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9893U -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9893U
CN214189893U CN202022970416.XU CN202022970416U CN214189893U CN 214189893 U CN214189893 U CN 214189893U CN 202022970416 U CN202022970416 U CN 202022970416U CN 214189893 U CN214189893 U CN 2141898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pull rod
handrail
motorcycle
kel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704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符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nsh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nsh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nsh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nsha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7041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98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98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98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包括摩托车后货架,所述摩托车后货架的上端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摩托车后货架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摩托车后货架与扶手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中空槽,所述支撑杆靠近拉杆的一侧设有与中空槽相通的开口,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中空槽内,所述中空槽内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下端贯穿拉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拉杆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背景技术
摩托车,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运动器械。从大的方向上来说,摩托车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旅行车等,摩托车后扶手作为摩托车一个重要的部件,对摩托车的外观和使用功能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单一,无法根据不同身高的乘客进行调节,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摩托车后扶手结构单一,无法根据不同身高的乘客进行调节,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提出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包括摩托车后货架,所述摩托车后货架的上端设有扶手,所述扶手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所述摩托车后货架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相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摩托车后货架与扶手之间设有拉杆,所述支撑杆内设有中空槽,所述支撑杆靠近拉杆的一侧设有与中空槽相通的开口,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中空槽内,所述中空槽内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滑杆的下端贯穿拉杆,所述第一滑杆与拉杆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顶端侧壁和拉杆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上端与拉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之间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和第二移动杆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中空槽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卡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与卡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卡杆为倾斜设置,且卡杆向下倾斜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滑杆远离卡杆的一端与中空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槽内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卡杆相对应的卡孔,所述卡杆向上倾斜的一端贯穿支撑杆并延伸至卡孔内,所述卡杆与支撑杆之间为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滑杆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和中空槽内侧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卡杆的外侧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中空槽内侧壁相抵。
优选地,所述拉杆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优选地,所述扶手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套。
有益效果:
1.使用时,用户手部握住扶手以提高乘坐时的稳定性,需要调节高度时,向上拉动拉杆,同时,拉杆对第一弹簧进行挤压使其变形,通过第一滑杆可提高拉杆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拉杆带动第二移动杆向上移动,第二移动杆通过齿条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转动,齿轮通过与齿条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一移动杆向下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移动,使卡杆从卡孔内脱离,通过第二滑杆的设置,可提高卡杆移动时稳定性,此时,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推拉扶手带动支撑杆移动,当移动至指定高度后,松开拉杆,通过第一弹簧的恢复力推动拉杆向下移动复位,拉杆带动第二移动杆向下移动,第二移动杆通过齿条与齿轮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一移动杆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杆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移动至卡孔内,从而对当前高度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
2.通过第二弹簧的设置,可防止卡杆从卡孔内脱落,通过第一滚珠的设置,可降低卡杆移动时的阻力,通过第二滚珠的设置,可降低拉杆移动时的阻力,通过橡胶垫的设置,可提高用户手部的握持感,通过橡胶套的设置,可提高用户手部的握持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摩托车后货架,2-支撑杆,3-第一滑杆,4-第一弹簧, 5-拉杆,6-扶手,7-第一移动杆,8-齿条,9-齿轮,10-卡杆,11- 第二滑杆,12-第二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包括摩托车后货架1,摩托车后货架1的上端设有扶手6,扶手6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套,用于提高用户手部的握持感,扶手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2,用于支撑扶手6,摩托车后货架1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2 相对应的插槽,支撑杆2的下端延伸至插槽内;
本实施例中,摩托车后货架1与扶手6之间设有拉杆5,用于带动第二移动杆12移动,拉杆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用于提高用户手部的握持感,支撑杆2内设有中空槽,支撑杆2靠近拉杆5 的一侧设有与中空槽相通的开口,拉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中空槽内,拉杆5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用于降低拉杆5移动时的阻力,第二滚珠与中空槽内侧壁相抵;
