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81148U -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81148U CN214281148U CN202120431329.9U CN202120431329U CN214281148U CN 214281148 U CN214281148 U CN 214281148U CN 202120431329 U CN202120431329 U CN 202120431329U CN 214281148 U CN214281148 U CN 214281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 holder
- winding
- housing
- terminal
- batte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该电机总成包括壳体(1)、定子绕组(2)和接线座,定子绕组(2)设置在壳体(1)内部,定子绕组(2)具有绕组输入端(21)和绕组输出端(22),绕组输入端(21)用于供三相电流输入定子绕组(2),接线座设置在壳体(1)上,绕组输出端(22)与接线座导电连接,接线座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上述的电机总成能够将定子绕组中产生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导出,从而防止电机总成产生振动或者噪音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新能源车辆中通常搭载有电机,特别是在混合动力新能源车辆中,电机的工作稳定性对于整车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三相不平衡电流会引起电机总成自身的振动、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等问题,从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机总成,包括壳体、定子绕组、接线座,所述定子绕组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定子绕组具有绕组输入端和绕组输出端,所述绕组输入端用于供三相电流输入所述定子绕组,所述接线座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绕组输出端与所述接线座导电连接,所述接线座用于与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线座包括第一接线座和第二接线座,所述第一接线座与第二接线座均与所述壳体导电接触,所述第一接线座与所述绕组输出端导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座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电机壳体和控制器壳体,所述第一接线座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上,所述第二接线座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上,所述控制器壳体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上并与所述电机壳体导电接触。
可选地,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逆变器,所述逆变器的阳极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正极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阴极端用于与所述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绕组输入端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逆变器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内,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相互绝缘设置,所述控制器壳体上还设置有第三接线座,所述第三接线座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相互绝缘设置,所述逆变器的阳极端和所述电池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三接线座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的阴极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均与所述第二接线座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上还设置有三相接线座,所述三相接线座与所述电机壳体相互绝缘设置,所述逆变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三相接线座与所述绕组输入端导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机壳体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绕组的第一容纳腔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接线座和所述三相接线座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线座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二接线座上形成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绕组输出端通过第一接线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口,所述电池的负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口。
上述电机总成处于工作状态时,三相电流通过绕组输入端输入定子绕组,由于定子绕组的绕组输出端与接线座导电连接,接线座用于与电池的负极导电连接,即,定子绕组的绕组输出端能够通过接线座与电池的负极连接,由于电池的负极的电势始终为零,当定子绕组中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时,该三相不平衡电流能够通过绕组输出端、接线座与电池的负极导通,从而将三相不平衡电流从定子绕组中导出,防止三相不平衡电流在定子绕组中引起电机总成的振动、噪音等问题。
本方案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驱动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机总成。
