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23380U - 换热装置和空调 - Google Patents

换热装置和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23380U
CN214223380U CN202022892820.XU CN202022892820U CN214223380U CN 214223380 U CN214223380 U CN 214223380U CN 202022892820 U CN202022892820 U CN 202022892820U CN 214223380 U CN214223380 U CN 214223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side plate
heat
plate
exchan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928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铁钢
劳同炳
王命仁
李宏伟
崔渊博
罗伟洪
廖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928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23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23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2338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22393 priority patent/WO2022116674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空调,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叠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扣合件,固定件与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扣合件与固定件相连,所述扣合件的一部分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或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减小了换热装置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空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还实现了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相对固定,提高了换热装置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换热装置和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热装置和具有该换热装置的空调。
背景技术
换热装置是空调与外界进行热交换的关键部件,相关技术中,为提高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一般采用两排或三排换热器的结构,多排换热器的两端通过顶板和底板固定。
但是在空调设备中,多排换热器结构占用空间大,影响空调内部空间的使用,还导致空调的整体尺寸变大,影响空调的市场吸引力。
此外,空调系统中不同部位的风速不同,因此,换热装置不同位置的换热效率也不同,多排换热器会导致部分换热器换热能力浪费,从而导致空调的性价比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的整体体积小,有利于节约空调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换热装置的空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连接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叠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扣合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扣合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不同高度尺寸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减小了换热装置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空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此外,还设计了不同高度尺寸的换热器专用的连接组件,将第二换热器悬挂在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实现了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换热器的相对固定,且便于拆卸,提高了换热器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或者,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均包括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引导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五侧板、第六侧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第六侧板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板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侧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平齐,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为0.5-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平齐,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同一端的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一体形成,或者,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同一端的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为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换热装置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换热装置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换热装置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组件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换热装置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多排高度相同的换热装置的不同位置的迎面风速分布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换热装置不同位置的迎面风速分布图。
附图标记:
第一换热器1,第一边板11,
第二换热器2,第二边板21,
连接组件3,
第一固定件31,第三侧板311,第四侧板312,第二连接板313,第二固定件32,第五侧板321,第六侧板322,第三连接板323,
扣合件33,第一侧板331,第二侧板332,第一连接板333,引导板334,第一扣合件335,第二扣合件336,第一连接件3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连接组件3,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在第一换热器1的厚度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前后方向)上叠置,第一换热器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换热器1高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空调的壳体内,且在第一换热器1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出风口和风机,空气在换热装置内进行换热后经出风口排出。
连接组件3包括固定件和扣合件33,固定件与第一换热器1或者第二换热器2相连,扣合件33与固定件相连,扣合件33的一部分与第一换热器1的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和/或第二换热器2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相接触。由此,第二换热器2通过连接组件悬挂在第一换热器上。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空调系统中不同部位的风速不同,因此,换热装置不同位置的换热效率也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可以根据风速调整第二换热器2的位置,如将第二换热器2安装在靠近风机的位置处,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同时工作,提高风机处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而远离风机的位置则只需要第一换热器1换热即可满足换热需求,不仅降低了空调的生产成本,还减小了换热装置的体积,换热装置占用空间小,有利于空调内部空间的充分利用,并且可减小空调的整体尺寸,以提高空调的市场吸引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通过设置不同高度尺寸的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减小了换热装置的整体体积,提高了空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此外,还设计了不同高度尺寸的换热器专用的连接组件3,将第二换热器2悬挂在第一换热器1的一侧,实现了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的相对固定,且便于拆卸,提高了换热装置的连接稳定性,降低了装配难度。