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6921U -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6921U
CN214256921U CN202023342873.0U CN202023342873U CN214256921U CN 214256921 U CN214256921 U CN 214256921U CN 202023342873 U CN202023342873 U CN 202023342873U CN 214256921 U CN214256921 U CN 214256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ocket
component carrier
slot
suppor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28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骄阳
李伟
何瑞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S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S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28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6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6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6921U/zh
Priority to JP2021214379A priority patent/JP2022105318A/ja
Priority to TW110215598U priority patent/TWM639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容器包括具有储存容积的壳体,以及联接至壳体的插槽框架,插槽框架包括多个插槽层,其由沿着竖向方向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的相应的插槽轨道装置形成。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底部轨道,其具有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的相应的支撑表面。至少一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U形横截面,至少一个插槽轨道装置还包括顶部轨道,顶部轨道和底部轨道由侧向侧壁连接,使得部件承载件能够布置在顶部轨道与底部轨道之间。底部轨道的支撑表面与顶部轨道的底部表面之间的插槽间隙为9mm至17mm。

Description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该部件承载件包括具有增加的插槽间隙的相邻的插槽层(slot levels)。
背景技术
在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部件的部件承载件的产品功能不断增多,并且这种部件的小型化以及连接至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部件承载件的部件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越来越强大的阵列状部件和具有若干部件的封装件,阵列状部件和封装件具有多个接触部或连接部,这些接触部之间的间距越来越小。特别地,部件承载件应具有机械强度和电气可靠性,以便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可以操作。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在部件承载件中。
因此,制造相应的部件承载件的方法应该非常精确,也应该是高效的。具体地,对于制造部件承载件而言重要的是,在所有处理步骤之间,部件承载件能够以快速且安全的方式被运输而在运输期间没有任何损坏。可能会导致半成品部件承载件损坏,例如异物(FM)沿着待运输的相应的部件承载件的表面刮擦会导致半成品部件承载件损坏。FM颗粒可能会在处理部件承载件时产生,例如,如果部件承载件沿支撑表面刮擦而产生FM颗粒。 FM颗粒也可能存在于周围环境(即灰尘)中,并由于重力或静电引力而粘附至部件承载件表面。
为了在制造步骤之间提供安全的运输,使用了容器设备。然而,容器装置受限于容器装置的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量。此外,在使部件承载件进出容器的装载过程和卸载过程期间,会产生FM颗粒,并且FM颗粒可能与部件承载件接触。
因此,可能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有效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容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包括存储容积;以及插槽框架(联接至壳体),其中,插槽框架包括多个插槽层,多个插槽层由沿着竖向方向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的相应的插槽轨道装置形成。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其中,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底部轨道,所述至少一个底部轨道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至少一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U形横截面,并且还包括顶部轨道,其中顶部轨道和底部轨道通过侧向侧壁连接,使得部件承载件能够布置在顶部轨道与底部轨道之间。底部轨道的支撑表面与底部表面之间的插槽间隙(间距)是9mm至17mm,特别地是13mm至15mm,另外特别地是14mm。
