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72490U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72490U CN216872490U CN202122256893.4U CN202122256893U CN216872490U CN 216872490 U CN216872490 U CN 216872490U CN 202122256893 U CN202122256893 U CN 202122256893U CN 216872490 U CN216872490 U CN 2168724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power distribution
- distribution device
- cavity
- integrated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壳体,安装腔内沿左右方向固定有若干安装板,每一安装板沿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相邻两安装板或者安装板与壳体的侧板之间形成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至少一安装区内具有多个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结构,多个安装结构沿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且高度不同,可将电流传感器倾斜安装于安装板上,使得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倾斜向上,且安装区内的多个电流传感器高度不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检测每一配电回路电流的配电装置中,节省空间,排布紧凑,使得配电装置最后体积小,且避免多个配电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对应的集成配电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配电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装置,尤其是USP配电装置,一般具有若干个配电回路,为了配电安全,会在每一配电回路上设置一个电流传感器。参考CN200910075274,公开了一种UPS集成配电系统,包括若干市电输入输出接口,UPS输入输出端口、防雷模块、切换模块、数据监测模块、电流传感器、电源模块等等,尤其若干个电流传感器如果排列的比较紧,则容易在检测时造成互相干扰,如果排列的比较远,则浪费空间并排线复杂。故,CN200910075274中的配电系统做得很大,成本高且难以满足当前的小型化要求。
故,急需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集成配电安装框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可用于具有多配电回路的配电装置中,尤其是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检测每一配电回路电流的配电装置中,可将电流传感器倾斜安装且同一纵向区域高度不同,节省空间,排布紧凑,且避免多个配电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壳体,所述安装腔内沿所述安装腔的左右方向固定有若干安装板,每一安装板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安装板或者安装板与所述壳体的侧板之间形成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具有多个可分别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安装结构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且高度不同,所述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使得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倾斜向上,且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高度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多配电回路中,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检测每一配电回路电流的配电装置中,可通过多个安装板沿横向设置若干个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且至少一个安装区可将电流传感器沿前后方向高度不同的设置多个,使得电流传感器,节省空间,排布紧凑,使得配电装置最后体积小,且避免多个配电回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另一方面,电流传感器倾斜向上设置不但最大范围的节省了空间,还使得电缆只穿过对应的电流传感器,与相邻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呈一定角度,进一步避免检测干扰。
较佳地,所述安装结构为两个以上的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结构的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设置的同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较佳地,所述安装结构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向后侧倾斜安装,一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安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沿前后方向逐渐变高。
较佳地,可安装多个电流传感器的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从前到后逐渐变高。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板上具有若干个安装结构,若干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排列呈阵列。
具体地,每一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三个安装结构,每一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向后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安装高度从前向后逐渐上升。
较佳地,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从先向后逐渐上升,且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后侧上固定有一固定条,所述固定条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较佳地,所述安装腔包括安装保护开关的前侧板、安装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后侧板。
具体地,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域和所述后侧板之间还设有接线排,每一所述接线排上具有若干个转接柱。接线排用于对配电回路进行汇流和分流,可使得多个输入通过一个接线排汇流后,分流出多个输出,确保维修时,可直接进行热插拔。
更具体地,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安装有一与所述安装腔的下侧板具有一定间距的安装平台,所述接线排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更具体地,所述接线排和所述输出接口之间还设置有还设有束线架,所述束线架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开设有若干供导线穿过的束线槽。
更具体地,所述束线架包括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的两束线板,两所述束线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束线槽。
更具体地,所述束线槽的上端具有开口。
更具体地,两所述束线板的上端相对于前后方向弯折形成位于所述束线槽开口处的加强防脱结构。
更佳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屏蔽间隔板,所述屏蔽间隔板与所述后侧板连接并与临近所述壳体的左侧板或右侧板位置相对以形成容纳开关电源的电源区。
