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33408U -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33408U
CN214133408U CN202022984219.3U CN202022984219U CN214133408U CN 214133408 U CN214133408 U CN 214133408U CN 202022984219 U CN202022984219 U CN 202022984219U CN 214133408 U CN214133408 U CN 2141334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ction
shell
die
casing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421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营
张庚斯
陈思正
杨剑飞
邵赵龙
刘双
王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unnel Shiel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unnel Shiel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unnel Shiel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unnel Shield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421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334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334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334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属于机电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校正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驱动组件,外模具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包括多个校正板,校正板为与外模具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校正板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驱动组件位于多个校正板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外模具的中心线。

Description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电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背景技术
盾构机、顶管机是运用在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非常规机械,常用于地铁、热力、电力隧道施工。盾壳是盾构机、顶管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支撑内部结构、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作用,盾壳为圆柱筒状结构。4m盾构的盾壳购置费用在200万左右。盾构机在运输、拆装机、施工过程中,盾壳是较容易变形的部位,盾壳变形后的盾构机如果应用在盾构施工中,极可能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具体体现在:盾尾变形容易造成管片成型质量不可控、中盾及前盾变形容易造成盾构机内进水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当盾壳发生变形后,需要及时对盾壳进行校正处理。
目前,相关技术中,壳体矫正方式大致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为现场正圆:即利用钢材对现状壳体进行加固,然后再通过千斤顶、胀紧栓调节局部尺寸的大小,最后再用火烤加热催化变形矫正速度。第二个方向为运输至厂家,基本也是用这种方式进行矫正,较第一个方向较为有优势的地方是,厂家较为专业,同时厂家一般拥有车床、铣床,可辅助正圆操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仅采用千斤顶和胀紧螺栓配合,只对变形壳体进行局部校正,存在校正精度低的缺陷,即使后期对变形壳体进行辅助正圆工作,能提升的校正精度仍然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升对变形壳体的校正精度,本申请提供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校正模具包括外模具、内模具和驱动组件,外模具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包括多个校正板,校正板为与外模具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多个校正板沿外模具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位于多个校正板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外模具的中心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变形的壳体进行较正时,首先,将外模具放置到底座上,然后,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内,使得壳体的外壁与外模具的内壁抵接,然后在将多个校正板和驱动组件放置到壳体内,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靠近变形壳体,直至校正板的外侧壁与变形壳体的内壁抵接,驱动组件多次驱动校正板靠近或远离壳体,经过校正板反复与变形壳体抵接,对变形壳体进行反复挤压,进而能够对变形壳体进行校正。
