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56258U -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56258U
CN214356258U CN202120384683.0U CN202120384683U CN214356258U CN 214356258 U CN214356258 U CN 214356258U CN 202120384683 U CN202120384683 U CN 202120384683U CN 214356258 U CN214356258 U CN 214356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protrusion
top side
vehicle
fl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46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海杰
张彤
李尧
韩亮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rospace Heavy Indust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846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56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56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56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横梁,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环境限高而导致车辆内部乘客空间狭小的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中间条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与中间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一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二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在车辆整体限高的情形下改善内部乘客空间不足的缺陷,横梁与纵梁的相接面面积较大,保障车架整体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时,在环境限高条件,例如因井下空间受限而导致车辆的长宽高受限,对车辆内部的乘客空间造成不利影响,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横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环境限高而导致车辆内部乘客空间狭小的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横梁,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中间条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与中间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一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二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
可选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设有减重孔。
可选地,中间条板设有减重孔。
可选地,中间条板的顶侧面呈水平设置。
可选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中间条板一体成型。
一种车架,包括上述的横梁,车架还设有两侧纵梁,第一凸起与一侧纵梁固定连接,第二凸起与另一侧纵梁固定连接。
可选地,纵梁呈水平设置,沿车辆前进方向纵梁包括第一直段、倾斜段和第二直段依次连接;
两侧纵梁各自的第一直段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一宽度;
两侧纵梁各自的倾斜段相互对称设置;
两侧纵梁各自的第二直段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二宽度;
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
可选地,车架设有电池托架和焊接架,焊接架焊接固定于纵梁,电池托架与焊接架螺栓连接,电池托架用与电池可拆卸安装。
可选地,车架螺接有前桥板簧座、后桥板簧座和电机安装座。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车辆还设有地板,地板配置有地板支架;
车架还设有地板支撑梁,地板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固定连接;
地板支架安装于车架的中间条板的顶侧以及地板支撑梁的顶侧。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中间条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横梁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与车架的两侧纵梁连接;通过中间条板的顶侧低于第一凸起的顶侧以及第二凸起的顶侧的设定,于横梁进行下沉式的设计,降低相关部件例如地板的高度位置,从而在车辆整体限高的情形下能够扩展内部乘客空间的高度,改善内部乘客空间不足的缺陷;还通过中间条板的顶侧高于第一凸起的底侧以及第二凸起的底侧的设定,限定横梁与两侧纵梁的相接面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车架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设有横梁和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车架中电池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横梁处于水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车架,100-横梁,110-第一凸起,120-中间条板,130-第二凸起,140-减重孔,200-纵梁,210-第一直段,220-倾斜段,230-第二直段,300-焊接架,310-电池托架,400-地板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横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应环境限高而导致车辆内部乘客空间狭小的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横梁,包括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和中间条板,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与中间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一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第二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横梁100,涉及车辆的车架10。横梁100具有长度方向,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侧梁连接。
请参照图1,图1中展示有车架10中横梁100的局部放大图,按照横梁100的长度方向,即是车辆的横向方向,横梁100依次设有第一凸起110、中间条板120和第二凸起130,其中三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较佳,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需要指出的是,在车辆中横梁100处于水平安装状态,按照高度方向,横梁100具有顶侧和底侧。请结合参照图3,中间条板120的顶侧设于第一凸起110的顶侧与底侧之间,中间条板120的顶侧设于第二凸起130的顶侧与底侧之间。
通过中间条板120的顶侧低于第一凸起110的顶侧以及第二凸起130的顶侧的设定,于横梁100进行下沉式的设计,能够降低相关部件的高度位置,具体包括安装后的地板的高度位置,从而在车辆整体限高的情形下能够扩展内部乘客空间的高度,改善内部乘客空间不足的缺陷。