更佳地,所述安装腔的后侧板外还安装有与所述后侧板具有一定间距的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后侧板之间形成后安装腔,所述后安装腔安装有至少一排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排列的扎线排,以及分线片,所述后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与所述安装腔外连通的贯穿槽,所述分线片与所述后安装腔上腔壁、下腔壁相对并安装于所述后安装腔上腔壁或下腔壁上,并在所述分线片和所述分线片安装的上腔壁或下腔壁之间形成电缆夹持区,所述分线片上开设有贯穿的分线孔,所述贯穿槽、电缆夹持区、分线孔、扎线排、后侧板之间形成电缆安装通道。
具体地,所述扎线排上设置有若干扎线孔,每排所述扎线孔以一定间距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扎线孔有多排时,多排所述扎线孔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设置。
更具体地,所述扎线排相对于所述后安装腔的底壁和顶壁均具有一定间距地安装于所述后安装腔内。电缆可以从扎线排下侧或上侧经过并被扎带穿过扎线孔固定于所述扎线排上。
具体地,所述分线片至少有两个,至少一所述分线片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的上腔壁上并与所述上腔壁形成上电缆夹持区,至少一所述分线片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的下腔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壁形成下电缆夹持区,与输入接口连接的电缆和与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缆分别穿过所述上电缆夹持区和下电缆夹持区。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包括安装结构、保护开关、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电流传感器和电路板,所述安装结构为如上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所述电流传感器从前向后以一定间距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区两侧的一所述安装板上,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倾斜向上,且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高度不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集成配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集成配电装置上盖板打开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集成配电装置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集成配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电流传感器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6中电流传感器安装结构的侧视图。
图9是束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安装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集成配电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参考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配电装置100,包括具有安装腔101的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上的输入接口(11、12)、若干输出接口(13、14),安装于所述安装腔101内的电路板(图中未示),所述输入接口(11、12)和若干输出接(13、14)口之间连接成若干配电回路,每一所述配电回路上安装有控制所述配电回路通断的空气开关21和检测所述配电回路电流的电流传感器22,所述电路板依据所述电流传感器22检测到的电流控制所述空气开关21工作。当然,空气开关21也可以由其他保护开关代替,例如断路器,接触器。本实施例中,该电流传感器22为霍尔传感器。
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集成配电装置100为UPS集成配电装置。
参考图1至图3,所述输入接口包括市电输入接口11和若干UPS输入接口12,所述输出接口包括市电输出接口13和若干UPS输出接口14,所述市电输入接口11和所述市电输出接口13之间形成的配电回路称为市电配电回路,所述UPS输入接口12与所述UPS输出接口14之间的配电回路称为UPS配电回路,所述市电配电回路的输入端上还设置有开关电源23、市电输入开关24、防雷器、防雷开关,所述UPS配电回路还设有控制开关27。
其中,所述市电输入接口11、UPS输入接口12、市电输出接口13和UPS输出接口14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板103上,所述空气开关21安装于所述壳体10前侧板102外,且所述前侧板102上还开设有上下两排供所述电缆穿过的贯穿孔1021。壳体10的前侧板外还设有前安装板107,开关电源23、市电输入开关24、防雷器25、防雷开关26、控制开关27安装于前安装板107上。其中,后侧板为环氧板。
参考图2,电流传感器22临近前侧板设置,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安装区域和所述后侧板103之间还设有接线排41,每一所述接线排41上具有若干个转接柱42。其中,本实施例设置有两组接线排41。所述转接柱42为转接铜柱。
参考图10,每一所述接线排41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有多个安装孔,所述接线柱42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孔上的固定螺栓421和与所述固定螺栓421的末端固定的螺母。具体地,每一所述转接柱42上还安装有上端开口的导线件43,所述导线件43的前端形成供电缆穿过的导管431,后端形成固定于所述转接柱42上的固定片432,所述固定片穿过所述固定螺栓421安装于所述固定螺栓421的螺帽和导线排41之间。
其中,形成配电回路的电缆(图中未示)包括从输入接口(11、12)顺着安装腔101下腔壁延伸至前侧板102,从那个前侧板102下排的贯穿孔穿出并与空气开关21是输入端电连接的第一电缆,还包括与所述继电器21的输出端电连接并穿过电流传感器22的检测孔221,接着接于所述转接柱411的第二电缆,以及一端与所述转接柱411电连接,另一端与输出接口(13、14)电连接的转接线。
参考图2至图7,所述安装腔101内沿所述安装腔101的左右方向固定有若干安装板31,每一安装板31沿所述安装腔101的前后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安装板31或者安装板31与所述壳体10的侧板之间形成安装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安装区,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具有多个可分别安装电流传感器22的安装结构32,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安装结构32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且高度不同,所述安装结构32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22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31上,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22,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从前向后以一定间距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区两侧的一所述安装板31上,且使得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检测孔221倾斜向上,且一安装区内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高度不同;第二电缆穿过对应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检测孔221。
参考图8,所述安装结构32为两个以上的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结构32的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腔101前后方向设置的同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参考图4至图8,所述安装结构32将所述电流传感器22向后侧倾斜安装,一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安装结构32将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安装高度沿前后方向逐渐变高。参考图8,所述电流传感器22向后侧倾斜,且一所述安装区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高度沿前后方向逐渐变高。
