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67573U -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67573U
CN214167573U CN202022316510.3U CN202022316510U CN214167573U CN 214167573 U CN214167573 U CN 214167573U CN 202022316510 U CN202022316510 U CN 202022316510U CN 214167573 U CN214167573 U CN 2141675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cculation
zone
water
sedimentation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3165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
陈飒
赵旺
于春霞
李志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Public Utilities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Public Utilities W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Public Utilities W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Public Utilities Wa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675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675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以及沉淀区;所述第一絮凝区上设有第一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二絮凝区内设有第二反应搅拌器,所述沉淀区包括左右设置的净水区和斜管沉淀区。本申请中原水通过反应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共三次沉淀处理后送入沉淀区内,同时通过将沉淀区分隔为净水区和斜管沉淀区,利用净水区作为第二絮凝区和斜管沉淀区之间的缓冲区域,降低第二絮凝区内通过第二反应搅拌器加速后的水流的速率,并通过第三挡板上设置的多个通水管限制流速,避免了斜管沉淀装置被泥沙堵塞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Description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凝沉淀装置为斜管沉淀池或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设备,其作用原理是利用倾斜的斜管或者斜板形成阻挡作用,阻挡向上流动的污水进而将污水中的砂石颗粒等杂物阻挡留在沉淀池内,清水则从上部溢流出去,进而达到初步过滤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内部倾斜的斜管,无法避免实用过多时斜管被填料堵塞,影响过滤的效果,但是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斜管沉淀池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目前凝沉淀装置仅仅依靠内部倾斜的斜管,无法避免实用过多时斜管被填料堵塞,影响过滤的效果,但是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凝沉淀装置运行的技术问题,提供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所述池体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池体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以及沉淀区;所述反应区外侧的池体上设有所述进水口,所述反应区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且所述反应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挡板,所述反应区与所述第一絮凝区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一过水孔,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且所述第一絮凝区上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一絮凝区与所述第二絮凝区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所述第二絮凝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且所述第二絮凝区内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二絮凝区与所述沉淀区管道连通,所述沉淀区包括左右设置的净水区和斜管沉淀区,所述净水区与所述第二絮凝区管道连通,所述净水区与所述斜管沉淀区之间设有第三挡板,所述第三挡板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通水的通水管,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底部设有单排泥斗,且所述斜管沉淀区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斜管沉淀区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所述出水口和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上。
所述第三挡板与水平面呈60°角设置。
所述斜管沉淀装置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斜管组成,所述斜管为采用塑料品压制而成的六边形蜂窝管。
所述应区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所述混合反应器包括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所述旋转转轴伸入所述反应区内,且所述旋转转轴的底部设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为双叶叶轮。
所述反应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固定挡板,且所述固定挡板的长度为20cm,所述第一过水孔设于所述反应区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
所述第一絮凝区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包括第一转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转动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上的多个第一叶轮桨板,所述第一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一絮凝区内,所述第一叶轮桨板之间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第一絮凝区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且所述第一挡板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设于所述第一絮凝区的上部,所述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挡板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
所述第二絮凝区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所述第二反应搅拌器包括第二转动电机、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转动轴,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多个第二叶轮桨板,所述第二转动轴伸入所述第二絮凝区内,所述第二叶轮桨板之间上下间隔设置。
所述反应区底部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一泥斗,所述第一泥斗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所述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底部均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二泥斗,且所述第二泥斗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申请有如下优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池体分隔为独立设置的反应区、第一絮凝区、第二絮凝区、以及沉淀区,原水通过反应区、第一絮凝区和第二絮凝区共三次沉淀处理后送入沉淀区内,同时通过将沉淀区分隔为净水区和斜管沉淀区,利用净水区作为第二絮凝去和斜管沉淀区之间的缓冲区域,降低第二絮凝区内通过第二反应搅拌器加速后的水流的速率,并通过第三挡板上设置的多个通水管限制流速,避免了斜管沉淀装置被泥沙堵塞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实施多段过滤,并且通过混合反应器、第一反应搅拌器和第二反应搅拌器提高了过滤的速率,而且具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絮凝沉淀装置仅仅依靠内部倾斜的斜管,无法避免实用过多时斜管被填料堵塞,影响过滤的效果,但是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絮凝沉淀装置运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参考图1至2,本实例提供一种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设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所述池体 10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所述反应区130外侧的池体10上设有所述进水口110,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且所述反应区13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挡板1320,所述反应区 130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一过水孔1330,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1410,且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上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二管道1430 