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5243U -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5243U
CN214255243U CN202023101536.2U CN202023101536U CN214255243U CN 214255243 U CN214255243 U CN 214255243U CN 202023101536 U CN202023101536 U CN 202023101536U CN 214255243 U CN214255243 U CN 214255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wiring
power module
module
wiring cab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015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修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ian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015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5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5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5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包括:主舰体,包括前端功能区、中间设备舱以及后端功能区;所述后端功能区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音响区、电源模块及布线舱,所述电源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主舰体上;所述布线舱的底部镂空以从所述布线舱将外界线体从墙体内预埋管接入所述布线舱;所述布线舱上方设有布线舱舱盖,所述主舰体上位于所述布线舱舱盖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过线槽,以将外界线体从所述第一过线槽接入所述布线舱;所述布线舱中设置有强电输入口,以使外界强电接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强电转换成弱电并输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布线合理、电源供应方便以及安装和拆卸方便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类智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面对智慧家庭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基于刚需传统弱电箱的理念,结合航母是海上的一个高度集成战斗平台的思想,创新发明定义一种室内智慧航母装置,装置具备传统弱电箱的所有特性,以独特的创新产品形态集成了家庭众多感知传感器、模块、AI算法、系统与功能,是室内高度集成的智慧平台,同时结合航模积木、标志贴图及主舰体的航母外观形态,打造真正的室内智慧航母装置。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是实现室内智慧航母布线管理功能结构和电源供应功能结构的组合设计,主要解决室内布线管理、电源供应与安全、方便安装维护与智慧航母的升级等问题。目前,还没有能做到布线合理、电源供应方便以及安装和拆卸方便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线合理、电源供应方便以及安装和拆卸方便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包括:
主舰体,包括前端功能区、中间设备舱以及后端功能区;
其中,所述后端功能区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音响区、电源模块及布线舱,所述电源模块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主舰体上;
所述布线舱的底部镂空以从所述布线舱将外界线体从墙体内预埋管接入所述布线舱;所述布线舱上方设有布线舱舱盖,所述主舰体上位于所述布线舱舱盖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过线槽,以将外界线体从所述第一过线槽接入所述布线舱;
所述布线舱中设置有强电输入口,以使外界强电接入,所述电源模块用于将强电转换成弱电并输出。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模块前侧面设有电源固定滑槽,所述主舰体上与所述电源固定滑槽对应位置设有电源固定滑扣;所述电源模块的左右两侧设有电源模块第一插板,所述主舰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模块第一插板配合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的槽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模块第一插板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电源模块后端中部设有电源模块第二插板,所述主舰体上与所述电源模块第二插板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孔。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中间设备舱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线槽,所述音响区及所述电源模块的底部处设置有第二线槽,所述第二线槽连通至所述布线舱,所述第一线槽与所述第二线槽连通,以使室内输入输出线路经所述布线舱和所述第二线槽接入所述中间设备舱;所述第二线槽的槽壁上设置有散热孔。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源模块的底部设置有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所述主舰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强电多插针母座,与所述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弱电多插针母座。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布线舱前端设有用于为所述主舰体内部的发热部件导热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呈L形,L形的一端从所述主舰体内部将热量传导至L形的另一端上进行散热,L形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后端;
