、第一卡舌;2111、第一限位部;212、上折边;22、左翻边;221、第二卡舌;2211、第二限位部;222、左折边;23、右翻边;231、第三卡舌;2311、第三限位部;3、上边框;31、第一卡槽;311、第一槽口部;312、第一限位槽部;32、第一台阶槽;33、第一限位壁;34、第一凸出部;341、第一遮挡部;342、第二遮挡部;35、第二凸出部;351、第三遮挡部;352、第四遮挡部;4、左侧边框;41、第二卡槽;411、第二槽口部;412、第二限位槽部;42、第二台阶槽;43、第二限位壁;44、第一凹槽;441、第一交叠区;442、第二交叠区;5、右侧边框;51、第三卡槽;511、第三槽口部;512、第三限位槽部;52、第三台阶槽;53、第三限位壁;55、第二凹槽;551、第三交叠区;552、第四交叠区。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电视机等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及背板。其中,中框为框架结构,并用于贴附显示面板的周侧边缘。背板封盖于显示面板的背部,中框与背板配合固定显示面板,当中框固定在背板上后,可将显示面板的周侧边缘贴附在中框。
在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中框通常采用胶带进行固定,该固定方式的效率较低,成本高,影响了整个显示装置的生产成本。
为便于表述,如无特殊说明,本文对于上、下、左、右、前、后的方位表述均以显示装置使用时的状态为参考。显示装置的屏幕(即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为前,相背的方向即为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区域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主要包括显示面板1、背光组件、背板2及中框。
其中,显示面板1位于显示装置的前侧,显示面板1的前侧面为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该显示装置可以不限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数码相框等电子产品。
背光组件设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用于为显示面板1提供背光源。背光组件可选地包括背光光源、反射片、导光板、扩散板、光学膜片等光学元件。
背板2设置于显示面板1的背侧,背板2用于为显示面板1及背光组件等结构提供安装空间,并进行结构支撑。背光组件设于背板2与显示面板1之间。
中框为框体结构,并设置于背板2的周侧边沿,以便于将显示面板1背面的周侧边沿贴设固定在中框的前侧面上。中框夹设于显示面板1与背板2之间,以用于固定连接显示面板1及背板2,并能够在显示面板1与背板2之间形成装配空间,供背光组件等结构安装在其内。
图3是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的背板2在B区域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3和图4,中框采用分体拼接结构,其主要包括上边框3、左侧边框4及右侧边框5。
上边框3装设于背板2的上侧边沿,左侧边框4装设于背板2的上侧边沿,右侧边框5装设于背板2的右侧边沿。上边框3的两端分别与左侧边框4和右侧边框5的顶端进行拼接,以形成框体结构。
请参阅图2至图5,背板2的周侧边沿具有向前凸伸的翻边。翻边包覆在中框的外侧壁上,即翻边能够包覆在上边框3、左侧边框4及右侧边框5的外侧壁上。翻边可以直接作为显示装置在周向上的外观面。
图6是图3中背板2和中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6至图8,翻边包括包覆在上边框3的外侧壁上的上翻边21、包覆在左侧边框4的外侧壁上的左翻边22及包覆在右侧边框5的外侧壁上的右翻边23。即上翻边21可以直接作为显示装置顶面的外观面,左翻边22直接作为显示装置左侧面的外观面,右翻边23直接作为显示装置右侧面的外观面。
请参阅图4和图5,在中框的外侧壁上,即上边框3的外侧壁、左侧边框4的外侧壁及右侧边框5的外侧壁,分别凹设有沿其所在的背板2边沿的方向延伸的卡槽。在翻边的内侧壁上,即上翻边21的内侧壁、左翻边22的内侧壁及右翻边23的内侧壁上分别向内凸设形成有与卡槽一一对应卡舌。
卡舌的一端具有限位部,该限位部与翻边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卡舌整体能够伸入中框上的卡槽内,并沿卡槽相对滑动。当卡舌在卡槽内向限位部所在侧相对滑动时,限位部能够卡接在卡槽的对应端部,进而能够使中框固定在背板2的周侧边沿。
可以理解的是,在组装过程中,利用卡槽与卡舌的对位插入、相对滑动并卡接配合的结构,可以使上边框3、左侧边框4及右侧边框5快速安装固定在背板2的周侧边沿处,提高中框的安装效率。
下面对中框的上边框3、左侧边框4及右侧边框5中的卡槽与背板2上的卡舌的结构进行具体介绍。
图9是图7的剖视图。图10是图8的剖视图。
请参阅图9和图10,上翻边21的内侧壁上向下凸设有多个第一卡舌211,多个第一卡舌211沿背板2的上侧边间隔排布。第一卡舌211的右端均向右延伸设有第一限位部2111,该第一限位部2111与上翻边21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部2111也可以设于第一卡舌211的左端。