和第三管道1440,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1510,且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与所述沉淀区160管道连通,所述沉淀区160包括左右设置的净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净水区161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管道连通,所述净水区1610与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有第三挡板1630,所述第三挡板1630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通水的通水管164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底部设有单排泥斗1650,且所述斜管沉淀区160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166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170,所述出水口120和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170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池体分隔为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原水通过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共三次沉淀处理后送入沉淀区160内,同时通过将沉淀区分隔为净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利用净水区1610作为第二絮凝区150和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的缓冲区域,降低第二絮凝区150内通过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加速后的水流的速率,并通过第三挡板1630上设置的多个通水管1640限制流速,避免了斜管沉淀装置1660被泥沙堵塞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本申请通过实施多段过滤,并且通过混合反应器1310、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和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提高了过滤的速率,而且具备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的优点,解决了目前的絮凝沉淀装置仅仅依靠内部倾斜的斜管,无法避免实用过多时斜管被填料堵塞,影响过滤的效果,但是设置固定式反冲洗装置会增加成本,而且影响絮凝沉淀装置运行的问题。
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包括旋转电机1311,所述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1312,所述旋转转轴1312伸入所述反应区130内,且所述旋转转轴1312的底部设有搅拌器1313,所述搅拌器1313为双叶叶轮;所述反应区130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之间连通的第一过水孔1320。所述搅拌器1313搅动时,水中的泥沙跟随所述搅拌器1313旋转后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一泥斗180内,提高了清理水中泥沙的效率,所述第一过水孔1320用于将所述反应区130内经过第一次搅拌后的水通入所述第一絮凝区140进行二次沉淀。
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1414,且所述第一挡板1414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上部还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连通的第二管道1415和第三管道 1416,所述第二管道1415和第三管道1416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414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1410搅动时,水中的泥沙运动并与所述第一挡板1414碰撞,泥沙通过第一挡板1414的路径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二泥斗190内,所述第二管道1415 和第三管道1416用于将搅拌沉淀后的水送至第二絮凝区150。
所述第三档板1630与水平面呈60°角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挡板1630上设有15个所述通水管1640,且呈上下两排设置,呈上七下八分布,所述通水管1640的直径为3cm,且上下设置的所述通水管1640之间的间隔为4cm。所述第三挡板1630用于隔离所述净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通孔1640用于控制出水的速率,避免水流过大,导致所述单排泥斗1650内沉淀的泥沙无法堆积,由于所述第三档板1630与水平面呈60°角,以使得所述通水管1640 的出水朝向所述斜管沉淀装置1660,避免了配水区1610流入的水冲击排泥斗,影响排泥斗内泥污的沉淀。
所述斜管沉淀装置1660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斜管组成,所述斜管为采用塑料品压制而成的六边形蜂窝管。六边形蜂窝管具有较多的管口,能够实现多孔排水,由于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内的水是由下而上输送至所述集水溢流槽170内,因此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内的泥沙会在水流动时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1660碰撞,并通过所述斜管沉淀装置1660的壁身下沉至所述单排泥斗1650,被排出。
所述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包括旋转电机1311,所述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1312,所述旋转转轴1312伸入所述反应区130内,且所述旋转转轴1312的底部设有搅拌器1313,所述搅拌器1313为双叶叶轮。所述搅拌器1313为双层双叶叶轮,具备更好的搅拌效果。
所述反应区13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固定挡板1320,且所述固定挡板1320的长度为20cm,所述第一过水孔1330设于所述反应区13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下缘之间的距离为 20cm,且所述第一过水孔1330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左右间隔设置。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搅动时,水中的泥沙运动并与所述固定挡板1320碰撞,泥沙通过固定挡板1320的路径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一泥斗180内,且进过所述反应区130过滤后送入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由于靠近所述第一挡板1410,具备更高效的速率。
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包括第一转动电机1421、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142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转动轴142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422上的多个第一叶轮桨板1423,所述第一转动轴1422伸入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所述第一叶轮桨板1423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所述第一叶轮桨板1423,且上下间隔设置,具有更好的搅拌沉淀效果,提高了搅拌沉淀的效率。
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1410,且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 1440设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上部,所述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1440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搅动时,水中的泥沙运动并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碰撞,泥沙通过第一挡板1410的路径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二泥斗190内,所述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1440用于将搅拌沉淀后的水送至第二絮凝区150。
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所述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包括第二转动电机1521、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1521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转动轴152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522上的多个第二叶轮桨板1523,所述第二转动轴1522伸入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所述第二叶轮桨板1523之间上下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叶轮桨板1523,且上下间隔设置,具有更好的搅拌沉淀效果,提高了搅拌沉淀的效率。
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1510,且所述第二挡板1510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上部设有与所述净水区1610连通的第四管道1530和第五管道1540,所述第四管道1530和第五管道1540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挡板1510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所述第二反应搅拌器1510搅动时,水中的泥沙运动并与所述第二挡板1510碰撞,泥沙通过第二挡板1510的路径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二泥斗190内,所述第四管道1530和第五管道 1540用于将搅拌沉淀后的水送至沉淀区160。