且在横梁100中还通过中间条板120的顶侧高于第一凸起110的底侧以及第二凸起130的底侧的设定,如图3所示,第一凸起110的竖向截面大于中间条板120的竖向截面,第二凸起130的竖向截面大于中间条板120的竖向截面,从而在横梁100进行下沉式设计的基础上,保障横梁100与两侧纵梁200的连接面的面积,从而保障横梁100与纵梁200的连接强度,有利于车架10整体强度。
可以理解的是,横梁100与纵梁200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采用普遍的螺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
可选地,对该横梁100可以设计相关减重孔140,减重孔140均可设置于第一凸起110、第二凸起130和中间条板120。
可选地,中间条板120的顶侧面呈水平设置,从而在横梁100上安装相应装置时能够提供水平安装面,安装方便,方便整体设计。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架10,其包括实施例1中记述的横梁100,以及两侧的纵梁200。横梁100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凸起110、中间条板120和第二凸起130,相应地,第一凸起110与一侧纵梁200固定连接,第二凸起130与另一侧纵梁200固定连接。本车架10采用实施例1的横梁100,在车辆整体限高的情形下改善内部乘客空间不足的缺陷,横梁100与纵梁200的相接面面积较大,保障车架10整体强度。
可选地,请参照图1,车架10安装后纵梁200沿水平分布,沿车辆前进方向纵梁200包括第一直段210、倾斜段220和第二直段230依次连接。两侧纵梁200各自的第一直段210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一宽度。两侧纵梁200各自的倾斜段220相互对称设置。两侧纵梁200各自的第二直段230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大于第二宽度。通过对车架10的变宽度处理,适应于不同规格的装置安装于车架10,例如在相隔的两个第一直段210之间安装本身较宽的电机控制器,而在相隔的两个第二直段230之间安装本身较窄的驱动电机。
可选地,请参照图2车架10设有电池托架310和焊接架300,焊接架300焊接固定于纵梁200,电池托架310与焊接架300螺栓连接,电池托架310用与电池可拆卸安装。如图2所示,焊接架300的主体呈水平框架设置,并且通过多个加强梁焊接于车架10的纵梁200,
可选地,车架10螺接有前桥板簧座、后桥板簧座和电机安装座。通过多处可拆卸结构,提高了底盘上安装零件的维修性。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车架10,车辆还设有地板,地板配置有地板支架。
请参照图2,车架10还设有地板支撑梁400,地板支撑梁40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纵梁200固定连接。地板支架安装于车架10的中间条板120的顶侧以及地板支撑梁400的顶侧。通过底板支撑梁和横梁100的中间条板120共同安装地板。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
中间条板,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所述中间条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所述第一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所述中间条板的顶侧设于所述第二凸起的顶侧与底侧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和所述第二凸起设有减重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条板设有减重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条板的顶侧面呈水平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和所述中间条板一体成型。
6.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横梁,所述车架还设有两侧纵梁,所述第一凸起与一侧所述纵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凸起与另一侧纵梁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呈水平设置,沿车辆前进方向所述纵梁包括第一直段、倾斜段和第二直段依次连接;
两侧所述纵梁各自的所述第一直段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一宽度;
两侧所述纵梁各自的所述倾斜段相互对称设置;
两侧所述纵梁各自的所述第二直段相互对称设置,且间隔形成第二宽度;
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宽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设有电池托架和焊接架,所述焊接架焊接固定于所述纵梁,所述电池托架与所述焊接架螺栓连接,所述电池托架用与电池可拆卸安装。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螺接有前桥板簧座、后桥板簧座和电机安装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所述车辆还设有地板,所述地板配置有地板支架;
所述车架还设有地板支撑梁,所述地板支撑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侧所述纵梁固定连接;
所述地板支架安装于所述车架的所述中间条板的顶侧以及所述地板支撑梁的顶侧。
CN202120384683.0U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Active CN214356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4683.0U CN214356258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4683.0U CN214356258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56258U true CN214356258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5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4683.0U Active CN214356258U (zh) 2021-02-20 2021-02-20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56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9694B (zh) 车体后部的地板结构
CN204323486U (zh) 轻型纯电动客车及其底盘车架
KR20050085946A (ko) 다용도 차량을 위한 전방프레임부품
CN101941464B (zh) 汽车的车身
CN106004911A (zh) 一种地铁列车车体无枕梁底架结构
CN111391926A (zh) 一种汽车前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CN110682931B (zh) 车体底架及具有其的有轨电车
CN110435765B (zh) 前副车架和汽车
CN214356258U (zh)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CN111137363B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03544124U (zh) 副车架延伸件及全框副车架
CN214524060U (zh) 一种挂车及挂车车架结构
CN112208638A (zh) 一种车架及电动车辆
CN110962935A (zh) 低地板车辆及其车架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CN211731603U (zh) 驾驶室地板钣金总成及重型卡车
CN210707610U (zh) 车架及电动车辆
CN209921321U (zh) 轨道车辆的底架及其下铰接座的安装结构
CN206344877U (zh) 一种车架以及载货汽车
CN105035170A (zh) 一种白车身横纵梁抗弯结构及布置方式
CN201140730Y (zh) 汽车车身后地板前板
CN218786026U (zh) 汽车后副车架及汽车
CN215322852U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框架式支架
CN213261935U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发舱电控系统托架总成
CN211107692U (zh) 后副车架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