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9433U - 一种led长条车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led长条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9433U
CN214249433U CN202120343800.9U CN202120343800U CN214249433U CN 214249433 U CN214249433 U CN 214249433U CN 202120343800 U CN202120343800 U CN 202120343800U CN 214249433 U CN214249433 U CN 214249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resistor
pin
chip
grou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380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震
何中杰
邹俊辉
谢长鑫
黄佐星
张傲岩
黄旭光
周桂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34380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9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9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943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长条车灯,包括外壳、端盖、LED组件、灯罩组件、控制电路板和面罩;外壳内部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安装腔内靠近所述外壳前端设有插槽;端盖连接在所述外壳两端,内部装有密封胶垫;端盖内侧设有可紧密配合罩住密封胶垫的凹槽;LED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灯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灯罩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LED组件上端面;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与LED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LED组件;面罩插设在所述插槽内,面罩上下两端的侧壁与所述插槽侧壁之间设有压条。本实用新型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使用灯光,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可根据车速不同调节不同的车灯亮度,也可促进节能减排。

Description

一种LED长条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长条车灯。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之一,但是,汽车也带来了许多交通问题,因此,必须设法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行车安全。汽车照明系统是汽车的安全部件之一,其主功能就是照亮道路,让驾驶者能够监视道路情况,及时看清障碍物并做出反应,保证汽车在夜间行驶的安全。但是,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传统的前照灯系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会车时,为了防止对方目眩,驾驶员在操作远近光灯开关的同时,还需要操作方向;在车辆行驶速度不同时,所需照明亮度也不同,传统车灯无法根据车速快慢而控制车灯的亮度,以上很容易造成事故隐患,对行车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为了预防此类交通事故,我们提出了汽车灯光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LED(Light Emitting Diodes),主要发光原件就是发光二极管,用含Ga、As、P、N等的化合物制成,它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主要作用是将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因其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绿色环保、低热量、可变化性强灯优点,是目前汽车灯具中应用较广泛的照明光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长条车灯,在夜间会车及车速变化时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提高其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LED长条车灯,包括:
外壳,内部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靠近所述外壳前端设有插槽;
端盖,连接在所述外壳两端,内部装有密封胶垫;端盖内侧设有可紧密配合罩住密封胶垫的凹槽;
LED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灯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灯罩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LED组件上端面;
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与LED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LED组件;
面罩,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所述面罩上下两端的侧壁与所述插槽侧壁之间设有压条。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后端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后侧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腔壁上设有沿所述散热腔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散热片;
所述LED组件包括铝基板和设于所述铝基板上的LED灯珠,所述LED灯珠沿所述铝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灯罩组件为反光灯罩组件或聚光灯罩组件;
所述灯罩组件为反光灯罩组件时,所述灯罩组件由三个一体成型的反光半杯体组成,反光半杯体沿所述LED组件长度方向对称排列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供电电路、主控电路、光敏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和执行机构;
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供电电路、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执行机构电连接;
所述光敏传感器与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车速传感器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与LED组件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7;
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12V、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主控电路,三端稳压器IC1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电路包括芯片U1、晶振Y1、轻触开关S3、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
芯片U1的脚VCC连接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芯片U1的脚XTAL2分别连接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脚XTAL1分别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地;
