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42902U - 叠盘分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叠盘分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42902U
CN214242902U CN202120283041.1U CN202120283041U CN214242902U CN 214242902 U CN214242902 U CN 214242902U CN 202120283041 U CN202120283041 U CN 202120283041U CN 214242902 U CN214242902 U CN 214242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uide member
disc
stack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30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瞿志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ns Intelligent Robot Changsh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30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42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42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42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Stack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叠盘分料装置,涉及玻璃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拨动组件,设置于基部,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彼此靠近以用于承载叠盘组以及彼此远离以对叠盘组解除承载;升降机构,在拨动组件对叠盘组解除承载的情况下承载叠盘组,并设置于基部。在拨动组件对叠盘组解除承载的情况下,利用升降机构承载叠盘组,当升降机构下降一个盘构件的高度时,再利用拨动组件承载除原叠盘组下端的盘构件以外的盘构件,升降机构继续下降而将原叠盘组下端的盘构件从叠盘组分离,通过两个拨动构件的彼此靠近或者远离,实现了快速承载叠盘组和对叠盘组解除承载,如此实现高效分盘和叠盘。

Description

叠盘分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玻璃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盘分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玻璃制备过程中,从一个工序转到另外一个工序经常需要中转盒。这里所说的“转盒”是指,转运盛放玻璃的容器,例如吸塑盒,吸塑盒经常用来做上游工序的收料或者下游工序的上料。如图1和图2所给出的示例,图1示出了吸塑盒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多个吸塑盒呈叠盘状态下的示意图,根据图1和图2,“转盒”通常意味着将对单个吸塑盒或者呈叠盘状态下的多个吸塑盒的转运。
传统的人工上料是人工参与吸塑盒转运以及从吸塑盒里面取放玻璃产品,效率极其低并且劳动作业高度重复,易导致工人在长时间操作下操作出错。
对此,现有技术中已经给出了一些解决上述问题的构思,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设备例如采用翻转的构件来承载叠盘组,其响应速度较慢,难以实现高效分盘和叠盘;并且通用性较差,即难以调节设备的尺寸以应对不同的吸塑盒尺寸,通常只能适用于一到两款吸塑盒产品,而且调节设备的尺寸过程也较为繁琐。另一方面,现有设备或者人工所能达到的吸塑盒叠盘数量有限,一般只能叠盘20-25盘,这导致一个批次的吸塑盒难免要叠盘多次,这将导致占地面积和维护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叠盘分料装置,以实现快速响应从而高效分盘和叠盘。
本申请提供一种叠盘分料装置,用于对叠盘组进行分盘和叠盘,所述叠盘分料装置包括:
基部;
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部,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所述第一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拨动构件彼此靠近以用于承载所述叠盘组以及彼此远离以对所述叠盘组解除承载;
升降机构,在所述拨动组件对所述叠盘组解除承载的情况下承载所述叠盘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基部。
其中,第一方向可以例如为叠盘组中的盘构件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这里所说的盘构件可以形成为例如用于容纳玻璃的吸塑盒。能够彼此靠近和远离的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翻转的构件来承载叠盘组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以提高分盘效率。
优选地,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叠盘组两侧;
所述第一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拨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并分别随着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运动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运动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根据以上特征,叠盘组在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限定下获得高稳定性,且将叠盘组置于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之间时,还起到对叠盘组导向的作用。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且分别随着第一导向构件的运动和第二导向构件运动而运动,确保了叠盘分料装置的紧凑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部,第一拨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第二拨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