参考图8,安装多个电流传感器22的所述安装板31的上边沿从前之后逐渐变高。
参考图7,每一所述安装板31上具有若干个安装结构32,若干所述安装板31上的安装结构32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22排列呈阵列。其中,每一所述安装板31朝向左侧或右侧安装有若干个电流传感器22,若干所述安装板31上安装的电流传感器22排列呈阵列。
本实施例中,一个安装区内,由右侧的安装板31安装多个电流传感器22。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一个安装区内,可以由左侧的安装板31安装一个或多个电流传感器22,由右侧的安装板31安装一个和多个电流传感器22。
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安装板31上设置有三个安装结构32,使得每一所述安装板31上设置有三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三个所述电流传感器22向后侧倾斜,且安装高度从前向后逐渐上升。当然,每一安装板31上设置的电流传感器22数目并不限制在三个,每一安装板31上电流传感器22的数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参考图2和图6,每一所述安装板31的上边沿从先向后逐渐上升,且所述安装板31的上边沿后侧上固定有一固定条33,所述固定条33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腔101内并与每一所述安装板31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参考图2、图3和图10,所述电流传感器22的安装区和所述后侧板103之间安装有一与所述安装腔101的下侧板具有一定间距的安装平台40,所述接线排41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40上。
其中,所述安装平台40由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的安装板形成,该安装板相对于壳体10的底壁具有一定间距,以使安装板相对于壳体10的底壁架空。该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具有多个安装孔,用于将安装板直接固定于壳体10的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上形成安装平台。
参考图2、图3和图9,所述接线排41和所述输出接口之间还设置有还设有束线架50,所述束线架50沿所述安装腔101左右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安装腔101左右方向开设有若干供所述转接导线穿过的束线槽51。
参考图9,所述束线架包括沿所述安装腔101前后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的两束线板,两所述束线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束线槽51。
参考图9,所述束线槽51的上端具有开口。
参考图9,两所述束线板501的上端相对于前后方向弯折形成位于所述束线槽51开口处的加强防脱结构511。
参考图3,所述市电输入接口11安装于所述壳体10的后侧板103上并临近所述壳体10的左侧,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屏蔽间隔板106,所述屏蔽间隔板106与所述后侧板103连接并与临近所述壳体10的左侧板104或右侧板105位置相对以形成容纳开关电源23的电源区26,所述开关电源23接所述市电输入接口11以将所述市电输入接口11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其中,开关电源23安装于市电配电回路上。当然,市电输入接口11也可以临近壳体10的右侧。该屏蔽间隔板106为SPCC冷轧钢板,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屏蔽功能的金属板。其中,输入输出接口还包括通讯接口25,该通讯接口25临近安装于后侧板103上并位于电源区内,便于电源区屏蔽通信线,防止配电回路与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
其中,壳体10的左侧板104和右侧板105上设置有一排或者多排贯穿的散热孔1041。
参考图1和图2,所述壳体10前侧还形成有把手。
参考图11,为本实用新型区别于上述实施例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安装腔101的后侧板103外还安装有与所述后侧板103具有一定间距的后盖板(图中未示),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后侧板103之间形成后安装腔109,所述后安装腔109安装有至少一排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排列的扎线排61,以及两个分线片62,所述扎线排61上设置有若干扎线孔611,所述后安装腔109的腔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贯穿槽63,所述分线片62与所述后安装腔109上腔壁(壳体的上盖板)、下腔壁(壳体的下底板)相对并安装于所述后安装腔109上腔壁或下腔壁上,并在所述分线片62和所述分线片62安装的上腔壁或下腔壁之间形成电缆夹持区,所述分线片62上开设有贯穿的分线孔621,所述贯穿槽63、电缆夹持区、分线孔621、扎线排61、后侧板103的输入输出接口之间形成电缆安装通道。贯穿槽63的安装边框安装于后盖板上。
具体地,每排所述扎线孔611以一定间距沿所述安装腔101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扎线孔611有多排时,多排所述扎线孔611沿所述安装腔101前后方向设置。
参考图11,所述扎线排61相对于所述后安装腔109的底壁和顶壁均具有一定间距,以使扎线排61相对于后安装腔109的底壁和顶壁悬空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109内。其中,扎线排62的纵向两相对侧分别具有安装孔,使得扎线排62通过纵向两相对侧的安装孔固定于后安装腔109的左右两腔壁上。
参考图11,所述分线片62至少有两个,至少一所述分线片62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的109上腔壁上并与所述上腔壁形成上电缆夹持区,至少一所述分线片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109的下腔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壁形成下电缆夹持区,与输入接口连接的电缆和与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缆分别穿过所述上电缆夹持区和下电缆夹持区。
本实用新型高度集成,甚至可以满足标准19英寸机柜安装,可实现安装方便,维护简洁的效果,同时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包括具有安装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沿所述安装腔的左右方向固定有若干安装板,每一安装板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相邻两所述安装板或者安装板与所述壳体的侧板之间形成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具有多个可分别安装电流传感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安装结构沿所述安装腔的前后方向设置且高度不同,所述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使得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倾斜向上,且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高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为两个以上的安装孔,每一所述安装结构的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设置的同时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向后侧倾斜安装,一所述安装区的多个安装结构将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高度沿前后方向逐渐变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可安装多个电流传感器的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从前到后逐渐变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板上具有若干个安装结构,若干所述安装板上的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排列呈阵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三个安装结构,每一安装结构可将所述电流传感器向后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且安装高度从前向后逐渐上升。