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0394U - 一种智能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0394U
CN214370394U CN202022607751.3U CN202022607751U CN214370394U CN 214370394 U CN214370394 U CN 214370394U CN 202022607751 U CN202022607751 U CN 202022607751U CN 214370394 U CN214370394 U CN 214370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stove
controller
proportional valve
display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077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万晨
钱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wang Gas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wang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wang Gas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wang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077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0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0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0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灶体和底壳,所述灶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灶体与所述底壳之间围成灶体空间,所述灶体上安装有燃烧器,灶体空间内安装有燃气调节机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与所述燃烧器对应,所述灶体空间内安装有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和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触控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燃气调节机构连接。控制中心内预存有导航菜谱,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触控显示屏选择具体的菜谱,在烹饪期间,控制器根据该菜谱,自动控制燃烧器的火力,并提醒使用者的具体操作,实现辅助使用者烹饪的目的,确保所烹饪出的菜品的美味度。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烹饪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通过旋钮控制燃烧器的工作,通过转动旋钮控制燃烧器火力的大小,新手在利用燃气灶烹饪时,受其经验有限,在烹饪过程中,不知道何时调节燃烧器的火力,导致烹饪出的菜品不能符合其口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燃气灶,其内设置有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在烹饪过程中自动控制燃烧器的火力,提高所烹饪出的菜品的美味度。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灶体和底壳,所述灶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灶体与所述底壳之间围成灶体空间,所述灶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下部伸入所述灶体空间内,
所述灶体空间内安装有与所述燃烧器数量相等的燃气调节机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与所述燃烧器一一对应,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均包括截止阀和与所述截止阀均连通的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第一比例阀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器上的内环火盖连通,所述第二比例阀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器上的外环火盖连通;
所述灶体空间内安装有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包括一个控制器和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一个触控显示屏,各所述截止阀、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接收触控指令,并将所述触控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控指令控制各所述燃烧器点火和关火、以及调节各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的开度以控制对应的燃烧器的火力。
可选地,所述灶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燃烧器数量相等的炉架,各所述炉架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燃烧器处,以用于支撑烹饪锅;所述灶体还包括用于检测炉架上的烹饪锅重量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的重量信息对烹饪过程中的翻炒动作进行判断,或者对烹饪过程中的食材投放动作进行判断。
可选地,所述灶体空间内设置有连接于所述底壳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灶体空间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底壳的第一边缘处,所述第二空间从三面环绕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燃烧器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二空间内;
