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6358U - 一种蓄水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水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6358U
CN214366358U CN202120013568.2U CN202120013568U CN214366358U CN 214366358 U CN214366358 U CN 214366358U CN 202120013568 U CN202120013568 U CN 202120013568U CN 214366358 U CN214366358 U CN 2143663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cavity
water
shell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35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成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35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63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63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63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水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上开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水瓶,工作时重量轻,重心靠近蓄水瓶的中部,气液分离效果强,并且噪音低。

Description

一种蓄水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水瓶。
背景技术
专利申请号为202010481101.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蓄水瓶,参见图1,进水口向进水腔5输冷却液17,进水腔5内的空气通过导流通道12慢慢排出至中间腔室6中,直到进水腔5中完全充满冷却液17。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低于最低液面线,保证进水腔5内高于最低液面线以上部分形成密闭空间,既保证进水腔5内的气泡从导流通道12中排出又能保证进水腔5内的始终充满冷却液17。汽车蓄水瓶在工作时,进水口内的冷却液17流入进水腔5时,进水腔5内无空气,不会因为和空气直接接触、冲刷或搅拌产生气泡。冷却液17中溶解的空气由于压力或温度变化时析出的气泡通过进水口流入进水腔5时,可通过导流通道12后流入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进行分离。但是由于冷却液17充满进水腔5,不仅会导致工作时汽车蓄水瓶的重量较大,还会导致整个汽车蓄水瓶的重心偏向进水腔5一侧,此时汽车行进冷却液17晃动可能会使汽车蓄水瓶摆动幅度过大,并且冷却液17中溶解的空气只能在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中进行分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蓄水瓶,工作时重量轻,重心靠近蓄水瓶的中部,冷却液中溶解的空气在各个腔室中均能够进行分离,气液分离效果强,并且噪音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蓄水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相连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所述第一隔板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上开口。
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的出口端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
进一步,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从上至下延伸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形成所述导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至少一块第二隔板,至少一块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小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上开口和所述第一下开口与其中一个小腔室相连通,所述出水口与其中另一个小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小腔室的第二上开口,所述第二隔板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小腔室的第二下开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上开口和所述第二上开口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上侧,所述第一下开口和所述第二下开口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注水口。
进一步,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和下壳体。
进一步,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蓄水瓶,工作时重量轻,重心靠近蓄水瓶的中部,冷却液中溶解的空气在各个腔室中均能够进行分离,气液分离效果更强,并且噪音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现有的汽车蓄水瓶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第一隔板;4-第二隔板;5-进水腔;6-中间腔室;7-出水腔;8-第一进水口;9-第二进水口;10-出水口;11-注水口;12-导流通道;13-出口端;14-第一下开口;15-第二上开口;16-第二下开口;17-冷却液;18-第一上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蓄水瓶,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8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10,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8相连的导流通道12,所述导流通道12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8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14,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上开口18;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9。冷却液17从第一进水口8和第二进水口9流入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隔板3的扰流以及液体的流动来进行气液分离,导流通道12能够降低壳体的内腔中的冷却液17流动声音大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一般会在壳体上设置最低液面线,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最低液面线下侧,能够保证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浸泡在冷却液17中,能够保证导流通道12内高于最低液面线以上部分形成密闭空间随着冷却液17的流动,会逐渐带出导流通道12内的气体,最终使导流通道12内充满冷却液17。导流通道12内无空气,不会因为和空气直接接触、冲刷或搅拌产生气泡,冷却液17流动的声音也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从上至下延伸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形成所述导流通道12。导流管中充满冷却液17,所需的冷却液17不多,能够使蓄水瓶工作时重量轻,重心靠近蓄水瓶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一块第二隔板4,一块所述第二隔板4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两个小腔室,两个小腔室分别为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上开口18和所述第一下开口14与中间腔室6相连通,出水口10与出水腔7相连通;第二隔板4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的第二上开口15,第二隔板4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的第二下开口16,第一腔室为进水腔5。