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从先向后逐渐上升,且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后侧上固定有一固定条,所述固定条横向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并与每一所述安装板的上边沿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包括安装保护开关的前侧板、安装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的后侧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域和所述后侧板之间还设有接线排,每一所述接线排上具有若干个转接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传感器的安装区和所述后侧板之间安装有一与所述安装腔的下侧板具有一定间距的安装平台,所述接线排安装于所述安装平台上。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排和所述输出接口之间还设置有还设有束线架,所述束线架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设置,且其上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开设有若干供导线穿过的束线槽。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架包括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以一定间距设置的两束线板,两所述束线板上分别开设有若干束线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束线槽的上端具有开口。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两所述束线板的上端相对于前后方向弯折形成位于所述束线槽开口处的加强防脱结构。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屏蔽间隔板,所述屏蔽间隔板与所述后侧板连接并与临近所述壳体的左侧板或右侧板位置相对以形成容纳开关电源的电源区。
16.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后侧板外还安装有与所述后侧板具有一定间距的后盖板,所述后盖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后侧板之间形成后安装腔,所述后安装腔安装有至少一排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排列的扎线排,以及分线片,所述后安装腔的腔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贯穿槽,所述分线片与所述后安装腔上腔壁、下腔壁相对并安装于所述后安装腔上腔壁或下腔壁上,并在所述分线片和所述分线片安装的上腔壁或下腔壁之间形成电缆夹持区,所述分线片上开设有贯穿的分线孔,所述贯穿槽、电缆夹持区、分线孔、扎线排、后侧板之间形成电缆安装通道。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排上设置有若干扎线孔,每排所述扎线孔以一定间距沿所述安装腔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扎线孔有多排时,多排所述扎线孔沿所述安装腔前后方向设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扎线排相对于所述后安装腔的底壁和顶壁均具有一定间距地安装于所述后安装腔内。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片至少有两个,至少一所述分线片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的上腔壁上并与所述上腔壁形成上电缆夹持区,至少一所述分线片固定于所述后安装腔的下腔壁上并与所述下腔壁形成下电缆夹持区,与输入接口连接的电缆和与输出接口连接的电缆分别穿过所述上电缆夹持区和下电缆夹持区。
20.一种集成配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结构、保护开关、输入接口、输出接口、电流传感器和电路板,所述安装结构为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所述电流传感器从前向后以一定间距倾斜安装于所述安装区两侧的一所述安装板上,至少一所述安装区内设置多个电流传感器,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孔倾斜向上,且所述安装区内的多个所述电流传感器高度不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56893.4U CN216872490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256893.4U CN216872490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72490U true CN216872490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21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256893.4U Active CN216872490U (zh) | 2021-09-16 | 2021-09-16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72490U (zh) |
-
2021
- 2021-09-16 CN CN202122256893.4U patent/CN2168724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24217A (zh)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
US6223909B1 (en) | Cable management rack for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 |
US10916953B2 (en) | Housing for an electricity charging sta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 |
CN209824259U (zh) | 一种机柜内部综合布线结构 | |
CN216872490U (zh) | 集成配电装置安装框架及集成配电装置 | |
JP2006238562A (ja) | プラグイン分電盤 | |
CN216121234U (zh) | 可自由布线的集成配电装置 | |
CN110048319B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智能型防潮高压开关柜 | |
US10854861B2 (en) | Mounting rack for a power electronics installation and installation comprising a mounting rack of this kind | |
CN216121400U (zh) | 防干扰的集成配电箱结构 | |
JPH09117018A (ja) | 配電盤のためのはちの巣分路 | |
RU2665161C2 (ru) | Периферийный пост централизации для управления исполнительными устройствами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ого пути и способ монтажа периферийного поста | |
JP3097661B2 (ja) | 配電盤 | |
CN216121399U (zh) | 大电流集成配电箱 | |
US8004826B2 (en) | Electrical switchgear assembly | |
KR100817887B1 (ko) | 부스바 케이스 | |
CN216121223U (zh) | 集成配电箱接口束线结构及集成配电箱 | |
CN203415832U (zh) | 一种光伏直流配电柜的断路器布置结构 | |
US20100291796A1 (en) | Connection block mounting frame | |
US9532477B2 (en) | Data rack support and wir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 |
JP2008271710A (ja) | ブレーカユニット | |
CN210350372U (zh) | 智能配电模块及其ups电源系统 | |
CN216217948U (zh) | 一种设备机柜 | |
CN2543324Y (zh) | 集端子板固定和走线于一体的组合支架 | |
CN215119839U (zh) | 抽屉式开关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