芯片U1的脚VSS接地,芯片U1的脚RESET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轻触开关S3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轻触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脚VAGND连接脚VAREF。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器A1、放大器A2、光敏电阻Rg、可变电阻Rf、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
放大器A1的正电源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放大器A1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放大器A2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阻R7的一端,放大器A2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f的中间抽头,可变电阻Rf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可变电阻Rf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三极管Q1、端子H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8和电容C9;
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端子H1的脚2,端子H1的脚1连接芯片U1的脚VCC,端子H1的脚3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2,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
进一步地,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3、电容C12和电容C13;
电流传感器U3的脚1和脚2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入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3和脚4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出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5连接电容C13的一端并接地,电流传感器U3的脚6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7连接芯片U1的脚P0.0,电流传感器U3的脚8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故障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4、蜂鸣器BZ1和电阻R33;
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P2.7,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Z1的一端,蜂鸣器BZ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恒流控制器I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和电容C11;
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IM连接芯片U1的脚P2.5,恒流控制器IC2的脚CS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RV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IN、电容C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源VIN+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IN-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恒流控制器IC2的脚GND,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CC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光敏传感器配合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环境光线条件或是否会车时,可自动调节车灯亮度,解决传统手动控制的不便,辅助司机行车,减轻司机的操作负担,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使用灯光引起驾驶员出现炫目情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霍尔效应传感器配合所设计的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时车速的不同可智能调节车灯亮度,给驾驶员提供更舒适的视野范围,同时也可起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长条车灯,由于其尺寸长度可灵活调节,有更充足的空间可以增加智能控制电路系统,且光型包括聚光泛光也可灵活选择,同时由于其特殊材质结构,还具有工作电压范围宽、防震防水防腐蚀性能强、安装位置多样化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类恶劣环境及汽车灯、卡车灯、越野车灯、农业机械等各类车型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LED长条车灯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LED长条车灯的三视图,其中(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c)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板的总体框架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供电电路的原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主控电路的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光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第一信号调理电路);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会车智能调光的流程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变速智能调光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检测电路的原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故障报警电路的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执行机构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端盖;3-安装腔;4-散热腔;5-铝基板;6-控制电路板;7-LED灯珠;8-灯罩组件;9-面罩;10-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LED长条车灯,包括外壳1、端盖2、LED组件、灯罩组件8、控制电路板6和面罩9;
外壳1为设有内部截面结构的铝型材制成,外壳1内部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3,所述安装腔3内靠近所述外壳前端设有插槽10;端盖2连接在外壳1两端,内部装有密封胶垫,端盖2内侧设有可紧密配合罩住密封胶垫的凹槽,通过密封胶垫和端盖2配合连接在外壳1两端,可对安装腔3两端的端口进行密封,以提高在外壳两端的密封效果;外壳1后端部位于安装腔后侧设有散热腔4,散热腔4的腔壁上设有沿散热腔4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散热片,可有效提高安装腔3内的换热速率,提高了安装腔3内的散热效果,有效提高LED组件的使用寿命;LED组件设置在安装腔3内,其中,LED组件包括铝基板5和设于铝基板5上的LED灯珠7,所述LED灯珠7沿所述铝基板5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灯罩组件8设置在安装腔3内,灯罩组件8的末端固定连接在LED组件上端面,分为反光灯罩组件及聚光灯罩组件两类,本实施例中,灯罩组件8由三个一体成型的反光半杯体组成,反光半杯体沿LED组件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通过反光半杯体将LED灯珠7发出光向外壳1前端方向折射;控制电路板9设置在安装腔3中间位置,通过电路连接控制两侧LED组件;面罩9插设在插槽10内,面罩9上下两端的侧壁与插槽10侧壁之间设有压条,通过压条将面罩9的上下两端压紧在插槽10内,有效提高面罩9与插槽10之间的密封效果。
