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6306U -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96306U CN214296306U CN202120186965.XU CN202120186965U CN214296306U CN 214296306 U CN214296306 U CN 214296306U CN 202120186965 U CN202120186965 U CN 202120186965U CN 214296306 U CN214296306 U CN 2142963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bag
- handlebar
- groove
- mounting seat
- gas gener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包括车把手安装座,所述车把手安装座的两端均安装有车把手,且车把手安装座的前表壁嵌设有安全气囊传感器,所述车把手安装座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部安装有电子控制器和气体发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电动车把手上增设保护装置,发生意外事故时,安全气囊传感器首先接收撞击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如达到安全气囊展开条件,则会传递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层,产生大量气体进入安全气囊,使安全气囊在迅速展开,可在骑车者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能够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电动车分为交流电动车和直流电动车,通常说的电动车是以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以控制电流大小改变速度的车辆,电动车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是很高,但是它符合国家定的节能环保趋势,大大方便了短途交通,最主要是通过对能源和环境的节省和保护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现有电动车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电动车未设置有效的保护结构,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难以有效保护使用者,安全系数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动启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传统电动车未设置有效的保护结构,在发生意外事故时,难以有效保护使用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包括车把手安装座,所述车把手安装座的两端均安装有车把手,且车把手安装座的前表壁嵌设有安全气囊传感器,所述车把手安装座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底部安装有电子控制器和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位于电子控制器的一侧,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气体发生剂层,所述车把手安装座的内部开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所述凹槽的端口位置处连接有导气斗,所述导气斗的外端与安全气囊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导气斗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
优选的,所述车把手的外表壁开设有撑开口,所述撑开口为矩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车把手的下表壁一体成型有弧形槽,且车把手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凹槽内部且位于气体发生器和气体发生剂层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凹槽和气囊槽贯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把手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为半球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电动车把手上增设保护装置,发生意外事故时,安全气囊传感器首先接收撞击信号,传感器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达到安全气囊展开条件,则会传递信号给气体发生器,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层,产生大量气体进入安全气囊,使安全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可在骑车者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能够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2)本实用新型在导气斗内增设的过滤板只能通过气体,可有效过滤气体发生剂反应后产生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安全气囊内而造成其刺破,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3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车把手安装座;2、安全气囊传感器;3、电子控制器;4、凹槽;5、气体发生器;6、气体发生剂层;7、车把手;8、气囊槽;9、过滤板;10、安全气囊; 11、弧形槽;12、撑开口;13、导气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包括车把手安装座1,车把手安装座1的两端均安装有车把手7,且车把手安装座1的前表壁嵌设有安全气囊传感器2,安全气囊传感器2与电子控制器3电性连接,车把手安装座1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4,凹槽4的内部底部安装有电子控制器3和气体发生器5,气体发生器5与电子控制器3电性连接,气体发生器5位于电子控制器3的一侧,凹槽4的内部设有气体发生剂层6,车把手安装座1的内部开设有气囊槽8,气囊槽8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10,凹槽4的端口位置处连接有导气斗13,导气斗13的外端与安全气囊10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导气斗1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9,发生意外事故时,安全气囊传感器2首先接收撞击信号,传感器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3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3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达到安全气囊10展开条件,则会传递信号给气体发生器5,气体发生器5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层6,产生大量气体进入安全气囊10,使安全气囊10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可在骑车者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能够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此外,在导气斗13内增设的过滤板9只能通过气体,可有效过滤气体发生剂反应后产生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安全气囊10内而造成其刺破,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车把手7的外表壁开设有撑开口12,撑开口12为矩形结构,撑开口12位置处的车把手7外壁较薄,安全气囊10充气后便于弹出。