所述控制中心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可选地,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各截止阀相连。
可选地,所述智能燃气灶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底壁和从四周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第三空间,所述触控显示屏安装在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保护壳靠近所述灶体设置,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侧壁的边沿与所述灶体的背面相抵。
可选地,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灶体上方,所述底壁上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背部通过所述第一窗口露出。
可选地,所述灶体包括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的背面开设有凹槽,沿所述灶体的厚度方向,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外。
可选地,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灶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保护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且覆盖所述第一空间。
可选地,所述智能燃气灶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窗口,所述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灶体空间的向下凸起部和位于所述向下凸起部四周的水平连接部,所述向下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二窗口;
所述边框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水平连接部通过四个所述重量传感器架设在所述边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燃气灶内设置控制中心,控制中心内预存有导航菜谱,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控制中心的触控显示屏选择具体的菜谱,在烹饪期间,控制中心的控制器根据该菜谱,自动控制燃烧器的火力,并提醒使用者的具体操作,实现辅助使用者烹饪的目的,确保所烹饪出的菜品的美味度。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智能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智能燃气灶的仰视图;
图3是边框与智能燃气灶其他部件的爆炸图
图4是灶体、底壳、边框的爆炸图;
图5是底壳的后视图;
图6是智能燃气灶去除底壳后的仰视图;
图7是图6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8是图7中去除散热风扇后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去除燃气调节机构和控制器后的示意图;
图10是保护壳与挡板的示意图;
图11是保护壳与触控显示屏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12是灶体的背面示意图;
图13是底壳与边框的示意图;
图14是风道的示意图。
其中:1、灶体;2、底壳;3、边框;4、内环火盖;5、外环火盖;6、炉架;7、挡板;8、控制器;9、稳压阀;
11、第二空间;12、第一空间;13、散热风扇;14、触控显示屏;15、保护壳;16、截止阀;17、第一比例阀;18、第二比例阀;
21、进气口;22、排气口;23、连接部;24、向下凸起部;25、栅网;
31、重量传感器;32、第二窗口;
71、第一支撑结构;72、第二支撑结构;
101、凹槽;102、条形支架;
151、第一窗口;152、底壁;153、侧壁;
211、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申请中所述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词仅用于方便描述,具体方位参见图1、图2和图13。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燃气灶,其包括灶体1和底壳2,灶体1设置在底壳2上,灶体1与底壳2之间围成灶体空间,灶体1上并排安装有两个燃烧器(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燃烧器为例进行说明,并不对燃烧器的数量作具体的限定),燃烧器的下部伸入至灶体空间内。
参见图6和图7,灶体空间内安装有两组燃气调节机构,两组燃气调节机构分别与两个燃烧器一一对应,燃气调节机构包括截止阀16和与该截止阀16连通的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其中第一比例阀17与燃烧器上的内环火盖4连通,第二比例阀18与燃烧器上的外环火盖5连通。
具体的,燃烧器上具有第一引流管和第二引流管,第一引流管与内环火盖4连通,第二引流管与外环火盖5连通,第一比例阀17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燃气管道与第一引流管连通,实现与内环火盖4连通的目的,第二比例阀18的出口端通过第二燃气管道与第二引流管连通,实现与外环火盖5连通的目的。
第一比例阀17的开度可控制进入内环火盖4的燃气量,从而实现控制内环火盖4火力的大小;同理,第二比例阀18控制外环火盖5火力的大小。
参见图6和图9,在灶体空间内安装有控制中心,该控制中心包括控制器8和触控显示屏14,触控显示屏14连接于控制器8,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均为电磁比例阀,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均与控制器8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该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调节火力大小),该触控指令发送至控制器8,控制器8根据该火力指令控制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的开度,进而实现控制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5火力的大小。