所述电源模块的后端壁面上设置有离心散热风扇;所述电源模块的截面为梯形,以匹配所述主舰体的整体形状;所述电源模块的前、后侧面为金属材质。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布线舱的右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HDMI输出接口、ONU光接口、8路网络输出接口及8路电话接口,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弱电输出接口、8路报警输出接口及多路总线输出接口。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舰体上位于所述中间设备舱的舱盖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缺口朝上的第二过线槽,所述第一过线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过线槽宽度的二倍,且所述第一过线槽和所述第二过线槽内均设有保护塞;所述布线舱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线缆固定环或扎带孔,所述布线舱的中部设置有理线横梁,所述理线横梁上设有所述线缆固定环或所述扎带孔。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音响区的底部设置有防振胶垫,,所述音响区前侧面设有隔离柱,所述音响区前侧、所述中间设备舱后部处设有固定主舰体螺孔。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前端功能区设有AI核心处理单元,所述电源模块与所述主舰体之间设有与所述AI核心处理单元相连的磁力传感器或通断回路,所述磁力传感器与磁石配合设置,以感知所述电源模块的拆卸状态。
作为上述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舰体的两侧设置有码头模块,所述码头模块包括前码头模块及后码头模块,所述前码头模块与所述中间设备舱对应设置,所述后码头模块与所述布线舱对应设置,所述前码头模块与所述后码头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三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连通所述前码头模块底部的所述第三线槽与所述中间设备舱,所述第一过线槽连通所述后码头模块底部的所述第三线槽与所述布线舱,以从所述中间设备舱及所述布线舱的侧面将外界线体接入所述中间设备舱和所述布线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电源模块可拆卸设置在主舰体上,配合布线舱中能将外部线体接入布线舱的结构设计,实现电源的接入和变压,后端功能区由前至后依次设置音响区、电源模块以及布线舱,结构设计合理,电源模块的安装和拆卸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有益效果在下文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有具体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舰体与电源模块、布线舱舱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主舰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00、主舰体;101、第一过线槽;102、保护塞;103、强电输入口;104、强电多插针母座;106、电源固定滑扣;107、第一插槽;108、第二固定孔;109、第二过线槽;
110、前端功能区;
120、中间设备舱;121、第一线槽;
130、后端功能区;131、音响区;132、电源模块;1321、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2、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3、离心散热风扇;133、布线舱;1331、理线横梁;1332、ONU光接口;1333、布线舱接线端子排;134、布线舱舱盖;135、散热片;136、第二线槽;
200、码头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如图1所示,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包括主舰体100,主舰体100包括前端功能区110、中间设备舱120以及后端功能区130,后端功能区130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音响区131、电源模块132及布线舱133,电源模块132可拆卸的连接在主舰体100上,电源模块132用于将强电转换成弱电并输出,布线舱133的上方盖设有布线舱舱盖134。
主舰体100的底部贴墙安装,布线舱133的底部镂空,这样就可以从布线舱133将外界线体从墙体内预埋管接入布线舱133。如图2所示,主舰体100上位于布线舱舱盖134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过线槽101,第一过线槽101里可设置保护塞102,设置第一过线槽101可以将外界线体从布线舱133的侧面接入布线舱133中。
请继续参考图2,布线舱133中设置有强电输入口103,以使外界强电接入,外接强电线体进入布线舱133后,连接强电输入口103,强电接入后通过插接在主舰体100上的电源模块132变压,转成弱电输出。
请结合图2及图3,电源模块132底部设置有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主舰体100上设置有与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强电多插针母座104,与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弱电多插针母座。电源模块132的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插设于主舰体100上的强电多插针母座104中,将主舰体100的强电引入电源模块132,电源模块132的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插设于主舰体100上的弱电多插针母座中,使得经过电源模块132变压后的弱电传输到主舰体100为各模块供电,或供电给外部器件或设备。
主舰体100的前端功能区110设置有AI核心处理单元,AI核心处理单元用于控制智慧航母的整体工作情况,强电输入口103与电源模块132的多插针接口之间设有受AI核心处理单元控制的智能开关,以提升安全性能。
请结合图2及图3,电源模块132前侧面设有电源固定滑槽,主舰体100上与电源固定滑槽对应位置设有电源固定滑扣106,电源模块132的左右两侧设有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主舰体100上设置有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配合的第一插槽107,第一插槽107的槽壁上设有用于固定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的第一固定孔。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132后端中部设有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主舰体100上与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孔108,第二固定孔108沿前后方向延伸,将螺栓从后向前穿入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并锁附在第二固定孔108中即可固定住电源模块132,此设计可使得只有在布线舱舱盖134拆卸下来后才能拆卸电源模块132,因为布线舱舱盖134会将锁附在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上的螺钉覆盖。以上结构能保护电源模块132的安装拆卸顺序,保护电源模块132的安全与系统安全。