所述反应区130底部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一泥斗180,所述第一泥斗18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底部均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二泥斗190,且所述第二泥斗190 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反应区130内水中的泥沙通过混合反应器1310搅拌后向下沉淀至所述第一泥斗180的底部,且通过所述第一泥斗180的开关实现排泥,避免所述反应区130内内泥沙堆积过多影响过滤效果,所述第一泥斗18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60°,具有较好的角度使得泥沙能够滑向所述第一泥斗180的底部;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内水中的泥沙通过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和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搅拌后向下沉至各所述第二泥斗 190的底部,且通过所述第二泥斗190的开关实现排泥,避免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内泥沙堆积过多影响过滤效果,所述第二泥斗19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具有较好的角度使得泥沙能够滑向所述第二泥斗190的底部。
综上所述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其对本申请作出各种变化,则仍落入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包括池体(10),所述池体(10)设有进水口(110)和出水口(120),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0)从左到右依次独立设置的反应区(130)、第一絮凝区(140)、第二絮凝区(150)、以及沉淀区(160);
所述反应区(130)外侧的池体(10)上设有所述进水口(110),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且所述反应区(13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固定挡板(1320),所述反应区(130)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一过水孔(1330),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1410),且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上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所述第一絮凝区(14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之间设有用于连通的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1440),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1510),且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与所述沉淀区(160)管道连通,所述沉淀区(160)包括左右设置的净水区(1610)和斜管沉淀区(1620),所述净水区(1610)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管道连通,所述净水区(1610)与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之间设有第三挡板(1630),所述第三挡板(1630)的底部设有多个用于通水的通水管(164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底部设有单排泥斗(1650),且所述斜管沉淀区(160)的中部设有用于过滤的斜管沉淀装置(1660),所述斜管沉淀区(1620)的右侧还设有集水溢流槽(170),所述出水口(120)和设于所述集水溢流槽(17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挡板(1630)与水平面呈60°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沉淀装置(1660)由多个相互连接的斜管组成,所述斜管为采用塑料品压制而成的六边形蜂窝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0)内设有用于搅拌的混合反应器(1310),所述混合反应器(1310)包括旋转电机(1311),所述旋转电机(1311)的输出轴上设有旋转转轴(1312),所述旋转转轴(1312)伸入所述反应区(130)内,且所述旋转转轴(1312)的底部设有搅拌器(1313),所述搅拌器(1313)为双叶叶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所述固定挡板(1320),且所述固定挡板(1320)的长度为20cm,所述第一过水孔(1330)设于所述反应区(13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下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所述第一反应搅拌器(1420)包括第一转动电机(1421)、设于所述第一转动电机(1421)的输出轴上的第一转动轴(1422),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转动轴(1422)上的多个第一叶轮桨板(1423),所述第一转动轴(1422)伸入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内,所述第一叶轮桨板(1423)之间上下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一挡板(1410),且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1440)设于所述第一絮凝区(140)的上部,所述第二管道(1430)和第三管道(1440)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一挡板(1410)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还设有用于搅拌的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所述第二反应搅拌器(1520)包括第二转动电机(1521)、设于所述第二转动电机(1521)的输出轴上的第二转动轴(1522),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522)上的多个第二叶轮桨板(1523),所述第二转动轴(1522)伸入所述第二絮凝区(150)内,所述第二叶轮桨板(1523)之间上下间隔设置。
9.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絮凝区(150)的四个内侧面上均设有第二挡板(1510),且所述第二挡板(1510)的长度为120cm,所述第二絮凝区(150)上部设有与所述净水区(1610)连通的第四管道(1530)和第五管道(1540),所述第四管道(1530)和第五管道(1540)平行设置,且与所述第二挡板(1510)的上缘之间的距离为20cm。
10.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区(130)底部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一泥斗(180),所述第一泥斗(18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
所述第一絮凝区(140)和第二絮凝区(150)底部均设有用于排泥的第二泥斗(190),且所述第二泥斗(190)的侧壁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
CN202022316510.3U 2019-11-28 2020-10-16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Active CN2141675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0432 2019-11-28
CN2019221204327 2019-1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67573U true CN214167573U (zh) 2021-09-10

Family

ID=77597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316510.3U Active CN214167573U (zh) 2019-11-28 2020-10-16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675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114163018A (zh) 一种适用于重介质絮凝的混凝澄清一体化系统和方法
CN211339081U (zh) 一种雨水放江污染的截流污水预处理系统
CN211025241U (zh) 高密度沉淀设备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113754118A (zh) 一种可调节斜板絮凝沉淀系统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117430219A (zh) 一种磁混凝污泥深度脱水治理装置及方法
CN212504366U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0945141U (zh) 一种井下多效高密度澄清设备
CN21117021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088540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浮选装置
CN117142605A (zh) 一种高效澄清池
CN211111397U (zh) 一种适用于矿井水处理的改进型高密度澄清池
CN214167573U (zh) 水消毒处理系统用絮凝沉淀装置
US5415771A (en) High capacity single tank water clarification system
CN213760615U (zh) 净水处理系统用斜管沉淀池
CN209740881U (zh) 一种高效沉降的澄清池
CN211339080U (zh) 一种挟砂助沉澄清池
CN110615551B (zh) 污水处理系统及利用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
CN111792763A (zh)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17148845U (zh) 一种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装置
CN218262087U (zh) 一种基于研磨废水处理的沉淀系统
CN216106369U (zh) 一种高效污水处理系统
CN110776150A (zh) 一种工业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
CN211620036U (zh) 一种处理废水用一体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