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9254U - 钢带卷料机 - Google Patents
钢带卷料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59254U CN214359254U CN202023245916.3U CN202023245916U CN214359254U CN 214359254 U CN214359254 U CN 214359254U CN 202023245916 U CN202023245916 U CN 202023245916U CN 214359254 U CN214359254 U CN 21435925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steel strip
- plate
- steel belt
-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9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10000001503 Joints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iron(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 JEIPFZHSYJVQD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965 increa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250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512 cl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642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56 contamin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8 elev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带卷料机,包括基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对向设置的两个旋转卡盘,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排布;辊芯,两端轴头分别与两个旋转卡盘连接;滑动板,设置于基座上且可于基座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载有钢带的钢带引导组件,设置于滑动板上;驱动电机,与一个旋转卡盘连接,用于驱动辊芯转动并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抵靠于辊芯的外壁上的抵接件,设置于滑动板上;悬空于基座头端的牵引件,通过绳索与滑动板相连接;辊芯收卷钢带时,钢带挤压抵接件向基座的尾端方向移动,且抵接件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挤压钢带带壁迫使钢带的另一侧带壁与邻圈的钢带带壁贴合,从而消除了各圈之间钢带的间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钢带卷料机。
背景技术
扁平钢带运用在很多领域,一般都是热扎钢板,其在生产时表面难免会产生污渍锈迹等,故在其使用前需要对其表面的污渍锈迹进行处理使其满足生产需求,同样钢丝也是如此。
传统意义上对扁平钢带或钢丝原材料的处理主要是对其表面的锈迹及一些污染物进行去除。目前的一般处理方法是采用化学处理方法。使用酸性液体对扁平钢带进行表面的锈迹及一些污染物进行去除。此类的处理方式存在着以下缺陷:采用化学方式酸性液体来处理扁平钢带,最后会产生较多的酸性废液,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环保。
申请号为“201921666907.6”的文件中提出了一种通过将研磨棍种植在钢带上,将钢带盘绕在破磷辊表面两端固定,通过缠绕有研磨棍的破磷辊磨刷扁平钢带或钢丝实现除锈。而为了将钢带缠绕在破磷辊上,通常会将钢带一端固定于破磷辊上,随后采用电机驱动破磷辊旋转,且破磷辊同步横向进给实现钢带的收卷将钢带缠绕在破磷辊上。但是上述收卷设备在钢带的收卷过程中,由于种植钢带的钢带制作设备与破磷辊的旋转速度及破磷辊横向进给的速度难以保持完全同步等问题,会导致钢带在缠绕时每一圈钢带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间隙,影响后期破磷辊的磨刷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钢带收卷过程中可消除各圈之间钢带的间隙的钢带卷料机。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带卷料机,包括:
基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
两个旋转卡盘,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排布,且所述两个旋转卡盘对向设置;
辊芯,所述辊芯的两端轴头分别与所述两个旋转卡盘连接;
滑动板,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动板位于两个旋转卡盘之间,且所述滑动板可于基座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
载有钢带的钢带引导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
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旋转卡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芯转动并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
抵接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件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具有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抵接件的前端面抵靠于辊芯的外壁上;
