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9195U - 一种打印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59195U CN214359195U CN202022392888.1U CN202022392888U CN214359195U CN 214359195 U CN214359195 U CN 214359195U CN 202022392888 U CN202022392888 U CN 202022392888U CN 214359195 U CN214359195 U CN 2143591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feeding
- printing
- channel
- f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印系统,包括: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提供承载打印内容的载体到打印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具有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入口用于供所述载体进入,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打印机构的输入端对接,以使载体进入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承接上料机构输出的载体,并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载体从上料入口到上料出口之间的路径设置,用于检测所述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本打印系统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后工序制证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载体重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印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的工作生活中离不开各种证件,例如,驾驶证、行驶证、执业证,以及各种技能登记证等。这些证件大多包括证芯纸卡和包覆在证芯纸卡外部的塑胶膜,已有的制证设备通过打印机对证芯卡纸打印文字信息和至少包括本人照片的图像,再通过覆膜装置对其覆塑胶模。但在已有的制证设备中,将证芯卡纸输送给打印机的过程中,不免会出现证芯卡纸多张重叠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大多采用人工观察的方式辨别。如此,造成人工成本高、效率低等缺点,且在人工没有辨别到多张重叠时,影响后工序制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打印系统,可检测自动上料输送的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现象。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打印系统,包括: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提供承载打印内容的载体到打印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具有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入口用于供所述载体进入,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打印机构的输入端对接,以使载体进入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承接上料机构输出的载体,并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载体从上料入口到上料出口之间的路径设置,用于检测所述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通道和上料驱动组件,所述上料通道用于供载体通过,所述上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为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或者,所述上料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进入所述上料通道的载体沿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通道包括用于承托所述载体的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位于载体通过的部分开有检测卡,所述检测孔的面积小于载体的面积,所述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孔对通过的载体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输送辊组,每组输送辊组包括相对转动并压力接触的两个辊轮,所述两个辊轮的接触面位于载体行进的通道上,以使所述载体在两个辊轮的转动下进入两个辊轮的接触面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由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辊组位于上料通道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上料通道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都开设有至少一组避让口组,所述避让口组与输送辊组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输送辊组通过其对应的避让口组延伸至所述上料通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沿载体行进方向设置的多组输送辊组,且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小于载体在行进方向上的长度,首端的输送辊组位于所述上料入口处,末端的输送辊组位于所述上料出口处。
进一步地,末端的输送辊组为相对可双向转动辊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不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正向转动,将载体输送到打印机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反向转动,将载体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封堵止回组件,所述上料通道上沿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上料入口与上料出口之间,所述封堵止回组件设置在所述缺口处,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具有封堵位和打开位;在所述封堵位,所述封堵止回组件通过所述缺口封堵所述上料通道,在所述打开位,所述封堵止回组件打开所述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多张重叠的载体时,驱动多张重叠的载体沿上料出口至上料入口的方向移动,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封堵所述上料通道,以阻挡多张重叠的载体并使多张重叠的载体从所述缺口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包括:单向挡板和挡板复位弹性件,所述单向挡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单向挡板的一侧转动设置,以使所述单向挡板的另一侧可通过所述缺口封堵所述上料通道处于封堵位,或者,打开所述上料通道处于打开位;在所述封堵位,所述挡板复位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单向挡板转动至封堵上料通道的封堵位处,封堵所述上料通道的所述单向挡板阻挡多张重叠的载体并使多张重叠的载体从所述缺口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超声发射单元和超声接收单元,所述超声发射单元的发射端和超声接收单元的接收端分别位于上料通道内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并相对设置。