请参阅图4和图5,并结合图9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翻边21的前端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有紧贴上翻边21的内侧壁的上折边212。第一卡舌211可由上折边212向背板2的中心作弯折延伸形成。第一卡舌211采用该弯折成型的结构可简化背板2及卡舌的制作难度,提高其制备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舌211也可以一体成型在上翻边21的内侧壁上。
图11是图7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8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7中上边框3、左侧边框4及背板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8中上边框3、右侧边框5及背板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9至图14,上边框3的外侧壁上,即上边框3的顶面上,凹设有与第一卡舌211一一对应的第一卡槽31。第一卡舌211能够伸入第一卡槽31内,并沿第一卡槽31相对滑动。当第一卡舌211在第一卡槽31内向右相对滑动时,第一限位部2111能够卡接在第一卡槽31的右端,使上边框3卡接固定在上翻边21上,进而使上边框3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上侧边沿,并阻止上边框3向背板2的中心侧移动,即阻止上边框3向下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卡槽31可以设于上边框3的背面上,同时将第一卡舌211设于背板2正面的上侧边沿处,同样可以实现将上边框3固定在背板2的上侧边沿。
请参阅图13和图14,并结合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边框3的顶面的前端边沿凹设形成有第一台阶槽32。该第一台阶槽32的台阶面抵靠在上折边212上,以使上边框3被限位在上折边212的边沿与背板2的正面之间,有效地防止上边框3在背板2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在上折边212的限位下,上边框3能够沿着上折边212相对上翻边21滑动,进而提高上边框3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仍参阅图9至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槽31包括相连通的第一槽口部311和第一限位槽部312,第一槽口部311和第一限位槽部312沿背板2的上侧边沿呈直线延伸。
第一限位槽部312位于第一槽口部311的右端,并与第一限位部2111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限位部2111设于第一卡舌211的左侧时,第一限位槽部312位对应地设于第一槽口部311的左端。
第一槽口部311为敞口并面向上翻边21的内侧壁,第一槽口部311的长度大于第一卡舌211的长度,使第一卡舌211能够伸入第一槽口部311内,并沿背板2的上边沿的方向在第一槽口部311和第一限位槽部312内相对滑动。
在上边框3框的外侧壁上于第一槽口部311的右端形成有第一限位壁33,第一限位壁33覆盖于第一限位槽部312的外侧。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限位槽部312位于第一槽口部311的左端时,第一限位壁33则位于第一槽口部311的左端。
当第一限位部2111伸入第一限位槽部312内时,第一限位部2111能够与第一限位壁33相卡接,使第一限位壁33夹设在第一限位部2111与上翻边21的内侧壁之间,故能够将上边框3卡接固定在上翻边21上,进而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上侧边沿。
当第一限位部2111完全退出第一限位槽部312时,第一卡舌211能够退出或伸入第一槽口部311内,实现上边框3与背板2之间的安装和拆卸。
请参阅图8、图10和图12,在第一限位部2111与第一限位壁33相卡接时,上边框3的右端与背板2的右侧边沿及右翻边23之间具有间隔。右侧边框5的顶部伸入该间隔内,并抵靠在上边框3的右端,进而锁定第一限位部2111与第一限位壁33之间的卡接结构,进而使第一卡舌211锁定在第一卡槽31内,并使上边框3锁定在背板2的上侧边沿,进而提高中框结构组装的稳定性,并提高中框的组装精度。上边框3的右端与背板2的右侧边之间的间隔可供上边框3向右移动,以使第一限位部2111能够退出第一限位槽部312。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限位部2111设于第一卡舌211的左端时,上边框3的左端与背板2的左侧边沿及左翻边22之间具有间隔,以使左侧边框4能够伸入该间隔内,与上边框3的左端相抵。上边框3的两端均可与背板2的侧边沿之间具有间隔。
请参阅图13和图14,并结合图7至图12,上边框3的左端部延伸凸设有第一凸出部34,上边框3的右端部延伸凸设有第二凸出部35。左侧边框4的顶端凹设有与第一凸出部34相适配的第一凹槽44。右侧边框5的顶端凹设有与第二凸出部35相适配的第二凹槽55。
