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1130U -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1130U
CN214121130U CN202120315576.2U CN202120315576U CN214121130U CN 214121130 U CN214121130 U CN 214121130U CN 202120315576 U CN202120315576 U CN 202120315576U CN 214121130 U CN214121130 U CN 214121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outer ring
moving frame
bearing outer
driv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155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俊
刘吕云
王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uoru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155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1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1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1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水平移动架、夹持机构、控制器及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及夹持机构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控制夹持机构夹持轴承外圈,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施加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移动到位置一,在位置一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控制器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反向施加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从位置一移动到位置二,在位置二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二;距离一与距离二的差值为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本检测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具有精度高、人工成本低、通用性好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轮对是机车上与钢轨相接触的重要部件,现有轨道交通领域常用的轮对通常包括轮轴和对称设置于轮轴的轮子,且所述轮子与轮轴的端部之间预留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轴段,如附图1所示,即轴承的内圈安装于轮轴,而在轮轴的端部通常安装有前盖组件,所述前盖组件通常包括前盖(或称为端盖、压板)、铭牌、止动片以及若干螺栓,前盖、铭牌以及止动片上对应位置处分别设置有通孔,轴承游隙是轴承滚动体与轴承内外圈壳体之间的间隙。
轴承游隙是指将轴承的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使轴承游隙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轴承运转时的游隙(可称为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对于轮对而言,轴承游隙,尤其是轴向游隙是一个重要指标,故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检测(或定期检测)轮轴上所安装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以便检测和评估轴承;然而,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人工手动进行测量,不仅测量不便,工作量大,而且测量误差大、需要依赖人工经验进行判断,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的游隙检测系统,可以自动检测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人工成本低、无需依赖人工经验判断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要解决现有检测轴承外圈轴向游隙过程中存在的,测量不便、工作量大、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水平移动架、用于夹持轴承外圈的夹持机构、控制器以及第一传感器,其中,
所述水平移动架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
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在检测时,控制器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夹持轴承外圈,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移动到位置一,所述拉力或推力的方向与轴承的轴向一致,在位置一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
控制器还用于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反向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从位置一移动到位置二,在位置二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二;
距离一与距离二的差值为轴承外圈轴向游隙。在本方案中,通过设置夹持机构,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轴承外圈沿轴承的中心轴线方向移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可以在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的作用下将轴承外圈移动到位置一,并在位置一处,可以利用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一,而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可以在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的作用下使轴承外圈反向移动到位置二,并在位置二处,可以利用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作为距离二,控制器可以计算出距离一与距离二的差值的绝对值,该值正是所需测量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数据,相比于现有的人工手动测量方式,不仅自动化程度更高、检测速度更快,而且人工成本低、无需依赖人工经验判断,从而可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夹持机构夹持轴承外圈时的定位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并与控制器相连,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夹持机构与轮轴端部之间的距离,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夹持机构与轮轴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设定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夹持机构的位置,使得夹持机构始终可以定位到所设定的位置处,此时,夹持机构与轴承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得夹持机构按既定的动作路径动作即可准确夹持住轴承外圈,便于后续推/拉轴承外圈。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
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光电开关。
为解决夹持轴承外圈,并可以推/拉轴承外圈的问题,优选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动力部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面构造有两个限位凸起,且所述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轴承外圈的长度,用于将轴承外圈约束于两个限位凸起之间;
所述夹持动力部与所述夹爪相连,并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架,夹持动力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两个夹爪张开/夹闭。在本方案中,控制器控制可以两个夹爪同步动作,以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夹持和放松,而通过设置限位凸起,可以利用限位凸起卡住轴承外圈,以便利用夹爪推/拉轴承外圈。
为解决精确控制对轴承外圈所施加的拉力或推力,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水平移动架之间,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作用于水平移动架的动力经由压力传感器进行传递,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限位凸起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
或,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侧,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限位凸起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可以精确控制对轴承外圈所施加的拉力或推力,从而有利于严格的根据测量规范测量出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
优选的,所述夹持动力部采用的是手指气缸,所述两个夹爪分别对称设置于手指气缸两侧的夹指。以便利用手指气缸提供动力,驱动两个夹指同步动作,从而驱动两个夹爪同步动作,实现夹持和放松轴承外圈的功能。