依据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打印系统,包括: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提供承载打印内容的载体到打印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具有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入口用于供所述载体进入,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打印机构的输入端对接,以使载体进入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承接上料机构输出的载体,并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载体从上料入口到上料出口之间的路径设置,用于检测所述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本打印系统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后工序制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打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驱动载体移动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的打印系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系统可以在各种连续提供的载体上进行打印,载体可以是各种的纸张,也可以是塑胶片、硬质板或其它的可承载打印内容的片状物。打印后的成品可以是各种证件、相片、文件或图画等。本发明所涉及的打印系统可以检测在连续提供载体时是否存在多张重叠的现象(以下也简称重张),下面以打印证件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系统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打印系统主要包括:上料机构10,打印机构20,以及检测机构30。上料机构10用于提供承载打印内容的载体到打印机构20,上料机构10包括上料入口111和上料出口112,上料入口111用于供载体进入,上料出口112与打印机构20的输入端对接,以使载体进入打印机构20。打印机构20用于承接上料机构10输出的载体,并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该载体上。检测机构30沿载体从上料入口111到上料出口112之间的路径设置,用于检测上料机构10输送的载体是否重张,重张即指数量为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载体重合叠放的状态。
上料机构10输出的载体可以认为是证芯卡纸,打印机构20对该证芯卡纸打印预定的打印内容,检测机构30对制作证芯的证芯卡纸是否重张进行检测。如此,通过检测机构30自动检测重张的方式,相较于人工检测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后工序的制证质量。
在一实施方式中,打印机构20可以选用针式打印机,或者,选用喷墨打印机,打印至载体上的预定的打印内容可以是黑色的文字信息,或者,是彩色的图像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打印机构选用的打印机类型、预定的打印内容的类型可以根据相应证件的制证、相片、文件或图画等要求灵活改变。
上料机构10包括:上料通道11和上料驱动组件,上料通道11用于供载体通过,该上料通道11的两端分别为上料入口111和上料出口112,上料入口111 用于供载体进入到上料通道11内,上料出口112用于与打印机构20的输入端对接,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进入到上料通道11内的载体沿上料入口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移动,从而将载体输送到打印机构20的输入端,进而通过打印机构20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该载体上。
在另一实施例中,上料通道11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上料入口111和上料出口 112,从而将载体输送到打印机构20的输入端。
一种实施例中,上料通道11包括用于承托载体的下隔板114,下隔板114 位于载体通过的部分开有检测孔,检测孔的面积小于载体的面积,检测机构30 通过检测孔对通过该检测孔的载体进行检测。
一种实施例中,检测机构30通过超声检测的方式对载体是否重张进行检测,超声波信号通过载体被接收,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的信号进行周期性变化的检测,即可判断载体是否重张。如图1至图3所示,该检测机构30包括:超声发射单元31和超声接收单元32,超声发射单元31位于上料通道11的上方,超声接收单元32位于上料通道11的下方,在该上料通道11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都开设有超声检测孔1131,该超声检测孔1131即为前述的检测孔,超声发射单元32的发射端和超声接收单元32的接收端都对准该超声检测孔,当载体通过超声检测孔时,超声发射单元31所发射的超声信号穿过载体被超声接收单元32所接收,以此通过对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周期性变化的检测,从而检测上料通道11内的载体是否重张。
一些实施例中,为保证载体能够通过超声检测孔1131的过程中不会从超声检测孔1131中掉落,则沿上料入口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该超声检测孔 1131的长度应小于载体的长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认为载体的面积大于超声检测孔1131的面积。
另一种实施例中,上料通道11形成为供载体通过的通道空间,上料通道包括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该上料通道11由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间隔设置形成,通道空间则形成在上隔板113与下隔板114之间,载体在上隔板113 和下隔板114夹持的空间通过。为了方便检测,分别在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 位于载体通过的部分开有超声检测孔1131,即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上都设置有前述的超声检测孔1131,检测机构20通过该超声检测孔1131对通过的载体进行检测。图1和图2所示的视角是以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的侧面视角。
一种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输送辊组14,辊组安装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驱动单元13,所有的输送辊组14依次沿上料通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辊组安装单元用于安装所有的输送辊组14,所有的输送辊组14都可转动的安装在辊组安装单元上,驱动单元13与所有的输送辊组14传动连接 (例如通过带传动方式、链传动方式等),以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转动。输送辊组14通过夹持转动的方式输送载体。
每组输送辊组都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辊轮,两个辊轮的外周面相互接触,接触面之间具有一定压力,两个辊轮可相对转动,每组输送辊组中的两个辊轮的接触面位于载体行进的通道上,以使载体在两个辊轮的转动下进入两个辊轮的接触面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由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为使两个辊轮的接触面之间的间隙适应载体厚度的变化,两个辊轮中至少一个辊轮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既可以将载体紧密抵压在另一个辊轮的接触面上,又可以随载体厚度的变化调整两辊轮接触面之间的间隙。
各输送辊组14的两个辊轮分别位于上料通道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在上料通道11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都开设有至少一组避让口组 1132,避让口组1132与输送辊组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一致,输送辊组的两个辊轮通过与其对应的避让口组1132延伸至上料通道11内部。
