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14829U -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14829U
CN214314829U CN202120251968.7U CN202120251968U CN214314829U CN 214314829 U CN214314829 U CN 214314829U CN 202120251968 U CN202120251968 U CN 202120251968U CN 214314829 U CN214314829 U CN 2143148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over
flange
motor
shell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19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琳
彭将军
龚杰
葛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519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148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148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148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电机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内设有腔室,壳体沿轴向的一端设有端板,另一端为敞开端口,腔室的内侧壁沿周向设有安装位;端盖包括端盖,端盖的外周沿设有沿壳体的轴向延伸且环绕端盖的凸缘,凸缘和端盖均与壳体过盈配合,使端盖能够固定在壳体上,安装位实现快速装配端盖,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效率高;凸缘有利于增加端盖的外周壁与安装位的内周壁之间过盈配合的接触面积,使过盈配合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保证端盖与壳体连接的可靠性,有效解决端盖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通常采用增加绝缘类垫片的方式来增加定子带电部件与端盖的易触及表面之间的空间最小距离,以及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距离,以使电机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满足要求,但此结构增加了电机的安装难度,安装过程中端盖容易松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能够快速固定端盖,有效提高装配效率,结构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应用上述电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电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腔室,所述壳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一端设有端板,另一端为敞开端口,所述端板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电机的转轴一端的第一轴孔,所述腔室的内侧壁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有安装位;
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转轴另一端的第二轴孔,所述端盖的外周沿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环绕所述端盖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端盖和所述凸缘均与所述安装位过盈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端盖的外周沿设置环绕端盖且沿壳体轴向延伸的凸缘,端盖和凸缘均与壳体的内周壁过盈配合,使端盖能够固定在壳体上,实现快速装配端盖,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效率高;凸缘有利于增加端盖的外周壁与安装位的内周壁之间过盈配合的接触面积,使过盈配合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保证端盖与壳体连接的可靠性,有效解决端盖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为L1,所述凸缘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与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之和为L2,所述L1和所述L2的比例满足:0.2<L1/L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的直径为D,所述L2与所述D的比例满足:0.05<L2/D<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缘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口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壁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截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端面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缘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端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端板方向的端面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端板方向的端面之间的高度为L3,所述L3满足:L3>0.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电机的带电部件穿过的避让孔,多个所述避让孔贯穿所述端盖且沿所述端盖的周向间隔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至少一个所述避让孔内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带电部件的定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定位部为设置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的缺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腔室包括位于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端板之间的第一安装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敞开端口之间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横截面的口径大于所述安装位的横截面的口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周壁与所述安装位的内周壁之间的过渡连接处设有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口的端面共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端板的端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二轴孔连通且所述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槽内的底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电机的端盖与壳体通过过盈配合方式连接,使端盖能够固定在壳体上,能够实现快速装配端盖,装配更加方便快捷,装配效率高;凸缘有利于增加端盖与壳体内侧壁之间过盈配合的接触面积,使过盈配合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保证端盖与壳体连接的可靠性,有效解决端盖在电机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靠性和安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所述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其具有上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端盖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机1000;