悬空的牵引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头端,所述牵引件通过绳索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接;所述辊芯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时,钢带挤压抵接件和滑动板向基座的尾端方向移动,且抵接件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挤压钢带的一侧带壁迫使钢带的另一侧带壁与邻圈的钢带带壁贴合。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头端,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高于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绳索的头端与所述牵引件连接,且所述绳索依次绕经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滑动板连接。通过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将竖直方向牵引力改变为水平方向的横向力作用在抵接件上,以横向压迫辊芯上的钢带进行挤压。 且通过设置有立板,以增加绳索的纵向行程,若没有第一定滑轮,绳索直接绕经第二定滑轮与滑动板连接,为了避免牵引件落地,就需要增高基座的高度,加大了耗材。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牵引件包括多个配重块,所述连接件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连接部、承载部和螺纹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承载部贯穿所述多个配重块,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位于最下方的配重块相抵。
若抵接块作用于钢带侧壁上的挤压力过小,各圈钢带之间仍存有间隙,若抵接块作用于钢带侧壁上的挤压力,钢带的侧壁容易发生变形。而在旋扭拆卸螺母后,可以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个数,以达到调节牵引力大小的作用,通过改变牵引力大小的作用,就可以改变抵接块作用于钢带侧壁上的挤压力,从而调节钢带带壁之间的间隙。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件为靠轮,所述靠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抵接板上,所述靠轮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外轮壁和与外轮壁相垂直的外轮面,所述外轮面与所述辊芯外壁贴合,所述外轮壁与辊芯上的钢带带壁相抵。
在辊芯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时,钢带挤压靠轮,使得靠轮及滑动板向基座的尾端方向移动,而在此过程中钢带的带壁与靠轮的外轮壁相抵,收卷时,靠轮自身转动,避免刮伤钢带的带壁。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座沿基座的宽度方向移动。
在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收卷钢带时,根据辊芯的直径大小,通过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第一移动座及第一移动座上的抵接板沿基座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抵接板上的靠轮始终可以抵靠在辊芯的外壁上。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抵接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采用不同长度的辊芯收卷钢带时,先滑动滑动板使得抵接件靠近轴芯的头端,再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移动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行微调,使得抵接件可以抵靠在钢带的侧壁上。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抵接板由下至上依次分别直立部和弯曲部,所述抵接板于所述弯曲部由下至上呈圆弧状逐渐向基座内侧弯曲,所述靠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弯曲部靠近辊芯的板面上。通过在抵接板于弯曲部由下至上呈圆弧状逐渐向基座内侧弯曲,使得弯曲部的板面更加适应辊芯的外壁,使得靠轮可以更好地与辊芯外壁贴合。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抵接板于所述弯曲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靠轮位于所述通槽内并可沿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在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收卷钢带时,根据辊芯的直径大小,通过滑槽对抵接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出现抵接板无法与辊芯外壁相抵的问题。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移动轴,所述移动轴贯穿所述通槽可于所述通槽槽内滑动,所述靠轮设置于所述移动轴的头端并可绕所述移动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移动轴上设置有挡块,且所述移动轴的尾端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移动轴带动所述靠轮沿通槽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旋扭所述螺帽,所述螺帽与挡块夹紧所述抵接板的前后两端面,使得所述移动轴与抵接板保持相对固定。在需要调节靠轮的高度时,旋扭松开螺帽,随后在滑槽内滑动移动轴带动靠轮至指定位置,随后旋紧螺帽即可使得移动轴与抵接板保持相对固定,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钢带引导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可穿过钢带的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通过引导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辊芯转动时可以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
在进一步的方案中,还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两个旋转卡盘分别设置于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上,且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均可于基座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以装夹各种长度的辊芯。
有益效果
在驱动电机驱动辊芯转动时,辊芯转动并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钢带的侧壁与抵接件相抵,在钢带收卷的过程中,钢带挤压抵接件和滑动板向基座的尾端方向移动。而由于滑动板连接有悬空的牵引件,牵引件位于基座的头端,牵引件给予滑板和抵接件一个向基座头端方向的作用力,抵接件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挤压钢带的一侧带壁迫使钢带的另一侧带壁与邻圈的钢带带壁贴合,从而消除了各圈之间钢带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为钢带卷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钢带卷料机的正视图;