进一步地,车把手7的下表壁一体成型有弧形槽11,且车把手7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手握车把手7时,手部接触橡胶套可增加手握的舒适感,降低手部的磨损。
进一步地,凹槽4内部且位于气体发生器5和气体发生剂层6之间设有隔板,凹槽4和气囊槽8贯通连接,增设的隔板可避免引燃气体发生剂层6后产生的气体接触气体发生器5,防止其损坏。
进一步地,车把手7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弹性凸起,弹性凸起为半球形结构,手握车把手7时,手部接触弹性凸起,可有效对手部进行按摩,促进血液的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发生意外事故时,安全气囊传感器2首先接收撞击信号,安全气囊传感器2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3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3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达到安全气囊10展开条件,则会传递信号给气体发生器5,气体发生器5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层6,产生大量气体通过导气斗13进入安全气囊10,使安全气囊10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展开,并从车把手7的撑开口12处弹出,可在骑车者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能够有效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此外,在导气斗13内增设的过滤板9只能通过气体,可有效过滤气体发生剂反应后产生的杂质,避免杂质进入安全气囊10内而造成气其刺破,保证了保护装置的正常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把手安装座(1),所述车把手安装座(1)的两端均安装有车把手(7),且车把手安装座(1)的前表壁嵌设有安全气囊传感器(2),所述车把手安装座(1)的内部两侧对称开设有凹槽(4),所述凹槽(4)的内部底部安装有电子控制器(3)和气体发生器(5),所述气体发生器(5)位于电子控制器(3)的一侧,所述凹槽(4)的内部设有气体发生剂层(6),所述车把手安装座(1)的内部开设有气囊槽(8),所述气囊槽(8)的内部安装有安全气囊(10),所述凹槽(4)的端口位置处连接有导气斗(13),所述导气斗(13)的外端与安全气囊(10)的进气口相连接,且导气斗(13)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手(7)的外表壁开设有撑开口(12),所述撑开口(12)为矩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手(7)的下表壁一体成型有弧形槽(11),且车把手(7)的外部套设有橡胶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内部且位于气体发生器(5)和气体发生剂层(6)之间设有隔板,所述凹槽(4)和气囊槽(8)贯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动启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手(7)的顶端均匀固定有弹性凸起,所述弹性凸起为半球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86965.XU CN21429630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86965.XU CN21429630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96306U true CN214296306U (zh) | 2021-09-28 |
Family
ID=7782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86965.XU Active CN214296306U (zh) | 2021-01-25 | 2021-01-25 |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96306U (zh) |
-
2021
- 2021-01-25 CN CN202120186965.XU patent/CN2142963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035601U (ja) | エアバッグ | |
TW348132B (en) | Air bag apparatus for set of vehicle | |
JP5860442B2 (ja) | 自転車用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および自転車、ならびに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 |
CN109204218A (zh) | 一种儿童座椅安全气囊及安装该气囊的儿童座椅 | |
CN214296306U (zh) | 一种连动启动装置 | |
CN205468936U (zh) | 汽车撞击时被动防护装置 | |
CN207510351U (zh) | 汽车环绕保护气囊 | |
CN105774737A (zh) | 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 |
CN111169348A (zh) | 一种紧急情况时可快速保护头部的汽车安全座椅 | |
JP2006123628A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JP3664878B2 (ja) | 自動車の乗員保持装置 | |
CN206826455U (zh) | 一种带有侧部支撑系统的汽车座椅 | |
CN106740644A (zh) | 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 | |
CN213487200U (zh) | 一种安全智能头盔 | |
CN209258061U (zh) | 一种儿童座椅安全气囊及安装该气囊的儿童座椅 | |
CN215285099U (zh) |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骑行的紧急防护装置 | |
CN205801023U (zh) | 有安全气囊的汽车座椅 | |
JP2553410B2 (ja)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209454700U (zh) | 一种安全气囊及汽车 | |
CN211442228U (zh) | 一种汽车用安全气囊壳体装置 | |
CN201712570U (zh) | 一种一体式侧气囊 | |
CN219044315U (zh) | 一种用于Yoke方向盘的驾驶员安全气囊气袋结构 | |
KR20120122699A (ko) | 저상해 전개식 차량 운전석 에어백 | |
CN207360268U (zh) | 一种可移动安全气囊 | |
JPH1148894A (ja) | 自動車用空気袋内蔵バンバー付防護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Ma Shengguan Inventor after: Liu Dong Inventor before: Ma Shenggua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