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95860U -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95860U
CN214295860U CN202023201314.8U CN202023201314U CN214295860U CN 214295860 U CN214295860 U CN 214295860U CN 202023201314 U CN202023201314 U CN 202023201314U CN 214295860 U CN214295860 U CN 2142958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ss
rod
automobile
telescopic rod
break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13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俊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Ningyuan Photoelectr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Ningyuan Photoelectr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Ningyuan Photoelectr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Ningyuan Photoelectric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13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958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958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958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壳体、发力杆、驱动组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壳体设有出口和腔体;驱动组件与发力杆连接;发力杆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陷和第二凹陷,第一伸缩杆插设于第一凹陷中,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按键电连接;第二伸缩杆插设于第二凹陷中,第二伸缩杆与第二按键电连接;需同时按压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使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不再卡住发力杆,才能实现破窗,提高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特别是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危险时,乘客触发汽车自动破窗装置,汽车自动破窗装置的发力杆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对窗户破坏,使汽车内的乘客能从破坏的窗户逃出至汽车外。但目前的汽车自动破窗装置通常是单个按键触发,容易造成误碰触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口和腔体,所述出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发力杆,所述发力杆朝向出口的一端为尖头;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发力杆的远离所述尖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力杆往所述出口方向运动;
第一伸缩杆,所述发力杆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一伸缩杆插设于所述第一凹陷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按键电连接;
第二伸缩杆,所述发力杆的侧面还设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二伸缩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陷中,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二按键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固定在窗框上的固定组件。
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插设于所述固定孔中。
进一步,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发力杆的远离所述尖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腔底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驱动器和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驱动器位于所述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驱动器和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驱动器位于所述壳体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按键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按键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的外侧均轴接有保护盖。
进一步,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均相对于所述发力杆倾斜,且所述第一凹陷的凹陷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陷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尖头,所述第二凹陷的凹陷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陷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尖头。
上述汽车自动破窗装置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伸缩杆受第一按键控制,当按下第一按键,第一伸缩杆缩回;第二伸缩杆受第二按键控制,当按下第二按键,第二伸缩杆缩回。需要同时按下第一按键和第二按键,使第一伸缩杆缩回以脱离第一凹陷,同时第二伸缩杆缩回以脱离第二凹陷;此时发力杆不再受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约束,发力杆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从出口伸出进而破窗。其能避免一个按键被误碰就触发的情况,可靠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包括壳体100、发力杆400、驱动组件500、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
其中,壳体100设有出口120和腔体110,出口120与腔体110连通;发力杆400朝向出口120的一端为尖头410;驱动组件500与发力杆400的远离尖头410的一端连接,驱动组件500用于驱动发力杆400往出口120方向运动;发力杆400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陷411,第一伸缩杆310插设于第一凹陷411中,第一伸缩杆310与第一按键313电连接;发力杆400的侧面还设有第二凹陷412,第二伸缩杆320插设于第二凹陷412中,第二伸缩杆320与第二按键323电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310受第一按键313控制,当按下第一按键313,第一伸缩杆310缩回;第二伸缩杆320受第二按键323控制,当按下第二按键323,第二伸缩杆320缩回。需要同时按下第一按键313和第二按键323,使第一伸缩杆310缩回以脱离第一凹陷411,同时第二伸缩杆320缩回以脱离第二凹陷412;此时发力杆400不再受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的约束,发力杆400在驱动组件500的驱动下,从出口120伸出进而破窗。其能避免一个按键被误碰就触发的情况,可靠性更高。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其中一个的作用下,即可实现约束发力杆400。也就是说,即使第一按键313和第二按键323其中一个被按下,即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其中一个缩回,另一个依然卡住发力杆400,则发力杆400依然不会再驱动组件500的作用下从出口120伸出。当被按下的第一按键313或第二按键323复位,第一伸缩杆310或第二伸缩杆320复位以重新卡住发力杆400。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壳体100的外侧设有用于将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固定在窗框上的固定组件200,通过固定组件200的作用,使汽车自动破窗装置能稳固地安装在窗框上,避免在破窗过程中脱离。