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供电电路、主控电路、光敏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和执行机构;
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供电电路、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执行机构电连接;
所述光敏传感器与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车速传感器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与LED组件电连接。
控制电路板基本原理为利用光敏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的强弱及光线的实时变化情况,车速传感器检测车辆行驶的速度,传感器把检测到的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单片机判断和处理,启动预先设定的执行机构,控制照明亮度,从而实现汽车车灯的自动控制。
如图4所示,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7;
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12V、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主控电路,三端稳压器IC1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地。
汽车上的蓄电池输出电压正常时为+12V,电源经三端稳压器稳压,把电压稳定在+5V供主控电路使用。本实用新型选择LM7850三端稳压器。LM7850系列为三端正稳压电路,能提供多固定的输出电压,应用范围广。内含过流、过热和过载保护电路,使用起来可靠、方便,而且价格便宜。
如图5所示,所述主控电路包括芯片U1、晶振Y1、轻触开关S3、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
芯片U1的脚VCC连接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芯片U1的脚XTAL2分别连接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脚XTAL1分别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地;
芯片U1的脚VSS接地,芯片U1的脚RESET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轻触开关S3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轻触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脚VAGND连接脚VAREF。
主控电路采用芯片AT89C51CC01。
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器A1、放大器A2、光敏电阻Rg、可变电阻Rf、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
放大器A1的正电源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放大器A1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放大器A2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阻R7的一端,放大器A2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f的中间抽头,可变电阻Rf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可变电阻Rf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1。
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板选用合适的光敏电阻来检测光照的强度,将阻值的变化转化为输出电压的变化。光敏电阻是一种电阻器件,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光照强度越强,半导体的导电特性就越好,其阻值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一信号调理电路为光敏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利用放大器LM324对两个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经过比较器LM339比较后,输入到单片机I/O口P1.1,微控制器进行判断和处理,调节电位器Rf的阻值大小可设定负载端的门限电压。在电压比较器中加入正反馈,形成滞回比较器,可提高比较器抗干扰的能力,避免输出电压在阔值点反复跳变。其中P1.1口向单片机输入光照强度信息。
行车时,光敏电阻检测行驶道路的照明情况,把接收到的电压与事先划分好的阔值电压进行匹配,判断汽车所处的行车环境。当周围环境光线较弱(如傍晚、进入隧道等),光照度小于30Lux时,则提高照明亮度;当光线较强如(黎明、驶出隧道等),光照度大于等于30Lux时,则降低照明亮度,节省能源。
会车时,单片机处理来自光敏电阻的数据信息,然后自动控制照明亮度。在照明不良且对面有来车时,自动降低照明亮度;会车结束,自动提高照明亮度,(且实地测试不受路灯照明灯光的干扰),避免因照明亮度过高给驾驶员带来的眩目,保障行车安全。
会车时,如果光敏传感器检测到的光强度大于或者等于30Lux,通过处理电路输入到单片机I/O口,单片机输出低电平,照明系统亮度降低:反之,当会车完毕后,输出高电平,照明系统亮度提高。其流程图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三极管Q1、端子H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8和电容C9;
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端子H1的脚2,端子H1的脚1连接芯片U1的脚VCC,端子H1的脚3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2,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
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板选用霍尔效应传感器,霍尔效应传感器,由一个几乎完全闭合的包含永久磁铁和磁极部分的磁路组成,一个软磁铁叶片转子穿过磁铁和磁极间的气隙,在叶片转子上的窗口允许磁场不受影响的穿过并到达霍尔效应传感器,而没有窗口的部分则中断磁场。把它安装在变速轴输出轴上,其顶端靠近带齿的转子处,当转子转动时,感应转子就会切割永久磁铁周围的磁感应线,传感器与转子之间的磁通量就会变化,所以线圈上就会产生交流信号。车速传感器将这种交流信号转化成为电压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将根据接受到的电压脉冲信号计算出此刻行驶的车速。
通过单片机计算出采样周期(T)内累积的脉冲数(N),然后由公式V=2NπR/TZi计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式中,N是单位时间内传感器产生的脉冲数;R是车轮半径;T是脉冲的采样周期;Z是信号齿的齿数;i是主传动比。第二信号调理电路位汽车车速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由于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比较小,通过一个电容的充放电来准确的检测信号,然后经过RC滤波和PC817光电隔离后通过P1.2口输入到单片机进行计数处理。系统检测到车速信号,当车速较高时,提高照明亮度,保证驾驶员视野范围;当车速较低时,降低照明亮度,节省能源。
可预先根据需求通过程序设置车速阈值,当车速传感器检测到的即时车速大于或者等于这个阈值,通过处理电路输入到单片机I/O口,单片机输出高电平,照明系统亮度提高:反之,当车速低于这个阈值时,输出低电平,照明系统亮度降低。其流程图如图9所示。
如图10所示,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3、电容C12和电容C13;
