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74781U -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74781U
CN214274781U CN202022847172.6U CN202022847172U CN214274781U CN 214274781 U CN214274781 U CN 214274781U CN 202022847172 U CN202022847172 U CN 202022847172U CN 214274781 U CN214274781 U CN 2142747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wedge
connector
shaped
unit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4717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84717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747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747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747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管道、插接接头和承插接口,所述的插接接头和承插接口分别与接口管道的两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插接接头的远离承插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插口结构,所述的承插接口远离插接接头的一端开设有与插口结构相匹配的承口结构,所述的插口结构是由四个楔形插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的所组成,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楔形插口结构又是由圆台状结构和圆柱状结构左右连成一体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插口结构彼此之间形成止回面。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道连接接口,具体的涉及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排水管道一般为非压力流重力管,埋设深度较深,通常在地面下3-6m,由于原设计排水管大量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PVC-U波纹管、砼管等非金属管材,因环刚度达不到外部各种载荷的要求或者是管基土体不均匀沉降等普遍引起管道错位、塌陷变形、破裂等结构性缺陷,造成管道线性变化大,原位固化法(CIPP热水翻转固化、紫外光固化)、机械制螺旋缠法等结构性或半结构性内衬修复技术无法改变原管道形变严重的结构性缺陷和改善过流水力学性能。
因此,在既有管位将原管道就地胀裂或割裂,同步更新置换为独立结构的全新HDPE实壁管,重置新管通过本专利接口进行连接,形成一根全新的管道,既恢复过水断面通量,又实现了重置新管达到设计使用年限50年以上的目的。但是碎管和胀管法要求从更新管材、连接方式、施工工法等诸个环节严格控制好新置换管道连接的密封性,确保新管长期运行不会出现泄漏或入渗现象,对重置管的管口安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工艺质量要求。并且传统的热熔对接焊工艺因工作坑狭小,焊接设备无法下坑安装和焊管作业,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通过过盈配合的楔形连接方式的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通过楔形承口结构与楔形插口结构的过盈配合,确保了输送的污水不往外泄漏和外水不得入渗,而且安装过程的作用力不会造成插接接头与承插接口结合部的塑性变形。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管道、插接接头和承插接口,所述的插接接头和承插接口分别与接口管道的两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插接接头的远离承插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插口结构,所述的承插接口远离插接接头的一端开设有与插口结构相匹配的承口结构,所述的插口结构是由四个楔形插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所组成,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楔形插口结构又是由圆台状结构和圆柱状结构左右连成一体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插口结构彼此之间形成止回面。
进一步:所述的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之间还开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圈。
又进一步:所述的承口结构是由开设在承插接口内的四个楔形承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的所组成,每个楔形承口结构又是由与圆台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承接口和与圆柱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承接口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承口结构之间形成与止回面相匹配的止回口。
又进一步:所述的最右端的楔形承口结构右侧的承插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匹配的卡槽。
再进一步:所述的楔形承口结构小于楔形插口结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通过楔形承口结构与楔形插口结构的过盈配合,确保了输送的污水不往外泄漏和外水不得入渗,而且安装过程的作用力不会造成插接接头与承插接口结合部的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包括接口管道1、插接接头2和承插接口3,所述的插接接头2和承插接口3分别与接口管道的两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插接接头的远离承插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插口结构4,所述的承插接口远离插接接头的一端开设有与插口结构相匹配的承口结构5,所述的插口结构是由四个楔形插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的所组成,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楔形插口结构又是由圆台状结构4-1和圆柱状结构4-2左右连成一体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插口结构彼此之间形成止回面4-3。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之间还开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圈6。
如图2所示的承口结构是由开设在承插接口内的四个楔形承口结构所组成,每个楔形承口结构又是由与圆台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承接口5-1和与圆柱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承接口5-2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承口结构之间形成与止回面相匹配的止回口5-3,所述的楔形承口结构小于楔形插口结构。
如图3所示的最右端的楔形承口结构右侧的承插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匹配的卡槽6-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楔形承口结构与楔形插口结构的过盈配合,确保了输送的污水不往外泄漏和外水不得入渗,而且安装过程的作用力不会造成插接接头与承插接口结合部的塑性变形。

Claims (5)

1.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管道(1)、插接接头(2)和承插接口(3),所述的插接接头(2)和承插接口(3)分别与接口管道的两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插接接头的远离承插接口的一端设置有插口结构(4),所述的承插接口远离插接接头的一端开设有与插口结构相匹配的承口结构(5),所述的插口结构是由四个楔形插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的所组成,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连成一体,所述的楔形插口结构又是由圆台状结构(4-1)和圆柱状结构(4-2)左右连成一体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插口结构彼此之间形成止回面(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右端的楔形插口结构与插接接头的左端之间还开设有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的密封圈安装槽内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圈(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口结构是由开设在承插接口内的四个楔形承口结构从左到右依次连成一体的所组成,每个楔形承口结构又是由与圆台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一承接口(5-1)和与圆柱状结构相匹配的第二承接口(5-2)所组成,相邻两个楔形承口结构之间形成与止回面相匹配的止回口(5-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最右端的楔形承口结构右侧的承插接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圈相匹配的卡槽(6-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承口结构尺寸小于楔形插口结构尺寸。
CN202022847172.6U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Active CN2142747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172.6U CN21427478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47172.6U CN21427478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74781U true CN214274781U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78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47172.6U Active CN214274781U (zh) 2020-12-01 2020-12-01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747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29889U (zh) 一种带有气囊膨胀堵头的检查井修复用临时排放管
CN113585430B (zh) 一种用于检查井和管道接口处涌水的非开挖修复构件及方法
CN103558090B (zh) 大直径承压管道单个接缝处水压试验装置及水压试验方法
CN214274781U (zh) 一种用于碎管和胀管的单元连接接口结构
CN213393975U (zh) 防接口漏水的钢筋混凝土企口管
CN202769112U (zh) 钢承口钢筋混凝土管道双密封止水接口
CN209977493U (zh) 一种结构改进型承插接口
CN109519622A (zh) 一种承插式钢顶管接头
CN209977560U (zh) 非开挖管道修复用内衬管锥形接头
CN211649437U (zh) 缠绕管承插式连接结构
CN114319375A (zh) 大管径有压水管道封堵作业支护结构
CN212745406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管道连接结构
CN211475164U (zh) 一种用于混凝土顶管的变径装置
CN219013688U (zh) 一种管道非开挖修复内置套管安装结构
CN110307442A (zh) 哈夫节辅助防脱装置
KR960041573A (ko) 관 누수 내부 복구방법
JPH0361792A (ja) 下水管渠等地下管路の故障修正装置を用いた非開削による故障修正工法
CN204459452U (zh) 非开挖顶管
CN203431414U (zh) 变径管道不开挖修复装置
CN209524205U (zh) 一种承插式钢顶管接头
CN214743972U (zh) 一种快速对接式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CN218564612U (zh) 一种顶管用双层pe管结构
CN214147032U (zh) 水泥排水管防渗漏修复pe100级改性圆凹圆内衬管
CN213598758U (zh) 一种管道接头装置
CN212107451U (zh) 一种大型箱涵不断水封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