本实施例中,中空槽内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用于提高拉杆5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一滑杆3的下端贯穿拉杆5,第一滑杆3与拉杆5之间为滑动连接,第一滑杆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用于带动拉杆5移动进行复位,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顶端侧壁和拉杆5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 7和第二移动杆12,第一移动杆7用于带动连接杆移动,第二移动杆 12用于带动齿轮9转动,第二移动杆12的上端与拉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一移动杆7和第二移动杆12之间设有齿轮9,用于带动第一移动杆7移动,齿轮9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第一移动杆7和第二移动杆1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齿轮9相啮合的齿条8,用于起到啮合作用,中空槽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卡杆10,用于对当前高度进行固定,第一移动杆7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与卡杆10的上端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卡杆10为倾斜设置,且卡杆10向下倾斜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1,用于提高卡杆10移动时的稳定性,第二滑杆 11远离卡杆10的一端与中空槽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滑杆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用于防止卡杆10从卡孔内脱离,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10和中空槽内侧壁相抵,插槽内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卡杆10相对应的卡孔,卡杆10向上倾斜的一端贯穿支撑杆2并延伸至卡孔内,卡杆10与支撑杆2之间为滑动连接,支撑杆2内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用于降低卡杆10移动时的阻力,第一滚珠与卡杆10的外侧壁相抵;
本实施例中,需要调节高度时,向上拉动拉杆5,同时,拉杆5 对第一弹簧4进行挤压使其变形,通过第一滑杆3可提高拉杆5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拉杆5带动第二移动杆12向上移动,第二移动杆 12通过齿条8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9转动,齿轮9通过与齿条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一移动杆7向下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杆7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10移动,使卡杆10从卡孔内脱离,通过第二滑杆11的设置,可提高卡杆10移动时稳定性,此时,根据需要向上或向下推拉扶手 6带动支撑杆2移动,当移动至指定高度后,松开拉杆5,通过第一弹簧4的恢复力推动拉杆5向下移动复位,拉杆5带动第二移动杆 12向下移动,第二移动杆12通过齿条8与齿轮9啮合的作用带动第一移动杆7向上移动,通过第一移动杆7通过连接杆带动卡杆10移动至卡孔内,从而对当前高度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身高的乘客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包括摩托车后货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后货架(1)的上端设有扶手(6),所述扶手(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支撑杆(2),所述摩托车后货架(1)的上端设有与支撑杆(2)相对应的插槽,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延伸至插槽内,所述摩托车后货架(1)与扶手(6)之间设有拉杆(5),所述支撑杆(2)内设有中空槽,所述支撑杆(2)靠近拉杆(5)的一侧设有与中空槽相通的开口,所述拉杆(5)的两端分别贯穿两个开口并延伸至中空槽内,所述中空槽内顶端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3),所述第一滑杆(3)的下端贯穿拉杆(5),所述第一滑杆(3)与拉杆(5)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所述第一弹簧(4)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顶端侧壁和拉杆(5)的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所述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上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移动杆(7)和第二移动杆(12),所述第二移动杆(12)的上端与拉杆(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7)和第二移动杆(12)之间设有齿轮(9),所述齿轮(9)的两端分别与中空槽内相对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7)和第二移动杆(12)相对的侧壁上均设有与齿轮(9)相啮合的齿条(8),所述中空槽内靠近底部的位置设有卡杆(10),所述第一移动杆(7)的下端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与卡杆(10)的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卡杆(10)为倾斜设置,且卡杆(10)向下倾斜的一端滑动插设有第二滑杆(11),所述第二滑杆(11)远离卡杆(10)的一端与中空槽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插槽内侧壁上均匀分布有多个与卡杆(10)相对应的卡孔,所述卡杆(10)向上倾斜的一端贯穿支撑杆(2)并延伸至卡孔内,所述卡杆(10)与支撑杆(2)之间为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杆(11)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卡杆(10)和中空槽内侧壁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内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与卡杆(10)的外侧壁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连接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与中空槽内侧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6)上固定套接有橡胶套。
CN202022970416.XU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Active CN2141898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0416.XU CN21418989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70416.XU CN21418989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9893U true CN214189893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1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70416.XU Active CN214189893U (zh) 2020-12-10 2020-12-10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98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3026U (zh) 踏板车和组合
CN103863441A (zh) 垂直升降式自行车停车架
EP3191359A1 (en) Device for mounting a top box to a motorcycle
CN203199112U (zh) 可变轮式脚踏车
CN214189893U (zh) 一种可调式摩托车后扶手
GB2537029A (en) Bicycle with detachable head-tube subassembly
CN206141711U (zh) 多功能儿童滑板车
CN202089167U (zh) 可折叠、变形的脚踏车
CN106005190A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11519741U (zh) 一种多功能童车
CN210681017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
CN211724600U (zh) 一种新型高尔夫球车
CN201245203Y (zh) 折叠式双前轮转向三轮自行车
AU2005212203A1 (en) Improvements to steering apparatus
CN220483481U (zh) 一种儿童车
CN107719562B (zh) 一种可折叠母子车
CN202061367U (zh) 变形玩具机器人
CN213292581U (zh) 儿童三轮车
CN105711717B (zh) 一种折叠自行车
CN209776666U (zh) 一种婴儿车及其三轮车体
CN210101862U (zh) 脚踏结构及采用该脚踏结构的滑板车
CN220262956U (zh) 一种折叠式三轮随行车
CN205273741U (zh) 一种带滑板的童车
CN212047683U (zh) 一种方便夹物的自行车车尾架
CN213921350U (zh) 一种儿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