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3898U -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3898U
CN214133898U CN202120000324.0U CN202120000324U CN214133898U CN 214133898 U CN214133898 U CN 214133898U CN 202120000324 U CN202120000324 U CN 202120000324U CN 214133898 U CN214133898 U CN 2141338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limiting
top plate
plat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003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Jiangwang Yach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0003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38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38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38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模具夹紧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包括两个梯形夹持框架,所述梯形夹持框架内部设置有滑动夹持机构,所述滑动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梯形夹持框架内壁底部的滑动底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底板上方的滑动顶板,所述滑动顶板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限位圆筒,所述梯形夹持框架上端面螺接有控制螺杆;两个限位圆筒向下配合,进而使限位圆筒与导柱接触限位,使梯形夹持框架无法左右滑动,此时转动控制螺杆使滑动顶板向下方移动,通过螺纹压力使上模向下移动,该装置不需要借助工具进行锁死,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圆筒的深度与导柱配合实现调节性夹持,并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轻便。

Description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模具夹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背景技术
压铸模具是铸造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工具,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压铸工艺的工具。压铸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毛坯的综合机械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压铸模具用夹紧装置,其公开号为(CN210098917U),该专利技术能够采用可调节夹具,能够便于人们自由调节夹紧的位置,确保夹紧效果较好,采用活动抽屉,能够便于人们集中放置与取用夹紧装置使用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但是,该装置整体结构过大,使用笨重,整个结构体积都要大于模具的体积,因此不具有实用性。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包括两个梯形夹持框架,所述梯形夹持框架内部设置有滑动夹持机构,所述滑动夹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梯形夹持框架内壁底部的滑动底板和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底板上方的滑动顶板,所述滑动底板与所述滑动顶板均呈匚形,所述滑动底板与所述滑动顶板之间通过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顶板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限位圆筒,所述滑动顶板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圆筒,两个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转动圆筒的两侧,所述梯形夹持框架上端面螺接有控制螺杆,所述控制螺杆底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圆筒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底板与所述滑动顶板的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连接板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滑槽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滑槽的开放端均具有收缩部,所述连接板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收缩部相配合的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顶板底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圆筒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的限位盘,所述限位圆筒与所述滑动顶板螺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梯形夹持框架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补强板,所述滑动底板两侧与所述辅助补强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底板的宽度与所述滑动顶板宽度一致,所述滑动顶板与所述辅助补强板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圆筒的顶端为封闭结构,所述限位圆筒的底端为开放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两个梯形夹持框架位于模具的两侧,模具上往往具有四个导柱,此时先将滑动顶板向上方滑动,然后将梯形夹持框架向模具两侧移动,此时将滑动顶板向下移动,两个限位圆筒向下配合,进而使限位圆筒与导柱接触限位,使梯形夹持框架无法左右滑动,此时转动控制螺杆使滑动顶板向下方移动,通过螺纹压力使上模向下移动,直至导柱顶部与限位圆筒内壁顶面接触停止,进而完成了模具的夹紧目的,该装置不需要借助工具进行锁死,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圆筒的深度与导柱配合实现调节性夹持,并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轻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中滑动夹持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中滑动顶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中滑动底板和滑动顶板配合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梯形夹持框架;11、辅助补强板;2、滑动夹持机构;21、滑动底板;22、滑动顶板;221、限位槽;23、连接板;231、限位块;24、转动圆筒;25、限位滑槽;251、收缩部;3、限位圆筒;31、限位盘;4、控制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包括两个梯形夹持框架1,梯形夹持框架1内部设置有滑动夹持机构2,滑动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梯形夹持框架1内壁底部的滑动底板21和滑动连接在滑动底板21上方的滑动顶板22,滑动底板21与滑动顶板22均呈匚形,滑动底板21与滑动顶板22之间通过连接板23滑动连接,滑动顶板22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限位圆筒3,滑动顶板22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圆筒24,两个连接板23位于转动圆筒24的两侧,梯形夹持框架1上端面螺接有控制螺杆4,控制螺杆4底部转动连接在转动圆筒24的内部;使用时,两个梯形夹持框架1位于模具的两侧,模具上往往具有四个导柱,此时先将滑动顶板22向上方滑动,然后将梯形夹持框架1向模具两侧移动,此时将滑动顶板22向下移动,两个限位圆筒3向下配合,进而使限位圆筒3与导柱接触限位,使梯形夹持框架1无法左右滑动,此时转动控制螺杆4使滑动顶板22向下方移动,通过螺纹压力使上模向下移动,直至导柱顶部与限位圆筒3内壁顶面接触停止,进而完成了模具的夹紧目的,该装置不需要借助工具进行锁死,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圆筒3的深度与导柱配合实现调节性夹持,并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轻便。