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外模具与内模具同时对变形壳体进行挤压工作,使得变形壳体能够均匀受力,进而使得变形壳体的变形部位恢复形貌,同时不会影响变形壳体未变形区域。与传统技术相比,本身请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相貌恢复的能力,同时,能够在工作场地进行对壳体的校正工作,不受工作地点的限制,也不需要将壳体专门输送至处理场地,进而能够提升校正壳体的便捷性。同时驱动组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与变形壳体进行抵接,进而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校正的均一性以及快捷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滑动杆和千斤顶,滑动杆的长度方向与校正板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动杆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抵接,千斤顶的数量与校正板的数量相同,多个千斤顶分别与多个校正板对应,千斤顶与滑动杆的周面固定连接,千斤顶的顶杆与校正板的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滑动杆以及千斤顶共同放置到壳体内后,同时启动多个千斤顶,使得千斤顶的顶杆伸长的长度相同,进而能够使得多个千斤顶驱动多个校正板同时靠近壳体的内壁,直至校正板的侧壁与壳体的内壁抵接。然后启动千斤顶,使得千斤顶的顶杆收缩,千斤顶的顶杆收缩带动校正板远离壳体;重复上述动作,直至变形的壳体恢复形貌。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连接有用于起吊壳体的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电葫芦和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组件,电葫芦与支撑架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夹持组件和电葫芦的挂钩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放置壳体时,滑动电葫芦,直至电葫芦移动至壳体的上方,启动电葫芦,电葫芦驱动挂钩下降,夹持组件与挂钩连接后,将夹持组件与壳体进行连接;然后启动电葫芦,电葫芦驱动挂钩带动夹持组件和壳体向上移动,然后将电葫芦滑动至外模具上方,最后电葫芦的吊绳伸长,将挂钩、夹持组件以及壳体共同放置到外模具内。
电葫芦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性强。
可选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固定块和多个用于与壳体内壁抵接的抵接杆,固定块与挂钩固定连接,抵接杆设有多个,沿固定块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圆周阵列分布,抵接杆与固定块滑动连接,抵接杆相互远离的一端靠近或远离壳体的内壁,抵接杆连接有驱动抵接杆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壳体进行夹持时,将固定块和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然后驱动件驱动抵接杆与壳体紧密抵接。壳体与抵接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壳体随抵接杆上升或下降。驱动件驱动抵接杆始终与壳体的内壁抵接,进而能够提升抵接杆与壳体之间接触的稳定性,减少抵接杆与壳体发生相对滑动的情况,进而减少壳体从抵接杆上掉落的情况,提升抵接杆提升壳体时的稳定性以及顺畅性。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驱动气缸与固定块固定连接,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抵接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对壳体进行夹持时,将固定块以及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活塞杆伸长驱动抵接杆与壳体抵接。驱动气缸的设置能够对抵接杆进行驱动以及限位,减少抵接杆发生移动的情况,保证抵接杆的稳定性,进而能够保证提升壳体时的稳定性。驱动气缸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可选的,所述抵接杆相互远离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杆,提拉杆的底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形成用于与壳体底端抵接的提拉片;底板的顶面开设有用于盛放提拉片的盛放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气缸驱动抵接杆靠进校正板,抵接杆移动带动提拉杆和提拉片移动,吊升壳体时,使得壳体的底端与底座的顶面之间留有间隙后,将提拉杆、提拉片和抵接杆伸入到壳体内,并使得抵接片的顶面与壳体的底面齐平后,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长驱动抵接杆和抵接片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提拉片与壳体的底面抵接。当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内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活塞杆收缩带动抵接杆和提拉杆以及提拉片靠近壳体的中心。当提拉片与壳体的底面分离后,取出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即可。