部件承载件或包括多个部件承载件的面板可以临时存储在上述容器中。部件承载件可以包括具有至少一个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一个电传导层结构的叠置件。例如,部件承载件可以是所提到的一个或多个电绝缘层结构和一个或多个电传导层结构的层压件,特别是通过施加机械压力形成的层压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提供热能来支持层压。叠置件可以提供板状部件承载件,该板状部件承载件能够提供用于另外的部件的大安装表面并且仍然非常薄且紧凑。术语“层结构”可以特别地表示在共用平面内的连续层、图案化层或多个非连续岛。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术语“层结构”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组件。
在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被成形为板。这有助于紧凑的设计,其中尽管如此,部件承载件仍为部件承载件上的安装部件提供了大的基底。此外,特别地,作为嵌入的电子部件的示例的裸晶片由于其较小的厚度可以方便地嵌入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薄板中。在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构造为印刷电路板、基板(特别是IC基板)和中介层中的一者。
容器包括储存容积,所述储存容积限定了容器的壳体的内部容积,在所述内部容积中可以暂时存储部件承载件。容器可以包括开口,该开口可以由相应的容器门选择性地关闭,以提供通向内部容积的通道。
容器还可以在两个期望的位置之间运输,特别是在两个加工机器之间运输。因此,容器可以由操纵器处理或者可以具有轮以便在加工机器之间移动。
插槽框架限定了用于多个插槽轨道装置的支撑结构,多个插槽轨道装置用于沿竖向方向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槽框架可以包括例如形成相应框架结构的多个支撑梁。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的相应的支撑表面。插槽轨道装置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使得部件承载件可以分别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存储在壳体的存储容积中。
插槽框架可以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壳体。例如,由插槽框架支撑的大部分部件承载件可以通过使可插入的插槽框架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壳体而被插入容器或从容器拉出。
插槽布置结构可以由均匀的支撑表面形成,例如由板状的支撑表面形成。替代性地,如下面进一步详细描述的那样,插槽布置结构可以由多个轨道形成,多个轨道例如为相对的底部轨道,底部轨道包括用于部件承载件的相应的支撑表面。
插槽轨道装置包括一种抽屉轨道,该抽屉轨道部分地围绕被支撑的部件承载件的各个边缘,使得部件承载件可以以抽屉状的方式插入和拉出。顶部轨道、侧向侧壁和底部轨道可以由安装在一起的分开的部件制成。替代性地,顶部轨道、侧向侧壁和底部轨道可以整体地形成。例如,可以沿着用于形成相应的U形横截面的杆形成相应的凹槽。因此,部件承载件的侧边缘至少部分地被底部轨道和顶部轨道封围,而且如果容器倾斜,则部件承载件不能接收相应的U形插槽轨道装置,因此可以防止相邻的部件承载件接触和相应的损坏。
插槽间隙限定内部插槽空间,该内部插槽空间对于布置在特定插槽层的插槽轨道装置内的部件承载件是可用的。因此,通过提供更大的插槽间隙,可以为部件承载件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可以降低以下风险:具体地在将部件承载件插入或移出期间从插槽轨道装置或部件承载件本身刮掉颗粒的风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式,通过将上述插槽间距减小至10mm至20mm、例如15.75mm,并且通过将插槽间隙增大至9mm至17mm,例如在14mm 的情况下,底部轨道的厚度可以被减小至例如1mm至2mm,例如1.75mm,使得在不增加容器高度的情况下,可以在将多个部件承载件同时存储在用于部件承载件的充足的空间,可以在插入和移出部件承载件时进行轻柔的操作。
因此,可以减少可用容器和相应的推车的数量。此外,可以降低自动化工具、中央缓冲器和升降器的成本。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框架包括30至55个插槽层,例如48 个插槽层,插槽层沿着竖向方向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两个相邻的插槽层的插槽间距在10mm至 20mm之间,特别地15mm至16mm(毫米),进一步特别地是15.75mm。插槽间距限定了第一下部插槽轨道装置的支撑表面与第二上部插槽轨道装置的上部支撑表面之间的竖向最短距离。因此,通过提供相应的插槽间距,可以为相应的部件承载件提供足够的空间,并且同时可以将以上述方式布置的多个部件承载件存储在一个容器中。换句话说,相邻的插槽层之间的空间减小到最小程度,从而可以为容器提供存储容量。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常规容器的插槽间距为31.5mm,则可以在不改变容器的高度的情况下通过将插槽间距相应减小至15.75mm,以使存储容量从24个部件承载件增加到48个部件承载件。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一个插槽层中的至少一个底部轨道包括经倒角的部分,该经倒角的部分具有用于部件承载件的倾斜的支撑表面,使得部件承载件能够布置在经倒角的部分上并且在重力作用下在朝向插槽层的相对的底部轨道的方向被引导。