根据以上特征,导向部既起到对叠盘组和盘构件导向的作用,又用于驱动两个拨动构件,进一步确保了叠盘分料装置的紧凑性。
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形成为导杆,所述导杆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以驱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所述第一拨动构件运动,以及驱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所述第二拨动构件运动。
形成为导杆的导向部更加轻量化,也允许叠盘分料装置更为紧凑,且导杆易于驱动,有利于降低叠盘分料装置的复杂程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同步运动相同的幅度,且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同步运动相同的幅度。
根据以上特征,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均被稳定地驱动,有利于提高承载叠盘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这里所说的相同的幅度,应当理解为,例如对于单一运动方式而言,可以理解为两个导向部旋转相同的角度或者沿着某一直线运动相同的距离;对于组合的运动方式而言,可以理解为两个导向部以相同的运动顺序进行前述的单一运动方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相同幅度,还包括两个导向部反向运动的情况,例如两个导向部均形成为导杆时,可以绕着它们各自的轴线沿着彼此相反的时针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被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被驱动;
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被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被驱动。
利用连杆组件驱动导向部,连杆组件易于拆装,且便于设计计算,有利于降低叠盘分料装置的复杂程度,还有利于便捷实现从属于同一导向构件的两个导向部的同步运动过程。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叠盘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彼此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根据以上特征,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彼此平行设置有利于装配和拆卸,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适用于不同盘构件的尺寸,提高叠盘分料装置的通用性。
优选地,所述叠盘分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均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的下端的距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同步地调节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的上端的距离。
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同步地调节两个导向构件的下端和上端之间的距离,使得调节更为迅速有效。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吸附构件,所述吸附构件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吸附叠盘组的下端的盘构件,以及能够吸附待纳入到所述叠盘组的所述盘构件。
吸附构件的设置能够在分盘过程中避免叠盘组的下端的盘构件与其上方的盘构件粘连,以及在叠盘过程中能够提高待纳入叠盘组的盘构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叠盘分料装置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部,并将从所述叠盘组分离的盘构件以及待纳入所述叠盘组的所述盘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传送。
这里的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例如当第一方向为盘构件的长度方向时,第二方向为盘构件的宽度方向,反之第一方向为盘构件的宽度方向时,第二方向为盘构件的长度方向。传送机构有利于盘构件的快速输送,提高分盘和叠盘的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叠盘分料装置,在拨动组件对所述叠盘组解除承载的情况下承载所述叠盘组的情况下,利用升降机构承载叠盘组,当升降机构下降一个盘构件的高度时,再利用拨动组件承载除原叠盘组下端的盘构件以外的盘构件,如此利用升降机构继续下降而将原叠盘组下端的盘构件从叠盘组分离,叠盘过程则与之相反。通过两个拨动构件的彼此靠近或者远离,实现了快速承载叠盘组和对叠盘组解除承载,如此实现高效分盘和叠盘。