截止阀16采用电磁阀,截止阀16也与控制器8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控制截止阀通断),控制器8根据该该触控指令控制截止阀16的通断。
燃烧器内设置有点火机构,该点火机构与控制器8电连接。
使用时,使用者可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控制点火机构点火),控制器根据该触控指令控制点火机构点火。
具体的,以对其中一个燃烧器点火为例,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该触控指令包括截止阀16通断指令(控制截止阀16打开)、火力指令(控制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至某一开度)、点火指令(控制点火机构点火),控制器8分别控制截止阀16打开、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的开度以及点火机构点火,从而实现该燃烧器点火的目的。
当然,在燃烧器点火完成后,单独调节燃烧器的火力时,就是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该触控指令只包含调节火力大小的指令。
在关闭燃烧器时,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触控指令,该触控指令包括截止阀16通断指令(控制截止阀16关闭)和火力指令(控制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关闭或开度最小),控制器8对该触控指令进行判断,分别控制截止阀16关闭、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关闭或开度最小,从而实现关闭燃烧器的目的。
参见图3,灶体1上还设置有炉架6,炉架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炉架6与两个燃烧器一一对应,炉架6设置于燃烧器处,以用于支撑烹饪锅;智能燃气灶上还设置有用于检测炉架6上烹饪锅重量的重量传感器31,重量传感器31与控制器8连接。
重量传感器31能够监测烹饪锅对炉架6的作用力(重量)。
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做菜指令,控制器8调取导航菜谱,控制器8判断进入翻炒阶段,控制器8可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进行翻炒动作(或通过扬声器提醒使用者进行翻炒动作),同时通过重量传感器31检测烹饪锅对炉架6的重量信息,根据该重量信息判断,是否进行翻炒动作。具体的:重量有波动性的变化,则正在进行翻炒动作,反之则没有。
另外,烹饪过程中,控制器8判断需要向烹饪锅内投放辅料(如:葱、姜等)或主料时,控制器8可通过触控显示屏14或扬声器提醒使用者进行相应辅料或主料的投放,同时通过重量传感器31检测烹饪锅对炉架6的重量信息,根据该重量信息,对辅料或主料的投放成功与否进行判断。具体的:如重量变大,且变化量与要求投放的重量基本一致,表明投放成功,反之则投放失败。
炉架6上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8电连接。
温度传感器能够对烹饪锅内的温度进行监控。
在烹饪过程中,通过触控显示屏14发送做菜指令,控制器8调取导航菜谱,控制器8判断需要向烹饪锅内投放主料时,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进行主料投放,温度传感器对烹饪锅内的温度进行监控,根据烹饪锅内温度信息,对主料的投放成功与否进行判断。具体的:如烹饪锅内的温度变小,则表明主料投放成功,反之则投放失败。
此外,在烹饪过程中,温度传感器对锅内温度进行检测,并将该温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8,因而在烹饪过程中,控制器8可对烹饪锅内的温度进行监控,为辅助使用者烹饪提供数据支持。具体的,以炒菜为例,其步骤为:
S1、先点火预热;
S2、到达第一特定温度,向烹饪锅内倒油;
S3、向烹饪锅内投入辅料;
S4、向烹饪锅内投入主料;
S5、翻炒;
S6、到达第二特定温度出锅。
在以上步骤中,温度传感器对烹饪锅内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温度信息,如监测到锅内温度达到第一特定温度时,则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倒油;一段时间后,或者达到监测到达某一温度,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投入辅料;再经过一段时间,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投入主料;控制器8通过温度传感器监测的温度变化,判断主料是否投入成功,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进行翻炒,该过程中,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烹饪锅内的温度进行监控;在烹饪锅内的温度达到第二特定温度时,控制器8通过触控显示屏14提醒使用者出锅。
在上述过程中温度传感器所监测的温度信号可供控制器8对当前所处烹饪阶段进行判断,从而准确指导使用者的具体操作。
参见图6、图7和图13,灶体空间内设置有连接于底壳2的挡板7,在智能燃气灶处于正常摆放的状态下,挡板7处于竖直状态,挡板7的下端与底壳2连接,挡板7将灶体空间分成第一空间12和第二空间11,第一空间11位于底壳2的第一边缘处,第二空间12至少从三面围绕第一空间11。
底壳的第一边缘为:使用者使用该智能燃气灶时,第一边缘为靠近使用者的一侧。
第一空间12位于两个燃烧器之间,控制中心位于第一空间12内,燃烧器的下部伸入到第二空间11内。
挡板7的设置,使得第一空间12与第二空间11相互独立,燃烧器的下部实际上伸入至第二空间11内,使用燃烧器时,第二空间11受燃烧器的影响温度会进行上升,挡板7可隔绝第二空间11对第一空间12的温度影响,使得第一空间12内的温度相对比较稳定,使得控制中心能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工作。
