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6370U -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86370U
CN214286370U CN202023270665.4U CN202023270665U CN214286370U CN 214286370 U CN214286370 U CN 214286370U CN 202023270665 U CN202023270665 U CN 202023270665U CN 214286370 U CN214286370 U CN 2142863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section
pipe
fire
nitrogen
fire extingui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06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晓宇
肖锦涯
韦小林
缪振亮
黄家发
范欣
曾庆桥
江丽如
刘美容
韦汉伟
王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engdong Cook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engdong Cook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engdong Cook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engdong Cook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06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863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863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863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解决了炉体排气管道容易着火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包括灭火集气管、氮气输入管和氮气储存装置,所述灭火集气管设有多个与热处理设备连通的炉体排气管,多个所述炉体排气管均与灭火集气管连通,所述氮气输入管两端分别与灭火集气管和氮气储存装置连通,所述灭火集气管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有位于灭火集气管内的火焰检测传感器。当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内时,会有效稀释灭火集气管内的可燃气体和氧气,氮气输入管内的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内时能起到降低灭火集气管内部温度的作用,达到炉体排气管道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热处理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使工件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常常需要使用到加热炉、回火炉、冷却台等设备。而加热炉、回火炉和冷却台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排气。为了保障厂房内的空气环境,使操作人员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排烟管,排烟管分别与不同的热处理设备连通,通过排烟管集中将热处理设备产生的废气排出。
排出的废气中还可能含有油烟,这些废气集中排到排气管内时,这些油烟会附着在管道内壁并越积越多,同时,热处理设备在管道的收集口处往往还会有明火燃烧,因此管道中会通入温度较高的气体,容易使管道内的油烟温度升高并燃烧,导致排气管内容易着火,产生高温和爆炸的安全隐患。故现有技术中存在炉体排气管道容易着火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具有炉体排气管道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包括灭火集气管、氮气输入管和氮气储存装置,所述灭火集气管设有多个与热处理设备连通的炉体排气管,多个所述炉体排气管均与灭火集气管连通,所述氮气输入管两端分别与灭火集气管和氮气储存装置连通,所述灭火集气管设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电性连接有位于灭火集气管内的火焰检测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气输入管设有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两端分别与电磁阀的两端连通,所述旁通管设有球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集气管连通有净烟装置,所述净烟装置连通有排烟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烟装置安装有与排烟管连通的风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灭火集气管设有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所述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的直径依次逐渐增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氮气输入管共设置3个,3个所述氮气输入管分别连通于第一排气段、第四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的直径依次为300毫米、400 毫米、500毫米、600毫米、700毫米、800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灭火集气管内出现火焰时,火焰检测传感器向电磁阀发送信号,触发电磁阀打开,从而使氮气储存装置内的氮气能够通过氮气输入管流动到灭火集气管内。当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内时,会有效稀释灭火集气管内的油烟和氧气,从而起到阻止油烟燃烧的作用,并能起到灭火的效果。
氮气输入管内的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内时能起到降低灭火集气管内部温度的作用,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阻止灭火集气管内的油烟燃烧,达到炉体排气管道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通过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使灭火集气管能够有足够的内部空间容纳炉体排气管排出的气体,使炉体排气管内的高温气体更为通畅地排到灭火集气管内,防止高温气体在炉体排气管循环,从而起到降低炉体排气管内部温度作用,能达到管道内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通过3个氮气输入管分别与第一排气段、第四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连通,能有效提高对第四排气段、第五排气段和第六排气段的灭火效果,达到保证灭火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氮气输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净烟装置与排烟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灭火集气管;12、炉体排气管;13、第一排气段;14、第二排气段;15、第三排气段;16、第四排气段;17、第五排气段;18、第六排气段;21、氮气输入管;22、氮气储存装置;23、电磁阀;24、火焰检测传感器;25、旁通管;26、球阀;31、净烟装置;32、排烟管;33、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灭火集气管 11、氮气输入管21和氮气储存装置22。在本实施例中,氮气储存装置22 采用氮气罐,氮气储存装置22内储存有氮气。灭火集气管11设有多个与热处理设备连通的炉体排气管12,多个炉体排气管12均与灭火集气管11 连通,氮气输入管21两端分别与灭火集气管11和氮气储存装置22连通,氮气输入管21设有旁通管25,旁通管25两端分别与电磁阀23的两端连通,旁通管25设有球阀26。灭火集气管11设有电磁阀23,电磁阀23电性连接有位于灭火集气管11内的火焰检测传感器24,在本实施例中,火焰检测传感器24采用非接触式火焰检测火焰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灭火集气管11 内的温度。当火焰检测传感器24处的管道内温度过高并出现火焰时,火焰检测传感器24向电磁阀23发送电信号,触发电磁阀23打开。