当左侧边框4的顶端与上边框3的左端部相抵时,第一凸出部34叠置在第一凹槽44上,形成交叠拼接结构。同理,当右侧边框5的顶端与上边框3的右端部相抵时,第二凸出部35叠置在第二凹槽55上,形成交叠拼接结构。上边框3两端分别与左侧边框4及右侧边框5形成交叠拼接结构,可使背光组件中产生的光线不会从上边框3与侧边框的交叠拼接处直接向外散发,故此中框结构可确保上边框3与左侧边框4和右侧边框5的拼接处不产生亮点,进而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
仍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34包括位于上边框3左端部的前侧面上的第一遮挡部341和位于上边框3左端部的顶面的第二遮挡部342。第一凹槽44包括凹设于左侧边框4前侧面上的第一交叠区441和凹设于左侧边框4顶面的第二交叠区442。
当左侧边框4的顶端与上边框3的左端部相抵时,第一遮挡部341叠置在第一交叠区441上,进而遮挡背光源中朝向前侧的显示面板1散发的光线,第二遮挡部342叠置在第二交叠区442上,进而遮挡背光源中朝向天侧散发的光线。
同理,第二凸出部35包括位于上边框3右端部的前侧面上的第三遮挡部351和位于上边框3右端部的顶面的第四遮挡部352。第二凹槽55包括凹设于右侧边框5前侧面上的第三交叠区551和凹设于右侧边框5顶面的第四交叠区552。
当右侧边框5的顶端与上边框3的右端部相抵时,第三遮挡部351叠置在第三交叠区551上,进而遮挡背光源中朝向前侧的显示面板1散发的光线,第四遮挡部352叠置在第四交叠区552上,进而遮挡背光源中朝向天侧散发的光线。
请参阅图9、图11及图13,左侧边框4上设有第二卡槽41,且该第二卡槽41沿背板2的左侧边沿的方向延伸。第二卡槽41可设置多个,并沿背板2的左侧边沿呈间隔排布。左翻边22的内侧壁上向右凸设有与第二卡槽41相对应的第二卡舌221。第二卡舌221的下端均向下延伸设有第二限位部2211,该第二限位部2211与左翻边22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第二卡舌221能够伸入第二卡槽41内,并沿第二卡槽41相对滑动。当左侧边框4的顶部抵靠在上边框3的左端部时,第二限位部2211能够卡接在第二卡槽41的下端,使左侧边框4卡接固定在左翻边22上,进而使左侧边框4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左侧边沿,阻止左侧边框4向右移动。
当左侧边框4的顶部退出上边框3的左端部与左翻边22之间的间隔时,第二卡舌221恰好能够退出第二卡槽41。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卡槽41可以设于左侧边框4的背面上,同时将第二卡舌221设于背板2正面的左侧边沿处,同样可以实现将左侧边框4固定在背板2的左侧边沿上。
请参阅图9和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槽41包括相连通的第二槽口部411和第二限位槽部412,第二槽口部411和第二限位槽部412沿背板2的左侧侧边沿呈直线延伸。第二限位槽部412位于第二槽口部411的下端。左侧边框4框的外侧壁上于第二槽口部411的下端形成有第二限位壁43,第二限位壁43覆盖于第二限位槽部412的外侧。
第二卡舌221能够伸入第二槽口部411内相对滑动,并使第二限位槽部412伸入第二槽口部411内,使第二限位部2211与第二限位壁43相卡接,使第二限位壁43夹设在第二限位部2211与左翻边22的内侧壁之间,故能够将左侧边框4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左侧边沿。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左翻边22的前端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有紧贴左翻边22的内侧壁的左折边222。第二卡舌221可由左折边222向背板2的中心作弯折延伸形成。
请参阅图5和图13,并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左侧边框4的外侧壁面的前端边沿凹设形成有第二台阶槽42。该第二台阶槽42的台阶面抵靠在左折边222上,以使左侧边框4被限位在左折边222的边沿与背板2的正面之间,有效地防止左侧边框4在背板2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在左折边222的限位下,左侧边框4能够沿着左折边222相对左翻边22滑动,同时第二卡舌221在第二卡槽41内滑动,进而提高左侧边框4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请参阅图10、图12及图14,右侧边框5上设有第三卡槽51,且该第三卡槽51沿背板2的右侧边沿的方向延伸。第三卡槽51可设置多个,并沿背板2的右侧边沿呈间隔排布。右翻边23的内侧壁上凸设有与第三卡槽51相对应的第三卡舌231。第三卡舌231的下端均向下延伸设有第三限位部2311,该第三限位部2311与右翻边23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
第三卡舌231能够伸入第三卡槽51内,并沿第三卡槽51相对滑动。当右侧边框5的顶部抵靠在上边框3的右端部时,第三限位部2311能够卡接在第三卡槽51的下端,使右侧边框5卡接固定在右翻边23上,进而使右侧边框5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右侧边沿,阻止右侧边框5向左移动。
