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17349U -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 Google Patents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217349U CN214217349U CN202022734755.8U CN202022734755U CN214217349U CN 214217349 U CN214217349 U CN 214217349U CN 202022734755 U CN202022734755 U CN 202022734755U CN 214217349 U CN214217349 U CN 214217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powder
- conveying
- cooling
- stor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包括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来料温度筛选模块、上料模块以及储存模块;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用于输送粉料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降温;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设置于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与所述上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并仅允许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进入所述上料模块;所述上料模块用于将粉料输送至所述储存模块;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粉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既有效保证进入储存模块4内的粉料温度处于储存模块的承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了粉尘输送储存过程对人员健康的危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背景技术
热脱附设备处理工业废白土、含油污泥、市政污泥等物料时,通过热脱附工艺对物料进行处理,排出固渣进行储存。固渣处理达标后,可作为建筑填充材料(制砖或陶粒)二次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热脱附设备处理后的固渣含油率2%以下,出料温度在300~400℃,出料颗粒度小于3mm,处于粉料状态。相关技术中,通常将这些粉料输送至储料装置进行储存。
目前行业中粉料输送方式有干法输送和湿法输送两大类。
干法输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机械力输送
主要是借助机械装置的机械力作用来输送粉体物料。常用的机械装置有带式输送装置、链式输送装置、螺旋式输送装置、刮板式输送装置以及振动式输送装置。
(2)气力输送
气力输送指借助空气在管道中的流动来输送干燥散状固体颗粒物料。空气的流动直接给管道内物料粒子提供移动所需的能量,管内空气流动则是由管子两端压力差来推动。
(3)容器输送
容器输送指散装输送和容器搬运,散装输送指运用专用船、专用货车、罐车输送。容器搬运指运用集装容器、箱、袋。
湿法输送主要是水力输送或浆体输送,是用管道来输送由固体颗粒和水组成的混合体。它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占地少、污染小、安全可靠和可合理配置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煤炭、冶金、化工、水利和环保等诸多工业领域。
湿法输送由于出料含水率高,会对后续制陶粒或制砖有影响。容器输送无法连续生产,气力输送不适用于粘结性强、吸湿性强的物料。
储料装置主要为出料棚形式及储仓形式。
由于粉料在出料时温度较高,常规的储料装置很难承受,因此在将粉料输送至储料装置后还需要人工对粉尘进行检测、处理,达标后才能进行储存。而由于粉料易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粉尘,本身就具有较大的污染性,而且由于温度很高,因此造成储料装置内部操作环境恶劣,严重危害人员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包括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来料温度筛选模块、上料模块以及储存模块;
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用于输送粉料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降温;
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设置于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与所述上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并仅允许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进入所述上料模块;
所述上料模块用于将粉料输送至所述储存模块;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粉料。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包括分料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分料器用于控制粉料的输送路径,并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进入所述上料模块的输送路径。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分料器为Y型分料器,所述Y型分料器包括进料口、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用于接收由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上料模块;
所述Y型分料器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所述第一出料口并关闭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Y型分料器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未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所述第二出料口并关闭所述第一出料口。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包括第一冷却输送装置以及第二冷却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用于将热脱附设备排出的粉料输送至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一次降温;
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用于将粉料输送至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二次降温;
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为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为带式冷却输送装置、链式冷却输送装置、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刮板式冷却输送装置以及振动式冷却输送装置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的输送距离短于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的输送距离。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上料模块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进料装置;
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将粉料提升至高于所述储存模块的高度;
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粉料由所述提升装置输送至所述储存模块。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储存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料装置与两个所述储存模块均连接,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两个所述储存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进料装置为刮板输送装置,每个所述储存模块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刮板输送装置位于两个所述进料口之间,且所述刮板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对准一个所述进料口。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储存模块包括斗式储料仓、出料阀以及出料管;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顶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阀封闭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阀的下方。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储存模块还包括振动给料器,所述振动给料器设置在所述斗式储料仓上。
