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54880U -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 Google Patents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54880U
CN214254880U CN202023335907.3U CN202023335907U CN214254880U CN 214254880 U CN214254880 U CN 214254880U CN 202023335907 U CN202023335907 U CN 202023335907U CN 214254880 U CN214254880 U CN 214254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sleeve
pipe
tube
cannul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59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彦甲
许连威
阴荣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Qis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59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54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54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54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电动单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本公开实施例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接触不良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的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插管插设在第一套管内,且第一插管的外部与第一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连接,第二插管的外部与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连接;第一冠簧管与第一插管和第一套管接触紧密,第二冠簧管与第二插管和第二套管接触紧密,进而避免了第一插管与第一套管之间、以及第二插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电动单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动单车以其较高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电动单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电动机及电池系统,电池系统用于向电动机供电,进而为电动单车提供动力;电池系统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电池仓、以及可拆卸的设置在电池仓内的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上具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均与电池组件的电芯电连接;电池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均与电动机电连接;在将电池组件放置在电池仓内时,第一插接柱插设在第一插接管内,第二插接柱插设在第二插接管内,以实现电芯与电动机之间的电连接。
然而,第一插接柱与第一插接管或者第二插接柱与第二插接管之间容易接触不良,导致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池组件向电动机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用以解决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池组件向电动机供电的问题。
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组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设置在电池组件上,所述第二插接件用于设置在电池仓上;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所述第一插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插管的直径;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直径;所述第一插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插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插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连接,所述第二插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簧管与所述第一插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冠簧管与所述第二插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沿所述第一插管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冠簧管卡设在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之间;所述第二插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和第四止挡块,所述第三止挡块和所述第四止挡块沿所述第二插管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冠簧管卡设在所述第三止挡块和所述第四止挡块之间。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挡块靠近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块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较所述第一引导面背离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所述第三止挡块靠近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所述第三止挡块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较所述第二引导面背离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冠簧管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以及第一接触杆,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插管上,且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沿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杆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杆的中部向背离所述第一插管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冠簧管包括第三环体、第四环体以及第二接触杆,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插管上,且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沿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接触杆与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杆的中部向背离所述第二插管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接触。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体上设置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环体上设置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所述第一插管中心线的直线上;所述第三环体上设置有第三豁口,所述第四环体上设置有第四豁口,所述第三豁口和所述第四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所述第二插管中心线的直线上。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与电池组件上的定位部配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插接通道,所述第一插管、所述第二插管均设置在所述插接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插接通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且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一管体插设在所述插接通道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插接通道贴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贴合。