为解决适用于检测不同型号轮对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和竖直移动架,所述竖直移动架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水平移动架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
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竖直移动架竖直升/降。以便调节夹持机构的高度。
为便于安装机架,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构造有若干安装孔。以便利用螺栓实现机架的固定。
为解决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传感器位置的问题,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支架,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支架,支架通过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第三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便有效调节第一传感器与被检测轴承之间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用于为水平移动架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
和/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用于为竖直移动架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
和/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支架相连,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优选的,所述导向部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轨,并与所述滑轨构成移动副;
或,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并与所述导向杆构成移动副。以便达到直线导向的目的。
为实现精确的控制,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为PC机、单片机、ARM芯片、STM芯片或PLC。不仅成本低,而且响应速度快,有利于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结构紧凑、设计合理,不仅可以自动检测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具有检测速度快、精度高、人工成本低等特点,而且通用性好,既适用于各种型号轮对上轴承的测量需求,又适用于测量其它转动部件上轴承的轴向游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轮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图2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与轮对相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夹持轴承外圈,并向外拉动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轮对100、轮轴101、轮子102、轴承103
机架201、安装板202、安装孔203、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驱动电机205、竖直移动架206、水平移动架207、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推杆209、压力传感器210、滑块211、滑轨212、夹持动力部213、夹指214、夹爪215、限位凸起216
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支架302、第一传感器303
第二传感器4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轮对如图1所示,轮对100包括轮轴101和对称设置于轮轴101两侧的轮子102,而在轮子102外侧的轮轴101上分别套设有轴承103;轮对100放置于轨道上,以便沿轨道滚动,且轮对100可以固定在检测轴承的工位处,如图6所示;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包括支撑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水平移动架207、用于夹持轴承外圈的夹持机构、控制器以及第一传感器303,其中,
如图2-图7所示,所述水平移动架207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用于驱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
所述第一传感器303、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以及夹持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在检测时,控制器可以控制夹持机构夹持轴承外圈,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向轴承外圈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可以沿拉力或推力的方向移动到位置一,所述拉力或推力的方向与轴承的轴向一致,在位置一处,第一传感器303可以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303之间的距离一;
此后,控制器可以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向轴承外圈反向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从位置一移动到位置二,在位置二处,第一传感器303可以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303之间的距离二;
控制器可以根据距离一和距离二计算出二者的差值,且距离一与距离二的差值的绝对值正是所需测量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
为确定夹持机构与轮对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二传感器401,如图2-图7所示,所述第二传感器401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并与控制器相连,第二传感器401用于测量夹持机构与轮轴101端部之间的距离,而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距离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动作,以使夹持机构与轮轴101端部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所设定的距离,从而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夹持机构的位置,使得夹持机构可以正好动作到所预定的、且可以正好夹持轴承外圈的位置处,此时,夹持机构与轴承外圈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确定,使得夹持机构按既定的动作路径动作即可准确夹持住轴承外圈,便于后续推/拉轴承外圈。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感器303可以为距离传感器,作为举例,所述距离传感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光电传感器;而所述第二传感器401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光电开关。
夹持机构具有多种实施方式,而为解决夹持轴承外圈,并可以推/拉轴承外圈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动力部213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爪215,所述夹爪215的内侧面构造有两个限位凸起216,且所述两个限位凸起216之间的间距大于轴承外圈的长度,以便夹持轴承外圈,使得轴承外圈可以被约束于两个限位凸起216之间;
如图2-图7所示,所述夹持动力部213与所述夹爪215相连,并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夹持动力部213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两个夹爪215张开/夹闭;在使用时,控制器控制可以两个夹爪215同步动作,以实现对轴承外圈的夹持和放松,而通过设置限位凸起216,可以利用限位凸起216卡住轴承外圈,以便利用夹爪215推/拉轴承外圈。
作为举例,如图2-图7所示,所述夹持动力部213采用的是手指气缸,所述两个夹爪215分别对称设置于手指气缸两侧的夹指214,以便利用手指气缸提供动力,驱动两个夹指214同步动作,从而驱动两个夹爪215同步动作,实现夹持和放松轴承外圈的功能。
为解决精确控制对轴承外圈所施加的拉力或推力,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一种举例,可以通过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的参数达到控制拉力或推力的目的,例如,当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采用的是气缸或液压缸时,可以通过设定气缸或液压缸内的压力来间接控制作用于轴承外圈的拉力或推力;
作为另一种举例,本检测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210,所述压力传感器210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216的内侧,使得压力传感器210可以介于轴承外圈端部与限位凸起216之间,压力传感器210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限位凸起216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可以精确控制对轴承外圈所施加的拉力或推力,从而有利于严格的根据测量规范(例如,对轴承外圈的轴向拉力可以控制在40-50N之间,且在位置一和位置二处的拉力相同为宜)测量出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