例如,部件承载件沿一个部件承载件边缘被支撑在底部轨道的经倒角的部分上。相对的部件承载件边缘被支撑到另外的支撑表面上。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布置在底部轨道上的经倒角的部段部分地包括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的支撑表面。因此,由于重力,部件承载件沿着经倒角的部分的倾斜表面滑动,直到部件承载件的相对边缘到达位于相对的另外的支撑表面处的相应的止动部分。因此,可以通过分别使用重量和重力来实现部件承载件在插槽层内的自对准。
具体地,相对的底部轨道的另外的支撑表面也可以由相应的另外的经倒角的部分形成,使得部件承载件由两个相对的经倒角的部分支撑。
例如,经倒角的部分可以包括平坦且均匀的倾斜表面。替代地,经倒角的部分可以包括凸形或凹形弯曲表面。
此外,沿着插槽层可以形成有多个经倒角的部分,使得部件承载件由多个经倒角的部分支撑。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顶部轨道被设计成用于形成上部插槽层的上部插槽轨道装置的具有上部支撑表面的另一底部轨道,该上部支撑表面用于支撑另外的部件承载件。因此,形成下部插槽轨道装置的顶部轨道的上部轨道可以同时形成以上述方式布置的上部插槽轨道装置的另外的上底部轨道。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上部轨道与下轨道之间的距离存在变化,使得在插槽轨道装置处的用于部件承载件的入口部分处的上部轨道与下部轨道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插槽轨道的后端部处的上部轨道与下部轨道之间的距离。入口部分被定义为最靠近容器门的部分。插槽轨道的后端部分限定了靠近容器的后壁的位置。因此,由于顶部轨道与底部轨道之间的距离在入口部分处较大,所以在插入部件承载件期间,刮擦相应的部件承载件的风险被减小。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形成用于部件承载件的槽入口部分的底部轨道的自由端部具有倒圆的边缘。通过使包括自由端部的进入部分具有倒圆的边缘,可以降低刮擦部件承载件的风险以及降低了通过手动插入或移出部件承载件而造成损伤的风险。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底部轨道,所述至少一个另外的底部轨道具有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的另外的支撑表面,其中,所述另外的底部轨道和所述底部轨道相对于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通过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概述了部件承载件可以通过以抽屉状的方式间隔开的平行延伸的底部轨道来支撑。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后部轨道,该后部轨道具有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的另外的支撑表面,其中,后部轨道连接所述另外的底部轨道和所述底部轨道。具体地,后部轨道在水平平面内沿着容器的后壁延伸。因此,存储在插槽层内的部件承载件沿其侧边缘由相应的相对的底部轨道支撑,并且部件承载件的连接侧边缘的后边缘由后部轨道支撑。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框架包括两个间隔开的侧框架和布置在侧框架之间的中央框架,其中,相应的插槽层可以形成在相应的侧框架与中央框架之间,使得提供了两个水平相邻的插槽层。换句话说,中央框架可以将存储容积分成两半。两个底部轨道例如布置到一个共同的中央框架。例如,两个部件承载件可以被存储在一个水平平面中,即,第一部件承载件可以由侧框架的底部轨道和中央框架的底部轨道支撑,而另外的部件承载件可以由另外的侧框架的底部轨道和中央框架的另外的底部轨道支撑。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轨道装置的底部轨道中的至少一个底部轨道由至少部分覆盖有保护涂层的杆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杆由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保护覆盖物可以包括比金属条的材料更软的材料,使得在抓取和放置过程中减少了刮擦以及因此减少了源自金属部件或源自部件承载件的FM颗粒的产生。金属条可以例如由铝制成,并且保护涂层可以由诸如Xyron的模制材料制成。例如,保护涂层可以通过嵌件成型工艺形成。
例如,保护覆盖件仅承载底部轨道或后部轨道的一部分。具体地,保护覆盖物覆盖轨道的相应的支撑表面并且例如覆盖侧向侧壁的一部分。
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保护涂层完全包围底部轨道。因此,提供了防止刮擦掉颗粒的全面保护。
根据下面将要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示例,本实用新型的上面限定的方面和其他方面将是明显的,并且将参照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的容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的容器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渐缩形插槽轨道装置的详细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多个底部轨道和相应的经倒角的部分的插槽框架。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承载件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分地覆盖有保护涂层的底部轨道。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完全覆盖有保护涂层的底部轨道。
