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5789U -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5789U
CN214125789U CN202023350330.3U CN202023350330U CN214125789U CN 214125789 U CN214125789 U CN 214125789U CN 202023350330 U CN202023350330 U CN 202023350330U CN 214125789 U CN214125789 U CN 2141257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wall
support beam
container
drain groove
component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503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骄阳
李伟
何瑞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S Chongq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S Chongq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S Chongq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503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57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57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5789U/zh
Priority to JP2021214379A priority patent/JP2022105318A/ja
Priority to TW110215598U priority patent/TWM6390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ckaging Frangible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容器包括具有储存容积的壳体(401)、联接至壳体(401)的插槽框架以及插槽轨道装置,插槽轨道装置包括供至少一个底部轨道(102)安装的后壁(101),底部轨道(102)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301)。插槽框架包括供后壁(101)安装的至少一个支撑梁(103),其中,支撑梁沿着后壁(101)的接触表面(303)接触后壁(101)。后壁(101)包括排放凹槽(104),排放凹槽(104)大于接触表面(303)的宽度(w),使得排放凹槽(104)包括未被支撑梁(103)覆盖的部分。

Description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该容器包括排放凹槽。
背景技术
在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部件的部件承载件的产品功能不断增加并且这些部件的逐步小型化以及要连接至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部件承载件的部件的数量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采用了具有多个部件的越来越强大的阵列状部件或封装件,这些阵列状部件或封装件具有多个接触部或连接部,其中,这些接触部之间的间隔越来越小。特别地,部件承载件应当是机械上稳定且电气上可靠的,以便即使在恶劣条件下也能够操作。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在部件承载件中。
因此,制造各个部件承载件的方法应是非常精确但也高效的。特别地,对于制造部件承载件而言,重要的是,在所有处理步骤之间,部件承载件能够以快速且安全的方式被运输而在运输期间没有任何损坏。半成品的部件承载件的损坏可能例如由异物(FM)引起,该异物沿着待运输的相应的部件承载件的表面刮擦。FM颗粒可能会在操作部件承载件时产生,例如在部件承载件沿着例如支撑表面刮擦的情况下产生。
有必要不时地清洁容器以清除FM颗粒和残留的化学碎片。因此,可以使用水。然而,为了为部件承载件提供节省的储存,容器的内部容积必须是干燥的,因为部件承载件会由于水接触或高湿度而被损坏。
因此,可能需要提供有效的容器清洁。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容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储存容积;插槽框架,插槽框架联接至壳体;以及插槽轨道装置,插槽轨道装置包括供至少一个底部轨道安装的后壁,底部轨道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插槽框架包括供后壁安装的至少一个支撑梁,其中,支撑梁沿着后壁的接触表面接触后壁。后壁包括排放凹槽,排放凹槽大于接触表面的宽度,使得排放凹槽包括未被支撑梁覆盖的部分。
部件承载件或包括多个部件承载件的面板可以暂时储存在上述容器中。部件承载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电绝缘层结构和至少一个电传导层结构的叠置件。例如,部件承载件可以是所提及的电绝缘层结构和电传导层结构的层压件,该层压件特别地通过施加机械压力——若需要,通过热能来维持——形成。叠置件可以提供能够为另外的部件提供大安装表面并且仍然非常薄且紧凑的板状部件承载件。术语“层结构”可以特别地表示在同一平面内的连续层、图案化层或多个不连续的岛状件(island)。在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文中,术语“层结构”可以是单层或多层组件。
在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成形为板。这有助于紧凑的设计,其中尽管如此,部件承载件仍为部件承载件上的安装部件提供了大的基底。此外,特别地,作为关于嵌入的电子部件的示例的裸晶片由于其较小的厚度而可以方便地嵌入诸如印刷电路板之类的薄板中。在实施方式中,部件承载件被构造为印刷电路板、基板(特别是IC基板)和插置件中的一者。
容器包括储存容积,该储存容积限定了容器的壳体的下述内部容积:在该内部容积中可以暂时储存部件承载件。容器可以包括能够由相应的容器门选择性地关闭的开口,以提供通向内部容积的入口。
容器还能够在两个期望的位置之间、特别是在两个处理机器之间运输。因此,容器可以由操纵者来操作,或者容器可以具有轮以便在处理机器之间移动。
插槽轨道装置包括后壁,后壁特别地布置有多个底部轨道。每个底部导轨包括支撑表面,在该支撑表面上可以放置部件承载件、即部件承载件的边缘。后壁可以由均匀的薄壁制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此外,后壁本身可以由框架状结构制成,该框架状结构由附接有底部轨道的多个支撑梁制成。
插槽框架至少包括附接有后壁的支撑梁。插槽框架本身固定至壳体,以对插槽轨道装置进行支撑。后壁联接至支撑梁,使得支撑梁沿着接触表面接触后壁。换句话说,支撑梁沿着接触表面覆盖后壁。