为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轮对100,以便检测检测不同型号轮对100上的轴承103,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201和竖直移动架206,如图2-图7所示,所述竖直移动架206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安装于所述机架201,所述水平移动架207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
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可以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竖直移动架206竖直升/降,以便调节夹持机构的高度。
如图2-图7所示,为便于安装机架201,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机架201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板202,所述安装板202构造有若干安装孔203,以便利用地脚螺栓实现机架201的固定。
水平移动架207和竖直移动架206分别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只需能提供稳定的支撑即可,本实施例不对水平移动架207和竖直移动架206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但作为优选,所述竖直移动架206可以优先采用U形结构,而水平移动架207可以优先采用L形结构,如图2-图7所示,且在本实施例中,水平移动架207和竖直移动架206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
为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第一传感器303位置,在进一步的方案中,本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和支架302,所述第一传感器303安装于所述支架302,所述支架302可以优先采用Z字形折弯板,如图2-图7所示;支架302可以通过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而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支架302沿水平方向移动,以便有效调节第一传感器303与被检测轴承之间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的移动方向优先与支架302的移动方向平行。
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分别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其中,对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而言,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直线模组;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可以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206,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而导向部具有多种实施方式,作为优选,所述导向部可以包括滑块211和滑轨212,所述滑块211设置于所述滑轨212,并与所述滑轨212构成移动副;此外,所述导向部也可以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并与所述导向杆构成移动副;以便达到直线导向的目的。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可以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209,具有伸缩功能;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206,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相连,用于为水平移动架207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而导向部的结构可以与上述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对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而言,在实施方式一中,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直线模组;
在实施方式二中,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也可以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201,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201,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以便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在实施方式三中,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还可以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209,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机架201,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201,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相连,用于为竖直移动架206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以便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其中,导向部的结构可以与上述导向部的结构相同,只是连接关系相应发生变化而已,这里不再赘述。
同理,对于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而言,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直线模组;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也可以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201,并与所述支架302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架302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在又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包括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并与所述支架302相连,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所述伸缩部可以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209。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合理的选择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以及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为举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包括电动推杆209和导向部,如图2-图7所示,所述电动推杆209包括缸体、设置于缸体的推杆209,缸体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206,并与控制器相连,且所述推杆209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相连,所述导向部包括固定于水平移动架207滑块211和固定于竖直移动架206的滑轨212,如图2-图7所示,所述滑块211设置于所述滑轨212,并与所述滑轨212构成移动副,以便为水平移动架207沿水平方向的移动提供导向和约束;作为举例,如图2-图7所示,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204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直线模组,具体而言,所述直线模组采用的是TGB精密直线模组,TGB精密直线模组内含驱动电机205205,该驱动电机205205可以与控制器相连,TGB精密直线模组固定于机架201,而所述滑台连接于竖直移动架206;作为举例,如图2-图7所示,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301采用的是气缸,所述气缸可以优先采用SMC型双杠滑台气缸,如图2-图7所示,气缸与控制器相连,以便达到驱动支架302直线移动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力传感器21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与所述水平移动架207之间,具体而言,如图2-图7所示,压力传感器210可以设置于所述推杆209与水平移动架207之间,使得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08作用于水平移动架207的动力经由压力传感器210进行传递,而所述压力传感器210与控制器相连,从而可以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210监测和精确控制限位凸起216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
为便于实现精确的控制,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可以优先采用PC机、单片机、ARM芯片、STM芯片或PLC,不仅成本低,而且响应速度快,有利于实现精确的自动控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上述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在于,本实施例1所提供的检测系统,还包括警报器,所述警报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当控制器所计算出的轴承外圈的轴向游隙大于所设定的阈值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警报器报警,以便提醒工作人员当前轴承103的轴向游隙超标,需要人工干预进行处理。