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侧具有接线管,所述第二管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封堵所述第一管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二套管上设置有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和所述第二接线板穿过所述封堵板后延伸至所述接线管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管内的排水管,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的第一排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均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排水管分成与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的第一排水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排水孔连通的第二排水管,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封堵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固定块,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槽内。
在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系统,包括电池组件、电池仓以及如上所述插接组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上,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在所述电池仓上。
其他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单车,包括: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系统。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第一插接件设置在电池组件上,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第一插管的直径小于第二插管的直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与电池组件的电芯电连接;第二插接件设置在电池仓上,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套管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管的直径,第一插管插设在第一套管内,且第一插管的外部与第一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连接,第二插管的外部与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连接;第一插管与第一套管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连接,第二插管与第二套管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连接,第一冠簧管与第一插管和第一套管接触紧密,第二冠簧管与第二插管和第二套管接触紧密,进而避免了第一插管与第一套管之间、以及第二插管和第二套管之间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的装配图一;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的装配图二;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的爆炸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的剖视图一;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的剖视图二;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中第一插接件的爆炸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插接组件中第二插接件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插接件;
2:第二插接件;
3:电池仓;
4:电池组件;
10:第一本体;
20:第一插管;
30:第二插管;
40:第二本体;
50:第一套管;
60:第二套管;
101:插接通道;
102:定位槽;
103:导向孔;
201:定位柱;
202:第二定位板;
203:第一止挡块;
204:第二止挡块;
205:第一连接板;
206:第一冠簧管;
301:第三止挡块;
302:第四止挡块;
303:定位管;
304:第二冠簧管;
305:第二连接板;
401:第一管体;
402:第二管体;
403:导向柱;
404:排水管;
405:接线管;
501:第一接线板;
601:第二接线板;
2061:第一环体;
2062:第二环体;
2063:第一接触杆;
3031:第一定位板;
3032:定位孔;
3041:第三环体;
3042:第四环体;
3043:第二接触杆;
4011:密封圈;
4021:封堵板;
4022:第一排水孔;
4023:第二排水孔;
4041:固定块;
4042:隔板。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电动单车以及较高的便捷性以及舒适性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中,共享电动单车的覆盖面积逐渐增大,共享电动单车已经成为人们代步的主要工具之一。
电动单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上的电池系统,车体上还设置有车轮以及与车轮传动连接的电动机;电池系统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的电池仓、以及设置在电池仓内的电池组件,电池组件与电动机电连接,以为电动单车的行驶提供动力。
相关技术中,电池组件上设置有第一插接件,第一插接件上具有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第一插接柱和第二插接柱均与电池组件的电芯电连接;电池仓上设置有第二插接件,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第一插接管和第二插接管均与电动机电连接;在将电池组件放置在电池仓内时,第一插接柱插设在第一插接管内,第二插接柱插设在第二插接管内,以实现电芯与电动机之间的电连接。
然而,第一插接柱插与第一插接管或者第二插接柱与第二插接管之间容易接触不良,导致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接触不良,进而影响电池组件向电动机供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插接组件、电池系统以及电动单车,第一插接件设置在电池组件上,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第一插管插设在第一套管内,第二插管插设在第二套管,且第一插管与第一套管之间、以及第二插管与第二套管之间均通过冠簧管连接,进而避免了第一插管与第一套管之间、以及第二插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单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车轮,示例性的,车轮可以为两个,相应的两个车轮沿电动单车行驶的方向间隔的设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车轮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等。本实施例以电动单车的车体上设置有两个车轮为例进行介绍。
电动单车还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电动机以及电池系统,电动机与电动单车的前车轮或者后车轮传动连接,电池系统与电动机电连接,以为电动机供电,进而使电动机带动车轮转动,以为电动单车的行驶提供动力。
请参照图1,电池系统包括设置在车体上电池仓3以及设置在电池仓3内的电池组件4;示例性的,电池仓3包括顶端开口的容置槽,电池组件4包括外包以及设置在外包内的电芯,电池组件4经开口放入到容置槽内,以实现电池组件4与电池仓3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池组件4和电池仓3之间设置有插接组件,插接组件包括位于电池组件4上的第一插接件1、以及位于电池仓3上的第二插接件2,第一插接件1与电芯电连接,第二插接件2与电动机电连接,电芯通过第一插接件1和第二插接件2实现与电动机之间的电连接。第一插接件1可以设置在外包的底部,相应的第二插接件2设置在容置槽的底部,以在将电池组件4放置在容置槽后,第一插接件1与第二插接件2连接,以实现电池组件4与电动机之间的连接。
请参照图2-图7,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第一插管20的直径小于第二插管30的直径;也就是说,第一插管20位于第二插管30内。