清洁过程完成之后,水可能沿着后壁与支撑梁之间的接触面迁移。因此,在系列过程中很难使后壁与支撑梁之间的水或湿气干燥。因此,存在这样的风险:即在干燥过程之后,水也残留在后壁与支撑梁之间,使得在将部件承载件储存在储存容积中时,剩余的水可能会影响部件承载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在后壁中沿着接触表面以及支撑梁形成排放凹槽。具体地,排放凹槽大于接触表面的一个尺寸、即宽度,使得排放凹槽包括未被支撑梁覆盖的部分。因此,通过排放凹槽,在后壁与支撑梁之间形成腔,使得支撑梁与后壁之间的水可以聚集在排放凹槽中。此外,排放凹槽中的水可以沿着排放凹槽排放在接触表面的外部,使得在干燥过程中,例如热空气可以使相应的水干燥。此外,诸如热空气之类的干燥流体可以沿着排放凹槽在接触表面内部流动,使得可以提高干燥效率。因此,可以提供在清洁过程之后用于容器的更有效的干燥过程。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轨道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支撑梁。此外,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框架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或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壳体。例如,通过具有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壳体的可插入式插槽轨道装置或插槽框架,可以将由插槽轨道装置支撑的全部多个部件承载件插入或拉出容器。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排放凹槽以与支撑梁的长度延伸部不平行的方式延伸。具体地,支撑梁及其长度延伸部形成沿着竖向方向延伸的竖向支撑梁。因此,排放凹槽不是竖向延伸的,而是包括沿着水平方向的方向分量,使得排放凹槽的延伸方向具有与水平方向成1度与44度之间的角度。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排放凹槽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支撑梁是沿着竖向方向延伸的。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框架包括供后壁安装的多个支撑梁,其中,支撑梁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间隔开。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轨道装置包括多个底部轨道,每个底部轨道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其中,底部轨道在竖向方向上以相对于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安装至后壁。
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提供另外的插槽框架,另外的插槽轨道装置可以联接至该另外的插槽框架。插槽轨道装置和另外的插槽轨道装置沿着水平方向间隔开,以使得安装至插槽轨道装置的相应的底部轨道和安装至另外的插槽轨道装置的另外的底部轨道对待支撑的部件承载件的相对的边缘进行支撑。
以上限定的各方面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从以下将要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示例中显而易见,并且将参照这些实施方式的示例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容器的插槽框架和插槽轨道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的插槽框架和插槽轨道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插槽框架与插槽轨道装置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放大图。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中的图示是示意性的。在不同的附图中,相似或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容器400(见图4)的插槽框架和插槽轨道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1所示的插槽框架和插槽轨道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插槽轨道装置包括后壁101,后壁101特别地布置有多个底部轨道102。每个底部导轨102包括支撑表面301(见图3),在该支撑表面上可以放置部件承载件、即部件承载件的边缘。后壁101可以由均匀的薄壁制成,例如由金属材料制成。
插槽框架包括附接有后壁101的支撑梁103。插槽框架本身固定至容器400的壳体401,以支撑插槽轨道装置。后壁101联接至支撑梁103,使得支撑梁103沿着接触表面303接触后壁101。换句话说,支撑梁103沿着接触表面303覆盖后壁101。
从图1可以看出,在后壁101中沿着接触表面303以及支撑梁103形成排放凹槽104。具体地,排放凹槽104大于接触表面303的一个尺寸、即宽度。使得排放凹槽104包括未被支撑梁103覆盖的部分。排放凹槽104大于/长于接触表面303的宽度w,使得排放凹槽104包括未被支撑梁103覆盖的部分。为了更好地示出凹槽,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了中央支撑梁103。
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看到的,排放凹槽104以与支撑梁103的长度延伸部不平行的方式延伸并且特别地平行于水平方向h延伸。因此,排放凹槽104沿着水平方向h延伸。此外,凹槽104可以例如以相对于水平方向h成1°至44°的角度略微倾斜地延伸。此外,凹槽104可以沿不同的方向延伸,以例如呈锯齿状的延伸部。
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插槽框架与插槽轨道装置之间的接触表面的放大图。
除了排放凹槽104处,支撑梁103沿着接触表面303完全接触后壁101。通过排放凹槽104,后壁101与支撑梁103之间形成腔,使得支撑梁103与后壁101之间的水聚集在排放凹槽中(见水流302)。此外,排放凹槽104中的水可以沿着排放凹槽排放到接触表面303的外部,使得在干燥过程中,例如热空气可以使相应的水干燥。此外,诸如热空气之类的干燥流体可以沿着排放凹槽104在接触表面303内部流动,从而可以提高干燥效率。
图4示出了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400的截面图。容器400包括:壳体401,壳体401包括储存容积;插槽框架,插槽框架联接至壳体401;以及插槽轨道装置,插槽轨道装置包括供至少一个底部轨道102安装的后壁101,底部轨道102具有用于对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301。插槽框架包括供后壁101安装的支撑梁103,其中支撑梁103沿着后壁101的接触表面303接触后壁101。
容器400包括限定容器400的壳体401的内部容积的储存容积,在该内部容积中可以暂时储存部件承载件。容器400可以包括能够由相应的容器门选择性地关闭的开口,以提供通向内部容积的入口。
插槽轨道装置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支撑梁103。此外,根据另外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插槽框架可以以可拆卸的方式或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联接至壳体401。
容器400还能够在两个期望的位置之间、特别是在两个处理机器之间运输。因此,容器400可以由操纵者操作、或者容器400可以具有轮以便在处理机器之间移动。