另一种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包括:多组输送辊组14,辊组安装单元(图中未示出),以及驱动单元13,所有的输送辊组14依次沿上料通道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辊组安装单元用于安装所有的输送辊组14,所有的输送辊组14都可转动的安装在辊组安装单元上,驱动单元13与所有的输送辊组14传动连接 (例如通过带传动方式、链传动方式等),以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转动。输送辊组14通过夹持转动的方式输送载体。
各输送辊组14都包括上辊141和下辊142,驱动单元13驱动上辊141或下辊142转动,通过转动的上辊141或下辊142而带动下辊142或上辊141转动,进而带动载体在上料通道11中传送。一些实施例中,上辊141可以为胶辊,下辊142可以为钢辊,进而保证上辊141和下辊142紧密夹持载体。
在上料通道11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都开设有多组避让口组1132,所有的避让口组1132与所有的输送辊组14的位置一一对应,且数量保持一致,避让口组1132用于供输送辊组14延伸至上料通道11内部,从而载体通过输送辊组14提供传送的动力。该避让口组1132即为在上隔板113和下隔板114上都设置有避让口,以供上辊141和下辊142分别从各自对应的避让口延伸至上料通道11内部。
本实施例中,沿上料入口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所有的输送辊组14 中处于首端的输送辊组14位于上料入口111处,以对进入到上料入口111处的载体提供输送的动力,所有的输送辊组14中处于末端的输送辊组14位于上料出口112处,以在打印检测单元60检测到载体上无预定的打印内容时,对该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的载体提供反向移动的动力。
本申请中,输送辊组14设置有三组,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处于末端的输送辊组14为两个上辊和两个下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有的输送辊组的上辊和下辊都可分别设置两个,或者,处于末端的输送辊组14的上辊和下辊的数量分别设置一个,只要能够满足带动载体正向输送或反向输送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所有的输送辊组14依次等间距设置,并且,沿上料入口111 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所有的输送辊组14中相邻两个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应小于等于载体的长度,如此,即可保证载体稳定的传送。
当检测机构30检测到重张的载体时,需要将载体从上料通道11中排出,则本打印系统还包括排出机构,该排出机构用于将检测机构30检测到的重张的载体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一种实施例中,排出机构通过控制实现,例如末端的输送辊组为相对可双向转动辊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不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正向转动,将载体输送到打印机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反向转动,将载体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另一种实施例中,排出机构40还包括封堵止回组件,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 2所示,在上料通道11上沿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的一侧开设有缺口115,本实施例中,缺口115开设在上料通道11的下隔板114上。该缺口115位于上料入口111与上料出口112之间,前述的封堵止回组件设置在该缺口115处,封堵止回组件具有封堵位(如图1所示)和打开位(如图2所示)。在封堵位,封堵止回组件通过缺口封堵上料通道11,在打开位,封堵止回组件打开上料通道。在上料驱动组件驱动上料通道11内的载体沿上料入口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封堵止回组件处于打开位状态。前述的上料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检测机构30检测出重张的载体时,驱动重张的载体沿上料出口112至上料入口111的方向移动,封堵止回组件封堵上料通道11,以阻挡重张的载体并使重张的载体从缺口115处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
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前述的封堵止回组件包括:单向挡板41和挡板复位弹性件(图中未示出),单向挡板41设置在缺口115处,且该单向挡板41 的一侧通过销轴转动设置,以使该单向挡板41的另一侧可通过缺口115封堵上料通道11而处于封堵位,或者,单向挡板41的另一侧打开上料通道11而处于打开位。在封堵位,挡板复位弹性件用于在自身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单向挡板41转动至封堵上料通道11的封堵位处,而封堵上料通道11的单向挡板41 则阻挡重张的载体,并使得该重张的载体从缺口115处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
如图2所示,图2中示出的是载体100被上料驱动组件驱动沿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的状态,载体100的右端侧首先顶持单向挡板41,单向挡板受到载体100向右移动的力进而打开上料通道11,并在输送辊组14的驱动作用下继续向右移动,直至移动至打印机构20的输入端。
相应的,在将重张的载体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后,需要对排出的重张载体进行回收再利用,本打印系统还包括:废料收集机构50,该废料收集机构50用于对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的重张的载体进行收集。该废料收集机构50采用收集桶对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的载体进行收集。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废料收集机构50可以设置在缺口115的下方。
具体的,驱动单元13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正转时,将载体沿上料入口 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输送给打印机构20。当检测机构检测到重张载体时,驱动单元13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反转,进而将重张载体反向传送到缺口115 处,该缺口115处,重张载体被单向挡板41阻挡,进而从缺口115处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并被废料收集机构50收集。
在一实施例中,打印机构20也可因为无墨或其他故障等原因无法在载体上打印预定的打印内容,鉴于此,本打印系统还包括:打印检测单元60,该打印检测单元60用于检测载体上有无预定的打印内容。
一些实施方式中,该打印检测单元60可以是通过图像处理的方式对载体检测有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相应的,前述的排出机构40还用于将打印检测单元60 检测到的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的载体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前述的废料收集机构 50再对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的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的载体进行收集。
具体的,驱动单元13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正转时,将载体沿上料入口 111至上料出口112的方向输送给打印机构20。当打印检测单元60检测到载体上无预定的打印内容时,驱动单元13驱动所有的输送辊组14反转,进而将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的载体反向传送到缺口115处,该缺口115处,无预定的打印内容的载体被单向挡板41阻挡,进而从缺口115处排出至上料通道11外,并被废料收集机构50收集。