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件33包括第一侧板331、第二侧板332和第一连接板333,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在第二换热器2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侧板331与第一连接板333的一端相连,第二侧板332与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相连,第一侧板331与固定件相连,第一连接板333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和/或第二换热器2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相接触,以将第二换热器2悬挂在第一换热器1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31与第二换热器2远离第一换热器1的一侧相接触,第二侧板332与第一换热器1的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侧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31应与第二换热器2内的固定件相连,扣合件33扣合在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和第二换热器2的第一端。如此设置,可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沿其厚度方向移动,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分离,进一步提高了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31位于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之间,第二侧板332与第一换热器1的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侧相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31应与第二换热器2内的固定件相连,扣合件33扣合在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实现了第一换热器1与第二换热器2的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件33还包括引导板334,引导板334用于引导扣合件33扣合在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具体地,引导板334与第二侧板332远离第一连接板333的一端相连,引导板334在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方向上沿远离第一连接板333的方向朝向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侧倾斜。
如此设置,在安装第二换热器2时,只需将扣合件33由第一换热器1的上方向下移动,扣合件33在引导板334的作用下扣合在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以将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相连。
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31,第一固定件31沿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方向设置在第二换热器2内部,具体地,第一固定件31包括第三侧板311、第四侧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第三侧板311与第四侧板312在第二换热器2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优选地,第三侧板311与第二换热器2远离第一换热器1的内壁相接触,第四侧板312与第二换热器2靠近第一换热器1的内壁相接触。
第二连接板313的一端与第三侧板311相连,第三侧板311相的另一端与第四侧板312相连,第一侧板331与第三侧板311相连,以将扣合件33与固定件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换热器2内部需要沿其长度方向布置换热管路,因此,第二连接板313上需要开设供换热管路穿过的通孔。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扣合件33包括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在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均包括第一侧板331和第一连接板333。相应的,第二换热器2内设有两个第一固定件31,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分别与一个第一固定件31相连。由此,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配合,可以防止第二换热器2发生倾斜。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为U形换热器,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设在U形换热器的中部,从而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除此之外,换热装置还可以为G形换热器或者其他结构的换热器,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的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
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32,第二固定件32沿第一换热器1的高度方向设置在第一换热器1的内部,第二固定件32包括第五侧板321、第六侧板322和第三连接板323,第五侧板321与第六侧板322在第一换热器1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第三连接板323的一端与第五侧板321相连,第三连接板323的另一端与第六侧板322相连,第二侧板332与第五侧板321相连。
如此设置,可以将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通过连接组件3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不能再相对移动,连接更加稳定。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设有第一通孔(未示出),第一换热器1设有第二通孔(未示出),连接组件3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37和第二连接件(未示出),第一连接件337贯穿所述第一通孔以连接扣合件33和第一固定件31,第二连接件贯述第二通孔以连接扣合件33和第二固定件32,第一连接件337和第二连接件优选为螺栓。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平齐,或者,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二端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二端平齐。
第二换热器2的两种位置均可以减小换热装置的体积,第二换热器2的具体位置应根据空调风机的位置确定,且为了将换热效率最大化,第二换热器2应与第一换热器1靠近风机的一端平齐。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为0.5-0.6,换言之,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为第一换热器1的高度的0.5-0.6倍。
图10是现有技术中多排高度相同的换热器不同位置的迎面风速分布图,图中的纵坐标代表被测点的风速大小,横坐标指被测点和风机之间的距离与换热器的最大高度之比,且横坐标越大,代表被测点距离风机的距离越远。如图10所示,换热器与风机的距离为换热器最大高度的0.5-0.6倍时,风速维持在极小值,并且随着距离的增加,风速的变动很小,换言之,距离风机较远的位置风速很小,因此,多排的换热器并不会有效增加换热效率,因此只在风速较大的位置设置第二换热器2即可。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不同位置的迎面风速分布图,并且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与第一换热器1的高度之比为0.5,图中的纵坐标代表被测点的风速大小,横坐标指被测点和风机之间的距离与第二换热器2的最大高度之比,如图11所示,当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尺寸为第一换热器1高度尺寸的0.5倍时,第二换热器2不同位置处的风速比较均匀,第二换热器2不同高度的换热效率相差不大,并不会对空调的换热效率造成过多影响。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换热器1还包括第一边板11,第一边板11设在第一换热器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二换热器2还包括第二边板21,第二边板21设在第二换热器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上均设有供换热管路穿过的通孔。
第一换热器1的长度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二换热器2长度方向(图2中箭头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的两端平齐,因此,位于换热装置同一端的第一边板11与第二边板21也平齐,位于换热装置同一端的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一体形成,或者,位于换热装置同一端的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相连。
如此设置,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可以起到连接作用,防止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相对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边板21的长度可以与第二换热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可以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第二边板21的长度还可以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相同,由此,第二边板21和第一边板11可通用,便于后期的维护和更换,并且第二边板21还可以与现有的换热装置的边板通用,无需单独加工,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包括换热装置,该换热装置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该空调的换热装置整体体积小,有利于提高空调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且空调的整体尺寸可进一步减小,有利于提高市场吸引力。
下面参考附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的换热装置。
如图1-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2和连接组件3,第二换热器2与第一换热器1在第一换热器1的厚度方向上叠置,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为0.5,且第一换热器1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与第二换热器2在其高度方向上的第一端平齐。