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吸塑盒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多个吸塑盒呈叠盘状态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叠盘分盘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图5中A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叠盘分盘机构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B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升降机构的主视图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升降机构的左视图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升降机构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升降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传送机构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在工作状态下的轴测图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在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分盘叠盘机构;110-底板;120-导杆;121-铰接座;122-拨片;130-上安装板件;131-拨盘气缸;132-连杆组件;133-驱动连杆;134-从动连杆;135-横移导向杆;136-轴承箱;140-连接板件;141-上调节螺杆;150-下安装板件;151-直线导轨;152-下调节螺杆;160-调节手轮;170-同步带;
200-升降机构;210-托板;211-L形板件;212-真空吸盘;220-固定板件;230-直线轴承;240-驱动板件;250-滚珠丝杠;260-伺服电机;270-连接杆;
300-传送机构;310-驱动电机;320-传送带;330-传动轴;
400-吸塑盒组;410-吸塑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提供的叠盘分料装置包括叠盘分盘机构、升降机构和传送机构,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5具体描述前述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轴测图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叠盘分料装置包括分盘叠盘机构100、升降机构200和传送机构300。其中,分盘叠盘机构100用于对呈叠盘状态的吸塑盒组400(背景技术部分已经提及,详细结构可参见图1和图2)起到限定的作用,还用于将单个吸塑盒410纳入到呈叠盘状态的吸塑盒组400中(即叠盘),以及将单个吸塑盒410从吸塑盒组400中分离(即分盘)。
在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00和传送机构300用于与分盘叠盘机构100配合,以完成上述分盘和叠盘过程,其中升降机构200用于将前述单个吸塑盒410从吸塑盒组400中将降下至传送机构300,以便将该吸塑盒410传送走,升降机构200还用于将传送机构300输送来的前述单个吸塑盒410托举至吸塑盒组400中。对此,以下将分别对分盘叠盘机构100、升降机构200和传送机构300的结构进行具体地描述。
参见图5至图8,图5至图8示出了上述分盘叠盘机构100的相关结构。参见图5,图5示出了分盘叠盘机构100的轴测图的示意图。分盘叠盘机构100包括底板110和拨动组件,拨动组件用于限定上述吸塑盒组400。具体地,底板110可以形成为矩形形状,其宽边的延伸方向可以被定义为横向,长边的延伸方向可以被定义为纵向,以下将以这样的方向定义描述设置于底盘的各个结构。
参见图5,拨动组件可以包括四根导杆120,其中,四根导杆120中的两根位于横向上的一侧,四根导杆120中的另外两根位于横向上的另一侧。在一个示例中,位于横向上的同一侧的两根导杆120可以彼此平行并具有预定安装距离,定义这两根导杆120为一组导杆120,那么四根导杆120形成为两组导杆120,这两组导杆120的预定安装距离可以相等,以确保由这两组导杆120保持吸塑盒组400时,吸塑盒组400是稳定的。
仍然参见图5,在实施例中,这两组导杆120可以被进一步设置为使得它们限定出长方体形状的空间,以用于保持吸塑盒组400,这进一步有利于确保吸塑盒组400的稳定性,尤其有利于提高吸塑盒组400的叠盘数量。在实施例中,与两组导杆120的关联的一部分结构可以理解为是对称的,为此,以下将仅以其中一组导杆120为例描述前述的结构。
参见图5并结合图6,图6中示出了图5中A处的放大的图的示意图,在图6中示出的这组导杆120可以被定义为第一组导杆120,而另一组导杆120可以被定义为第二组导杆120。参见图6,在第一组导杆120中的每根导杆120上均设置有铰接座121,铰接座121一端与导杆120连接,另一端用于与下述拨片122铰接。在实施例中,拨片122可以形成为矩形片状,其两端可以开设有腰形孔,利用两个腰形孔分别与两个铰接座121通过销轴铰接。同理,第二组导杆120也设置有前述铰接座121以及拨片122,在此不再赘述。如此设置的拨片122,相对于与导杆120连接为一体,具有较好的紧凑性。
如此当第一组导杆120中的两根导杆120绕着各自的轴线以相反的角度旋转时,拨片122能够沿着横向向着两组导杆120之间伸出以及沿着横向向着两组导杆120之外回缩。这使得分别设置于两组导杆120的两个拨片122能够彼此靠近而对位于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的吸塑盒组400提供支承以及彼此远离而对位于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的吸塑盒组400解除支承,进而防止吸塑盒组400倾翻的情况出现。
参见图7和图8,图7示出了分盘叠盘机构100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图7中B处的放大图的示意图。以下将基于图5、图7和图8,描述上述导杆120被驱动进行旋转的方式,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可以以同样的结构被驱动而进行旋转,以下仍将以第一组导杆120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参见图5和图7,其中分盘叠盘机构100还包括保持座,第一组导杆120中的导杆120的上端可以分别被可旋转地保持在保持座内,例如保持座内安装有用于保持和支承导杆120的轴承。此外,前述导杆120的下端也是可旋转的,导杆120下端的安装方式将在随后的描述中予以说明。分盘叠盘机构100进一步包括上安装板件130和设置于上安装板件130下侧部的拨盘气缸131,前述两个保持座的外侧部可以设置在上安装板件130的侧部,拨盘气缸131的活塞杆通过连杆组件132与第一组导杆120中的两根导杆120连接,当活塞杆伸长或者缩短时,经由连杆组件132,第一组导杆120内的两根导杆120能够如上所述地以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