如图2所示,布线舱133前端设置有用于为主舰体100内部的发热部件导热的散热片135,散热片135呈L形,L形的一端从主舰体100内部将热量传导至L形的另一端上进行散热,L形的另一端位于电源模块132的后端。
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132的后端壁面上设置有离心散热风扇1323,可以理解的是,电源模块132上需设置隔离散热排风风口,离心散热风扇1323与隔离散热排风风口对应设置。如图3所示,电源模块132的截面为梯形,以匹配主舰体100的整体形状。电源模块132的前、后侧面为金属材质,既能屏蔽电源电磁信号对音箱质量的影响,也能传导电源模块132内部发散热部件的热能至电源模块132侧面进行散热。
较佳的,电源模块132与主舰体100之间设有与设置在前端功能区110中的AI核心处理单元相连的磁力传感器或通断回路,磁力传感器和通断回路用于检测电源模块132的拆装状态。磁力传感器需与磁石配合设置,磁力传感器需与磁石配合才能实现检测,具体检测原理和安装方式已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中间设备舱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线槽121,音响区131及电源模块132的底部处设置有第二线槽136,第二线槽136连通至布线舱133,第一线槽121与第二线槽136连通,室内输入输出线路进入布线舱133后,通过第二线槽136接入中间设备舱120。第二线槽136的槽壁上设置有散热孔,提升散热性能,由于第二线槽136设置在电源模块132底部,第二线槽136的槽壁上设置散热孔可辅助电源模块132散热,提升用电安全。
主舰体100上位于中间设备舱120的舱盖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缺口朝上的第二过线槽109,第一过线槽101的宽度大于第二过线槽109宽度的二倍,且第二过线槽109内也设置有保护塞102,保护塞102通过固定边或固定座与过线槽壁及其它保护塞102之间连接固定。
请参考图2,布线舱133的中部设置有理线横梁1331,理线横梁1331上设有线缆固定环或扎带孔,以固定线体,布线舱133内的其它位置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线缆固定环或扎带孔,例如在布线舱133的内侧壁上设置线缆固定环或扎带孔。
如图1所示,主舰体100的两侧还设置有码头模块200,图1所示只示出了主舰体100一侧的码头模块200,实际应用中,码头模块200可以设置4个,包括两个前码头模块及两个后码头模块,两个前码头模块分别设置在主舰体100前端的左右两侧,与中间设备舱120对应设置,两个后码头模块分别设置在主舰体100后端的左右两侧,与布线舱133对应设置。前码头模块与所述后码头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三线槽,第二过线槽109连通前码头模块底部的第三线槽与中间设备舱120,以从中间设备舱120的侧面将外界线体接入中间设备舱120中,第一过线槽101连通后码头模块底部的第三线槽与布线舱133,以从布线舱133的侧面将外界线体接入布线舱133中。
如图2所示,布线舱133的右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HDMI输出接口、ONU光接口1332、8路网络输出接口和8路电话接口,将ONU光接口1332等接口设置在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上,使得插接在ONU光接口1332上的线体不会发生弯折,避免弯折后导致线体损坏,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布线舱接线端子排1333,布线舱接线端子排1333包括弱电输出接口、8路报警输出接口及多路总线输出接口。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音响区131的底部设置有防振胶垫,以减少声音振动对主舰体100的影响,音响区131前侧面设有隔离柱,隔离柱也可以作为舱盖的支撑柱,避免中间设备舱120设备压住低音振膜发音,音响区131前侧、中间设备舱120后部处设有主舰体固定螺孔,防止声音振动对其它设备及模块产生影响。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舰体(100),包括前端功能区(110)、中间设备舱(120)以及后端功能区(130);
其中,所述后端功能区(130)包括由前至后依次设置的音响区(131)、电源模块(132)及布线舱(133),所述电源模块(132)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主舰体(100)上;
所述布线舱(133)的底部镂空以从所述布线舱(133)将外界线体从墙体内预埋管接入所述布线舱(133);所述布线舱(133)上方设有布线舱舱盖(134),所述主舰体(100)上位于所述布线舱舱盖(134)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过线槽(101),以将外界线体从所述第一过线槽(101)接入所述布线舱(133);
所述布线舱(133)中设置有强电输入口(103),以使外界强电接入,所述电源模块(132)用于将强电转换成弱电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模块(132)前侧面设有电源固定滑槽,所述主舰体(100)上与所述电源固定滑槽对应位置设有电源固定滑扣(106);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左右两侧设有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所述主舰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配合的第一插槽(107),所述第一插槽(107)的槽壁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电源模块第一插板(1321)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电源模块(132)后端中部设有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所述主舰体(100)上与所述电源模块第二插板(1322)对应位置设有第二固定孔(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设备舱(120)的底部设置有第一线槽(121),所述音响区(131) 及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底部处设置有第二线槽(136),所述第二线槽(136)连通至所述布线舱(133),所述第一线槽(121)与所述第二线槽(136)连通,以使室内输入输出线路经所述布线舱(133)和所述第二线槽(136)接入所述中间设备舱(120);所述第二线槽(136)的槽壁上设置有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底部设置有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所述主舰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强电输入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强电多插针母座(104),与所述弱电输出多插针接口对应的弱电多插针母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舱(133)前端设有用于为所述主舰体(100)内部的发热部件导热的散热片(135),所述散热片(135)呈L形,L形的一端从所述主舰体(100)内部将热量传导至L形的另一端上进行散热,L形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后端;
