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20199U -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20199U
CN214120199U CN202120116702.1U CN202120116702U CN214120199U CN 214120199 U CN214120199 U CN 214120199U CN 202120116702 U CN202120116702 U CN 202120116702U CN 214120199 U CN214120199 U CN 214120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ntilation
warmer
breath
sealing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1670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钊
汤俊杰
康宽洋
翁叶帆
张森铼
李新壮
王新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Life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1670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20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20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20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Landscapes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和取暖系统,属于电器设备领域。该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和换气风管;所述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具有至少两个换气出口;所述换气风管位于所述取暖器本体外,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且所述换气风管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换气出口外。通过在取暖器本体外设置换气风管,将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相连,换气风管罩设在第一侧壁的两个换气出口外,这样两个换气出口排出的气体都进入到一个换气风管中,从而取暖系统中只需要对应该换气风管设置一根排风管,减少了排风管的数量,有利于减小取暖系统占据的空间,方便取暖系统的布置。

Description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取暖器。
背景技术
取暖系统包括取暖器和排风管,其中取暖器是取暖系统中的主要设备,一般包括取暖器本体和换气风管。取暖器本体具有换气出口。换气风管的一端连通换气出口,另一端连通排风管,以将取暖器排出的气体排到室外。
对于具有两个换气出口的取暖器,取暖器本体外对应两个换气出口分别设置有一个换气风管,相应的,取暖系统中需要设置两根排风管,并将两根排风管连通到室外。
取暖系统的排风管数量越多,成本就越高,而且也越占空间,布置起来也越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和取暖系统,能够降低取暖系统的成本,减小占据的空间,方便布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取暖器,所述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和换气风管;
所述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具有至少两个换气出口;
所述换气风管位于所述取暖器本体外,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侧壁相连,且所述换气风管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换气出口外。
可选地,所述换气风管的横截面积从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向所述换气风管的出气端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取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换气风管中,且隔在相邻两个所述换气出口之间,并与所述换气风管的内壁相连。
可选地,所述换气风管关于所述隔板对称。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厚度为2mm~4mm。
可选地,所述取暖器还包括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一侧壁的一边和所述第一侧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密封凸棱,所述第一密封凸棱围绕在所述至少两个换气出口外;
所述换气风管具有外凸缘,所述外凸缘位于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所述外凸缘靠近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的一侧具有第二密封凸棱,所述第二密封凸棱围绕所述进气端;
所述第二密封凸棱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密封凸棱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的内侧壁相贴;
所述外凸缘靠近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远离所述第一侧壁的端面相贴。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凸棱具有至少一个避让缺口,所述第二密封凸棱的端部具有与所述避让缺口一一对应的遮挡凸起,所述遮挡凸起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棱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的内侧壁相贴,以遮挡所述避让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具有卡槽,所述卡槽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的内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换气出口之间;
所述换气风管的进气端具有卡勾,所述卡勾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棱的内侧;
所述卡勾卡接在所述卡槽中。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取暖系统,所述取暖系统包括排气管和如前一方面所述的取暖器,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取暖器的换气风管的出气端连通。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取暖器本体外设置换气风管,将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相连,换气风管罩设在第一侧壁的两个换气出口外,这样两个换气出口排出的气体都进入到一个换气风管中,从而取暖系统中只需要对应该换气风管设置一根排风管,减少了排风管的数量,有利于减小取暖系统占据的空间,方便取暖系统的布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剖面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本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所述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取暖器包括取暖器本体10和换气风管20。
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具有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换气风管20位于取暖器本体10外,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与第一侧壁101相连,且换气风管20罩设在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外。
通过在取暖器本体外设置换气风管,将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相连,换气风管罩设在第一侧壁的两个换气出口外,这样两个换气出口排出的气体都进入到一个换气风管中,从而取暖系统中只需要对应该换气风管设置一根排风管,减少了排风管的数量,有利于减小取暖系统占据的空间,方便取暖系统的布置。
若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换气出口10a,换气风管20罩设在其中相邻的两个换气出口10a外,或者罩设在多个换气出口10a外。
如图1所示,取暖器本体10包括外壳11和位于外壳11内部的换气扇12,换气扇12与换气出口10a一一对应设置。本公开实施例中,外壳11内设置有两个换气扇12。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换气风管20的横截面积从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向换气风管20的出气端20b逐渐减小。
换气风管20整体呈金字塔形,进气端20a的横截面积较大,以罩住两个换气出口10a,从进气端20a向出气端20b,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起到汇聚的作用,也方便换气风管20与暖气系统的排气管进行连接。
示例性地,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呈矩形,两个换气出口10a沿矩形的长度方向排列。出气端20b呈椭圆形。