参见图2、图5和图6,底壳2上设置有进气口21和排气口22,进气口21位于两个燃烧器之间,排气口22的数量为2个,进气口21和排气口22均与第二空间11连通,两个排气口22位于第一空间12的左右两侧,在排气口22上安装有散热风扇13。
如燃烧器只有一个时,进气口位于燃烧器的旁侧。
参见图14,外界的空气可从进气口21进入到第二空间11内,散热风扇13工作,使得进气口21与排气口22之间形成风道211,该风道211贴合着挡板7的侧壁,风道211对应的挡板7的侧壁正对着两个燃烧器,从而在燃烧器与第二空间11形成风道211的阻隔,保证第二空间11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参见图2,进气口21的外侧设置有可拆卸的栅网25,防止蚊虫等进入到灶体空间内。
参见图9、图10、图12,智能燃气灶还包括用于固定触控显示屏14的保护壳15,保护壳15包括底壁152和从四周连接底壁152的侧壁153,以智能燃气灶处于正常摆放的状态下,侧壁153位于底壁152的上侧,侧壁153所围成的空间为第三空间,触控显示屏14安装在第三空间内,底壁152上开设有镂空的第一窗口151,该第一窗口151略小于触控显示屏14的尺寸,触控显示屏14的背部通过该窗口露出。
第一窗口151的设置,便于触控显示屏14的散热;另外,方便触控显示屏14与控制器8之间的线路连接。
以智能燃气灶处于正常的摆放状态下,挡板7的下侧与底壳2连接,实现了挡板7的相对固定,保护壳15位于挡板7的上侧,并与挡板7进行连接,实现了保护壳15的相对固定,触控显示屏14安装在保护壳15内,从而实现触控显示屏14的安装。
具体的,挡板7靠近灶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71,挡板7靠近底壳2的一侧具有第二支撑结构72,挡板7以第二支撑结构72与底壳2连接,保护壳15安装在第一支撑结构71上,保护壳15应覆盖第一空间12,防止第一空间12与第二空间11连通。
参见图11,灶体1包括玻璃面板,玻璃面板的背面开设有凹槽101,沿灶体的厚度方向,触控显示屏14的投影位于凹槽内,侧壁153的投影位于凹槽外,该凹槽101的槽底正好与触控显示屏14的显示面贴合,保护壳15的侧壁153也与玻璃面板的背面相抵,侧壁153可起到保护触控显示屏14的目的,降低玻璃面板作用在触控显示屏14上的重力,防止玻璃面板压坏触控显示屏14。
参见图8和图9,控制器8位于第一空间12内,在智能燃气灶处于正常摆放状态下,控制器8位于触控显示屏14的下方,且控制器8靠近底壳2的边缘处,控制器8直接固定在底壳2上。
两组燃气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一空间12内,相对于燃气调节机构设置在第二空间11的方式,可防止燃气调节机构对风道211产生影响,减小第一空间12内的温度受第二空间11的影响。
两组燃气调节机构和控制器8在第一空间12内呈前后布置,两组燃气调节机构靠近燃烧器的一侧,控制器8远离燃烧器的一侧。可减少燃气调节机构与燃烧器之间连接的管道的长度。
挡板7可以整体为矩形结构或其他形状的结构,其所围成的第一空间12能够容纳控制中心和燃气调节机构即可。
参见图10和图13,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挡板7具有U形结构,U形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底壳的内侧壁连接,以形成封闭结构。
参见图6,第二空间11内还设置有稳压阀9,稳压阀9通过管道分别与两个截止阀16连通,燃气进入稳压阀9内后,稳压阀9可调整稳压阀9与截止阀16之间管道内的燃气压力至特定的压力范围,因而在通过调整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的开度时,由于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上游的燃气压力恒定,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的开度与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5上的火力正相关,从而排除受燃气压力不稳定对火力大小的影响,确保控制器8能够通过第一比例阀17和第二比例阀18准确的调节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5的火力大小。
参见图3、图4和图13,智能燃气灶还包括边框3,边框3上开设有第二窗口32,底壳2包括用于形成灶体空间的向下凸起部24和位于向下凸起部24四周的水平连接部23,边框3水平设置,底壳2从边框3的上侧向下移动进行安装,向下凸起部24能够穿过第二窗口32,连接部23的尺寸大于第二窗口32的尺寸,因而连接部23无法穿过第二窗口32,相当于底壳2套在边框3上,因而底壳2的重量全部作用在边框3上,在边框3的四角分别设置一个重量传感器31,连接部23通过这四个重量传感器31架设在边框3上,而后将玻璃面板盖设在底壳2上,因而玻璃面板的重量也作用在四个重量传感器31上,同理燃烧器、燃气调节机构、炉架6和烹饪锅的重量均作用在四个重量传感器31上。烹饪锅以外的部件的重量恒定,因而四个重量传感器31能够检测出烹饪锅重量的变化,实现前述重量传感器31的目的。
重量传感器31的位置,可减少燃烧器的所带来的温度对重量传感器31的影响,确保重量传感器31能够顺利的工作。
参见图11,玻璃面板的背面设置有条形支架102,用以调整玻璃面板的平面度。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燃气灶,包括灶体和底壳,所述灶体设置在所述底壳上,所述灶体与所述底壳之间围成灶体空间,所述灶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燃烧器,所述燃烧器的下部伸入所述灶体空间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灶体空间内安装有与所述燃烧器数量相等的燃气调节机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与所述燃烧器一一对应,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均包括截止阀和与所述截止阀均连通的第一比例阀和第二比例阀,第一比例阀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器上的内环火盖连通,所述第二比例阀的出口端与对应的所述燃烧器上的外环火盖连通;
所述灶体空间内安装有控制中心,所述控制中心包括一个控制器和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一个触控显示屏,各所述截止阀、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触控显示屏用于接收触控指令,并将所述触控指令发送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触控指令控制各所述燃烧器点火和关火、以及调节各所述第一比例阀和所述第二比例阀的开度以控制对应的燃烧器的火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