进一步参见图8,连杆组件132可以包括驱动连杆133和两根从动连杆134,三者按照驱动连杆133位于纵向上的中部,两根从动连杆134分别位于驱动连杆133的纵向上的两侧的方式顺次铰接。两根从动连杆134的两个末端可以进一步分别与两个座构件铰接,两个座构件可以分别设置于两根导杆120。座构件在图中并未示出,但可以理解的是,座构件与导杆120连接,并可以形成与从动连杆134铰接的耳部。作为一种示例,以驱动连杆133和位于图8中上方从动连杆134为例,驱动连杆133可以沿着纵向延伸,从动连杆134的图示中的下端可以相对于其上端向着两组导杆120之间倾斜。
在此基础上,以下将进一步描述第一组导杆120的下端的安装方式。参见图5,分盘叠盘机构100还包括下安装板件150,第一组导杆120中的两根导杆120可以例如通过轴承嵌设到下安装板件150中,如此能够各自实现相对于下安装板件150的旋转运动。
同理,第二组导杆120也对应设置有如上的保持座、上安装板件130、拨盘气缸131、连杆组件132和下安装板件150,从而实现第二组导杆120内的两根导杆120以彼此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目的,由于这些结构已经在以上进行了描述,在此便不再赘述。
在实施例中,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还可以起到为从吸塑盒组400中分离的吸塑盒410以及要纳入到吸塑盒组400中的吸塑盒410进行导向的作用,因此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还可以具有针对不同尺寸的吸塑盒410而调节二者之间跨度的能力。这也就是说,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由此能够为不同尺寸的吸塑盒组400提供保持和支承,还能够有效起到叠盘和分盘过程中为吸塑盒410导向的作用。
具体地,分盘叠盘机构100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的距离的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中的第一部分构件用于调节第一组导杆120上端和第二组导杆120上端的距离,第二部分构件用于调节第一组导杆120下端和第二组导杆120下端的距离,以下将首先描述依次描述调节的原理。
参见图5,调节组件中的第一部分构件包括连接板件140、横移导向杆135、轴承箱136、上调节螺杆141和上调节螺母。其中,连接板件1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板件140可以沿着横向彼此面对地设置,两根横移导向杆135以及一根上调节螺杆141设置于可以设置于两个连接板件140之间。具体而言,两根横移导向杆135以及一根上调节螺杆141三者可以并排设置,两根横移导向杆135可以分别位于上调节螺杆141的纵向上的两侧。对于任一横移导向杆135而言,其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板件140连接。
进一步地,仍然参见图5,对于任一横移导向杆135而言,其可以与两个轴承箱136内的直线轴承配合,这两个轴承箱136可以沿着横向分别设置在上述上装板件的上侧部。如此,上安装板件130、设置于上安装板件130保持座和拨盘气缸131以及轴承箱136能够同步地沿着横移导向杆135运动。这种运动的通过上述上调节螺杆141和螺母的配合实现,其中上调节螺杆141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安装于(例如通过轴承)两个连接板件140,两个螺母分别设置于两个上安装板件130的上侧部并均套设在上调节螺杆141的外侧部。作为一种示例,上调节螺杆141的与两个螺母分别配合的两部分螺纹的旋向相反,如此,当上调节螺杆141旋转时,两个螺母的运动方向将相反,也就是说,两个螺母将彼此靠近或者彼此远离,这样便实现了第一组导杆120上端和第二组导杆120的上端之间的距离的调节。
仍然参见图5,接下来将介绍调节组件中的第二部分构件,其中,第二部分构件包括滑块、直线导轨151、下调节螺杆152和螺母。其中直线导轨151可以设置有4个,每两个直线导轨151用于承载一个下安装板件150。具体地,直线导轨151可以沿着横向延伸,并与设置在下安装板件150的滑块配合,这使得第一组导杆120的下端和第二组导杆120的下端均能够沿着直线导轨151进行横向上的运动。
进一步地,第二部分构件中的螺母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每一下安装板件150的下方可以分别设置两个螺母,下调节螺杆152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每一下调节螺杆152可以被设置于底板110上的两个轴承座支承,从而能够绕着自身轴线旋转,前述的分别设置在两个下安装板件150的两个螺母套设在下调节螺杆152的外侧部。与上调节螺杆141类似的是,下调节螺杆152的用于分别与两个螺母配合的两部分螺纹的旋向相反,这使得当下调节螺杆152旋转时,两个螺母以彼此相反的方向运动,即两个螺母在横向上彼此靠近或者彼此远离。进而,两个下安装板件150和分别与它们对应的第一组导杆120的下端和第二组导杆120的下端能够在横向上彼此靠近或者远离。
在此基础上,调节组件还包括同步两组导杆120的上端和下端调节的相关构件。参见图5,一根下调节螺杆152通过与该下调节螺杆152连接的调节手轮160进行旋转调节,调节手轮160的轮轴上设置有同步轮。进一步地,另一根下调节螺杆152的端部也设置有同步轮,并且上调节螺杆141的外侧部也套设有同步轮。利用同步带170将前述三个同步轮传动连接,当调节手轮160旋转时,三个同步轮能够同步旋转,这使得两组导杆120的上端和下端的调节同步。例如,当顺时针旋转调节手轮160时,两组导杆120在横向上彼此靠近,适应尺寸更小的吸塑盒410;当逆时针旋转调手轮时,两组导杆120在横向上彼此远离,适应尺寸更大的吸塑盒410。
在以上描述的特征的基础上,以下将进一步描述升降机构200的具体结构。结合图9至图12。首先参见图9,图9示出了升降机构200的主视图。升降机构200包括固定板件220、驱动板件240和托板210。图9中示出的是升降机构200工作状态下的方位,也就是说,托板210位于最上方,固定板件220位于中部,而驱动板件240位于最下方。其中,托板210和驱动板件240之间可以通过连接杆270进行连接,连接杆270还用于与下述直线轴承230配合,从而起到导向作用。
仍然参见图9,直线轴承230设置于固定板件220,并套设在上述连接杆270的外侧部,正如以上所提及的,当固定板件220固定设置的情况下,连接杆270以及与连接杆270连接的托板210和驱动板件240能够经由连接杆270与直线轴承230的配合实现相对于固定板件220的升降运动,这种升降运动的实现方式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作为一种示例,一螺母设置于驱动板件240,滚珠丝杠250与该螺母配合,即螺母套设于滚珠丝杠250的外侧部。滚珠丝杠250的上端可以贯穿固定板件220,滚珠丝杠250的部分利用轴承支承在固定板件220。滚珠丝杠250的位于固定板件220的上方的部分可以设置有同步轮,该同步轮可以被设置于固定板件220的且输出轴设置有同步轮的伺服电机260经由同步带170驱动。如此,当滚珠丝杠250被驱动旋转时,螺母将上升或者下降,进而带动驱动板件240、连接杆270和托板210同步运动。