壳体100,第二安装腔110,第一轴孔111,安装位112,敞开端口113,限位端面114;
端盖200,第二轴孔210,凸缘220,第一凸缘221,第二凸缘222,凸台230,第二安装槽231,避让孔240,缺口241,凹槽250,弹性垫圈260;
转轴300,第二轴承310;
带电部件4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至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1000,下面以具体示例对电机1000进行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0,包括壳体100和端盖200,壳体100内为中空结构并形成腔室,壳体100整体呈圆柱体形状,壳体100沿轴向的一端设置有端板(附图未示出),另一端为敞开端口113,端板为壳体100的闭合的端部,在端板上开设有第一轴孔111,端盖200安装在腔室内靠近敞开端口113的位置,端盖200上开设有第二轴孔210,第一轴孔111与第二轴孔210相对应,腔室内用于安装电机1000的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等,附图未示出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腔室内靠近敞开端口113的位置设置有安装位112,由腔室的内侧壁沿壳体100的周向形成安装位112。可理解到,安装位112的形状与端盖200形状相匹配,使端盖200与安装位112能够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紧固,其中,电机1000的转轴300的一端穿过第一轴孔111,转轴30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轴孔210,使转轴300的两端得到支撑,端盖200无需采用其它连接部件进行固定,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等特点,有利于简化端盖200的结构,能够快速装配端盖200,装配效率高。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具体而言,实施例中,端盖200为圆形的板体,壳体100的腔室大致呈圆柱形状,在端盖200的外周沿设置有沿壳体100轴向延伸的凸缘220,可理解到,凸缘220凸出形成在端盖200的边缘位置,且凸缘220环绕端盖200呈环状,壳体100的轴向可理解为沿第一轴孔111与第二轴孔210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壳体100的轴向与端盖200沿自身的厚度方向一致。装配时,端盖200和凸缘220均能够与安装位112过盈配合,端盖200和凸缘220的外周壁紧贴在安装位112的内周壁上,达到紧固的目的,结构更加可靠。其中,凸缘220和端盖200的外周壁为沿壳体100的径向的环形外侧壁,安装位112的内周壁为沿腔室周向的环形内侧壁。
可以理解的是,凸缘220位于端盖200的边缘位置且沿端盖200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凸缘220可以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也可以是朝向敞开端口113的方向延伸,还可以是分别朝向端板和敞开端口113的方向延伸。通过凸缘220能够使端盖200的边缘在壳体100的轴向方向上得到加厚,同时安装位112的内周壁沿壳体100轴向的宽度能够与凸缘220相匹配,这样在端盖200与安装位112过盈配合时,凸缘220能够使端盖200与安装位112的接触面积增大,端盖200与安装位112配合更加紧密,从而提高过盈配合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保证端盖200与壳体100连接的可靠性,有效解决端盖200在电机1000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端盖200自身具有一定的厚度,通过在端盖200的外周边缘增加凸缘220与壳体100过盈配合,在无需增加端盖200厚度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高过盈配合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少端盖200的成本,能够实现端盖200的轻量化设计,结构更加实用。
参见图3所示,凸缘220环绕端盖200的外周设置,凸缘220整体呈环形,使得凸缘220与安装位112匹配性更好,过盈配合效果更佳。装配时,将端盖200放入腔室内使端盖200对准安装位112,推动端盖200使凸缘220挤入安装位112内,实现过盈配合,安装方便快捷,且结构可靠性高,在电机1000安装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端盖200松脱的可能性,有效提高安装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的壳体100和端盖200均采用铸铝制作成型,结构更加牢固可靠,当然,壳体100与端盖200的具体材质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示例,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制。
参见图1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端盖200与壳体100过盈配合进行固定后,腔室内位于端盖200的左侧的空间形成第一安装腔(附图未示出),第一安装腔用于容纳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等部件;端盖200的右侧的空间形成第二安装腔110,该第二安装腔110用于安装电机1000的端口组件,例如,端口组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使电机1000能够与ECU进行连接,附图未示出端口组件的结构,在端盖200完成安装后再进行端口组件的装配,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凸缘220包括第一凸缘221和第二凸缘222,其中第一凸缘221朝向敞开端口113的方向延伸设置,第二凸缘222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设置,即凸缘220凸出形成在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两个端面上。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缘221和第二凸缘222均环绕端盖200呈环形,第一凸缘221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大于第二凸缘222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且第一凸缘221和第二凸缘222与端盖200为一体成型结构。
参见图4所示,第一凸缘221的外周壁沿壳体100的径向截面具有轮廓线,该轮廓线沿壳体100的轴向呈直线,且轮廓线与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端面垂直,第一凸缘221的外周壁环绕形成圆柱形状,使第一凸缘221的外周壁与安装位112的内周壁配合更紧密,过盈配合效果更好。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凸缘221通过外周壁与安装位112抵接,第一凸缘221的内周壁可朝向端盖200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使第一凸缘221沿壳体100的径向具有一定的高度,以保证第一凸缘221具有足够的强度,提高过盈配合结构的可靠性。