电流传感器U3的脚1和脚2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入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3和脚4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出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5连接电容C13的一端并接地,电流传感器U3的脚6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7连接芯片U1的脚P0.0,电流传感器U3的脚8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汽车车灯电压12V,电流传感器采用ACS712系列霍尔元件电流传感器测量电路中电流变化,检测电流变化达到阈值时,P2.7引脚输出高电平,触发蜂鸣器工作从而实现报警,提醒司机注意。行车前系统自检,接通所有需检测的车灯工作电路检测故障;行车过程中,所需的车灯是接通的,系统随时都在检测。
如图11所示,所述故障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4、蜂鸣器BZ1和电阻R33;
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P2.7,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Z1的一端,蜂鸣器BZ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三极管Q4为NPN型三极管8050。
如图12所示,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恒流控制器I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和电容C11;
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IM连接芯片U1的脚P2.5,恒流控制器IC2的脚CS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RV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IN、电容C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源VIN+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IN-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恒流控制器IC2的脚GND,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CC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执行机构所用IC为PT4121,其中DIM引脚接主控制器P2.5端。当光照强度和车速条件均满足高电平条件(光照强度小于30Lux和车速高于预设阈值)时,P2.5输出高电平到DIM引脚,提高车灯照明亮度;当光照强度和车速条件均不满足高电平条件或有任一情况不满足高电平条件时,P2.5则输出低电平到DIM引脚,降低车灯照明亮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光敏传感器,霍尔效应传感器作为车速传感器,基本原理为利用光敏传感器检测外界环境光线的强弱及光线的实时变化情况,利用车速传感器检测车辆行驶的实时速度,将检测到的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单片机判断和处理,启动预先设定的对应程序,控制照明系统亮度的提高或降低,从而实现汽车车灯的智能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光敏电阻以及霍尔效应传感器可实现随具体情况智能控制车灯照明亮度的目标,可有效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节省能源等,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潜力。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内部设有开口向前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靠近所述外壳前端设有插槽;
端盖,连接在所述外壳两端,内部装有密封胶垫;端盖内侧设有可紧密配合罩住密封胶垫的凹槽;
LED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
灯罩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灯罩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在所述LED组件上端面;
控制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与LED组件电连接,用于控制LED组件;
面罩,插设在所述插槽内,所述面罩上下两端的侧壁与所述插槽侧壁之间设有压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后端部位于所述安装腔后侧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的腔壁上设有沿所述散热腔长度方向排列设置的散热片;
所述LED组件包括铝基板和设于所述铝基板上的LED灯珠,所述LED灯珠沿所述铝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组件为反光灯罩组件或聚光灯罩组件;
所述灯罩组件为反光灯罩组件时,所述灯罩组件由三个一体成型的反光半杯体组成,反光半杯体沿所述LED组件长度方向对称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供电电路、主控电路、光敏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和执行机构;
所述主控电路分别与供电电路、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流检测电路、故障报警电路、执行机构电连接;
所述光敏传感器与第一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车速传感器第二信号调理电路电连接;
所述执行机构与LED组件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IC1、电容C4、电容C5、电容C6和电容C7;
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入端分别连接电源12V、电容C4的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和主控电路,三端稳压器IC1的公共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芯片U1、晶振Y1、轻触开关S3、电阻R1、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
芯片U1的脚VCC连接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芯片U1的脚XTAL2分别连接晶振Y1的一端和电容C1的一端,芯片U1的脚XTAL1分别连接晶振Y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并接地;
芯片U1的脚VSS接地,芯片U1的脚RESET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轻触开关S3的一端和三端稳压器IC1的输出端,轻触开关S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1的脚VAGND连接脚VAREF。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调理电路包括放大器A1、放大器A2、光敏电阻Rg、可变电阻Rf、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电阻R7;
放大器A1的正电源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放大器A1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3的一端和电阻R4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放大器A1的输出端和电阻R5的一端,放大器A1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和光敏电阻Rg的一端,光敏电阻Rg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放大器A2的正电源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阻R7的一端,放大器A2的负电源端接地,放大器A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可变电阻Rf的中间抽头,可变电阻Rf的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可变电阻Rf的另一端接地,放大器A2的正相输入端分别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和电阻R6的一端,放大器A2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调理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U2、三极管Q1、端子H1、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容C8和电容C9;