升降机构200还可以包括真空吸盘212,这在图9至图12中均有示出。尤其参见图10,真空吸盘212可以设置于L形板件211,并被设置为至少部分位于托板210的上方。真空吸盘212和托板210的作用将在以下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叠盘分料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时具体说明。进一步参见图12,在本实施例中,出于确保托板210的稳定性,连接杆270的数量可以为4个,并且直线轴承230对应设置有4个。
在此基础上,以下将进一步描述传送机构300的结构。如图13所示,图13示出了传送机构300的轴测图的示意图。传送机构300包括两个沿着图3和图5中横向并排设置的传送带320,这两个传送带320可以通过与它们均连接的传动轴330驱动。具体地,传动轴330的外侧部可以套设有同步轮,该同步轮可以经由输出轴上设置有另一同步轮的驱动电机310经由同步带170驱动。
根据以上所描述的分盘叠盘机构100、升降机构200和传送机构30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图3对三者的安装位置进行说明。其中,传送机构300的部分位于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且传送机构300沿着纵向设置于底板110,此外,上述两个拨片122所在的高度高于传送机构300的高度。升降机构200被设置为托板210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图3中给出的是升降机构200未工作的状态,在该状态下,托板210的高度低于传送机构300的两个传送带320的高度。因此,分盘叠盘装置的底板110预先开设有孔部,孔部的下方还设置有容纳升降机构200的空间,如此使托板210满足前述的未工作状态下的要求。
进一步,参见图14和图15,图14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在工作状态下的轴测图的示意图,图15示出了叠盘分料装置的在工作状态下的俯视图的示意图。基于以上所描述的分盘叠盘机构100、升降机构200和传送机构300的设置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4和图15描述叠盘分料装置的工作原理。
为了便于描述,在此重申的是,多个呈叠盘状态的吸塑盒410被定义为吸塑盒组400。尤其参见图14,根据吸塑盒410的尺寸调整好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之间的尺寸后,将吸塑盒组400利用设备或者人工置于叠盘分料装置,吸塑盒组400的底部由两个拨片122支撑。在吸塑盒组400置于叠盘分料装置的过程中,第一组导杆120和第二组导杆120起到了有效的导向作用,并且在完成这一过程后,也能够确保吸塑盒组400被有效保持,如此允许吸塑盒组400具有更高的叠盘数量,即允许吸塑盒组400包括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更多的吸塑盒410,在实际生产中可以实现叠盘50盘以上。
在分盘过程中,位于吸塑盒组400下方的升降机构200上升,利用升降机构200的托板210将吸塑盒组400支撑,随后拨盘气缸131工作,驱动连杆组件132进而使得两个拨片122在横向上彼此远离从而解除对吸塑盒组400的支撑,此时吸塑盒组400完全由升降机构200支撑。进一步地,升降机构200的托板210下降一个吸塑盒410的高度,拨盘气缸131再次工作,两个拨片122在横向上彼此靠近,对最下方的吸塑盒410以上的其余吸塑盒410进行支撑,这时开启升降机构200的真空吸盘212,使其吸住最下方的吸塑盒410。升降机构200进一步下降,使得最下方的吸塑盒410在真空吸盘212和该吸塑盒410以及其内部容纳的玻璃的重力的作用下从吸塑盒组400中分离出来,这时真空吸盘212停止工作,升降机构200继续下降,直至分离出的吸塑盒410与传送结构接触进而被传送走,随后升降机构200可以继续下降复位或者重复上述工作过程。
因此,在分盘的过程中,真空吸盘212能够确保最下方的吸塑盒410在真空吸盘212的作用下从吸塑盒组400分离,从而避免吸塑盒组400堆叠而导致无法分盘的情况的出现,确保分盘可靠进行。在此基础上,叠盘的过程可以与上述过程相反,在叠盘的过程中,真空吸盘212可以在于待纳入吸塑盒组400的吸塑盒410接触时开启以确保吸塑盒410稳定,当然也可以关闭以节约能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创新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叠盘组进行分盘和叠盘,所述叠盘分料装置包括:
基部;
拨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基部,并包括沿着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拨动构件和第二拨动构件,所述第一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拨动构件彼此靠近以用于承载所述叠盘组以及彼此远离以对所述叠盘组解除承载;
升降机构,在所述拨动组件对所述叠盘组解除承载的情况下承载所述叠盘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基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拨动组件还包括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导向构件和第二导向构件,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叠盘组两侧;
