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77846U -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77846U
CN214177846U CN202022765137.XU CN202022765137U CN214177846U CN 214177846 U CN214177846 U CN 214177846U CN 202022765137 U CN202022765137 U CN 202022765137U CN 214177846 U CN214177846 U CN 214177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teeth
substrate
heat
dissipation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513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姣枫
吴跃峰
邢昱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513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778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77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778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和通信设备,该散热器包括基板、第一散热齿以及第二散热齿;所述第一散热齿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可以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且重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以实现在兼顾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5G基站的投入使用,5G基站由于其高功耗导致的基站发热量增加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基站中的通信设备上通常会设置散热器,以减少基站的发热量,传统的散热器一般是通过改变散热齿片的几何参数来提升散热效率。但是,当散热齿片的几何参数优化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边际效应,散热齿片的散热能力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而且,增加散热齿片的几何参数,会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和重量,无法满足对散热器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因此,现有的散热器无法在兼顾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以解决现有的散热器无法在兼顾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基板、第一散热齿以及第二散热齿;
所述第一散热齿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表面呈第一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为一体结构;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表面呈第二预设角度;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或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
可选地,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固定在同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或,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覆盖所述基板的全部区域;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覆盖所述基板的局部区域。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包括基板、第一散热齿以及第二散热齿。第一散热齿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可以对基板起到散热作用。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之间,且第二散热齿与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即第二散热齿靠近基板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增加的重量较少。由于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之间,不会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可以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且重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以实现在兼顾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图5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种散热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
第一方面,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10,具体包括以下结构:
基板11、第一散热齿12以及第二散热齿13;
所述第一散热齿12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11上;
所述第二散热齿13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12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齿13与所述基板1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散热器10包括基板11、第一散热齿12以及第二散热齿13。基板11可以为导热基板,导热基板用于传导发热器件的热量,以使得热量通过第一散热齿12和第二散热齿13发散。第一散热齿12和第二散热齿13可以为金属散热齿,例如,铝合金散热齿或铜散热齿。第一散热齿12间隔设置于基板11上,相邻的两个第一散热齿12的间距可以为14mm至15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热源分布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二散热齿13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且,第二散热齿13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不会增加散热器的体积。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示例地,如图2所示,第二散热齿13设置于基板11上,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之间的最大距离应为第二散热齿13远离基板11的端部与基板11的距离,如图2所示,此时,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最大距离为a。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最大距离a增加,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会提升,但同时也会增加散热器10的重量。因此,距离a小于预设距离,则第二散热齿13的尺寸较小,在提升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的情况下,对散热器10的重量增加较小。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散热齿13设置于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最大距离为b。如图5和图6所示,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设置有两个第二散热齿13,两个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c。可以理解的是,距离b和距离c小于预设距离,第二散热齿13可以靠近基板11设置,这样可以显著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当然,预设距离远小于第一散热齿12与基板的最大距离,具体的,预设距离可以为2mm、4mm、6mm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热源分布情况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散热器包括基板、第一散热齿以及第二散热齿。第一散热齿间隔设置于基板上,可以对基板起到散热作用。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之间,且第二散热齿与基板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即第二散热齿靠近基板设置,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且增加的重量较少。由于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之间,不会增加散热器的体积。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器,可以在不增加散热器体积且重量增加较少的情况下,有效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性能,以实现在兼顾轻量化设计的同时提升散热效率的目的。
可选地,参照图1和图2,所述第二散热齿13固定于所述基板11上。
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散热齿13固定于基板11上。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直接接触连接,可以有效地将基板11上的热量传导至第二散热齿13,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而且,实验数据表明,当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最大距离a为2mm时,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会提升7%左右。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最大距离a为2mm左右,第二散热齿13的尺寸较小,第二散热齿13的总重量在基板11和第一散热齿12的总重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因此,既可以提升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也可以实现散热器10的轻量化设计。
可选地,参照图2,所述第二散热齿13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11所在表面呈第一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具体而言,第二散热齿13所在表面与基板11所在表面呈第一预设角度,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如图2所示,第二散热齿13垂直与基板11,即第一预设角度为90°。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散热齿13可以相对于基板11呈倾斜状态,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靠近基板11的区域的散热面积。因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热源分布情况设定第一预设角度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13与所述基板11为一体结构;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13与所述基板11固定连接。