灭火集气管11连通有净烟装置31,净烟装置31连通有排烟管32,净烟装置31安装有与排烟管32连通的风机33。灭火集气管11设有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依次排列且前后连通,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的直径依次逐渐增大。氮气输入管21共设置3个,3个氮气输入管21分别连通于第一排气段13、第四排气段16和第六排气段18。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的直径依次为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 毫米、700毫米、800毫米。
炉体排气管12用于与热处理设备连通,热处理设备排出的废气通过炉体排气管12和灭火集气管11排出,从而实现给热处理设备排气的功能。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当灭火集气管11内出现火焰时,火焰检测传感器24向电磁阀23发送信号,触发电磁阀23打开,从而使氮气储存装置22内的氮气能够通过氮气输入管21流动到灭火集气管11内。当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11内时,会有效稀释灭火集气管11内的油烟和氧气,从而起到阻止油烟燃烧的作用,并能起到灭火的效果。同时,当灭火集气管11内温度较高时,氮气输入管21 内的氮气与灭火集气管11内的气体相比温度较低,从而使得氮气输入管21 内的氮气输入到灭火集气管11内时能起到降低灭火集气管11内部温度的作用,达到降温的效果,从而能够进一步阻止灭火集气管11内的油烟燃烧,达到炉体排气管12道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当需要手动向灭火集气管11内输送氮气时,打开旁通管25上的球阀 26,使氮气储存装置22内的氮气通过氮气输入管21和旁通管25流动到灭火集气管11内,从而能起到方便使用的效果。
灭火集气管11内的气体净烟装置31净化后,再通过排烟管32排出,从而起到净化灭火集气管11内的气体的作用,起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的效果。
通过风机33驱动灭火集气管11和净烟装置31内的气体向排烟管32 流动,使热处理设备通过炉体排气管12排到灭火集气管11内的气体能够更通畅地流动,防止高温气体在灭火集气管11内循环流动,起到降低灭火集气管11内部温度的效果,也能达到管道内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通过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驱使灭火集气管11内的气体在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内依次流动。多个炉体排气管12向灭火集气管11排气时,通过直径逐渐增大的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使灭火集气管11能够有足够的内部空间容纳炉体排气管12排出的气体,使炉体排气管12内的高温气体更为通畅地排到灭火集气管11内,防止高温气体在炉体排气管12循环,从而起到降低炉体排气管12内部温度作用,能达到管道内不容易着火的优点。
通过3个氮气输入管21分别与第一排气段13、第四排气段16和第六排气段18连通,由于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端和第三排气段15可容纳的气体较少,只需要一个氮气输入管21即可满足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和第三排气段15的灭火要求。而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可容纳的气体较多,因此通过将2个氮气输入管21分别与第四排气段16和第六排气段18连通,能有效提高对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的灭火效果,达到保证灭火效果的作用。
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阅读本实用新型文件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无需创造性脑力劳动而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变换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灭火集气管(11)、氮气输入管(21)和氮气储存装置(22),所述灭火集气管(11)设有多个与热处理设备连通的炉体排气管(12),多个所述炉体排气管(12)均与灭火集气管(11)连通,所述氮气输入管(21)两端分别与灭火集气管(11)和氮气储存装置(22)连通,所述灭火集气管(11)设有电磁阀(23),所述电磁阀(23)电性连接有位于灭火集气管(11)内的火焰检测传感器(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输入管(21)设有旁通管(25),所述旁通管(25)两端分别与电磁阀(23)的两端连通,所述旁通管(25)设有球阀(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集气管(11)连通有净烟装置(31),所述净烟装置(31)连通有排烟管(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烟装置(31)安装有与排烟管(32)连通的风机(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集气管(11)设有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所述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依次连通,所述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的直径依次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输入管(21)共设置3个,3个所述氮气输入管(21)分别连通于第一排气段(13)、第四排气段(16)和第六排气段(18)。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段(13)、第二排气段(14)、第三排气段(15)、第四排气段(16)、第五排气段(17)和第六排气段(18)的直径依次为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700毫米、800毫米。
CN202023270665.4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Active CN2142863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0665.4U CN21428637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0665.4U CN21428637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86370U true CN214286370U (zh) 2021-09-28

Family

ID=77819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0665.4U Active CN214286370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863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82821U (zh) 辐射管间接加热装置
CN208913319U (zh) 基于可控气氛的钎焊炉
CN109595568B (zh) 高纯度废氨气焚烧炉、系统及工艺
CN106287725A (zh) 分级燃烧技术低NOx平焰蓄热式烧嘴
CN214286370U (zh) 一种炉体管道灭火装置
CN201593928U (zh) 铜精炼炉烟气二次燃烧室与余热锅炉一体化装置
CN203518644U (zh) 辐射管热处理炉余热利用装置
CN107166974A (zh) 一种预混式蓄热燃烧装置
CN211438476U (zh) 一种钎焊炉及钎焊设备
CN204806414U (zh) 燃气净化炉
CN202945289U (zh) 一种油管去污加热及回火处理两用炉
CN111536492A (zh) 一种双锅筒纵置式室燃生物质气及天然气锅炉
CN208398665U (zh) 一种蓄热式燃烧器纵向布置的小型快速加热炉
CN210532366U (zh) 一种带烟气回流的蓄热式辐射管烧嘴
CN204943884U (zh) 循环节能环保锅炉
CN218936366U (zh) 一种用于有机废气处理的燃烧炉
CN216005952U (zh) 一种燃气式退火炉排烟系统
CN204853470U (zh) 一种铝合金熔炼蓄热燃烧器
CN204901870U (zh) 一种保温炉用蓄热燃烧器
CN213955959U (zh) 一种隧道窑热能循环利用系统
CN211060707U (zh) 一种带端部冷却的双预热换热器
CN204943888U (zh) 一种新型热风炉炉芯
CN219907746U (zh) 转炉一次烟气引射式激冷余热回收装置
CN213060958U (zh) 新型节能降耗连续式铸管退火炉
CN214841682U (zh) 一种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