提拉片和提拉杆的设置,能够对壳体进行支撑,提升抵接杆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对壳体进行抵接,减少壳体与抵接杆发生分离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对壳体的夹持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开设有多个用于盛放提拉片的延长槽,延长槽位于外模具的底端,多个延长槽与多个盛放槽一一对应并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外模具时,将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伸入到外模具内,直至提拉片的顶面与外模具的底端齐平,然后,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活塞杆长,活塞杆驱动抵接杆带动提拉杆和提拉片相互远离,直至提拉片与外模具的底端抵接。然后提拉片对准延长槽后,将外模具放置到底座上即可。取出外模具时,启动驱动气缸,使得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然后提拉杆在抵接杆的作用下带动提拉片与外模具的底端分离。提拉片与外模具的底端分离后,取出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即可。延长槽的设置,使得提拉片在既能够对壳体进夹持,也能够对外模具进行夹持,进而能够提升固定块、抵接杆、提拉杆和提拉片使用时的灵活性以及便捷性。
可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柱,多个限位柱围设在外模具的外周与外模具的外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柱的设置,能够对外模具进行抵接,减少外模具发生转动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外模具与校正板对变形壳体校正过程的顺畅性,同时能够减少壳体与外模具之间发生磨损的情况,保证壳体外壁的完整性。
可选的,所述限位柱与外模具之间设有锁紧螺栓,锁紧螺栓穿过限位柱与外模具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外模具放置到底座上方后,拧紧锁紧螺栓即可。锁紧螺栓的设置,能够对外模具进行进一步的限位,减少外模具发生周向转动的情况,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外模具与校正板对变形壳体夹紧过程的顺畅性,同时能够减少壳体与外模具之间发生磨损的情况,保证壳体外壁的完整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外模具、校正板以及千斤顶的设置,能够同时对壳体的整个周面进行夹持与校正,进而能够提升对壳体进行校正过程的均一性,同时能够保证对壳体进行校正的效果,提升对壳体进行校正的校正效率。
2、电葫芦、固定块和抵接杆的设置,能够方便对壳体进行提升以及放置。
3、提拉杆以及提拉片的设置,能够提升对壳体移动时的夹持的稳定性,对壳体进行支撑,减少壳体与抵接杆发生分离的情况,进而能够提升移动壳体时的顺畅性以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旨在展示千斤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旨在展示夹持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旨在展示抵接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盛放槽;12、延长槽;13、限位柱;131、锁紧螺栓;2、校正模具;21、内模具;211、校正板;22、外模具;23、驱动组件;231、滑动杆;2311、竖直杆;2312、支撑板;2313、滑轮;2314、第二挂环;232、千斤顶;3、支撑架;31、门型架;32、滑移杆;4、升降装置;41、电葫芦;411、吊绳;412;挂钩;42、夹持组件;421、固定块;4211、驱动气缸;4212、第一挂环;422、抵接杆;4221、提拉杆;4222、提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结合图1和图2,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2,校正模具2包括外模具22、内模具21和驱动组件23,外模具22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22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22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21包括六个校正板211,校正板211为与外模具22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六个校正板211沿外模具22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211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211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23位于多个校正板211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211靠近或远离外模具22的中心线。
校正壳体时,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22与六个校正板211之间,然后驱动组件23反复驱动多个校正板211与变形壳体的内壁抵接或者分离,直至变形壳体恢复形状。
参照图1,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包括门型架31和滑移杆32,门型架31竖直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底座1长度方向的两端,门型架3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垂直;滑移杆32水平位于门型架31的上方,长度方向与门型架31的长度方向垂直,滑移杆3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门型架31的顶面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与门型架31的长度方向垂直。
参照图1,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四个用于对外模具22进行限位的限位柱13,限位柱13沿外模具22的外周间隔分布,限位柱13靠近外模具22的一侧呈圆弧状均与外模具22抵接。限位柱13与外模具22之间设有锁紧螺栓131,锁紧螺栓131穿过限位柱13与外模具22螺纹连接。