在图4中:滑动底板21与滑动顶板2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5,连接板23两端滑动连接在限位滑槽25内部,限位滑槽25的开放端均具有收缩部251,连接板2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收缩部251相配合的限位块231;限位滑槽25对连接板23起到滑动限位的目的,同时收缩部251与限位块231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板23无法从限位滑槽25内滑脱,提高滑动的稳定性。
在图3中:滑动顶板22底部开设有限位槽221,限位圆筒3底端固定连接有与限位槽221相配合的限位盘31,限位圆筒3与滑动顶板22螺接固定;限位槽221与限位盘31的配合,使滑动顶板22与限位圆筒3之间的限位配合更加稳定。
在图1中:梯形夹持框架1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补强板11,滑动底板21两侧与辅助补强板11固定连接,滑动底板21的宽度与滑动顶板22宽度一致,滑动顶板22与辅助补强板11滑动连接;辅助补强板11可以增加滑动底板21滑动顶板22滑动的稳定性,保证滑动顶板22无法发生左右平移。
在图1中:限位圆筒3的顶端为封闭结构,限位圆筒3的底端为开放结构;封闭结构的目的为了使导柱可以与限位圆筒3的内壁顶面接触实现限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两个梯形夹持框架1位于模具的两侧,模具上往往具有四个导柱,此时先将滑动顶板22向上方滑动,然后将梯形夹持框架1向模具两侧移动,此时将滑动顶板22向下移动,限位滑槽25对连接板23起到滑动限位的目的,同时收缩部251与限位块231的配合,可以保证连接板23无法从限位滑槽25内滑脱,提高滑动的稳定性,两个限位圆筒3向下配合,进而使限位圆筒3与导柱接触限位,使梯形夹持框架1无法左右滑动,此时转动控制螺杆4使滑动顶板22向下方移动,通过螺纹压力使上模向下移动,直至导柱顶部与限位圆筒3内壁顶面接触停止,进而完成了模具的夹紧目的,该装置不需要借助工具进行锁死,同时通过更换不同的限位圆筒3的深度与导柱配合实现调节性夹持,并且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轻便。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梯形夹持框架(1),所述梯形夹持框架(1)内部设置有滑动夹持机构(2),所述滑动夹持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梯形夹持框架(1)内壁底部的滑动底板(21)和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底板(21)上方的滑动顶板(22),所述滑动底板(21)与所述滑动顶板(22)均呈匚形,所述滑动底板(21)与所述滑动顶板(22)之间通过连接板(23)滑动连接,所述滑动顶板(22)上端面可拆卸连接有两个限位圆筒(3),所述滑动顶板(22)上端面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转动圆筒(24),两个所述连接板(23)位于所述转动圆筒(24)的两侧,所述梯形夹持框架(1)上端面螺接有控制螺杆(4),所述控制螺杆(4)底部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圆筒(24)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板(21)与所述滑动顶板(22)的相对侧均开设有限位滑槽(25),所述连接板(23)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滑槽(25)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滑槽(25)的开放端均具有收缩部(251),所述连接板(23)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与所述收缩部(251)相配合的限位块(2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顶板(22)底部开设有限位槽(221),所述限位圆筒(3)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限位槽(221)相配合的限位盘(31),所述限位圆筒(3)与所述滑动顶板(22)螺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夹持框架(1)内壁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辅助补强板(11),所述滑动底板(21)两侧与所述辅助补强板(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底板(21)的宽度与所述滑动顶板(22)宽度一致,所述滑动顶板(22)与所述辅助补强板(11)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筒(3)的顶端为封闭结构,所述限位圆筒(3)的底端为开放结构。
CN202120000324.0U 2021-01-02 2021-01-02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Active CN2141338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0324.0U CN214133898U (zh) 2021-01-02 2021-01-02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00324.0U CN214133898U (zh) 2021-01-02 2021-01-02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3898U true CN21413389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463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00324.0U Active CN214133898U (zh) 2021-01-02 2021-01-02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38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6738A (zh) * 2022-06-27 2022-09-09 苏州格润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轴金属制品用夹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6738A (zh) * 2022-06-27 2022-09-09 苏州格润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轴金属制品用夹具
CN115026738B (zh) * 2022-06-27 2023-10-31 苏州格润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轴金属制品用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133898U (zh) 一种压铸件的夹紧结构
CN104028736A (zh) 倾转式自动浇铸机
CN203944834U (zh) 一种倾转自动铸造机
CN206344282U (zh) 台状混凝土浇筑件易脱模栓试模
CN112974792A (zh) 一种横向抽芯浇注铝活塞毛坯的双模铸造机及其使用方法
CN218696161U (zh) 一种铸件加工用的夹持机构
CN217384823U (zh) 一种铝合金熔铸取样器
CN215033554U (zh) 便于拆装的合金液浇铸装置
CN215614849U (zh) 一种便于定位的铸造模具
CN205914733U (zh) 一种高度可调压铸模具
CN203140720U (zh) 一种下抽芯活塞铸造机
CN213729229U (zh) 一种铸造用紧固装置
CN203578738U (zh) 自动浇注装置
CN113414378B (zh) 一种浇注铝合金五金件取料装置
CN211260160U (zh) 可变广角的三维扫描支架
CN213379169U (zh) 一种新型铸造芯件夹紧装置
CN219616680U (zh) 一种铝合金低压铸造成型装置
CN213288656U (zh) 一种铸造模具的辅助铸造装置
CN213054704U (zh) 一种铸造模具检修用夹持机架
CN219837170U (zh) 一种铸铁件加工用浇铸机构
CN216656242U (zh) 一种可减少缩孔的铝件浇注机
CN217166427U (zh) 一种可调节浇注模具
CN220407088U (zh) 一种浇注模具结构
CN213538691U (zh) 一种连续刚构桥边跨现浇段和合拢段浇筑用吊架
CN214557349U (zh) 一种铸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608

Address after: 264200 No. 67-506-12, Hong Kong Road, Fenglin sub district office, Weiha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self declaration)

Patentee after: Weihai JiangWang yach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3, Guangfu South Road,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0

Patentee before: Huang Ya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