示例性的,第一插接件1包括第一本体10,第一本体10上设置有插接通道101,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均设置在插接通道101内,且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的中心线与插接通道101的中心线共线。
第一本体10还包括定位管303和定位柱201,定位管303穿设在插接通道101内,第二插管30套设在定位管303上,定位管303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板3031,插接通道101的末端设置有第一定位槽,第一定位板3031卡设在第一定位槽内,以封堵插接通道101;第一定位板3031上设置有定位孔3032,定位柱201经定位孔3032伸入到定位管303内,第一插管20套设在定位柱201上,定位柱201的末端设置有第二定位板202,第二定位板202卡设在定位孔3032内,以封堵定位孔3032。定位柱201可以支持第一插管20,进而避免第一插管20变形;相同的,定位管303可以支持第二插管30,进而避免第二插管30变形。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与电芯电连接,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的材质可以包括铜、铝等导电层材质。示例性的,第一插管20可以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相应的,第二插管30与电芯的负极电连接;当然,第一插管20也可以与电芯的负极电连接,相应的,第二插管30与电芯的正极电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插管20上设置有向插接通道101末端延伸的第一连接板205,第二定位板20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连接板205经第一开口穿出后与电芯电连接;第二插管30上设置有向插接通道101末端延伸的第二连接板305,第一定位板3031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连接板305经第二开口穿出后与电芯电连接。示例性的,第一连接板205的末端设置有第一接触管,第二连接板305的末端设置有第二接触管,导线可以穿设在第一接触管和第二接触管内,以通过导线与电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上可以设置有接线槽,插接通道101可以设置在接线槽的底部;第一连接板205、第二连接板305、第一接触管以及第二接触管可以设置在接线槽内,以避免外界物体与第一连接板205、第二连接板305、第一接触管以及第二接触管接触。进一步地,可以在接线槽背离第一本体10的一端罩设盖板,以封堵接线槽。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本体10、定位管303以及定位柱201均由绝缘材质构成,以免导致电芯的短路。
本实施例中的插接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电池仓3上的第二插接件2,第二插接件2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第一套管50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管60的直径,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与电动机电连接;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且第一插管20的外壁与第一套管50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206连接,第二插管30插设在第二套管60内,且第二插管30的外壁与第二套管60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304连接;使得电芯可以通过第一插管20和第一套管50、以及第二插管30和第二套管60与电动机电连接。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的材质可以包括铜、铝等导电材质。
本实施例中,第一套管50内壁与第一插管20外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206连接;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冠簧管206可以包括金属管,金属管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窗口,每一窗口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向金属管外延伸的接触片;金属管套设在第一插管20上,在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时,接触片与第一套管50的内壁接触,并且接触片发生弹性形变,以使得接触片与接触第一套管50的内壁紧密接触,进而避免第一插管20与第一套管50之间接触不良。第二冠簧管304与第一冠簧管206的结构可以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冠簧管206包括第一环体2061、第二环体2062以及第一接触杆2063,第一环体2061和第二环体2062套设在第一插管20上,且第一环体2061和第二环体2062沿第一插管20中心线间隔的设置,第一接触杆2063与第一环体2061和第二环体2062连接;第一接触杆2063的中部向背离第一插管20的方向弯曲,以与第一套管50的内壁接触。如此设置,在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时,第一接触杆2063与第一套管50的内壁之间接触,并且使第一接触杆2063发生弹性形变,第一接触杆2063与第一套管50之间紧密接触,以避免第一插管20与第一套管50之间接触不良。
相同的,第二冠簧管304包括第三环体3041、第四环体3042以及第二接触杆3043,第三环体3041和第四环体3042套设在第二插管30上,且第三环体3041和第四环体3042沿第二插管30中心线间隔的设置,第二接触杆3043与第三环体3041和第四环体3042连接;第二接触杆3043的中部向背离第二插管30的方向弯曲,以与第二套管60的内壁接触。如此设置,在第二插管30插设在第二套管60内时,第二接触杆3043与第二套管60的内壁之间接触,并且使第二接触杆3043发生弹性形变,第二接触杆3043与第二套管60之间紧密接触,以避免第二插管30与第二套管60之间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提供的插接组件,第一插接件1设置在电池组件4上,第一插接件1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第一插管20的直径小于第二插管30的直径,第一插管20和第二插管30与电池组件4的电芯电连接;第二插接件2设置在电池仓3上,第二插接件2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第一套管50的直径小于第二套管60的直径,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且第一插管20的外部与第一套管50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206连接,第二插管30的外部与第二套管60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304连接;第一插管20与第一套管50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206连接,第二插管30与第二套管60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304连接,第一冠簧管206与第一插管20和第一套管50接触紧密,第二冠簧管304与第二插管30和第二套管60接触紧密,进而避免了第一插管20与第一套管50之间、以及第二插管30和第二套管60之间接触不良。
本实施例中,第一冠簧管206与第一插管2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冠簧管304与第二插管30之间可拆卸的连接。如此设置,便于在第一冠簧管206和第二冠簧管304损坏时进行更换。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插管2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块203和第二止挡块204,第一止挡块203和第二止挡块204沿第一插管20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一冠簧管206卡设在第一止挡块203和第二止挡块204之间;第二插管30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301和第四止挡块302,第三止挡块301和第四止挡块302沿第二插管30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第二冠簧管304卡设在第三止挡块301和第四止挡块302之间。如此设置,可以由外部将第一冠簧管206由第一插管20上取下,或者将第一冠簧管206安装在第一插管20上;相同的,可以由外部将第二冠簧管304由第二插管30上取下,或者将第二冠簧管304安装在第二插管30上,方便了第一冠簧管206和第二冠簧管304的拆卸和安装。