所述灶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燃烧器数量相等的炉架,各所述炉架对应设置于各所述燃烧器处,以用于支撑烹饪锅;所述灶体还包括用于检测炉架上的烹饪锅重量的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重量传感器检测的重量信息对烹饪过程中的翻炒动作进行判断,或者对烹饪过程中的食材投放动作进行判断。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空间内设置有连接于所述底壳的挡板,所述挡板将所述灶体空间分成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位于所述底壳的第一边缘处,所述第二空间从三面环绕所述第一空间,所述燃烧器的下部伸入所述第二空间内;
所述控制中心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燃气调节机构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间内还设置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通过管道分别与各截止阀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触控显示屏的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包括底壁和从四周连接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成第三空间,所述触控显示屏安装在所述第三空间内,所述保护壳靠近所述灶体设置,所述保护壳与所述挡板连接,所述侧壁的边沿与所述灶体的背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灶体上方,所述底壁上开设有第一窗口,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背部通过所述第一窗口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包括玻璃面板,所述玻璃面板的背面开设有凹槽,沿所述灶体的厚度方向,所述触控显示屏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内,所述侧壁的投影位于所述凹槽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靠近所述灶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支撑结构,所述保护壳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且覆盖所述第一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边框,所述边框的中部开设有第二窗口,所述底壳包括用于形成所述灶体空间的向下凸起部和位于所述向下凸起部四周的水平连接部,所述向下凸起部穿过所述第二窗口;
所述边框的四角分别设置有一个所述重量传感器,所述水平连接部通过四个所述重量传感器架设在所述边框上。
CN202022607751.3U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智能燃气灶 Active CN214370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7751.3U CN214370394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智能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07751.3U CN214370394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智能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0394U true CN21437039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6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07751.3U Active CN214370394U (zh) 2020-11-11 2020-11-11 一种智能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0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69386B (zh) 一种智能燃气灶
CN106839005B (zh) 一种燃气集成灶智能系统
CN106969387B (zh) 一种燃气灶
JP6463045B2 (ja) グリル装置
CA3191665A1 (en) Integrated kamado-style grill and smoker
JP4969991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4370394U (zh) 一种智能燃气灶
US5362946A (en) Cooking appliance that prevents initiation of cooking cycle after predetermined time elapses after door closure
CN112460646A (zh) 一种智能燃气灶
JP6707379B2 (ja) コンロ
JP2007051806A (ja) 加熱調理器
JP6706945B2 (ja) コンロ
CN109708160A (zh) 燃气灶及用于燃气灶的控制方法
JP2000274692A (ja) 赤外線センサーを具備したシステムキッチン
JP6706946B2 (ja) コンロ
CN210043793U (zh) 一种智能烧烤炉
JP3175528U (ja) タイマー機能を備えた無水電気炊飯鍋
JP4282557B2 (ja) グリル付き加熱調理器
US11415323B2 (en) Cooking utensil confirmation for a cooktop appliance
CN218820532U (zh) 燃气灶
JP4231310B2 (ja) 液体加熱調理器
JPH08312964A (ja) 卓上こんろ
JP2659323B2 (ja) 調理装置
CN214094602U (zh) 一种智能燃气烹饪系统
WO2021124604A1 (ja) 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