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中间腔室6。冷却液17从第一进水口8和第二进水口9流入进水腔5,再流入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扰流以及液体的流动来进行气液分离,冷却液17中溶解的空气在进水腔5、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中均能够进行分离,气液分离效果更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开口18和所述第二上开口15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上侧,用于保证各个腔室之间的气体能够互相流通,所述第一下开口14和所述第二下开口16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用于保证各个腔室之间的液体能够互相流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注水口11。具体的,注水口11与中间腔室6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通过焊接连接为壳体。
在工作过程中,冷却液17从第一进水口8流入导流通道12再流入进水腔5中,随后冷却液17再流入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随着冷却液17的流动,会逐渐带出导流通道12内的气体,最终使导流通道12内充满冷却液17,此时冷却液17的形态如图3所示。汽车蓄水瓶在工作时,进水口内的冷却液17流入进水腔5时,不会因为和空气直接接触、冲刷或搅拌产生气泡。冷却液17中溶解的空气由于压力或温度变化时析出的气泡,通过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4的扰流以及液体的流动来进行气液分离,冷却液17中溶解的空气在进水腔5、中间腔室6和出水腔7中均能够进行分离,气液分离效果更强。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蓄水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隔板(3),所述第一隔板(3)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上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水口(8)以及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出水口(10),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入口端与所述第一进水口(8)相连的导流通道(12),所述导流通道(12)的入口端通过所述第一进水口(8)与所述壳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所述第一隔板(3)的下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下开口(14),所述第一隔板(3)的上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一上开口(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12)的出口端(13)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从上至下延伸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形成所述导流通道(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内设有至少一块第二隔板(4),至少一块所述第二隔板(4)将所述第二腔室分隔成至少两个小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第一上开口(18)和所述第一下开口(14)与其中一个小腔室相连通,所述出水口(10)与其中另一个小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二隔板(4)的上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所述小腔室的第二上开口(15),所述第二隔板(4)的下部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小腔室的第二下开口(1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开口(18)和所述第二上开口(15)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上侧,所述第一下开口(14)和所述第二下开口(16)均位于蓄水瓶的设计最低液面的下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的注水口(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下部相连通的第二进水口(9)。
CN202120013568.2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蓄水瓶 Active CN2143663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3568.2U CN214366358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蓄水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3568.2U CN214366358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蓄水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6358U true CN21436635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2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3568.2U Active CN214366358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蓄水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63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5202223B2 (en) Fuel tank system
CN109469599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及压缩机
JP2015028336A (ja) エンジン冷却水のリザーバタンク
CN111591127B (zh) 一种汽车蓄水瓶
CN214366358U (zh) 一种蓄水瓶
JPWO2007119328A1 (ja) 液体タンク
CN113357127B (zh) 一种吸气消音器、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N107218163B (zh) 一种油气分离器
JP4890286B2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および同タンクを備えた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216909520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用气液分离装置
CN214836786U (zh) 摩托车、空滤器总成及进气接头
CN215634026U (zh) 液压油箱及液压系统
CN210345984U (zh) 压缩机的储液器和具有其的压缩机
CN113638921A (zh) 液压油箱及液压系统
CN209908592U (zh) 一种汽油机用油气分离室盖板总成
CN214663623U (zh) 冲洗油箱
JP6587218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CN207554180U (zh) 一种出水管结构与一种发动机
CN110553028A (zh) 一种变速器
CN213541485U (zh) 一种带水气分离装置的高温龙头
CN111088667A (zh) 洗衣机用花洒装置
CN207920877U (zh) 压缩机的排气管和压缩机
CN213627762U (zh) 一种膨胀水箱及汽车
CN210289979U (zh) 一种车载燃油发电机组进回油口防漏油装置
CN218186669U (zh) 一种提高容置腔使用率的水气分离结构及水气分离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