图5为图4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另一个视角下钢带卷料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E部分的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基座,2-辊芯,3-第一承载座,4-第二承载座,5-进给导轨,6-旋转卡盘,7-驱动电机,8-滑动板,9-钢带引导组件,10-升降滑轨,11-升降滑块,12-升降板,13-引导件,14-引导通道,15-进给电机,16-固定块,17-横向进给螺杆,18-横向驱动导轨,19-横向驱动滑块,20-固定板,21-条形限位件,22-滚动轮组,23-滚轮,24-承托轮,25-直线部,26-倾斜部,27-滑动槽,28-第一限位板,29-第二限位板,30-连接板,31-锁紧螺杆,32-锁紧螺母,33-隔板,34-牵引件,35-连接件,36-立板,37-第一定滑轮,38-第二定滑轮,39-抵接板,40-靠轮,41-第一移动座,42-第一锁定块,43-第一进给螺杆,44-第一驱动导轨,45-第一驱动滑块,46-第二移动座,47-第二锁定块,48-第二进给螺杆,49-第二驱动导轨,50-第二驱动滑块,51-直立部,52-弯曲部,53-通槽,54-移动轴,55-挡块,56-螺帽,57-钢带,58-绳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8,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钢带卷料机,包括基座1、辊芯2、第一承载座3和第二承载座4,基座1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且基座1上铺设有两根相互平行的进给导轨5,进给导轨5沿基座1长度方向延伸,且每根进给导轨5上均可滑动设置有两个进给滑块。第一承载座3与第二承载座4均横跨两根进给导轨5,且第一承载座3与第二承载座4的左右两端均分别与两根进给导轨5上的进给滑块连接,使得第一承载座3和第二承载座4均可于基座1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同时第一承载座3和第二承载座4上均设置有旋转卡盘6,两个旋转卡盘6对向设置。辊芯2的两端轴头分别与所述两个旋转卡盘6连接,其中一个旋转卡盘6连接有驱动电机7,用于驱动辊芯2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上还设置有滑动板8,滑动板8位于两个旋转卡盘6之间,且滑动板8可于基座1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滑动板8上设置有载有钢带57的钢带引导组件9,先将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一端焊接固定于辊芯2的头端。当驱动电机7驱动辊芯2转动时,辊芯2沿基座1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
在本方案中,如图2和图8所示,钢带引导组件9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为竖直设置于滑动板8上的升降滑轨10,且滑轨上设置有可沿升降滑轨10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滑块11和用于驱动升降滑块11沿升降滑轨10长度方向滑动的升降调节组件。升降调节组件包括进给电机15,进给电机15设置于升降滑轨10上并与升降滑块11连接,以驱动升降滑块11沿轨长度方向滑动。同时,升降滑块11上固定设置有升降板12,升降板12上设置有引导件13,引导件13上设置有可穿过钢带57的引导通道14,引导通道14的延伸方向与升降板12的升降方向相垂直,该引导通道14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延伸。在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根据辊芯2的直径大小,进给电机15驱动升降滑块11于升降滑轨10上上下滑动。在采用大辊径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驱动升降滑块11带动引导件13向上移动。在采用小辊径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驱动升降滑块11带动引导件13向下移动。使得引导通道14上的钢带57始终可以切向进入辊芯2,避免钢带57发生弯折影响后续的收卷及磨刷。
且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升降板12上还设置有横向驱动组件,引导件13于升降板12上可滑动设置,横向驱动组件与引导件13连接,用于驱动引导件13沿引导通道14的长度方向移动。具体的,横向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块16、横向进给螺杆17、横向驱动导轨18与横向驱动滑块19。固定块16设置于升降板12上,横向进给螺杆17贯穿固定块16,横向进给螺杆17的一端设置有横向进给把手,且横向进给螺杆17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横向进给螺母,所述横向进给螺母与引导件13固定连接,横向驱动导轨18沿引导通道14的长度方向铺设,横向驱动滑块19可滑动设置于横向驱动导轨18上,引导件13与横向驱动滑块19固定连接。通过旋扭横向进给把手驱动横向驱动滑块19带动引导件13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移动。在采用大辊径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驱动横向驱动滑块19带动引导件13远离辊芯2,避免发生干涉。在采用小辊径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驱动横向驱动滑块19带动引导件13靠近辊芯2,避免在收卷的过程中钢带57弯折或发生抖动影响后续的收卷。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5及图8所示,引导件13包括固定板20,固定板20固定安装于升降板12上。且固定板20上设置有两个条形限位件21,两个条形限位件21相互平行,每个条形限位件21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滚动轮组22。滚动轮组22包括多个沿条形限位件21长度方向设置的滚轮23,滚轮23可转动设置于条形限位件21上,且滚轮23的轴线垂直于条形限位件21的上端面,两个滚动轮组22之间留有间隔构成上述引导通道14。在钢带57通过引导通道14进入辊芯2上时,两侧的滚轮23不仅对钢带57起到了限位防止钢带57左右晃动的作用,两侧滚轮23的轮壁与钢带57的侧壁相抵,在钢带57输送过程中,滚轮23自身转动,不会对钢带57的侧壁造成挤压磨损。
而为了实现辊芯2可沿基座1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支撑件设置于基座1上,引导通道14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具体的,引导通道14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10°。通过引导通道14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使得钢带57初始进入辊芯2时就带有一定的角度,使得辊芯2可沿基座1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