当右侧边框5的顶部退出上边框3的右端部与右翻边23之间的间隔时,第三卡舌231恰好能够退出第三卡槽51。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卡槽51可以设于右侧边框5的背面上,同时将第三卡舌231设于背板2正面的右侧边沿处,同样可以实现将右侧边框5固定在背板2的右侧边沿上。
请参阅图10和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卡槽51包括相连通的第三槽口部511和第三限位槽部512,第三槽口部511和第三限位槽部512沿背板2的右侧侧边沿呈直线延伸。第三限位槽部512位于第三槽口部511的下端。右侧边框5框的外侧壁上于第三槽口部511的下端形成有第三限位壁53,第三限位壁53覆盖于第三限位槽部512的外侧。
第三卡舌231能够伸入第三槽口部511内相对滑动,并使第三限位槽部512伸入第三槽口部511内,使第三限位部2311与第三限位壁53相卡接,使第三限位壁53夹设在第三限位部2311与右翻边23的内侧壁之间,故能够将右侧边框5卡接固定在背板2的右侧边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右翻边23的前端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有紧贴右翻边23的内侧壁的右折边(未图示)。第三卡舌231可由右折边向背板2的中心作弯折延伸形成。
请参阅图14,并结合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右侧边框5的外侧壁面的前端边沿凹设形成有第三台阶槽52。该第三台阶槽52的台阶面抵靠在右折边上,以使右侧边框5被限位在右折边的边沿与背板2的正面之间,有效地防止右侧边框5在背板2的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在右折边的限位下,右侧边框5能够沿着右折边相对右翻边23滑动,同时第三卡舌231在第三卡槽51内滑动,进而提高右侧边框5的安装效率和安装精度。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利用中框上的卡槽与背板2周侧边沿的卡舌对应配合,并利用卡舌能够伸入卡槽内相对滑动,并配合限位部卡接在卡槽的端部,使中框能够快速与背板2进行对位组装,无需采用胶带进行固定,可有效地提高中框的安装效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背板,设于所述显示面板的背侧;及
中框,设于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并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
其中,所述中框上凹设有多个沿其所在的背板边沿的方向延伸的卡槽,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上凸设有与所述卡槽一一对应的卡舌,所述卡舌的一端具有限位部,所述卡舌能够伸入所述卡槽内相对滑动,并使所述限位部卡接于所述卡槽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周侧边沿具有向前凸伸的翻边,所述翻边包覆在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
所述卡舌凸设形成于所述翻边的内侧壁上;
所述卡槽凹设形成于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相连通的槽口部和限位槽部;所述槽口部为敞口并面向所述翻边的内侧壁;
所述中框的外侧壁上于所述槽口部的一端形成有限位壁,所述限位壁覆盖于所述限位槽部的外侧;
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翻边的内侧壁之间具有间隔;所述卡舌能够伸入所述槽口部内并沿所述槽口部和所述限位槽部相对滑动,并使所述限位部伸入所述限位槽部内与所述限位壁卡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前侧边沿向内弯折形成有紧贴该翻边内侧壁的折边;
所述卡舌由所述折边的向所述背板的中心作弯折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外侧壁上凹设有与所述折边相匹配的台阶槽;所述台阶槽的槽面抵靠在所述折边上,并能够沿着该折边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包括设于所述背板的上侧边沿的上边框和设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的侧边框;
所述上边框上设有所述卡槽,且该卡槽沿所述背板的上边沿的方向延伸;所述背板的上边沿设有与该卡槽相配合的所述卡舌;
所述上边框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之间具有间隔,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伸入该间隔内并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边框上设有所述卡槽,且该卡槽沿所述背板的侧边沿的方向延伸;所述背板的侧边沿设有与该卡槽相配合的所述卡舌;