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三极管Q1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14的一端和电容C9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8的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连接端子H1的脚2,端子H1的脚1连接芯片U1的脚VCC,端子H1的脚3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电耦合器U2受光器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连接电阻R16的一端和芯片U1的脚P1.2,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U3、电容C12和电容C13;
电流传感器U3的脚1和脚2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入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3和脚4连接被检测电流的输出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5连接电容C13的一端并接地,电流传感器U3的脚6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电流传感器U3的脚7连接芯片U1的脚P0.0,电流传感器U3的脚8分别连接芯片U1的脚VCC和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故障报警电路包括三极管Q4、蜂鸣器BZ1和电阻R33;
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电阻R33的一端,电阻R33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P2.7,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Z1的一端,蜂鸣器BZ1的另一端连接芯片U1的脚VCC。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长条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恒流控制器IC2、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感L1、电感L2、电感L3、发光二极管LED1、电阻R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和电容C11;
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IM连接芯片U1的脚P2.5,恒流控制器IC2的脚CS分别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和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6的另一端和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恒流控制器IC2的脚DRV和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分别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IN、电容C5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电感L1的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4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连接电容C3的一端和电源VIN+端,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VIN-端、电容C9的一端、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感L2的一端,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容C10的一端和恒流控制器IC2的脚GND,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恒流控制器IC2的脚VCC连接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
CN202120343800.9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led长条车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49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3800.9U CN214249433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led长条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3800.9U CN214249433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led长条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9433U true CN214249433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26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380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249433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led长条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94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8587A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
CN2771890Y (zh) 电致可变色后视镜防眩控制装置
CN214249433U (zh) 一种led长条车灯
CN213586379U (zh) 一种汽车车灯信号接收及应急反馈装置
CN201571227U (zh) 机动车前照灯自动变光控制器
CN111800907A (zh) 一种智能灯具电路
CN208572511U (zh) 一种带断电应急照明的led隧道灯
CN107734741A (zh) 可变色温前组合灯
CN210852217U (zh) 一种车灯控制装置
CN204425746U (zh) 汽车刹车灯亮度调节电路
CN110145721A (zh) 一种传感器和摄像头相结合的智慧型led大灯
CN209581292U (zh) 一种汽车前照灯智能控制系统
CN210016655U (zh)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led智慧节能照明系统
CN110001509A (zh) 汽车夜间远-近光灯自动变光控制系统
CN2196579Y (zh) 助动车组合闪光尾灯
CN214420607U (zh) 一种摩托车电动车用大灯控制系统
CN212970171U (zh) 一种智能灯具电路
CN219453724U (zh) 一种智能弯道补光警示的汽车灯具
CN219627943U (zh) 汽车室内灯的控制系统及其室内灯
CN217969362U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汽车大灯电路
CN218183570U (zh) 一种路灯控制系统及路灯
CN109466432B (zh) 一种驻车灯光系统及车辆
CN214198476U (zh) 太阳能轮廓灯
CN203523838U (zh) 一种交通安全背心
CN216684253U (zh) Pwm信号驱动的调光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