图8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轨道的经倒圆的边缘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在不同的附图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200、211的容器10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200、211的容器100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前视图。
容器100包括壳体101和插槽框架102,该壳体101具有容纳容积;该插槽框架102联接至壳体101,其中,插槽框架102包括多个插槽层I、 II,多个插槽层I、II由相应的插槽轨道装置201形成并且沿着竖向方向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每个插槽轨道装置201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200 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203,其中,两个相邻的插槽层I、II具有例如为15.75 毫米0.2mm的插槽间距Sp。
容器100包括存储容积,该存储容积限定了容器100的壳体的内部容积,部件承载件200、211可以临时储存在该内部容积中。容器100可以包括开口,该开口可以被相应的容器门选择性地关闭以提供进入内部容积的通道。容器100还可以在两个期望的位置之间运输,特别地容器100在两个加工机器之间运输。
插槽框架102是用于多个插槽轨道装置201的支撑结构,所述多个狭插槽轨道装置201沿着竖向方向v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插槽框架102 可以包括例如形成相应的框架结构的多个支撑梁。每个插槽轨道装置201 可以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200、211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服务件。插槽轨道装置201被布置成上下叠置,使得部件承载件200、211可以分别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存储在壳体101的存储容积中。
两个(竖向)相邻的插槽层I、II具有15.75mm的插槽间距Sp。狭插槽间距Sp限定第一下部插槽轨道装置201的支撑表面与第二上部插槽轨道装置210的上部支撑表面之间的竖向最短距离。因此,通过设置相应的插槽间距Sp,可以为相应的部件承载件200、211提供充足的空间。换言之,相邻的插槽层I、II之间的空间被减小到最小程度,使得可以提供用于容器 100的存储容量。具体而言,例如,如果常规容器的插槽间距为31.5mm,则可以通过将插槽间距相应地减小为15.75mm而使得存储能力加倍,即在不改变容器的高度的情况下,从存储24个部件承载件变为存储48个部件承载件。插槽轨道装置201的宽度、即侧向侧壁206之间的距离可以是 515mm。
每个插槽轨道装置206、210包括至少一个底部轨道202、205,至少一个底部轨道202、205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200、211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203、213。
底部轨道202、205还包括经倒角的部分204,该经倒角的部分具有用于部件承载件200、211的倾斜支撑表面,使得能够布置在经倒角的部分204 上的部件承载件200、211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而沿着朝向插槽层的相对的底部轨道207的方向被引导,或者能够布置在经倒角的部分204上的部件承载件200、211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而沿着朝向插槽层的相对的底部轨道205 的方向被引导。
例如,部件承载件200、211沿着一个部件承载件边缘而被支撑在底部轨道203的经倒角的部分204上。相反的部件承载件边缘被支撑在另外的底部轨道204的支撑表面203上。在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布置在底部轨道203上的经倒角的部分204部分地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200 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因此,由于重力的作用,部件承载件沿着经倒角的部分204的倾斜表面滑动,直到部件承载件200、211的相反边缘到达在相反的另外的支撑表面203处的相应的止动部分。因此,相对的底部轨道207 的另外的支撑表面203也可以由相应的另外的经倒角的部分204形成,使得部件承载件200由两个相对的经倒角的部分204支撑。
如从图2可以看出,轨道装置201包括U形横截面并且包括顶部轨道 205,其中,顶部轨道205和底部轨道202通过侧向侧壁206连接,使得在顶部轨道205与底部轨道202之间可以布置有部件承载件200。换言之,插槽轨道装置201包括具有凹槽的材料块,该材料块部分地围绕被支撑的部件承载件200的相应的边缘,使得部件承载件200可以以抽屉状的方式被插入和拉出。顶部轨道205、侧向侧壁206和底部轨道202形成用于形成相应的U形横截面的相应的凹槽。因此,部件承载件200的侧边缘至少部分地被底部轨道202和顶部轨道205封围。