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退出所述上边框的端部与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之间的间隔时,所述卡舌能够退出该侧边框上的卡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背板的侧边沿上的卡舌中,所述限位部设于所述卡舌的下端;且当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时,该限位部能够卡接于对应的所述卡槽的下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凸设有凸出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凹设有与所述凸出部相适配的凹槽;
在所述侧边框的顶端与所述上边框的端部相抵时,所述凸出部叠置在所述凹槽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包括位于所述上边框前侧面上的第一遮挡部和位于所述上边框顶面的第二遮挡部;
所述凹槽包括凹设于所述侧边框前侧面上的第一交叠区和凹设于所述侧边框顶面的第二交叠区;
所述第一遮挡部叠置在所述第一交叠区上,所述第二遮挡部叠置在所述第二交叠区上。
CN202120541790.XU 2021-03-16 2021-03-16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43774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1790.XU CN214377420U (zh) 2021-03-16 2021-03-16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1790.XU CN214377420U (zh) 2021-03-16 2021-03-16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7420U true CN214377420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1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1790.XU Active CN214377420U (zh) 2021-03-16 2021-03-16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74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76492B2 (en) Projection apparatus panel assembly
US8477257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5027717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EP2006729B1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TW201137444A (en) Display apparatus
EP207562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CN215494450U (zh) 显示装置
CN116583780A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238963B (zh) 液晶显示设备
JP4730434B2 (ja) スクリーン組立体及び背面投射型映像表示装置
US8477256B2 (en)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40160547A1 (en) LCD device having a reduced number of components
EP200673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improved backlight assembly
JP2012053119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CN214377420U (zh) 显示装置
JP5396929B2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905195A (zh) 一种显示装置
JP2003050395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480822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모듈
CN112068352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模组
JP2010175705A (ja) 液晶モジュール
JP2012220762A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液晶テレビジョン装置
JP2014077927A (ja) テレビ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4541378U (zh) 显示装置
CN109036123B (zh) 一种背光模组、显示设备及背光模组的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