参见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缘222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设置,在第二凸缘222的外周壁的端角位置设置为倒角,这样便于在装配时,端盖200的边缘能够快速对准并插入到安装位112内,安装方便快捷。可理解到,通过第二凸缘222能够进一步增加凸缘220沿壳体100轴向的高度,相对于端盖200自身的厚度,第一凸缘221和第二凸缘222能够有效增加端盖200边缘的厚度,使端盖200与安装位112接触的面积更大,贴合更紧密,能够保证端盖200与安装位112过盈配合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为L1,L1可理解为端盖200的自身厚度,凸缘220的高度包括第一凸缘221和第二凸缘222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凸缘22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与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之和为L2,L2也可理解为凸缘220沿壳体100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具体的,L1和L2的比例满足:0.2<L1/L2<1。端盖200的自身厚度在满足电气安全的要求情况下,端盖200的自身厚度与凸缘22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之比大于0.2且小于1,使凸缘220能够凸出于端盖200的表面且具有足够的高度,避免凸缘220的高度过小而降低过盈配合的稳定性,也不会因高度过大而增加电机1000的轴向尺寸,设计更加合理。
参见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端盖200的直径为D,L2与D的比例满足:0.05<L2/D<0.2,可理解到,凸缘22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两个端面之间的距离限定在0.05D与0.2D的范围之间,避免凸缘220凸出于端盖200的端面的高度过高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电机1000的整体尺寸,在保证具有可靠的过盈配合情况下有利于降低端盖200的成本,使端盖200达到轻量化设计,结构更加合理。需要说明的是,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L1、凸缘22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与端盖200沿壳体100的轴向的高度之和L2、端盖200的直径D的具体尺寸参数可根据不同电机1000的实际应用要求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位112横截面的口径与端盖200的直径需满足过盈配合公差带,在确定端盖200与安装位112的装配过盈量公差带,并结合凸缘220结构,能够使端盖200与安装位112配合更加紧密,有效防止端盖200在电机1000安装过程中出现松脱。凸缘220能够增加端盖200外周壁的壁面面积,从而增加过盈配合的接触面积,无需增加端盖200自身厚度,这样可制作更薄端盖200,端盖200的质量得到减轻,有利于实现轻量化的端盖200设计,成本更低。
此外,考虑到在端盖200完成安装后,端口组件采用热套方式进行安装时,更薄的端盖200结构更有利于减少热量传递至过盈配合的安装位112的位置,降低热量对应过盈配合结构造成的影响,可有效降低端盖200因过热膨胀而脱出安装位112等情况的发生,有效解决端盖200在电机1000安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松脱的问题。
参见图4和图5所示,第二凸缘222朝向端板的方向延伸设置且环绕端盖200的周边,使端盖200朝向端板一侧的端面与第二凸缘222配合形成凹槽250,第二凸缘222朝向端板方向的端面与端盖200朝向端板方向的端面之间的高度为L3,该L3也可理解为凹槽250沿壳体100轴向的高度,L3满足L3>0.5mm。考虑到,电机1000的带电部件400与端盖200的易触及表面之间需要具有最小距离,使电机1000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满足要求,由此,将端盖200朝向定子组件一侧的表面设置凹槽250,使端盖200与带电部件400之间能够保持隔开大于0.5mm,从而使端盖200的装配能够满足电气间隙要求。
参见图1和图4所示,在端板上设置用于安装第一轴承的第一安装槽,在端盖20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轴承310的第二安装槽231,附图未示出第一轴承和第一安装槽的结构。具体的,端盖200朝向端板的端面上设置有凸台230,第二安装槽231开设在凸台230上且第二安装槽231与第二轴孔210连通,而且第二安装槽23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轴孔210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保证第二轴承310能够准确定位转轴300,提供可靠的支承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凸台230与端盖200一体成型,保证第二轴承310安装更加稳定可靠。
参见图1所示,实施例中,在第二安装槽231内设置有弹性垫圈260,第二轴承310安装在第二安装槽231内,第二轴承310与第二安装槽231沿壳体100轴向的底面之间形成有间隙,弹性垫圈260套在转轴300上并位于第二轴承310与第二安装槽231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中,该弹性垫圈260为波纹弹性弹性垫圈,通过波纹弹性弹性垫圈260能够使第二轴承310沿壳体100的轴向具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保证轴承能够稳定支撑转轴300,提高电机1000运行的可靠性。
参见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安装腔110的横截面的口径大于安装位112的横截面的口径,第二安装腔110的内周壁与安装位112的内周壁之间的过渡连接处设有限位端面114,由于第一安装腔与第二安装腔110的横截面的口径不相同,在两个安装腔之间形成有限位端面114,该限位端面114朝向敞开端口113,端盖200与安装位112过盈配合时,限位端面114与第一凸缘221朝向敞开端口113的端面共面,即两端面齐平,通过限位端面114便于在装配端盖200能够对进行准确定位。具体而言,装配端盖200时,将第二轴承310预先装入第二安装槽231内,使第二轴承310与端盖200作为整体,通过装配设备将端盖200压入安装位112内,装配设备可根据限位端面114进行定位,当第一凸缘221朝向敞开端口113的端面与限位端面114对齐时即可完成端盖200的装配,实现准确的定位,从而使端盖200与壳体100过盈配合,简化电机1000的装配工艺,提升电机1000轴向各部件之间的装配后径向圆度及同轴度误差,安装精度更高。
参见图1和图3所示,在端盖200上设置有避让孔240,该避让孔240用于避让定子组件的带电部件400,在安装端盖200时使带电部件400能够穿过端盖200。实施例中,端盖200上设置有三个避让孔240,三个避让孔240沿端盖20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避让孔240对应一个带电部件400,即定子组件上具有三个带电部件400且对应穿过不同的避让孔240,从而使端盖200与带电部件400互不干涉,且通过避让孔240使端盖200的安装不受带电部件400的影响,无需将带电部件400限定在端盖200的一侧,这样在保证电气安全的同时有利于减小电机1000轴向尺寸,安装也更加方便,降低电机1000的生产难度,简化电机1000生产工艺,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3所示实施例中,避让孔240整体呈“凸”字形状,能够匹配带电部件400的形状,使带电部件400能够容易穿过端盖200。当然,避让孔240的形状不限于实施例所示的形状,例如避让孔240也可以呈圆形孔、腰型孔、方形孔等,具体不再赘述。可理解到,端盖200具有薄壁结构,且在端盖200上同时设置多个避让孔240,使端盖200能够避让带电部件400,有利于减轻端盖200的质量,使端盖200达到轻量化设计,制作成本更低。
此外,参见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避让孔240的内侧壁设置有定位部,通过定位部能够对带电部件400进行定位,在其中一个带电部件400与定位部定位后,另外两个带电部件400也分别准确定位在相应的避让孔240中,便于快速安装。定位部可以是定位凸块、定位槽等。可理解到,也可以在每个避让孔240内设置定位部,此处不再赘述。