本方案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力驱动系统。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总成的俯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进行剖切的截面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总成的侧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电机总成电气原理图,其中,该图中的点划线表示绕组输出端与电池的负极之间通过壳体导电连接。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电机壳体;111-三相接线座;112-第一容纳腔;113-第二容纳腔;12-控制器壳体;2-定子绕组;21-绕组输入端;22-绕组输出端;3-第一接线座;31-第一插接口;4-第二接线座;41-第二插接口;5-逆变器;51-输出端;6-第三接线座;7-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机总成,包括壳体1、定子绕组2和接线座,定子绕组2设置在壳体1内部,定子绕组2具有绕组输入端21和绕组输出端22,绕组输入端21用于供三相电流输入定子绕组2,接线座设置在壳体1上,绕组输出端22与接线座导电连接,接线座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
上述电机总成处于工作状态时,三相电流通过绕组输入端21输入定子绕组2,由于定子绕组2的绕组输出端22与接线座导电连接,接线座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即,定子绕组2的绕组输出端22能够通过接线座与电池7的负极连接,由于电池7的负极的电势始终为零,当定子绕组2中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时,该三相不平衡电流能够通过绕组输出端22、接线座与电池7的负极导通,从而将三相不平衡电流从定子绕组2中导出,防止三相不平衡电流在定子绕组2中引起电机总成的振动、噪音等问题。
接线座与电池7的负极导通的方式有多种,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线座可以通过导线与电池7的负极连通,在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线座包括第一接线座3和第二接线座4,第一接线座3与第二接线座4均与壳体1导电接触(即第一接线座3与壳体1设置为非绝缘,第二接线座4与壳体1设置为非绝缘,壳体1为能够导电的壳体),第一接线座3与绕组输出端22导电连接,第二接线座4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也就是说,通过壳体1实现了第一接线座3与第二接线座4之间的导电连接,能够减少布置在定子绕组2和电池7之间的导线的长度。
这里,第一接线座3和第二接线座4可以均设置在电机壳体11上,也可以均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2上。在本公开提供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壳体1可以包括电机壳体11和控制器壳体12,第一接线座3设置在电机壳体11上,第二接线座4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2上,控制器壳体12安装在电机壳体11上并与电机壳体11导电接触,即通过电机壳体11和控制器壳体12的相互接触使电机壳体11能够与控制器壳体12导电连接,从而实现绕组输出端22与电池7的负极的导电连接。由于电机壳体11和控制器壳体12导电接触,当定子绕组2中产生三相不平衡电流时,不平衡电流可以通过第一接线座3、电机壳体11、控制器壳体12、第二接线座4与电池7的负极连接,从而将三相不平衡电流从定子绕组2中导出并消除。
由于现有的电池输出的电流通常为直流电流,为了使得上述电机总成能够在使用电池作为电源的情况下正常运行,可选地,如图4所示,电机总成还可以包括逆变器5,逆变器5的阳极端用于与电池7的正极导电连接,逆变器5的阴极端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逆变器5的输出端51与绕组输入端21导电连接。由于逆变器5的逆变作用能够将电池7的直流电转换为输出端51的三相电流,三相电流通过绕组输入端21输入定子绕组2,从而使得电机总成能够正常运行。
在设置有控制器壳体12的实施例中,可选地,逆变器5可以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2内,并与控制器壳体12相互绝缘设置,参照图1和图3,控制器壳体12上还设置有第三接线座6,第三接线座6与控制器壳体12相互绝缘设置,逆变器5的阳极端和电池7的正极均与第三接线座6导电连接,逆变器5的阴极端和电池7的负极均与第二接线座4导电连接。由于第二接线座4与控制器壳体12导电连接,第二接线座4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不平衡电流可以通过第二接线座4与电池7的负极连接。同时,第二接线座4与逆变器5的阴极端导电连接,起到连接逆变器5的阴极端和电池7的负极的作用。第二接线座4能够同时连接两个回路,从而减少了控制器壳体12上所设置的接线座的数量,使电机总成上的结构更加精简。
上述的逆变器5的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晶闸管逆变器、晶体管逆变器或者场效应管逆变器,如图4所示,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上述的逆变器5可以为晶闸管组件。
为了便于逆变器5的输出端51与定子绕组2的绕组输入端21连接,如图1至图3所示,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机壳体11上还可以设置有三相接线座111,三相接线座111与电机壳体11相互绝缘设置,逆变器5的输出端51通过三相接线座111与绕组输入端21导电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电机壳体11上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定子绕组2的第一容纳腔112和与第一容纳腔112连通的第二容纳腔113,第一接线座3和三相接线座111均设置在第二容纳腔113内,第二容纳腔113对第一接线座3和三相接线座111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搬运或者安装电机总成的过程中第一接线座3和三相接线座111与外物发生碰撞而受到损坏。
为了便于电机总成中电路的连接,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接线座3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口31,第二接线座4上形成有第二插接口41,绕组输出端22通过第一接线端子插接于第一插接口31,电池7的负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插接于第二插接口41。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可以为设置有插接头的导线,也可以为设置有插接头的导电金属杆,本公开对于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本方案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力驱动系统,包括上述的电机总成。
其中,当上述的电机总成布置在车辆中作为驱动装置时,上述的电机总成通常为额定电压低于60V的电机总成。
本方案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力驱动系统。