具体而言,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为一体结构,或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固定连接。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可以在加工制造过程中一体成型,形成一体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第二散热齿13不会因连接稳固性差而导致从基板11上脱落,可以保证散热器10的正常使用。当然,第二散热齿13也可以与基板11装配固定,这样,可以便于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拆卸,可以便于在后期维修过程中更换损坏的第二散热齿13。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3至图6,所述第二散热齿13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
具体而言,如图3至图6所示,第二散热齿13固定于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第二散热齿13相对于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呈凸起结构,可以进一步起到散热的作用,以提升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当然,第二散热齿13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散热齿12的间距,以使得基板11表面的空气可以和外部的空气实现对流,以起到散热的目的。第二散热齿13可以与第一散热齿12为一体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散热齿12装配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参照图4,所述第二散热齿13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11所在表面呈第二预设角度;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或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二散热齿13所在表面与基板11所在表面呈第二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或第二预设角度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示例地,图4展示了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平行的情况,此时,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的第二预设角度为0°或180°。当然,第二散热齿13也可以相对于基板11呈倾斜状态。可以理解的是,根据热源的分布情况差异,通过改变第二散热齿13与基板11之间的第二预设角度,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散热齿13的散热效率。
可选地,参照图5和图6,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12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间隔布置。
具体而言,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图5和图6展示了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包括两个第二散热齿13的情形,当然,两个相邻的第一散热齿12之间也可以包括三个或四个第二散热齿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间隔布置,可以进一步增大散热面积,增加散热器10的对流换热性能。
可选地,参照图6,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固定在同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或,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
具体而言,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固定在同一个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或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示例地,图6展示了两个第二散热齿13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散热齿12的表面的情形。第二散热齿13的布置位置会影响第一散热齿12表面的空气的流动路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热源分布情况设定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13的安装位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所述第二散热齿13覆盖所述基板11的全部区域;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13覆盖所述基板11的局部区域。
具体而言,第二散热齿13覆盖基板11的全部区域,或第二散热齿13覆盖基板11的局部区域。第二散热齿13可以覆盖基板11的全部区域时,以有效提升基板11的散热效率。当基板11上的热源分布区域较为集中时,可以仅在热源集中的区域布置第二散热齿13,一方面可以增加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控制散热器10的重量,以实现散热器10的轻量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器10。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上述的散热器10。通信设备可以包括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由于AAU通常安装在铁塔上部或者楼面外墙,因此,散热器10的散热效率高且体积和重量较小,可以设置在AAU上,通过基板11传导AAU的热量,以实现对AAU的散热。而且,设置有上述散热器10的通信设备也可以用于5G基站中,可以有效解决5G基站的发热量大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第一散热齿以及第二散热齿;
所述第一散热齿间隔设置于所述基板上;
所述第二散热齿设置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固定于所述基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表面呈第一预设角度;
所述第一预设角度大于0°,且小于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为一体结构;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所在表面与所述基板所在表面呈第二预设角度;
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或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90°且小于等于18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散热齿之间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固定在同一个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或,
所述至少两个第二散热齿分别固定于两个所述第一散热齿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齿覆盖所述基板的全部区域;或,
所述第二散热齿覆盖所述基板的局部区域。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器。
CN202022765137.X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Active CN2141778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137.XU CN214177846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5137.XU CN214177846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77846U true CN214177846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601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5137.XU Active CN214177846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778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01306A (ko) 태양광 발전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105304593A (zh) 用于光电器件的高效散热基板
US8611091B2 (en) Thermal module for solar inverter
CN214177846U (zh) 一种散热器及通信设备
KR101366616B1 (ko) 방열판 및 그를 갖는 중계기
US20120227937A1 (en) Heat dissipation structure for photovoltaic inverter
CN216775336U (zh) 一种一体式多结构铝合金型材散热器
WO2022222759A1 (zh) 散热器、封装结构及电子设备
JP5948621B2 (ja) 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用集電ボックス
CN214429890U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通信设备
JP2019022357A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211152537U (zh) 服务器散热器
JP2009044842A (ja) 電力変換装置
KR20100011368U (ko) 태양광 모듈의 냉각장치
CN215819171U (zh) 一种电路板散热结构
CN213694697U (zh) 高效能结构改良的散热片组
CN210053743U (zh) 一种高效散热片
CN212323011U (zh) 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10202344U (zh) 通讯设备用散热器
CN212305999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源模块
CN218772770U (zh) 一种功率器件的散热结构、逆变器及变流器
CN213120217U (zh) 一种热管层叠导热散热装置
CN213340015U (zh) 一种散热加强型干式变压器铁芯结构
CN21621833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源模块
CN216253725U (zh) 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