第一换热器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第二换热器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平齐,第一换热器1的两端设有第一边板11,第二换热器2的两端设有第二边板21,位于换热装置同一端的第一边板11和第二边板21一体形成。
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件31、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第一固定件31沿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二换热器2的内部,第一固定件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固定件31沿第二换热器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第一固定件31包括第三侧板311、第四侧板312和第二连接板313,第三侧板311与第二换热器2远离第一换热器1的内壁相接触,第四侧板312与第二换热器2靠近第一换热器1的内壁相接触。第二连接板313的一端与第三侧板311相连,第三侧板311相的另一端与第四侧板312相连。
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件31相连,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均包括第一侧板331、第二侧板332、第一连接板333和引导板334,第一侧板331和第二侧板332相互平行,第一连接板333的一端与第一侧板331相连,第一连接板333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332相连,引导板334与第二侧板332远离第一连接板333的一端相连,引导板334在第二换热器2的高度方向上沿远离第一连接板333的方向朝向远离第二换热器2的一侧倾斜。
在安装第二换热器2时,只需将第一扣合件335和第二扣合件336扣合在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端即可,便于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叠置,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件和扣合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相连,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固定件相连,所述扣合件的一部分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相连,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固定件相连,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一端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或者,
所述第一侧板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还包括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相连,所述引导板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高度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一侧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沿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器内部,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三侧板、第四侧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三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侧板相连,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件包括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一扣合件和所述第二扣合件均包括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引导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沿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五侧板、第六侧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五侧板与所述第六侧板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五侧板相连,所述第三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侧板相连,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五侧板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一端平齐,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所述第二端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在其高度方向上的尺寸之比为0.5-0.6。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还包括第一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设在所述第一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二换热器还包括第二边板,所述第二边板设在所述第二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换热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平齐,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同一端的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一体形成,或者,位于所述换热装置同一端的所述第一边板和所述第二边板相连。
1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装置。
CN202022892820.XU 2020-12-02 2020-12-02 换热装置和空调 Active CN214223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2820.XU CN214223380U (zh) 2020-12-02 2020-12-02 换热装置和空调
PCT/CN2021/122393 WO2022116674A1 (zh) 2020-12-02 2021-09-30 换热装置和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92820.XU CN214223380U (zh) 2020-12-02 2020-12-02 换热装置和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23380U true CN214223380U (zh) 2021-09-17

Family

ID=7770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92820.XU Active CN214223380U (zh) 2020-12-02 2020-12-02 换热装置和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2338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7030A (zh) * 2020-12-02 2022-06-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WO2022116674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7030A (zh) * 2020-12-02 2022-06-0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WO2022116674A1 (zh) * 2020-12-02 2022-06-09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换热装置和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223380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
CN214223381U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
EP3009755B1 (en)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214502161U (zh) 换热器和窗式空调器
CN202511396U (zh) 室外机热交换器、空调器和除湿机
CN218448115U (zh) 一种储能集装箱
CN215412219U (zh) 电控盒、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14577030A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
WO2022116674A1 (zh) 换热装置和空调
CN101349468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热交换器固定支架结构
CN220707783U (zh) 一种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蒸发器端板结构
CN107235018B (zh) 支架总成
CN218972787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215983191U (zh) 一种换热器及空调器
CN219083490U (zh) 底盘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02501611U (zh) 一种空调器的微通道换热器固定安装结构
CN212809664U (zh) 一种超清拼接屏
CN211982410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系统的变频器及变频柜
CN216205494U (zh) 换热器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846498U (zh) 蒸发器机组结构及空调
CN21374703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固定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4103448A1 (zh) 顶置式空调器及车辆
CN213984678U (zh) 一种带双排扁管的换热器
CN216645036U (zh) 一种斜u翅片换热器组件
CN219103457U (zh) 底盘组件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