此外,为实现远程监控,还包括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将所检测的各轴承103的轴向游隙发送给上位机,以便实现远程数据存储、可视及监控,所述上位机可以是PC机、服务器等,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水平移动架、用于夹持轴承外圈的夹持机构、控制器以及第一传感器,其中,
所述水平移动架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架,所述夹持机构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夹持机构水平移动;
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以及夹持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在检测时,控制器用于控制夹持机构夹持轴承外圈,并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移动到位置一,所述拉力或推力的方向与轴承的轴向一致,在位置一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一;
控制器还用于通过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向轴承外圈反向施加所设定的拉力或推力,使轴承外圈从位置一移动到位置二,在位置二处,第一传感器测量轴承外圈端面与第一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二;
距离一与距离二的差值为轴承外圈轴向游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水平移动架,并与控制器相连,第二传感器用于测量夹持机构与轮轴端部之间的距离,控制器根据所述距离控制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动作,以使夹持机构与轮轴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设定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
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距离传感器或光电开关;
和/或,所述控制器为PC机、单片机、ARM芯片、STM芯片或PLC。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动力部和两个对称设置的夹爪,所述夹爪的内侧面构造有两个限位凸起,且所述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间距大于轴承外圈的长度,用于将轴承外圈约束于两个限位凸起之间;
所述夹持动力部与所述夹爪相连,并固定于所述水平移动架,夹持动力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两个夹爪张开/夹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水平移动架之间,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作用于水平移动架的动力经由压力传感器进行传递,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限位凸起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
或,
还包括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侧,并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检测限位凸起与轴承外圈之间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动力部采用的是手指气缸,所述两个夹爪分别对称设置于手指气缸两侧的夹指。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机架和竖直移动架,所述竖直移动架通过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水平移动架通过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
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竖直移动架竖直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和支架,所述第一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支架,支架通过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第三直线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支架沿水平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水平移动架相连,用于为水平移动架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
和/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机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以及导向部,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竖直移动架相连,用于为竖直移动架的移动导向,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
和/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为直线模组;
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以及导向部,所述螺母套设于所述丝杆,丝杆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竖直移动架,螺母与丝杆构成螺旋传动机构;所述导向部固定于机架,并与所述支架相连,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架相连,电机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丝杆转动;
或,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包括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固定于所述竖直移动架,并与所述支架相连,伸缩部与控制器相连,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伸/缩;所述伸缩部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包括滑块和滑轨,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轨,并与所述滑轨构成移动副;
或,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杆和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套设于所述导向杆,并与所述导向杆构成移动副,以便达到直线导向的目的。
CN202120315576.2U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Active CN214121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5576.2U CN214121130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15576.2U CN214121130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1130U true CN214121130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15576.2U Active CN214121130U (zh) 2021-02-03 2021-02-03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11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8125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护壁板测试装置及护壁板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8125A (zh) * 2022-05-05 2022-08-05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护壁板测试装置及护壁板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50640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箱轴承轴向游隙的测量装置
CN214121130U (zh) 一种轴承外圈轴向游隙检测系统
CN102840934B (zh) 转换开关触头压力检测设备
CN113624149A (zh) 一种拉杆球头轴承轴向及径向游隙检测装置
CN114152196A (zh) 一种电机转子装配质量综合检测设备
CN206818522U (zh) 用于检测箱体机械静载性能的试验机
CN209605792U (zh) 轴承圆度检测装置
CN217541818U (zh) 一种轴承凸出量测量装置
CN209356198U (zh) 一种精密减速器弯曲刚度测试装置
CN201622143U (zh) 一种测量电梯限速器动作张力和安全钳动作拉力的装置
CN113607223B (zh) 用于电机轴的检测装置
CN216815820U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摩擦力矩测量设备
CN213591134U (zh) 一种双顶尖电枢转子圆度检测机构
CN211877640U (zh) 一种用于插头的拉扭试验机
CN210037209U (zh) 一种薄壁轴承测振的径向加载装置
CN209367585U (zh) 一种用于线缆机械手辅助自动排线的地轨龙门收排线架
CN110631989A (zh) 一种用于检测圆柱微结构表面的卧式摩擦磨损试验机
CN216593213U (zh) 一种自动转规格的瓷砖尺码检测设备
CN112211575A (zh) 管具测量装置
CN202057477U (zh) 压臂式受电弓试验台
CN218905085U (zh) 工程机械轮辋快速检验工装
CN220810854U (zh) 一种皮带运行状态监测装置
CN219956488U (zh) 一种行星架检测装置
CN220170169U (zh) 一种基于激光传感器的轴承内孔测量装置
CN218600723U (zh) 一种石材机械温度监测装置及石材加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