参见图3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在其中一个避让孔240内靠近端盖200中心的侧壁上凹陷形成缺口241,在带电部件400穿过避让孔240时,通过缺口241与带电部件400上的定位块(附图未示出)对应,使三个带电部件400能够快速定位到相应的避让孔240,提高装配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带电部件400为定子组件上由汇流排延伸出去的结构,定子组件通过汇流排将各个绕线组的进线端和出线端集合在一起,然后通过带电部件400与外部的控制部件相连,带电部件400包括带电电极和包覆在带电电极外侧的绝缘体,定位块位于绝缘体上,通过绝缘体使带电电极与端盖200隔开,保证带电部件400与端盖200的装配能够满足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的要求,具体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附图未示出),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是直接依靠电机1000提供辅助扭矩的动力转向系统,EPS主要由扭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机1000、减速机构和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其中电机1000为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00。由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机1000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的车辆(附图未示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由于车辆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3)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腔室,所述壳体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一端设有端板,另一端为敞开端口,所述端板设有用于穿设所述电机的转轴一端的第一轴孔,所述腔室的内侧壁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有安装位;
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用于穿设所述转轴另一端的第二轴孔,所述端盖的外周沿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环绕所述端盖且沿所述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端盖和所述凸缘均与所述安装位过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为L1,所述凸缘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与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高度之和为L2,所述L1和所述L2的比例满足:0.2<L1/L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直径为D,所述L2与所述D的比例满足:0.05<L2/D<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包括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口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凸缘的外周壁沿所述壳体的径向截面的轮廓线与所述端盖沿所述壳体的轴向的端面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还包括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端板的方向延伸设置,沿所述壳体的轴向上,所述第二凸缘朝向所述端板方向的端面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端板方向的端面之间的高度为L3,所述L3满足:L3>0.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开设有多个用于供所述电机的带电部件穿过的避让孔,多个所述避让孔贯穿所述端盖且沿所述端盖的周向间隔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避让孔内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带电部件的定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设置于所述避让孔的孔壁的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位于所述安装位与所述端板之间的第一安装腔,以及位于所述安装位与所述敞开端口之间的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横截面的口径大于所述安装位的横截面的口径,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周壁与所述安装位的内周壁之间的过渡连接处设有限位端面,所述限位端面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敞开端口的端面共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端板的端面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开设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第二轴孔连通且所述安装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轴孔的中心轴线重合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弹性垫圈,所述弹性垫圈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安装槽内的底面之间。
12.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机。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N202120251968.7U 2021-01-27 2021-01-27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43148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1968.7U CN214314829U (zh) 2021-01-27 2021-01-27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1968.7U CN214314829U (zh) 2021-01-27 2021-01-27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14829U true CN214314829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3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1968.7U Active CN214314829U (zh) 2021-01-27 2021-01-27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148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8820A (zh) 壳体及具有所述壳体的驱动器
CN214314829U (zh) 电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车辆
CN204145194U (zh) Pg板的安装结构及定子总成、塑封电机
CN215601110U (zh) 转子组件、电机及电器设备
CN111555476A (zh) 转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CN215498529U (zh) 一种电机壳体结构及电机
CN215870955U (zh) 电机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及车辆
CN113014010B (zh) 转子组件、电机和家用电器
CN220234323U (zh) 端盖、电机组件及洗衣机
CN218102741U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6290454U (zh) 同轴式驱动电机
CN217607608U (zh) 电机端盖、电机和车辆
KR20220047646A (ko) 모터 및 모터의 조립 메커니즘
KR102311494B1 (ko) 전동 펌프
CN219718015U (zh) 有刷电机
CN218161984U (zh) 后端盖带出线孔的电机
CN214626714U (zh) 用于电机的水套结构及电机
CN205231889U (zh) 电机
CN214314856U (zh) 电机结构和汽车
CN218102740U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3043533U (zh) 一种低噪音马达
CN221009901U (zh) 电机和车辆动力系统
CN218102926U (zh) 电机
CN218102742U (zh) 定子组件和电机
CN219107179U (zh) 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