可选地,上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中,所述储存模块还包括除尘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网,所述除尘器用于除去所述出气网上的粉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能够在粉料输送的过程中自动对齐冷却降温,并对冷却后的粉料温度进行筛选,仅将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通过上料模块输送至储存模块内储存,全过程自动完成,既有效保证进入储存模块内的粉料温度处于储存模块的承受范围内,同时又省去了人工检测、处理的步骤,从而避免了粉尘输送储存过程对人员健康的危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来料温度筛选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两个储存模块的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两个储存模块的逻辑控制图。
附图标记:
1-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0-第一冷却输送装置、11-第二冷却输送装置、2-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0-分料器、200-进料口、201-第一出料口、202-第二出料口、21-温度传感器、3-上料模块、30-提升装置、31-进料装置、4-储存模块、40-斗式储料仓、41-出料阀、42-出料管、43-振动给料器、5-旋转给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上料模块3以及储存模块4四大模块。其中,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用于输送粉料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降温。
本实施例中的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机械式冷却输送装置,例如带式冷却输送装置、链式冷却输送装置、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刮板式冷却输送装置以及振动式冷却输送装置等。这些冷却输送装置中,带有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由于可以同时向粉料输送室内的螺杆以及围成粉料输送室的换热壁内注入冷却液,并且粉料在输送时会被不停搅拌,因此冷却降温效果最佳。但由于其依靠单螺杆或者双螺杆进行粉料输送,因此螺杆的长度受到限制,很难进行长距离输送,并且通常仅能沿直线输送。而其他几种冷却输送装置相较于螺旋式输送装置,由于只能通过围成粉料输送室的换热壁进行冷却,因此其冷却效果较差,但却可以进行较长距离的输送,并且可以较为灵活地变换方向以及高低。
因此,如图1所示,为了综合提升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的冷却以及输送效果,本实施例中的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包括第一冷却输送装置10以及第二冷却输送装置11。第一冷却输送装置10为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第一冷却输送装置可以连接热脱附设备出料口上的旋转给料阀5,旋转给料阀5在向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10输送高温粉料的同时可以锁住热脱附设备内部的气体,保持气密性。第一冷却输送装置10用于将热脱附设备排出的粉料短距离斜向输送至刮板式冷却输送装置11的入料口上方,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一次降温。
之后粉料再通过第二冷却输送装置11进行长距离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可以抬升一定高度,最终将粉料输送至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冷却输送装置11为带式冷却输送装置、链式冷却输送装置、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刮板式冷却输送装置以及振动式冷却输送装置中的一种。在输送中第二冷却输送装置11会对粉料进行二次降温。通过一次降温以及二次降温,可以将400℃左右的高温粉料最终冷却降温至80℃左右。
然而,由于冷却过程受到粉料温度、冷却时间、冷却液温度、传热效率、粉料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冷却时间又与输送速度以及输送距离相关,因此冷却温度难以精确控制。
这就造成粉料通过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的冷却所达到的温度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而受限于储存模块4的承受上限,因此超出温度上限的粉料是不被允许进入储存模块4的。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这部分粉料进入储存模块4,将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设置在了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与上料模块3之间。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会对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会设定一个温度上限,并仅允许处于该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进入上料模块3,而超出该设定温度的粉料则无法进入上料模块3。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来料温度筛选模块2可包括分料器20以及温度传感器21(例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21可以设置在分料器20上,用于对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1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分料器20用于控制粉料的输送路径,针对温度传感器21检测的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分料器20将开启进入上料模块3的输送路径。
更为具体地,分料器20可以采用Y型分料器,Y型分料器包括进料口200、第一出料口201以及第二出料口202,进料口200用于接收由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第一出料口201与第二出料口202上均设置有阀门,第一出料口连通上料模块3。
Y型分料器20针对温度传感器21检测的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将开启第一出料口201并关闭第二出料口202,使得这部分粉料可以由第一出料口201进入上料模块3。Y型分料器20针对温度传感器检测未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则会开启第二出料口202并关闭第一出料口201,使得这部分高温粉料由第二出料口202排出而无法进入上料模块3。可以在第二出料口202外设置一废料箱用于截取高温粉料,以便于输送处理。
上料模块3将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进一步输送至储存模块4进行储存,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模块3可以包括提升装置30以及进料装置31。其中,提升装置30用于将粉料提升至高于储存模块4的高度,进料装置31用于将粉料由提升装置30输送至储存模块4。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储存更多的粉料,如图3所示,可以设置两个储存模块4,分别为1#和2#,进料装置31与两个储存模块4均连接,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两个储存模块4中的任意一个。其中1#储存模块4可以作为日常储存之用,进料装置31优先将粉料输送至该储存模块4内,2#储存模块4作为备用储存之用。在两个储存模块4内部可以设置料位传感器,当1#储存模块4内部处于高料位时,进料装置31将改变粉料的输送路径,将其输送至2#储存模块4内。当2#储存模块4也处于高料位时,系统可以报警提示,甚至主动停机。其逻辑控制图如4所示。
如图3所示,进料装置31可以为刮板输送装置,每个储存模块4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料口(图中未示出),刮板输送装置位于两个进料口之间,且刮板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对准一个进料口。提升装置30将粉料提升后输送至刮板输送装置上,刮板输送装置则通过正转和反转控制粉料的输送路径,进而使粉料进入所选择的储存模块4内。
本实施例通过上述过程可以保证储存模块4内部所储存的粉料温度不会超过储存模块4的承受范围。并且,粉料的输送与储存全过程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处理,因此有效避免了粉尘输送储存过程对人员健康的危害。
并且,本实施例中由旋转给料阀5至储存模块4可以设计为全封闭输送结构,实现粉料的密闭输送,大幅降低环境污染。
如图1所示,为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便捷性,储存模块4可以包括斗式储料仓40、出料阀41以及出料管42。进料口设置在斗式储料仓40的顶部,斗式储料仓40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图中未标号),出料阀41封闭出料口,出料管42连接出料阀41的下方。当需要从储存模块4内取出粉料时,可以将粉料储存车直接行使至出料管42的下方,将出料管42与粉料储存车的储存罐入口直接对接密封,之后开启出料阀41,粉料便会自行由斗式储料仓40落入下方的储存罐内。为了方便对接不同车型,出料管42可以采用伸缩式软管。
为了便于粉料进入斗式储料仓40,在斗式储料仓40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出气网(图中未时出),在粉料由进料口进入斗式储料仓40时,斗式储料仓40内部的空气可以由出气网排出,以免形成气堵。出气网可以有效阻挡粉尘,但长期使用后粉尘会不断堵塞出气网,造成排气不畅。为此,本实施例的储存模块4内可以设置除尘器(图中未时出),当出气网被堵塞时,除尘器可以除去出气网上的粉尘,使其重新保持畅通。