从图2可以看出,顶部轨道205设计成用于形成上部插槽层II的上部插槽轨道装置210的具有上部支撑表面213的另外的底部轨道,该上部支撑表面213用于支撑另外的部件承载件211。
底部轨道203的支撑表面与顶部轨道205的底部表面212之间的插槽间隙(距离)Sc特别是14mm。插槽间隙Sc限定内部插槽空间,该内部插槽空间对于布置在特定插槽层I、II的插槽轨道装置201、210内的部件承载件200、211是可用的。因此,通过提供更大的插槽间隙Sc,更多的空间对于部件承载件200、211是可用的,使得可以降低如下风险:具体地在将部件承载件插入或移出期间存在的从插槽轨道装置201、210或部件承载件 200、211本身刮下颗粒的风险。
因此,通过将上述槽节距Sp减小到15.75mm并且通过将槽间隙Sc增加到14mm,底部轨道202的厚度可以例如是1.75mm。
如图2中所示出的,插槽轨道装置201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底部轨道 207,该另外的底部轨道207具有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200的另外的支撑表面203,其中,该另外的底部轨道207和该底部轨道202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平行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部件承载件200可以以类似抽屉的方式由间隔开的平行延伸的底部轨道202、207支撑。
从图1中可以看出,插槽框架201包括两个间隔开的侧框架104和布置在侧框架104之间的中央框架103。相应的插槽层I、II形成在相应的侧框架104与中央框架103之间,使得提供两个水平相邻的插槽层I、II。换言之,中央框架103将存储容积分为两个半部。两个底部轨道202、207例如布置到一个共用的中央框架103。因此,两个部件承载件200、211可以存储在一个共用的水平平面中,即第一部件承载件200由侧框架104的底部轨道202和中央框架103的底部轨道202支撑,并且另一部件承载件211 由另外的侧框架104的底部轨道202和中央框架103的另外的底部轨道202 支撑。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渐缩形插槽轨道装置的详细视图。上部轨道205与下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存在变化,使得在插槽轨道装置 201处的用于部件承载件200的入口部分301处的上部轨道205与下部轨道 202之间距离302大于插槽轨道装置201的后端部分处的上部轨道205与下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302。入口部分301被定义为最靠近容器门的区域。插槽轨道装置201的后端部分限定了靠近容器100的后壁的位置。因此,由于顶部轨道205与底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在入口部分301处较大,因此降低了在将部件承载件200插入期间有刮擦相应的部件承载件200的风险。底部轨道202是渐缩的,使得在入口部分301处的底部轨道202与顶部轨道205之间的距离与在底部轨道202的后部处的底部轨道202与顶部轨道205之间的距离之差(参见渐缩部分302)例如为1.5mm。
此外,在图3中,示出了支撑杆303,该支撑杆303承载侧向侧壁206,并因此承载完整的插槽轨道装置201。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有若干底部轨道202和相应的经倒角的部分204的插槽框架102。另外,底部轨道202也可以具有仅被部分覆盖的部分(例如,表面和底部可以部分地未被覆盖)。底部轨道202在中间部分中包括一个相应的经倒角的部分204。此外,示出了入口部分301。在入口部分内,示出了底部轨道202的渐缩部分302。渐缩部分302例如是通过使相应的底部轨道202的宽度部变薄而形成的。换句话说,底部轨道 202包括在入口部分301中形成渐缩部分302的楔形形状。此外,在图4中示出了多个支撑杆303,支撑杆303支撑侧向侧壁206,并且因此支撑完整的插槽轨道装置201。
图5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件承载件200、211的一部分的俯视图。每个插槽轨道装置201包括至少一个后部轨道501,该后部轨道501 具有用于支撑部件承载件200、211的另外的支撑表面,其中,后部轨道501 将另外的底部轨道207与底部轨道202连接。具体地,后部轨道501在水平平面内沿着容器100的后壁延伸。因此,存储在插槽层I、II内的部件承载件200、211沿其侧边缘由相应的相对底部轨道202、207支撑,部件承载件200、211的连接侧向边缘的后边缘由后部轨道501支撑。
此外,在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中央框架103将容器100 的内部空间分开。在左侧,两个部件承载件200、211以彼此相接的方式存储,并由安装至壳体101的侧壁的底部轨道202和安装至中央框架103上的相应的另外的底部轨道207进行支撑。
此外,可以形成多个经倒角的部分204,使得部件承载件200、211例如通过多个经倒角的部分204支撑。
图6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部分覆盖有保护涂层602的底部轨道202。插槽轨道装置201的所示出的底部轨道202由覆盖有保护涂层602 的支撑杆601制成。具体地,保护涂层/覆盖物602可以包括比支撑杆601 的材料(例如,由金属制成)更软的材料,从而减少了刮擦,并且因此减少了FM颗粒的产生。在图6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表面203和底部表面212可以由保护覆盖件602覆盖。此外,底部轨道202的横向侧部可以由保护覆盖件602覆盖。