所述第一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拨动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并分别随着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运动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运动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均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向部,第一拨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第二拨动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部形成为导杆,所述导杆绕着自身轴线旋转,以驱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的所述第一拨动构件运动,以及驱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构件的所述第二拨动构件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同步运动相同的幅度,且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同步运动相同的幅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杆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组件被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被驱动;
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杆组件,所述第二连杆组件被驱动以使得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包括的两个所述导向部被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分别用于限定所述叠盘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彼此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之间的距离能够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盘分料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与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均连接,所述第一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的下端的距离,所述第二调节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同步地调节所述第一导向构件和所述第二导向构件二者的上端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吸附构件,所述吸附构件用于在所述升降机构吸附叠盘组的下端的盘构件,以及能够吸附待纳入到所述叠盘组的所述盘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盘分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盘分料装置还包括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设置于所述基部,并将从所述叠盘组分离的盘构件以及待纳入所述叠盘组的所述盘构件沿着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传送。
CN202120283041.1U 2021-02-01 2021-02-01 叠盘分料装置 Active CN214242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3041.1U CN214242902U (zh) 2021-02-01 2021-02-01 叠盘分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3041.1U CN214242902U (zh) 2021-02-01 2021-02-01 叠盘分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42902U true CN214242902U (zh) 2021-09-21

Family

ID=77795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3041.1U Active CN214242902U (zh) 2021-02-01 2021-02-01 叠盘分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42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60803B (zh) 一种电池片料盒输送切换装置
CN213137000U (zh) 一种全自动pcb分板机
CN212639041U (zh) 一种翻面抓取机构及上料装置
CN212639185U (zh) 一种分盘上料机构及上料装置
CN213444982U (zh) 拆垛输送系统
CN110626699A (zh) 一种托盘缓存装置及智能柜
CN113371468A (zh) 塑料瓶隔板码垛及隔板拆垛全自动多功能一体机
CN214242902U (zh) 叠盘分料装置
CN110254859B (zh) 一种装箱系统
CN114873289A (zh) 一种供盘装置
US4364702A (en) Apparatus for stacking objects or groups of objects
JP2009523681A (ja) パレット詰め装置用の仕分け方法及び仕分けステーション
CN114620478A (zh) 一种高位码垛装置
CN213921710U (zh) 一种新型高效叠垛机
CN219620060U (zh) 一种料仓
CN112224521A (zh) 一种新型高效叠垛机
CN111453417A (zh) 一种Tray盘供料装置
CN220866270U (zh) 试剂盘耗材自补装置及试剂盘耗材自补系统
CN215401542U (zh) 一种托盘上料设备
RU2807266C1 (ru) Высокоскоростная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ая машина для упаковки блистеров в коробки
CN219940192U (zh) 一种用于盒装药品的下料输送装置
CN213230857U (zh) 一种纸板堆码输送装置
US5484050A (en) Catalog stacker and loader
CN218664118U (zh) 一种硬币卷输送装置
CN219807065U (zh) 一种鸡蛋盒自动贴标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