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89221U -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89221U
CN214189221U CN202023202291.2U CN202023202291U CN214189221U CN 214189221 U CN214189221 U CN 214189221U CN 202023202291 U CN202023202291 U CN 202023202291U CN 214189221 U CN214189221 U CN 214189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ssenger
control system
passenger car
temperature control
temperatur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0229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大鹏
曹志博
王伟
张玉鲁
宋朋
刘培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0229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89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89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89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包括: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客车水箱出水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区域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客车外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调节模块,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一电磁阀、与除霜器连接的第二电磁阀、与顶置空调连接的第三电磁阀以及与加热器连接的第四电磁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和调节模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车厢的采暖温度不能被精确控制,不能提供一个恒温的座舱环境,只能根据乘客的感知来不断控制各个开关的开启,造成车厢过热、过冷或忽冷忽热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目前客车上采暖系统控制开关较多,包括水泵开关、加热器开关、散热器开关、电磁阀开关等;整个客车座舱采暖需要司机人为的开启各个开关,并且司机需要根据乘客对温度的感知,在行车过程中去打开和关闭相应的开关去调整温度,往往造成车厢过冷、过热的状况,不能提供一个恒温的车厢环境,给司机和乘客带来不舒适的体验。
当下,客车发展迅速,新车型开发更加注重舒适性和智能化,对整个座舱的温控系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车型开发中设计了此客车座舱的智能温控系统,以提高司机和乘客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车厢的采暖温度不能被精确控制,不能提供一个恒温的座舱环境,只能根据乘客的感知来不断控制各个开关的开启,造成车厢过热、过冷或忽冷忽热的情况。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方案提供了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客车水箱出水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座舱区域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客车外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调节模块,包括设置在散热器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除霜器支路上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置顶空调支路上的第三电磁阀以及设置在加热器支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和调节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均采用流量比例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调节按钮和显示屏。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采用DSP、FPGA、单片机或PLC。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器与水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除霜器之间通过线束连接。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方案提供了一种客车,采用了第一种方案中所述的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采暖系统的翘板开关集成到控制面板中,可减少开关数量,降低装配时间;同时,通过CAN总线上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模式;系统多路并联可独立进行取暖控制;系统可根据温度的需求和车厢的实时温度,时刻调整通过各个支路流量比例阀的控制,可实现乘客的需求温度的自动精准控制。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控制面板,3、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5、第三温度传感器,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 8、第三电磁阀,9、第四电磁阀,10、散热器,11、加热器,12、除霜器,13、置顶空调,14、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如“固接”、“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表示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一体地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相关科研或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包括了加热器11、水泵14、流量比例调节阀、温度传感器、控制器1、散热器10、除霜器12及其管路布置等。所述水泵14集成至加热器11上,通过管路连接发动机冷却水、各个支路电磁阀、所述散热器10、顶置空调13和所述除霜器 12;通过线束将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器1、所述加热器11、所述水泵14、所述散热器10和所述除霜器12相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水箱出水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3 (出水口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区域的第二温度传感器4(室内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客车外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5(室内温度传感器);所述电磁阀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第一电磁阀6(位于散热器支路)、与除霜器连接的第二电磁阀7(位于除霜器支路)、与顶置空调连接的第三电磁阀8(位于顶置空调支路)以及与加热器连接的第四电磁阀9。