图7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完全覆盖有保护涂层601、701的底部轨道202。在图7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支撑表面203和底部表面 212可以被保护覆盖件602覆盖。另外,底部轨道202的两个横向侧部都被覆盖。此外,例如在表面602、701处的保护涂层602的材料可以相对于彼此不同。
图8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底部轨道202的经倒圆的边缘801 的示意图。因此,底部轨道202的形成用于部件承载件200的插槽进入部分301的自由端部具有经倒圆的边缘801。通过提供包括自由端部的入口部分301的倒圆的边缘801,可以减小刮擦部件承载件200的风险。并且可以减少由于手动插入或移出部件承载件200而造成损伤的风险。
应当注意,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一”或“一种”不排除多个。同样,与不同实施方式相关描述的元件也可以被组合。
还应当注意的是,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形式不限于附图所示和上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反,即使在根本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示出的解决方案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多种变型。
附图标记列表:
100 容器
101 壳体
102 插槽框架
103 中央框架
104 侧框架
200 部件承载件
201 插槽轨道装置
202 底部轨道
203 支撑表面
204 经倒角的部分
205 顶部轨道
206 侧向侧壁
207 另外的底部轨道
210 另外的上部插槽轨道装置
211 另外的部件承载件
212 底部表面
213 上部支撑表面
301 插槽入口部分
302 渐缩的部分
303 支撑杆
501 后部轨道
601 支撑杆
602 保护涂层
701 另外的保护涂层
801 经倒圆的边缘
V 竖向方向
Sp 插槽间距
Sc 插槽间隙
Sw 插槽宽度
I、II 插槽层。

Claims (13)

1.一种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容器(100)包括:
壳体(101),所述壳体(101)包括储存容积,
插槽框架(102),所述插槽框架(102)联接至所述壳体(101),其中,所述插槽框架(102)包括多个插槽层(I、II),所述多个插槽层由沿着竖向方向(v)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的相应的插槽轨道装置形成,
其中,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用于对部件承载件(200)进行支撑的支撑表面,
其中,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底部轨道(202),所述底部轨道(202)具有用于对所述部件承载件(200)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所述支撑表面,
其中,至少一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U形横截面,所述插槽轨道装置还包括顶部轨道(205),其中,所述顶部轨道(205)和所述底部轨道(202)由侧向侧壁连接,使得所述部件承载件(200)能够布置在所述顶部轨道(205)与所述底部轨道(202)之间,
其中,所述底部轨道(202)的所述支撑表面与所述顶部轨道(205)的底部表面(212)之间的插槽间隙(Sc)为9mm至17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框架(102)包括沿着竖向方向(v)以上下叠置的方式布置的30至55个插槽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两个相邻的插槽层具有10mm至20mm的插槽间距(Sp)。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插槽层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底部轨道(202)包括经倒角部分(204),所述经倒角部分(204)具有用于所述部件承载件(200)的倾斜的支撑表面,使得能够布置在所述经倒角部分(204)上的部件承载件(200)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而在朝向所述插槽层(I、II)的相对的底部轨道的方向上被引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轨道(205)设计成用于形成上部插槽层的上部插槽轨道装置(210)的具有上部支撑表面(213)的另外的底部轨道,所述上部支撑表面(213)用于支撑另外的部件承载件(2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轨道(205)与所述底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存在变化,使得在所述插槽轨道装置处的用于所述部件承载件(200)的入口部分(301)处的所述顶部轨道(205)与所述底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大于在所述插槽轨道装置的后端部分处的所述顶部轨道(205)与所述底部轨道(202)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轨道(202)的形成用于所述部件承载件(200)的插槽入口部分(301)的自由端部具有经倒圆的边缘(8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另外的底部轨道,所述另外的底部轨道具有用于对所述部件承载件(200)进行支撑的另外的支撑表面,其中,所述另外的底部轨道和所述底部轨道(202)布置成相对于彼此平行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每个插槽轨道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后部轨道(501),所述至少一个后部轨道(501)具有用于对所述部件承载件(200)进行支撑的另外的支撑表面,