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冠簧管206还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插管20连接,相同的第二冠簧管304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二插管30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止挡块203靠近第二插接件2设置,第一止挡块203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第一引导面相对于第一插管20的中心线倾斜设置,第一引导面朝向第二插接件2的一端较第一引导面背离第二插接件2的一端更靠近第一插管20的中心线。如此设置,第一引导面可以引导第一冠簧管206套设在第一插管20上,进一步便于将第一冠簧管206安装在第一插管20上。
相同的,第三止挡块301靠近第二插接件2设置,第三止挡块301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第二引导面相对于第二插管30的中心线倾斜设置,第二引导面朝向第二插接件2的一端较第二引导面背离第二插接件2的一端更靠近第二插管30的中心线。如此设置,第二引导面可以引导第二冠簧管304套设在第二插管30上,进一步便于将第二冠簧管304安装在第二插管30上。
在第一冠簧管206包括第一环体2061、第二环体2062以及位于第一环体2061和第二环体2062之间的第一接触杆2063,第二冠簧管304包括第三环体3041、第四环体3042以及位于第三环体3041和第四环体3042之间的第二接触杆3043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环体2061上设置有第一豁口,第二环体2062上设置有第二豁口,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第一插管20中心线的直线上;第三环体3041上设置有第三豁口,第四环体3042上设置有第四豁口,第三豁口和第四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第二插管30中心线的直线上。
如此设置,可以通过使第一豁口和第二豁口的宽度增大,以方便第一冠簧管206的安装和拆卸,相同的,通过使第三豁口和第四豁口的宽度增大,以方便第二冠簧管304的安装和拆卸。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设置在电池组件4的外包上,外包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口,第一插接件1安装在安装口内。相应的,第一插接件1上设置有定位槽102,外包上设置有与定位槽102配合的定位部;如此设置,可以通过定位槽102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实现对第一插接件1的定位。
示例性的,第一本体10靠近第二插接件2的侧壁具有板体,板体与外包连接,使得第一本体10伸入到安装口内,相应的定位部设置在外包内。定位槽102可以仅设置在插接通道101中心线的一侧,以通过定位槽102与定位部之间的配合实现第一插接件1的防呆。
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接件2包括第二本体40,第二本体40上具有第一管体401,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均设置在第一管体401内,且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的中心线与第一管体401的中心线共线,第一管体401插设在插接通道101内。如此设置,第一管体401插设在第一插接通道101内,通过第一管体401与插接通道101之间的配合,避免第一插管20、第二插管30、第一套管50以及第二套管60受到沿垂直于插接通道101中心线方向的力,进而避免第一插管20、第二插管30、第一套管50以及第二套管60变形。另外,第一管体401与插接通道101之间的配合,也可以对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第二插管30插设在第二套管60内进行引导。
进一步地,第一管体401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4011,密封圈4011与插接通道101贴合。如此设置,可以实现第一管体401与插接通道101之间的密封,进而避免电池仓3内的水进入到插接通道101内,以避免水与第一插管20、第二插管30、第一套管50以及第二套管60接触,避免接触不良。示例性的,可以在第一管体401的侧壁上设置环形槽,密封圈4011设置在环形槽内,并且部分密封圈4011由环形槽内凸出,以与插接通道101接触。
本实施例中,第二本体40还包括第二管体402,第二管体402设置在第一管体401内,且第二管体402的中心线与第一管体401的中心线共线;第一套管50与第二管体402的内壁贴合,第二套管60与第一管体401的内壁贴合。如此设置,实现对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的固定,避免第一套管50和第二套管60移动。
值得说明的是,第二本体40、第一管体401以及第二管体402均由绝缘材质构成。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40背离第一插接件1的一侧具有接线管405,第二管体402背离第一插接件1的一端设置有封堵板4021,封堵板4021封堵第一管体401背离第一插接件1的一端;第一套管50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板501,第二套管60上设置有第二接线板601,第一接线板501和第二接线板601穿过封堵板4021后延伸至接线管405内。第一套管50通过第一接线板501与电动机连接,第二套管60通过第二接线板601与电动机连接,第一接线板501和第二接线板601容置在接线管405内,可以避免外界物体与第一接线板501和第二接线板601接触,以免第一接线板501和第二接线板601损坏。
在第二插接件2设置在电池仓3底端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插接件2还包括设置在接线管405内的排水管404,封堵板4021上设置有与第二管体402连通的第一排水孔4022、以及与第一管体401连通的第二排水孔4023,第一排水孔4022和第二排水孔4023均与排水管404连通。由于电池仓3内会聚积雨水等液体,通过第一排水孔4022和第二排水孔4023以及排水管404可以将电池仓3内的液体排出。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排水管404内设置有隔板4042,隔板4042将排水管404分成与第一排水孔4022连通的第一排水管404、以及与第二排水孔4023连通的第二排水管404,隔板4042朝向封堵板4021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固定块4041,封堵板4021上设置有固定槽,固定块4041卡设在固定槽内。排水管404通过固定块4041与固定槽的配合实现与封堵板402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且便于制作。
当然在其他的实现方式中,排水管404也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与封堵板4021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接件1上设置有导向孔103,第二插接件2上设置有导向柱403,导向柱403穿设在导向孔103内。通过导向柱403与导向孔103之间的配合,可以引导第一插管20插设在第一套管50内,同时引导第二插管30插设在第二套管60内,第一插接件1和第二插接件2的配合较为顺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一插接件用于设置在电池组件上,所述第二插接件用于设置在电池仓上;
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插管和第二插管,且所述第一插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插管的直径;
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中心线共线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套管的直径;
所述第一插管插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插管插设在所述第二套管内,所述第一插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一冠簧管连接,所述第二插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冠簧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簧管与所述第一插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所述第二冠簧管与所述第二插管之间可拆卸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止挡块和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沿所述第一插管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冠簧管卡设在所述第一止挡块和所述第二止挡块之间;