结合图3和图4,滑移杆32上连接有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电葫芦41和夹持组件42,电葫芦41与滑移杆32滑动连接,电葫芦41的滑动方向与滑移杆32的滑动方向相同。夹持组件42连接于电葫芦41的挂钩412上。
参照图4,夹持组件42包括固定块421和四个用于与壳体内壁抵接的抵接杆422,固定块42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挂环4212,第一挂环4212与挂钩412挂接。四个抵接杆422沿固定块421轴线方向呈圆周阵列分布,抵接杆422水平设置,抵接杆422与固定块421的顶面滑动连接,四个抵接杆422相互靠近或远离,抵接杆422连接有驱动抵接杆422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为驱动气缸4211,驱动气缸421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抵接杆422的滑动方向相同,驱动气缸4211位于抵接杆422相互靠近的一端,驱动气缸4211与与固定块421的顶面固定连接,驱动气缸4211的活塞杆与抵接杆422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
参照图4,抵接杆422远离驱动气缸42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设置的提拉杆4221,提拉杆4221位于抵接杆422下方,提拉杆4221的底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形成提拉片4222。
结合图3和图4,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四个延长槽12,延长槽12位于外模具22放置处的下方,四个延长槽12沿外模具22的周线方向圆周阵列分布,提拉片4222嵌入到延长槽12内与底座1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延长槽12相互靠近的一端开设有盛放槽11,盛放槽11与延长槽12连通设置,提拉杆4221能够嵌入到盛放槽11内与盛放槽11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竖直方向,同时盛放槽11的长度大于提拉杆4221长度的二倍。
当需要对壳体进行校正时,首先将外模具22吊放至底座1的上方然后将电葫芦41滑动至外模具22的上方,将第一挂环4212挂接到挂钩412上,然后将挂钩412以及固定块421、抵接杆422均伸入到壳体内,使得提拉片4222伸入到外模具22的下方,直至提拉片4222的顶面与外模具22的底面齐平;然后启动驱动气缸4211,驱动气缸4211的活塞杆伸长,活塞杆伸长驱动抵接杆422驱动提拉杆4221带动提拉片4222相互远离,直至提拉片4222与外模具22底面抵接。然后滑动电葫芦41,使得电葫芦41滑动至外模具22放置处的正方向,当抵接片与延长槽12对正后,启动电葫芦41,电葫芦41将外模具22下放到底座1的顶面;之后,驱动气缸4211的活塞杆收缩,在驱动气缸4211的作用下,提拉片4222在盛放槽11内滑动,直至提拉片4222与外模具22的底面分离,然后拉起电葫芦41的吊绳411,拧紧锁紧螺栓131。
之后重复上述步骤,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22中间即可。
回看图2,驱动组件23位于六个校正板211的内侧,驱动组件23包括滑动杆231和六个千斤顶232,滑动杆231包括竖直杆2311、支撑板2312和滑轮2313,支撑板2312,竖直杆2311竖直位于支撑板2312的上方与支撑板2312的顶面固定连接,滑轮2313设有四个,分别安装于支撑板2312底端的四个拐角处,滑轮2313与底座1的顶面抵接。六个千斤顶232沿竖直杆2311的轴线方向圆周阵列分布,六个千斤顶232分别与六个校正板211一一对应设置,千斤顶232的顶杆的伸缩方向为水平设置,千斤顶232的顶杆朝向校正板211,千斤顶232与竖直杆2311的周面固定连接,千斤顶232的顶杆与校正板211相互靠近的侧壁固定连接。竖直杆23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挂环2314。
将壳体放置到底座1上方后,将第二挂环2314与挂钩412挂接,然后启动电葫芦41,电葫芦41吊起第二挂环2314,进而电葫芦41吊起竖直杆2311以及六个千斤顶232和六个校正板211,然后滑动电葫芦41,直至电葫芦41位于壳体的上方;然后启动电葫芦41,使得电葫芦41放下竖直杆2311、六个千斤顶232和六个校正板211;最后启动六个千斤顶232,千斤顶232的顶杆反复伸缩,驱动校正板211反复与变形的壳体紧密抵接或者分离,直至变形的壳体恢复形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在驱动气缸4211的作用下,使得提拉片4222对外模具22进行支撑与夹持,然后在电葫芦41的作用下,将外模具22放置到底座1上,然后取出驱动气缸4211和提拉片4222;之后,在驱动气缸4211的作用下,使得提拉片4222对壳体进行支撑与夹持,然后在电葫芦41的作用下,将壳体放置到外模具22内,然后取出驱动气缸4211和提拉片4222;最后,在电葫芦41的作用下,将校正板211放置到壳体内;最后,启动千斤顶232,千斤顶232的顶杆反复伸缩,驱动校正板211反复与变形的壳体紧密抵接或者分离,直至变形的壳体恢复形貌。
外模具22、校正板211和千斤顶232的设置,能对变形的壳体的整个周面进行反复挤压,进而能够对变形壳体的整个周面同时进行校正处理,进而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校正的精度以及校正的效果,同时能够提升对变形壳体的校正效率。