综上所述,本打印系统通过检测机构检测载体是否重张,不仅可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提高制证质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打印机构、以及检测机构;所述上料机构用于提供承载打印内容的载体到打印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具有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入口用于供所述载体进入,所述上料出口与所述打印机构的输入端对接,以使载体进入打印机构;所述打印机构用于承接上料机构输出的载体,并将预定的打印内容打印在所述载体上;所述检测机构沿所述载体从上料入口到上料出口之间的路径设置,用于检测所述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是否存在多张重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通道和上料驱动组件,所述上料通道用于供载体通过,所述上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为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或者,所述上料通道的两端分别延伸到上料入口和上料出口;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用于驱动进入所述上料通道的载体沿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通道包括用于承托所述载体的下隔板,所述下隔板位于载体通过的部分开有检测孔,所述检测孔的面积小于载体的面积,所述检测机构通过检测孔对通过的载体进行检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至少一组输送辊组,每组输送辊组包括相对转动并压力接触的两个辊轮,所述两个辊轮的接触面位于载体行进的通道上,以使所述载体在两个辊轮的转动下进入两个辊轮的接触面并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由上料入口至上料出口的方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辊组位于上料通道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所述上料通道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都开设有至少一组避让口组,所述避让口组与输送辊组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输送辊组通过其对应的避让口组延伸至所述上料通道内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驱动组件包括沿载体行进方向设置的多组输送辊组,且相邻两组输送辊组之间的间距小于载体在行进方向上的长度,首端的输送辊组位于所述上料入口处,末端的输送辊组位于所述上料出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末端的输送辊组为相对可双向转动辊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不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正向转动,将载体输送到打印机构,当检测机构检测的上料机构输送的载体存在多张重叠时,末端的输送辊组反向转动,将载体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印系统还包括:封堵止回组件,所述上料通道上沿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上料入口与上料出口之间,所述封堵止回组件设置在所述缺口处,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具有封堵位和打开位;在所述封堵位,所述封堵止回组件通过所述缺口封堵所述上料通道,在所述打开位,所述封堵止回组件打开所述上料通道;所述上料驱动组件还用于在所述检测机构检测出多张重叠的载体时,驱动多张重叠的载体沿上料出口至上料入口的方向移动,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封堵所述上料通道,以阻挡多张重叠的载体并使多张重叠的载体从所述缺口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止回组件包括:单向挡板和挡板复位弹性件,所述单向挡板设置在所述缺口处,且所述单向挡板的一侧转动设置,以使所述单向挡板的另一侧可通过所述缺口封堵所述上料通道处于封堵位,或者,打开所述上料通道处于打开位;在所述封堵位,所述挡板复位弹性件用于驱使所述单向挡板转动至封堵上料通道的封堵位处,封堵所述上料通道的所述单向挡板阻挡多张重叠的载体并使多张重叠的载体从所述缺口排出至所述上料通道外。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打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机构包括:超声发射单元和超声接收单元,所述超声发射单元的发射端和超声接收单元的接收端分别位于上料通道内垂直于载体输送路径的相对两侧并相对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2888.1U CN214359195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打印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392888.1U CN214359195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打印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59195U true CN214359195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68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392888.1U Active CN214359195U (zh) | 2020-10-23 | 2020-10-23 | 一种打印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59195U (zh) |
-
2020
- 2020-10-23 CN CN202022392888.1U patent/CN21435919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22764B (zh) | 打印设备及双面打印方法 | |
US6561503B1 (en) | Sheet processing device with stack alignment | |
US8905401B2 (en) | Printing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EP0274989A2 (en) | Perfecting printer | |
JP5042271B2 (ja) | 双方向用紙処理搬送 | |
JP3617936B2 (ja) | シート処理装置 | |
CN214359195U (zh) | 一种打印系统 | |
CN109422115A (zh) | 片材处理装置和控制方法 | |
US8167109B2 (en) | Medium processing apparatus | |
JPS5839486A (ja) | 印字媒体の給送装置 | |
US9047726B2 (en) | Method for separating a stack of value documents | |
CN112092508A (zh) | 双路进纸器及其打印机 | |
JP719669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テスト記録媒体の搬送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06027818A (ja) | 用紙処理装置 | |
JP3166039B2 (ja) | 画像形成済用紙処理装置 | |
JPH0517076A (ja) | 用紙表裏検知処理装置 | |
JP2665098B2 (ja) | 紙葉類処理装置 | |
JP3373024B2 (ja) | 印字装置 | |
CN112506013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KR101079329B1 (ko) | 선별 용지 취합장치 | |
JP2024076392A (ja) | プリンタ | |
JPH10226443A (ja) | 用紙端面整合装置 | |
DE69804883T2 (de) | Modulares System für Aufzeichnungsträger | |
JPH0416446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のシート搬入装置 | |
KR101070589B1 (ko) | 손상용지 선별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