所述第二插管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止挡块和第四止挡块,所述第三止挡块和所述第四止挡块沿所述第二插管中心线方向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冠簧管卡设在所述第三止挡块和所述第四止挡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挡块靠近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块上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相对于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较所述第一引导面背离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
所述第三止挡块靠近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所述第三止挡块上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引导面朝向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较所述第二引导面背离所述第二插接件的一端更靠近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冠簧管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以及第一接触杆,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插管上,且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沿所述第一插管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一接触杆与所述第一环体和所述第二环体连接;所述第一接触杆的中部向背离所述第一插管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二冠簧管包括第三环体、第四环体以及第二接触杆,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套设在所述第二插管上,且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沿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间隔的设置,所述第二接触杆与所述第三环体和所述第四环体连接;所述第二接触杆的中部向背离所述第二插管的方向弯曲,以与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体上设置有第一豁口,所述第二环体上设置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一豁口和所述第二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所述第一插管中心线的直线上;所述第三环体上设置有第三豁口,所述第四环体上设置有第四豁口,所述第三豁口和所述第四豁口位于同一平行于所述第二插管中心线的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与电池组件上的定位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置有插接通道,所述第一插管、所述第二插管均设置在所述插接通道内,且所述第一插管和所述第二插管的中心线与所述插接通道的中心线共线;
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上具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且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一管体插设在所述插接通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插接通道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还包括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体内,且所述第二管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心线共线;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第二管体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壁贴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侧具有接线管,所述第二管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设置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封堵所述第一管体背离所述第一插接件的一端;所述第一套管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板,所述第二套管上设置有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和所述第二接线板穿过所述封堵板后延伸至所述接线管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接线管内的排水管,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管体连通的第一排水孔、以及与所述第一管体连通的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和所述第二排水孔均与所述排水管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排水管分成与所述第一排水孔连通的第一排水管、以及与所述第二排水孔连通的第二排水管,所述隔板朝向所述封堵板的一端向外延伸有固定块,所述封堵板上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块卡设在所述固定槽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件上设置有导向孔,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穿设在所述导向孔内。
15.一种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组件、电池仓以及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插接组件,所述第一插接件设置在所述电池组件上,所述第二插接件设置在所述电池仓上。
16.一种电动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系统。
CN202023335907.3U 2020-12-30 2020-12-30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Active CN214254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5907.3U CN214254880U (zh) 2020-12-30 2020-12-30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5907.3U CN214254880U (zh) 2020-12-30 2020-12-30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54880U true CN214254880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5907.3U Active CN214254880U (zh) 2020-12-30 2020-12-30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54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45264U (zh) 太陽能電池板接線模組
CN214254880U (zh) 插接组件、电池系统及电动单车
CN205406846U (zh) 一种防松动的连接器
CN111641091B (zh) 集成连接器、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037917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含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1403932U (zh) 接口的防水结构以及led显示屏
CN209929610U (zh) 一种线路公母防水连接器
CN112382897A (zh) 一种充电枪内部的插拔式端子结构
CN219144657U (zh) 一种储能光伏逆变器穿墙端子
CN218387428U (zh) 接线盒、接线盒组件及光伏组件
CN221304568U (zh) 一种高防护等级的小电流保险丝盒
CN206432479U (zh) 一种音频插座
CN212725688U (zh) 一种受电座、充电插头及电动汽车
CN219018768U (zh) 一种条形光伏接线盒
CN208462173U (zh) 一种用于光交箱的终端控制装置
CN217589609U (zh) 易于装配的电动汽车充电口故障诊断连接器
CN212517715U (zh) 线束防水插接件
CN217656090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4673248U (zh) 一种加盖梯形侧插连接器
CN216611126U (zh) 一种扭接结构的自密封车灯线束
CN212784100U (zh) 排水式面板
CN219628072U (zh) 一种控制器及电动车
CN217790035U (zh) 一种变电压控制器外壳
CN212783982U (zh) 防水式线束连接器
CN212991445U (zh) 密封限位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