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面安装有校正模具(2),校正模具(2)包括外模具(22)、内模具(21)和驱动组件(23),外模具(22)为与变形壳体同轴的筒状结构,外模具(22)的内径与壳体的外径相同,外模具(22)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内模具(21)包括多个校正板(211),校正板(211)为与外模具(22)同轴设置的圆弧板状结构,多个校正板(211)沿外模具(22)的轴线圆周阵列分布,校正板(211)的外径与壳体的内径相同,校正板(211)的高度高于壳体的高度;驱动组件(23)位于多个校正板(211)之间,驱动多个校正板(211)靠近或远离外模具(22)的中心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3)包括滑动杆(231)和千斤顶(232),滑动杆(231)的长度方向与校正板(211)的轴线方向相同,滑动杆(231)的底端与底座(1)的顶面抵接,千斤顶(232)的数量与校正板(211)的数量相同,多个千斤顶(232)分别与多个校正板(211)对应,千斤顶(232)与滑动杆(231)的周面固定连接,千斤顶(232)的顶杆与校正板(211)的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支撑架(3)上连接有用于起吊壳体的升降装置(4),升降装置(4)包括电葫芦(41)和用于夹持壳体的夹持组件(42),电葫芦(41)与支撑架(3)滑动连接,滑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夹持组件(42)和电葫芦(41)的挂钩(4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42)包括固定块(421)和多个用于与壳体内壁抵接的抵接杆(422),固定块(421)与挂钩(412)固定连接,抵接杆(422)设有多个,沿固定块(421)竖直方向的中心线圆周阵列分布,抵接杆(422)与固定块(421)滑动连接,抵接杆(422)相互远离的一端靠近或远离壳体的内壁,抵接杆(422)连接有驱动抵接杆(422)滑动的驱动件,驱动件与固定块(42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驱动气缸(4211),驱动气缸(4211)与固定块(421)固定连接,驱动气缸(4211)的活塞杆与抵接杆(42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杆(422)相互远离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提拉杆(4221),提拉杆(4221)的底端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弯折,形成用于与壳体底端抵接的提拉片(4222);底板的顶面开设有用于盛放提拉片(4222)的盛放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开设有多个用于盛放提拉片(4222)的延长槽(12),延长槽(12)位于外模具(22)的底端,多个延长槽(12)与多个盛放槽(11)一一对应并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柱(13),多个限位柱(13)围设在外模具(22)的外周与外模具(22)的外周面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13)与外模具(22)之间设有锁紧螺栓(131),锁紧螺栓(131)穿过限位柱(13)与外模具(22)螺纹连接。
CN202022984219.3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Active CN2141334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4219.3U CN214133408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4219.3U CN214133408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33408U true CN214133408U (zh) 2021-09-07

Family

ID=77586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4219.3U Active CN214133408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334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0400A (zh) * 2020-12-11 2021-04-09 中隧隧盾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0400A (zh) * 2020-12-11 2021-04-09 中隧隧盾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3186B (zh) 一种筒体和筒体、筒体和封头的组对装置
CN214133408U (zh)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
WO2020140695A1 (zh) 一种新型切管设备
CN111168633A (zh) 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
CN112620400A (zh) 一种全自动矫正圆形壳体的设备及校正工艺
CN113759153A (zh) 一种快速更换通信线路测试治具的设备
KR101901728B1 (ko) 주급수 승압펌프 전동기용 회전자 인출 툴
CN211895709U (zh) 用于拆除负环管片的吊装装置
CN214080089U (zh) 一种对接管、板辅助工具
CN112453226A (zh) 一种金属加工机械设备
CN211890564U (zh) 一种轴承夹持装置
CN112462095B (zh) 一种冰箱电机组装检测设备
CN211005967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绞纱运输架
CN218567569U (zh) 一种led灯生产用检测装置
CN106670876A (zh) 一种定子加工定位装置及定位方法
CN208775845U (zh) 一种设置在淬火炉与淬火池之间锻件搬运装置
CN214184972U (zh) 一种大口径扣压机
CN111975100A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电力施工切割装置
CN210790947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外挂墙板插放架
CN211761354U (zh) 硅钢连退机组炉辊更换装置
CN105000490B (zh) 用于安装集装箱船导轨架的顶升装置
CN212123023U (zh) 一种新型的异型复杂件的装夹装置
CN113198861B (zh) 一种用于无缝钢管生产的高效型冷拔机
CN211220410U (zh) 一种胎侧板加工固定装置
CN217656539U (zh) 一种电机定子嵌线工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