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后端壁面上设置有离心散热风扇(1323);所述电源模块(132)的截面为梯形,以匹配所述主舰体(100)的整体形状;所述电源模块(132)的前、后侧面为金属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布线舱(133)的右侧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HDMI输出接口、ONU光接口(1332)、8路网络输出接口及8路电话接口,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壁上设置有弱电输出接口、8路报警输出接口及多路总线输出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舰体(100)上位于所述中间设备舱(120)的舱盖下方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缺口朝上的第二过线槽(109),所述第一过线槽(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过线槽(109)宽度的二倍,且所述第一过线槽(101)和所述第二过线槽(109)内均设有保护塞(102);所述布线舱(13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线缆固定环或扎带孔,所述布线舱(133)的中部设置有理线横梁(1331),所述理线横梁(1331)上设有所述线缆固定环或所述扎带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音响区(131)的底部设置有防振胶垫,所述音响区(131)前侧面设有隔离柱,所述音响区(131)前侧、所述中间设备舱(120)后部处设有固定主舰体螺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功能区(110)设有AI核心处理单元,所述电源模块(132)与所述主舰体(100)之间设有与所述AI核心处理单元相连的磁力传感器或通断回路,所述磁力传感器与磁石配合设置,以感知所述电源模块(132)的拆卸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舰体(100)的两侧设置有码头模块(200),所述码头模块(200)包括前码头模块及后码头模块,所述前码头模块与所述中间设备舱(120)对应设置,所述后码头模块与所述布线舱(133)对应设置,所述前码头模块与所述后码头模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三线槽;所述第二过线槽(109)连通所述前码头模块底部的所述第三线槽与所述中间设备舱(120),所述第一过线槽(101)连通所述后码头模块底部的所述第三线槽与所述布线舱(133),以从所述中间设备舱(120)及所述布线舱(133)的侧面将外界线体接入所述中间设备舱(120)和所述布线舱(133)。
CN202023101536.2U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Active CN214255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1536.2U CN21425524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01536.2U CN21425524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5243U true CN214255243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40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01536.2U Active CN214255243U (zh) 2020-12-21 2020-12-21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5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89817B1 (en) Display module,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system
US10916953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ity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214255243U (zh) 一种室内智慧航母内置结构
CN109510142B (zh) 母线槽
CN114024217A (zh)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JP2006230086A (ja) 制御装置
US819726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interface connector with power supply covering another power supply connector
CN215769409U (zh) 机箱及用于机车网络的输入输出信号装置
US20210410323A1 (en) Assembly with a heat sink core element forming a supporting structure
CN214808416U (zh) 一种多功能装置的布线结构
CN210404399U (zh) 一种散热好的电气柜
CN216872490U (zh)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JP2008029084A (ja) 車載通信装置
CN105578843B (zh) 模块化电气装置及包括这种电气装置的电气系统
CN112654297A (zh) 超声设备的主机
KR101422186B1 (ko) 개방형 통합 플랫폼 함체
CN218850159U (zh) 一种高低压配电柜及供电系统
CN211406614U (zh) 一种无人驾驶电动方程式赛车整车控制器
CN215011195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智能监控设备箱
CN201986296U (zh) 汽车防撞安全系统的主机盒
CN216414650U (zh) 一种抗emc对讲机的电路板结构
US20030206399A1 (en) Monolithic electrical system and heat sink assembly
US2007014683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CN213877970U (zh) 一种融合型塑壳断路器中盖及断路器
CN212587663U (zh) 一种电池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