同时,引导件13还包括多个转动轴,多个转动轴沿条形限位件21的长度方向排布于两个条形限位件21之间,转动轴的两端头分别与两个条形限位件21连接。且转动轴上同轴心可转动设置有用于承托钢带57的承托轮24。通过承托轮24承托钢带57,避免钢带57在输送过程中上下晃动,且与上述滚轮23同理的,在钢带57输送过程中,承托轮24自身转动,不会对钢带57的底端面造成磨损。
且为了配合钢带57使得钢带57可以切向进入辊芯2。本方案中,引导通道14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进带口和出带口,条形限位件21由进带口至出带口分为直线部25与倾斜部26。条形限位件21的上端面于直线部25平行于水平面设置,而条形限位件21的上端面于倾斜部26由进带口至出带口方向倾斜向下设置。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条形限位件21可于固定板20上滑动,每个条形限位件21均可相对于另一个条形限位件21做靠近或远离动作,以适应不同宽度的钢带57。具体的,每个条形限位件21上均设置有滑动槽27,而固定板20上设置有多个锁紧螺杆31,每个锁紧螺杆31与一个滑动槽27相对应。锁紧螺杆31穿过对应条形限位件21上的滑动槽27。而当条形限位件21相对于固定板20移动时,锁紧螺杆31于滑动槽27内滑动。且锁紧螺杆31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32,当条形限位件21相对于所述固定板20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旋扭锁紧螺母32,锁紧螺母32与固定板20夹紧条形限位件21的两端面使得条形限位件21与固定板20保持相对固定,完成锁紧动作。
且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条形限位件21包括第一限位板28与第二限位板29,第一限位板28的板面与所述第二限位板29的板面平行,第一限位板28于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9的上方,滚动轮组22设置于第一限位板28上,滑动槽27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9上,第一限位板28与第二限位板29之间通过连接板30固定连接。通过将滚动轮组22设置于第一限位板28上,而滑动槽27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板29上,对滚动轮组22和滑动槽27进行分层设置,进而避免了锁紧螺母32位于两个滚轮23之间难以拆装的问题。
另外,在本方案中条形限位件21于出带口处设置有隔板33,该隔板33沿条形限位件21的长度方向向前延伸,用以防止出带口处的钢带57过度偏转与先前缠绕好的钢带57发生干涉。
且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和图7所示,还包括牵引件34,牵引件34悬空设置于基座1的头端并通过绳索58与滑动板8相连接。滑动板8上还设置有抵接件,抵接件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具有前端面与后端面,且抵接件的前端面抵靠于辊芯2的外壁上。当辊芯2沿基座1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收卷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时,钢带57于辊芯2上一圈圈地缠绕,而在钢带57缠绕的同时钢带57挤压抵接件和滑动板8向基座1的尾端方向移动。且抵接件向基座1的尾端方向移动时也拉动牵引件34同步移动,牵引件34给予滑动板8和抵接件一个反向的作用力,抵接件在牵引件34的作用下挤压钢带57的一侧带壁迫使钢带57的另一侧带壁与邻圈的钢带57带壁贴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35,连接件35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连接部、承载部和螺纹部。其中连接部与绳索58连接,牵引件34包括多个配重块,承载部贯穿上述多个配重块,且螺纹部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与位于最下方的配重块相抵。通过旋扭拆除螺母,即可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个数,以达到调节牵引力大小的作用。若抵接块作用于钢带57侧壁上的挤压力过小,各圈钢带57之间仍存有间隙,若抵接块作用于钢带57侧壁上的挤压力,钢带57的侧壁容易发生变形。而通过增加或减少配重块的个数,以达到调节牵引力大小的作用,就可以改变抵接块作用于钢带57侧壁上的挤压力,从而调节钢带57带壁之间的间隙。
同时,基座1的头端还设置有立板36。立板36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37和第二定滑轮38,本方案中第一定滑轮37高于第二定滑轮38。绳索58的头端与牵引件34连接,且绳索58依次绕经第一定滑轮37和第二定滑轮38与滑动板8连接。通过设置有立板36,以增加绳索58的纵向行程,若没有第一定滑轮37,绳索58直接绕经第二定滑轮38与滑动板8连接,为了避免牵引件34落地,就需要增高基座1的高度,加大了耗材。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钢带抵接组件,钢带抵接组件包括有上述基板8,基板8上还设置有抵接板39。抵接件设置于抵接板39上,抵接件沿基板8的长度方向(即基座1的宽度方向)具有前端面与后端面。抵接件的前端面为用于抵靠辊芯2的倚靠面,抵接件的一侧侧壁为用于抵接钢带57侧壁的抵接面。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抵接件为靠轮40,靠轮40可转动设置于抵接板39上。靠轮40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外轮壁和与外轮壁相垂直的外轮面,靠轮40的外轮面与辊芯2外壁贴合构成上述倚靠面,而靠轮40外轮壁与辊芯2上的钢带57带壁相抵构成行数抵接面。在辊芯2沿基座1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收卷钢带引导组件9上的钢带57时,钢带57挤压靠轮40,使得靠轮40及基板8向基座1的尾端方向移动,而在此过程中钢带57的带壁与靠轮40的外轮壁相抵,收卷时靠轮40自身转动,避免刮伤钢带57的带壁。
且如图3和图6所示,滑动板8上还设置有第一移动座41和第一驱动组件,第一移动座41可滑动设置于滑动板8上,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一移动座41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移动座41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移动。第一移动座41上还设置有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移动座46,第二移动座46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41上,抵接板39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座46上,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41上,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座46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座46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移动。