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斗式储料仓40上设置若干振动给料器43,定时对斗式储料仓40进行敲击振动,有效防止粉料黏壁,敲击频率可在线调整。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既有效保证进入储存模块4内的粉料温度处于储存模块的承受范围内,同时又避免了粉尘输送储存过程对人员健康的危害。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例,对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来料温度筛选模块、上料模块以及储存模块;
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用于输送粉料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降温;
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设置于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与所述上料模块之间,用于对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并仅允许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进入所述上料模块;
所述上料模块用于将粉料输送至所述储存模块;
所述储存模块用于储存粉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包括分料器以及温度传感器;
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分料器用于控制粉料的输送路径,并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进入所述上料模块的输送路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器为Y型分料器,所述Y型分料器包括进料口、第一出料口以及第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用于接收由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所输送的粉料,所述第一出料口与所述第二出料口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出料口连通所述上料模块;
所述Y型分料器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所述第一出料口并关闭所述第二出料口,所述Y型分料器针对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未处于设定温度以下的粉料开启所述第二出料口并关闭所述第一出料口。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式冷却输送模块包括第一冷却输送装置以及第二冷却输送装置;
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用于将热脱附设备排出的粉料输送至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一次降温;
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用于将粉料输送至所述来料温度筛选模块,并对输送中的粉料进行二次降温;
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为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为带式冷却输送装置、链式冷却输送装置、螺旋式冷却输送装置、刮板式冷却输送装置以及振动式冷却输送装置中的一种,所述第一冷却输送装置的输送距离短于所述第二冷却输送装置的输送距离。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模块包括提升装置以及进料装置;
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将粉料提升至高于所述储存模块的高度;
所述进料装置用于将粉料由所述提升装置输送至所述储存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模块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进料装置与两个所述储存模块均连接,并用于将粉料输送至两个所述储存模块中的任意一个。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为刮板输送装置,每个所述储存模块的顶部均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刮板输送装置位于两个所述进料口之间,且所述刮板输送装置的两端分别对准一个所述进料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模块包括斗式储料仓、出料阀以及出料管;
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顶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阀封闭所述出料口,所述出料管连接所述出料阀的下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模块还包括振动给料器,所述振动给料器设置在所述斗式储料仓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粉尘输送储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模块还包括除尘器,所述斗式储料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网,所述除尘器用于除去所述出气网上的粉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4755.8U CN214217349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34755.8U CN214217349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217349U true CN214217349U (zh) | 2021-09-17 |
Family
ID=77698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34755.8U Active CN214217349U (zh) | 2020-11-23 | 2020-11-23 |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217349U (zh) |
-
2020
- 2020-11-23 CN CN202022734755.8U patent/CN2142173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88046B (zh) |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细灰气力输送方法 | |
CN103332458B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细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3333983B (zh) | 一种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3332494B (zh) | 一种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 |
CN103332493B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 |
CN214217349U (zh) | 粉尘输送储存系统 | |
CN203428455U (zh) |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细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210392931U (zh) | 一种焦粉喷吹输送系统 | |
CN209080971U (zh) | 一种气体卸车与管链输送相结合的粉料卸货装置 | |
CN201473058U (zh) | 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系统中输送装置 | |
CN103332489B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 |
CN206089410U (zh) | 一种污泥储存和输送系统 | |
CN103333985B (zh) |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3388045B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2009850A (zh) | 正负一体化多功能泵系统中输送装置 | |
CN203373375U (zh) | 一种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3318648B (zh) | 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 |
CN209814999U (zh) | 污油泥用联合上料装置 | |
CN210504514U (zh) | 一种生物质直燃的燃料储存输送系统 | |
CN203373372U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211687469U (zh) | 一种热相分离处理固渣储运装置 | |
CN215446436U (zh) | 一种锅炉床料添加设备 | |
CN217818156U (zh) | 一种喷吹装置与燃烧炉 | |
CN203428454U (zh) | 一种转炉煤气干法除尘细灰气力输送系统 | |
CN103333982B (zh) | 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粗灰气力输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