应当指出,术语“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或步骤,并且“一”或“一种”并不排除多个。而且,可以对与不同实施方式相关联地描述的元件进行组合。
还应当指出,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附图中所示和上面描述的优选实施方式。相反,使用示出的解决方案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多种变型也是可行的,即使在根本不同的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附图标记列表
101后壁
102底部轨道
103支撑梁
104排放凹槽
301支撑表面
302水流
303接触表面
400容器
401壳体
402中央框架
V竖向方向
h水平方向
w支撑梁的宽度。

Claims (7)

1.一种容器,所述容器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
壳体(401),所述壳体(401)包括储存容积,
插槽框架,所述插槽框架联接至所述壳体(401),
插槽轨道装置,所述插槽轨道装置包括供至少一个底部轨道(102)安装的后壁(101),所述底部轨道(102)具有用于对所述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301),
其中,所述插槽框架包括供所述后壁(101)安装的至少一个支撑梁(103);
其中,所述支撑梁沿着所述后壁(101)的接触表面(303)接触所述后壁(101),
其中,所述后壁(101)包括排放凹槽(104),所述排放凹槽(104)大于所述接触表面(303)的宽度,从而使得所述排放凹槽(104)包括未被所述支撑梁(103)覆盖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轨道装置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支撑梁(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放凹槽(104)以与所述支撑梁(103)的长度延伸部不平行的方式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放凹槽(104)是沿着水平方向延伸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梁(103)是沿着竖向方向延伸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框架包括供所述后壁(101)安装的多个支撑梁(103);
其中,所述支撑梁(103)在水平方向上相对于彼此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槽轨道装置包括多个底部轨道(102),每个底部轨道具有用于对所述部件承载件进行支撑的相应的支撑表面(301),
其中,所述底部轨道(102)在竖向方向上以相对于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安装至所述后壁(101)。
CN202023350330.3U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Active CN2141257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330.3U CN214125789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2021214379A JP2022105318A (ja) 2020-12-31 2021-12-28 コンポーネントキャリアを格納するためのコンテナ
TW110215598U TWM639081U (zh) 2020-12-31 2021-12-29 用於存放元件載體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50330.3U CN214125789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5789U true CN214125789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3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50330.3U Active CN214125789U (zh) 2020-12-31 2020-12-31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57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6647B2 (ja) Ic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
US7921552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mall form factor PCBA
JP4908509B2 (ja) 複数の基板を収容する又は保持する装置及び電気メッキ装置
US6219240B1 (e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nic module and a method of its fabrication and repair
US6829147B2 (en) Multilayered hybrid electronic module
CN214125789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KR102573015B1 (ko) 기판 처리 방법, 기판 처리 장치 및 기억 매체
EP3780077B1 (en) Protection layer for panel handling systems
CN100418202C (zh) 电路装置的制造方法
JP3654135B2 (ja) 導電部材の吸着器、搭載装置、吸着方法及び搭載方法並びに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KR20000071865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단자 패드에 도전볼을 탑재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38099B1 (ko) 인쇄회로기판 이송용 캐리어 지그
JP2018028526A (ja) トレー交換式バーンイン試験ユニット
CN214256920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2005132438A (ja) 電子部品収納用トレイ
KR20080004876U (ko) 인쇄회로기판의 이물질 제거장치
CN113178400A (zh) 基板处理装置
KR20010016694A (ko) 반도체칩 패키징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반도체칩 패키징 방법
CN214155136U (zh) 用于储存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6178969B1 (ja) トレー交換式バーンイン試験ユニット
CN215157373U (zh) 用于存储部件承载件的容器
JP3875435B2 (ja) 基板支持機構
KR20000076856A (ko) 도전성 볼의 탑재 장치 및 방법
JP2014076438A (ja) 電子部品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CN116209152A (zh) 流体顺应体、流体中用超声处理部件承载件的设备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