具体的,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锁定块42、第一进给螺杆43、第一驱动导轨44和第一驱动滑块45。其中,第一锁定块42固定安装于滑动板8上,第一进给螺杆43贯穿第一锁定块42,且第一进给螺杆4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旋扭把手,第一进给螺杆43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第一进给螺母。第一驱动导轨44设置于第一移动座41上,第一驱动导轨44与第一进给螺杆43均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驱动滑块45可滑动设置于第一驱动导轨44上,第一移动座41与第一驱动滑块45固定连接。
在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根据辊芯2的直径大小,通过旋扭第一旋扭把手驱动第一移动座41及第一移动座41上的抵接板39沿基座1的宽度方向移动,使得抵接板39上的靠轮40始终可以抵靠在辊芯2的外壁上。
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锁定块47、第二进给螺杆48、第二驱动导轨49和第二驱动滑块50。其中,第二锁定块47固定安装于第一移动座41上,第二进给螺杆48贯穿第二锁定块47,且第二进给螺杆48的二端设置有第二旋扭把手,第二进给螺杆48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第二进给螺母。第二驱动导轨49设置于第一移动座41上,第二驱动导轨49与第二进给螺杆48均沿基座1的长度度方向延伸,第二驱动滑块50可滑动设置于第二驱动导轨49上,第二移动座46与第二驱动滑块50固定连接。
在采用不同长度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先滑动滑动板8使得抵接件靠近轴芯的头端,在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二移动座46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行微调,使得抵接件可以抵靠在钢带57的侧壁上。
同时为了配合轴芯自身的弧度,如图3所示,本方案中抵接板39由下至上依次分别直立部51和弯曲部52,抵接板39于所述弯曲部52由下至上呈圆弧状逐渐向基座1内侧弯曲。靠轮40可转动设置于弯曲部52靠近辊芯2的板面上。容易理解的,辊芯2为筒状部件,通过在抵接板39于弯曲部52由下至上呈圆弧状逐渐向基座1内侧弯曲,使得改弯曲部52的板面更加适应辊芯2的外壁,使得靠轮40可以更好地与辊芯2外壁贴合。
且为了配合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2,抵接板39于弯曲部52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53,靠轮40位于所述通槽53内并可沿通槽53的长度方向移动。在采用不同直径大小的辊芯2收卷钢带57时,根据辊芯2的直径大小,通过滑槽对抵接板39的高度进行调节,避免出现抵接板39无法与辊芯2外壁相抵的问题。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移动轴54,移动轴54贯穿通槽53可于所述通槽53槽内滑动,靠轮40设置于移动轴54的头端并可绕所述移动轴54的轴线转动。同时移动轴54上设置有挡块55,移动轴54的尾端螺纹连接有螺帽56。当移动轴54带动所述靠轮40沿通槽53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旋扭螺帽56,螺帽56与挡块55夹紧抵接板39的前后两端面,使得移动轴54与抵接板39保持相对固定。在需要调节靠轮40的高度时,旋扭松开螺帽56,随后在滑槽内滑动移动轴54带动靠轮40至指定位置,随后旋紧螺帽56即可使得移动轴54与抵接板39保持相对固定,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沿自身长度方向具有头端与尾端;
两个旋转卡盘,沿基座的长度方向排布,且所述两个旋转卡盘对向设置;
辊芯,所述辊芯的两端轴头分别与所述两个旋转卡盘连接;
滑动板,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滑动板位于两个旋转卡盘之间,且所述滑动板可于基座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
载有钢带的钢带引导组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
驱动电机,与其中一个旋转卡盘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辊芯转动并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呈螺旋式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
抵接件,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件沿基座的宽度方向具有前端面与后端面,所述抵接件的前端面抵靠于辊芯的外壁上;
悬空的牵引件,位于所述基座的头端,所述牵引件通过绳索与所述滑动板相连接;所述辊芯沿基座的头端至尾端的进给方向收卷钢带引导组件上的钢带时,钢带挤压抵接件和滑动板向基座的尾端方向移动,且抵接件在牵引件的作用下挤压钢带的一侧带壁迫使钢带的另一侧带壁与邻圈的钢带带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立板,所述立板设置于所述基座的头端,所述立板上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定滑轮高于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绳索的头端与所述牵引件连接,且所述绳索依次绕经第一定滑轮和第二定滑轮与所述滑动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所述牵引件包括多个配重块,所述连接件由上至下依次分为连接部、承载部和螺纹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绳索连接,所述承载部贯穿所述多个配重块,所述螺纹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位于最下方的配重块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接板,所述抵接板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件为靠轮,所述靠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抵接板上,所述靠轮包括沿自身周