通过多个温度传感器对车内和车外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设置温度与实际车厢内检测温度进行实时判断,自动开启各个电磁阀的开度,并不断调整。多个电磁阀采用比例流量调节阀,精确的控制热流量的比例以达到精确控制车厢温度的目的。
所述加热器11功能将冷却水加热;所述水泵14负责给整个温控系统提供能源输入;所述散热器10作用将冷却水热量散发出来;所述顶置空调13的作用也是将冷却水热量散发出来,从头顶吹出;流量比例调节阀作用是控制支路水流的通断及开启的大小程度;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车内外及出水口温度值提供给控制器进行判断;所述控制面板2作用是根据需求发送指令,所述控制器1的作用为根据所述控制面板2发送的指令结合温度传感器的输入进行判断,输出执行动作给所述加热器11、所述水泵14、所述散热器10、流量比例调节阀、所述顶置空调13等各个部件去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本实例中,所述控制面板2和所述控制器1之间通过CAN网络进行通讯,所述控制器1采集车内温度、车外温度、出水口温度等信息,驾驶员根据温度需求操纵所述控制面板设置温度需求,按下AUTO 键,所述控制器1进行判断后执行相应的动作到各个部件;当设置温度和车内外温度相近时,则不开启整个温控系统;当设置温度与车厢温度相差较大时,流量比例调节阀的开启角度变大,增大热流量,快速达到设置温度;当设置温度与车厢温度相差较小时,流量比例调节阀的开启角度变小;总之,所述控制器1会时时采集车内温度与设置温度进行对比,不断的调节各个阀的开度,以达到控制精确温度的目的;当冷却水温度较低,司机同时打开所述除霜器12和乘客区取暖时,则除霜支路电磁阀全部打开,乘客区电磁阀半开,空调支路电磁阀关闭、优先保证除霜效果。当系统冷却液温度较低时,此时空调支路电磁阀关闭,以防止此时往乘客和司机头部吹出的风为冷风造成司机和乘客不舒适的感觉,在温度上升后再逐步打开空调支路电磁阀的开度。最终,系统会根据室内外温度、设置温度、出水口温度来自动调节不同支路电磁阀开启的比例、散热器的风量大小,使整个座舱成为一个恒定、均衡的环境温度,为乘客营造一个舒适的座舱环境,提高整个系统的舒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置有进行设定温度输入的调节按钮和显示屏;所述控制器采用DSP、FPGA、单片机或PLC。
实施例2:
一种客车,采用了实施例1所述的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包括设置在客车水箱出水口处的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乘客座舱区域的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设置在客车外部的第三温度传感器;
调节模块,包括设置在散热器支路上的第一电磁阀、设置在除霜器支路上的第二电磁阀、设置在置顶空调支路上的第三电磁阀以及设置在加热器支路上的第四电磁阀;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检测模块和调节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内设控制器和控制面板,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三电磁阀和所述第四电磁阀均采用流量比例电磁阀。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控制器通过CAN总线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调节按钮和显示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采用DSP、FPGA、单片机或PLC。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与水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器、所述散热器和所述除霜器之间通过线束连接。
10.一种客车,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
CN202023202291.2U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Active CN214189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2291.2U CN21418922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02291.2U CN21418922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89221U true CN214189221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57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02291.2U Active CN214189221U (zh) 2020-12-24 2020-12-24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89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79485A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seat heating and cooling device
CN102815183B (zh) 具有控制局部气流的吸力面的汽车hvac系统
CN201827993U (zh) 汽车空调系统
CN101259824A (zh) 一种智能型空调系统
CN109267892A (zh) 车辆调温系统、调温方法及车辆
CN204757270U (zh) 三温区空调控制系统
CN107444065A (zh) 电动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0381296C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6739933A (zh) 一种车辆及其空调系统
CN108032703A (zh) 一种客车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537088A (zh) 一种智能车内空气调节系统
CN107487144B (zh) 一种用于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0509745B (zh) 一种新型冷暖集成式自动控制空调系统
CN214189221U (zh) 一种客车座舱智能温控系统及客车
CN113085480B (zh) 车载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76824B (zh) 汽车空调控制方法、空调控制系统及其汽车空调系统
CN203528248U (zh) 冷暖集中控制空调电控系统
CN204020477U (zh) 车载空调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US4951476A (en) Mode switching arrangement for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er
CN201652713U (zh) 汽车空调控制器
US20070093194A1 (en) Air flow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le ventilation
CN202935120U (zh) 汽车视窗内外温差自动平衡装置
CN102729769B (zh) 汽车视窗内外温差自动平衡装置及其工作过程
CN106005429A (zh) 一种集中式座舱温度调节系统
KR19980050724A (ko) 자동차 시트 공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52000 No.261 Huanghe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tong bus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52000 No.261 Huanghe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Liao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ONGTONG BUS HOLD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