由于上述的电机总成能够消除定子绕组2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避免电机总成自身的振动、NVH等问题,从而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定子绕组(2)和接线座,所述定子绕组(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部,所述定子绕组(2)具有绕组输入端(21)和绕组输出端(22),所述绕组输入端(21)用于供三相电流输入所述定子绕组(2),所述接线座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所述绕组输出端(22)与所述接线座导电连接,所述接线座用于与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包括第一接线座(3)和第二接线座(4),所述第一接线座(3)与第二接线座(4)均与所述壳体(1)导电接触,所述第一接线座(3)与所述绕组输出端(22)导电连接,所述第二接线座(4)用于与所述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电机壳体(11)和控制器壳体(12),所述第一接线座(3)设置在所述电机壳体(11)上,所述第二接线座(4)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2)上,所述控制器壳体(12)安装在所述电机壳体(11)上并与所述电机壳体(11)导电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总成还包括逆变器(5),所述逆变器(5)的阳极端用于与所述电池(7)的正极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5)的阴极端用于与所述电池(7)的负极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5)的输出端(51)与所述绕组输入端(21)导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5)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2)内,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12)相互绝缘设置,所述控制器壳体(12)上还设置有第三接线座(6),所述第三接线座(6)与所述控制器壳体(12)相互绝缘设置,所述逆变器(5)的阳极端和所述电池(7)的正极均与所述第三接线座(6)导电连接,所述逆变器(5)的阴极端和所述电池(7)的负极均与所述第二接线座(4)导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1)上还设置有三相接线座(111),所述三相接线座(111)与所述电机壳体(11)相互绝缘设置,所述逆变器(5)的输出端(51)通过所述三相接线座(111)与所述绕组输入端(21)导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11)上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定子绕组(2)的第一容纳腔(112)和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12)连通的第二容纳腔(113),所述第一接线座(3)和所述三相接线座(111)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腔(113)内。
8.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座(3)上形成有第一插接口(31),所述第二接线座(4)上形成有第二插接口(41),所述绕组输出端(22)通过第一接线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一插接口(31),所述电池(7)的负极通过第二接线端子插接于所述第二插接口(41)。
9.一种电力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总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力驱动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31329.9U CN214281148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431329.9U CN214281148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81148U true CN214281148U (zh) | 2021-09-24 |
Family
ID=77792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431329.9U Active CN214281148U (zh) | 2021-02-26 | 2021-02-26 |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81148U (zh) |
-
2021
- 2021-02-26 CN CN202120431329.9U patent/CN21428114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25707B2 (en) | Inverter device capable of appropriately fixing a power module having a switching element and a smoothing capacitor in a limited region | |
CN103382708B (zh) | 一种吹吸机 | |
WO2016110519A1 (en) | Integrated electric drive system | |
CN210839411U (zh) | 滤波器模块、电机控制器以及电机控制器总成 | |
CN113241884A (zh) | 一种电驱系统三相接线座及车辆 | |
KR20200117875A (ko) | 인버터의 제 1 부분으로부터 세트-백을 형성하는 부분을 포함하는 인버터 | |
CN214281148U (zh) | 电机总成、电力驱动系统及车辆 | |
CN211295436U (zh) | 三相连接器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 |
JP2020054059A (ja) | 高電圧フィルタおよび電力変換装置 | |
CN211908698U (zh) | 一种新型sic电机控制器结构 | |
US20230223863A1 (en) |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 |
RU2486622C2 (ru) |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JP5672216B2 (ja) | 接続コネクタ | |
CN215266785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连接器 | |
CN215681839U (zh) | 一种动力电池充电电路及其车辆 | |
CN114883732A (zh) | 一种智能输出电池包 | |
CN114883733A (zh) | 一种双电压输出电池包 | |
US20180144865A1 (en) | Capacitor module | |
CN210027081U (zh) | 一种新型充电机装置 | |
KR101515585B1 (ko) | 모터용 브러시카드 어셈블리 | |
CN220963054U (zh) | 电容器、滤波组件及电机控制器 | |
JP2008306852A (ja) | 回転電機システム | |
KR20210101517A (ko) | 커넥터 | |
CN218456074U (zh) | 一种直流变换器、燃料电池系统 | |
CN217240513U (zh) | 一种电机接地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6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1300 Room 101, building 1, 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