向设置的外轮壁和与外轮壁相垂直的外轮面,所述外轮面与所述辊芯外壁贴合,所述外轮壁与辊芯上的钢带带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座,所述第一移动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板上,所述抵接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滑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移动座沿基座的宽度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和第二移动座,所述第二移动座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抵接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移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座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移动座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移动座沿基座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由下至上依次分别直立部和弯曲部,所述抵接板于所述弯曲部由下至上呈圆弧状逐渐向基座内侧弯曲,所述靠轮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弯曲部靠近辊芯的板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板于所述弯曲部沿自身长度方向设置有通槽,所述靠轮位于所述通槽内并可沿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轴,所述移动轴贯穿所述通槽可于所述通槽槽内滑动,所述靠轮设置于所述移动轴的头端并可绕所述移动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移动轴上设置有挡块,且所述移动轴的尾端螺纹连接有螺帽,所述移动轴带动所述靠轮沿通槽移动至指定位置时,旋扭所述螺帽,所述螺帽与挡块夹紧所述抵接板的前后两端面,使得所述移动轴与抵接板保持相对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带卷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引导组件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引导件,所述引导件上设置有可穿过钢带的引导通道,所述引导通道的延伸方向与轴芯的直径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还包括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两个旋转卡盘分别设置于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上,且第一承载座和第二承载座均可于基座的头端与尾端之间滑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5916.3U CN21435925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钢带卷料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5916.3U CN21435925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钢带卷料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59254U true CN214359254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4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45916.3U Active CN214359254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钢带卷料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5925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7203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钢带收卷设备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45916.3U patent/CN21435925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707203A (zh) * | 2020-12-29 | 2021-04-27 | 浙江谋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钢带收卷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707203A (zh) | 一种钢带收卷设备 | |
CN214359254U (zh) | 钢带卷料机 | |
CN211707769U (zh) | 一种铜排用矫直机 | |
CN110950024A (zh) | 一种圆柱翻板机的物料导向输送机构 | |
CN214989392U (zh) | 一种用于钢带收卷的钢带抵接组件 | |
CN214349896U (zh) | 一种可调式裁切机构 | |
CN112678600A (zh) | 一种钢带回收装置 | |
CN111774968A (zh) | 铜管自动去毛刺机 | |
CN214359550U (zh) | 用于钢带收卷的钢带引导组件 | |
CN214934583U (zh) | 一种钢带导向组件及钢带导向装置 | |
CN214934701U (zh) | 一种钢带回收装置 | |
CN214919119U (zh) | 一种钢丝与钢带的分离回收装置 | |
CN214350024U (zh) | 一种钢带裁切机构 | |
CN210966405U (zh) | 一种拉丝机 | |
CN201832928U (zh) | 用于绕制铜管线圈的装置 | |
CN100450658C (zh) | 用于卷取轧制或拉拔线材/棒材的改进卷取机 | |
CN112792134A (zh) | 一种能够兼顾钢带头尾的轧制机及工作方法 | |
CN112916571A (zh) | 一种刷条回收设备 | |
CN111922827A (zh) | 一种铜管端面自动去毛刺方法 | |
CN215965590U (zh) | 一种开卷纵剪收卷线用纠偏装置 | |
CN213793536U (zh) | 一种带宽调整装置 | |
CN215918684U (zh) | 一种适用于拉丝机中的旋转模组 | |
CN211437840U (zh) | 一种滑轨原材料送料机 | |
DE69921698T2 (de) | Speicherspule mit aufgewickeltem zwischenband | |
CN215885710U (zh) | 一种铝塑复合带绕卷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