具体地,固定组件200包括固定板210和固定螺丝220,固定板210设有固定孔211,固定螺丝220插设于固定孔211中。当然,固定孔211有多个,能使安装更稳当。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驱动组件500包括多个弹簧510,弹簧510的一端与发力杆400的远离尖头410的一端连接,弹簧510的另一端与腔体110的腔底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卡住发力杆400时,多个弹簧510处于压缩状态;当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缩回,多个弹簧510复位,多个弹簧510的弹性势能转换为发力杆400的动能。发力杆400在多个弹簧510的作用下,从出口120快速伸出,以击破窗户。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伸缩杆310包括第一驱动器311和与第一驱动器311传动连接的第一杆体312,第一驱动器311位于壳体100中,第一杆体312位于腔体110中。第一驱动器311为电机,第一驱动器311用于驱动第一杆体312伸缩。
相应地,第二伸缩杆320包括第二驱动器321和与第二驱动器321传动连接的第二杆体322,第二驱动器321位于壳体100中,第二杆体322位于腔体110中。第二驱动器321为电机,第二驱动器321用于驱动第二杆体322伸缩。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按键313位于壳体100的外侧,第一按键313通过导线与第一驱动器311电连接。通过长导线连接,使第一按键313能安装到任意区域,便于使用者按压。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二按键323位于壳体100的外侧,第二按键323通过导线与第二驱动器321电连接。通过长导线连接,使第二按键323能安装到任意区域,便于使用者按压。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按键313和第二按键323的外侧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保护盖330。通过保护盖330保护内部的第一按键313和第二按键323,能避免误碰。当要按压第一按键313或第二按键323时,需要先打开保护盖330。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第一凹陷411和第二凹陷412均相对于发力杆400倾斜,且第一凹陷411的凹陷口相对于第一凹陷411的末端更靠近尖头410,第二凹陷412的凹陷口相对于第二凹陷412的末端更靠近尖头410。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伸缩杆310从出口120往腔底方向伸出第一杆体312,使第一杆体312插入至第一凹陷411中,第二伸缩杆320从出口120往腔底方向伸出第二杆体322,使第二杆体322插入至第二凹陷412中,第一凹陷411和第二凹陷412按该方向倾斜设置,能使第一伸缩杆310和第二伸缩杆320更好地卡住发力杆400。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出口和腔体,所述出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发力杆,所述发力杆朝向出口的一端为尖头;
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发力杆的远离所述尖头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力杆往所述出口方向运动;
第一伸缩杆,所述发力杆的侧面设有第一凹陷,所述第一伸缩杆插设于所述第一凹陷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与第一按键电连接;
第二伸缩杆,所述发力杆的侧面还设有第二凹陷,所述第二伸缩杆插设于所述第二凹陷中,所述第二伸缩杆与第二按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将所述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固定在窗框上的固定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板和固定螺丝,所述固定板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插设于所述固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发力杆的远离所述尖头的一端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腔体的腔底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包括第一驱动器和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驱动器位于所述壳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缩杆包括第二驱动器和与所述第二驱动器传动连接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驱动器位于所述壳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一按键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键位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第二按键通过导线与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键和所述第二按键的外侧均轴接有保护盖。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均相对于所述发力杆倾斜,且所述第一凹陷的凹陷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凹陷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尖头,所述第二凹陷的凹陷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凹陷的末端更靠近所述尖头。
CN202023201314.8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Active CN2142958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1314.8U CN21429586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1314.8U CN21429586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95860U true CN214295860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6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1314.8U Active CN214295860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958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95860U (zh) 一种汽车自动破窗装置
CN201219080Y (zh) 一种电气编码锁
CN211081372U (zh) 一种带应急解锁机构的充电口盖防水驱动器
CN110242113A (zh) 多安装方式的全自动智能锁
CN205672364U (zh) 一种双舱式手自动一体破玻器
CN208337205U (zh) 一种具有破窗功能的车充
CN215883578U (zh) 一种玻璃破除装置
CN215443536U (zh) 智能钥匙
CN207700946U (zh) 一种保险柜
CN201670193U (zh) 车窗玻璃敲击器
CN211448183U (zh) 可防止意外解锁的挂锁
CN112796580A (zh) 电子安全锁及洗碗机
CN211223349U (zh) 一种扳机式触发的弹簧破窗器
CN207640828U (zh) 按压式双层玻璃破窗器
CN114377309A (zh) 可连续击打的破玻器
CN111555084A (zh) 充电连接器及锁固装置
CN111071193A (zh) 一种多种触发控制自动破窗装置
CN21045471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线束
CN217280543U (zh) 用于旋转开关的转动储能解锁装置
CN211182440U (zh) 一种电池箱热失控监测系统及电池箱
CN210460207U (zh) 机动车尾门电吸锁的弹簧结构
CN217514963U (zh) 一种加油口盖闭锁器及加油口盖总成
CN214220939U (zh) 一种自动感应门
CN218172194U (zh) 钢化玻璃碎玻装置
CN217854208U (zh) 一种破窗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