其中,所述后部轨道将所述另外的底部轨道与所述底部轨道(20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框架(102)包括两个间隔开的侧框架(104)和布置在所述侧框架(104)之间的中央框架(103),
其中,在各个侧框架(104)与所述中央框架(103)之间形成有相应的插槽层,使得设置有两个水平相邻的插槽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轨道装置的所述底部轨道(202)中的至少一个底部轨道由至少部分地覆盖有保护涂层(602)的支撑杆(601)制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杆由金属材料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涂层(602)完全包围所述底部轨道(202)。
CN202023342873.0U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Active CN214256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873.0U CN214256921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2021214379A JP2022105318A (ja) 2020-12-31 2021-12-28 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を格納するためのコンテナ
TW110215598U TWM639081U (zh) 2020-12-31 2021-12-29 用於存放元件載體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873.0U CN214256921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6921U true CN214256921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4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2873.0U Active CN214256921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69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82237B1 (ko) 기판 하우징용 기판 지지 장치
US5709280A (en) Sealed lead-acid cell tray assembly and motive powered vehicle using such cell tray assembly
US707938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igning and supporting interconnect systems
KR100673580B1 (ko) 기판 수납용 트레이
CN1665732A (zh) 用于电子元件的承载器带
US5848703A (en) Tray for integrated circuits
CN214256921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US8536045B2 (en) Reflow method
CN215157373U (zh) 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CN214256920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CN214155136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H05218670A (ja)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カード及び電子パツケージ
JP4437724B2 (ja) 光学ガラス基板トレイ
CN211732285U (zh) 供料装置
CN214125789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CN218859393U (zh) 一种立体缓存设备
CN21600354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包装箱及显示面板包装箱组件
JP4681029B2 (ja) 枚葉基板の移載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ハンド
JPH10101177A (ja) 板状部品を収容するためのカセット
TWM639081U (zh) 用於存放元件載體的容器
JP2001028391A (ja)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格納用トレー
CN111561818A (zh) 转运车、电池真空干燥设备和电池生产系统
US20230352377A1 (en) Pre-produc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7971722B2 (en) Wafer container with restrainer
KR102538677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적재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