如图2所示,该取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30。隔板30位于换气风管20中,且隔在相邻的两个换气出口10a之间,隔板30与换气风管20的内壁相连。
两个换气出口10a排出的气流由于方向和速度不完全一致,两股气流进入换气风管20之后,会相互冲击形成乱流,产生噪音,并且还会影响取暖器的换气风量,这里通过设置隔板30,将两个换气出口10a隔开,使两股气流相互独立,互不影响,从而避免了乱流的形成,防止噪音的产生,也避免了取暖器的换气风量受到影响。
当换气风管20罩设在多个换气出口10a外时,换气风管20内,每相邻的两个换气出口10a之间均设置有隔板30。
如图2所示,换气风管20关于隔板30对称。取暖器本体10的两个换气出口10a的出风量大小基本相等,通过隔板30将换气风管20的内部通道分隔成对称的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与取暖器本体10的一个换气出口10a连通,另一部分与取暖器本体10的另一个换气出口10a连通,为取暖器本体10的两个换气出口10a提供相同大小的出风通道。
可选地,隔板30的厚度为2mm~4mm。在换气出口10a排出的气流的作用下,隔板30会产生一定频率和幅度的振动,隔板30的厚度过薄,容易产生噪音,隔板30的厚度过厚,会增加用料,从而增加成本。将厚度范围设置在2mm~4mm,能够避免产生明显的噪音,同时又避免成本过高。
作为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隔板30的厚度为3mm。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中省略了换气风管20的部分侧壁。如图3所示,该取暖器还包括密封条40。密封条40设置在隔板30靠近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的一边和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之间。
换气风管20连接到取暖器本体10时,隔板30与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之间会有间隙,两个换气出口10a在排气时,在该间隙处可能会形成乱流,产生噪音,通过设置密封条40,将隔板30与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之间的间隙堵住,从而避免噪音的产生。
如图3所示,密封条40的外壁具有密封凹槽40a,密封凹槽40a沿密封条40的长度方向延伸,隔板30卡在密封凹槽40a中。在组装取暖器时,先通过密封凹槽40a将密封条40夹在隔板30上,然后将换气风管20连接到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上,组装完成后,密封条40在隔板30和第一侧壁101的挤压下产生形变,将间隙堵住。
示例性地,密封条40为橡胶密封条。
如图3所示,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密封凸棱102,第一密封凸棱102围绕在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外。
换气风管20具有一圈外凸缘21,外凸缘21位于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外凸缘21靠近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的一侧具有第二密封凸棱211,第二密封凸棱211围绕进气端20a。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省略了换气风管20的部分侧壁以及第一侧壁101的部分区域。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凸棱211位于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且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外侧壁与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壁相贴。外凸缘21靠近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的一侧与第一密封凸棱102远离第一侧壁101的端面相贴。
换气风管20安装在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时,外凸缘21上的第二密封凸棱211插入到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与第一密封凸棱102相贴,形成密封,外凸缘21靠近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的表面压在第一密封凸棱102的端面上形成密封,从而避免换气风管20与取暖器本体10的连接处发生泄漏。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凸棱102凸出于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的高度不小于第二密封凸棱211凸出于外凸缘21的高度,以确保在安装换气风管20时,换气风管20上的外凸缘21能够压在第一密封凸棱102上。
如图3所示,第一密封凸棱102具有至少一个避让缺口102a。作为示例,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凸棱102具有4个避让缺口102a。
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凸棱211的端部具有与避让缺口102a一一对应的遮挡凸起2111,遮挡凸起2111位于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内侧且与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壁相贴,以遮挡避让缺口102a。
换气风管20安装在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时,遮挡凸起2111从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将避让缺口102a遮挡住,避免避让缺口102a处出现泄漏。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本体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取暖器本体10的外壳11包括底壳111和顶盖112,两个换气出口10a均位于底壳111的一个侧壁,底壳111具有一圈翻边1111,翻边1111与顶盖112通过翻边113相连。在底壳111的换气出口10a所在的侧壁一侧拧动翻边113时,通过在第一密封凸棱102上设置避让缺口102a,使螺丝刀能够顺利拧紧或拧松翻边113。在安装好换气风管20后,避让缺口102a又在遮挡凸起2111的作用下被遮挡住,从而不会发生泄漏。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还具有卡槽101a,卡槽101a位于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且位于两个换气出口10a之间。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具有卡勾22,卡勾22位于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内侧。卡勾22卡接在卡槽101a中。
在安装换气风管20时,卡勾22伸入到卡槽101a中与卡槽101a形成配合,从而将换气风管20与取暖器本体10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换气风管20与取暖器本体10还通过螺钉相连,以方便换气风管20的拆装。
如图6所示,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具有连接柱103,连接柱103位于第一密封凸棱102内侧。外凸缘21具有连接孔21a,连接孔21a位于第二密封凸棱211外侧。连接孔21a与连接柱103通过螺钉相连。
在第二密封凸棱211插入到第一密封凸棱102内侧后,连接孔21a与连接柱103对齐,从而能向连接柱103中拧入螺钉,将换气风管20固定到取暖器本体10上。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取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取暖系统包括排气管1000和取暖器2000,该取暖器2000为图1~图6所示的任一种取暖器。取暖器2000的换气风管20的出气端20b与排气管1000连通。
排气管1000的长度根据具体的布置环境进行设置,图7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排气管1000的一部分。
通过在取暖器本体外设置换气风管,将换气风管的进气端与取暖器本体的第一侧壁相连,换气风管罩设在第一侧壁的两个换气出口外,这样两个换气出口排出的气体都进入到一个换气风管中,从而取暖系统中只需要对应该换气风管设置一根排风管,减少了排风管的数量,有利于减小取暖系统占据的空间,方便取暖系统的布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暖器本体(10)和换气风管(20);
所述取暖器本体(10)的第一侧壁(101)具有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
所述换气风管(20)位于所述取暖器本体(10)外,所述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与所述第一侧壁(101)相连,且所述换气风管(20)罩设在所述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管(20)的横截面积从所述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向所述换气风管(20)的出气端(20b)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隔板(30),所述隔板(30)位于所述换气风管(20)中,且隔在相邻两个所述换气出口(10a)之间,并与所述换气风管(20)的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风管(20)关于所述隔板(30)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0)的厚度为2mm~4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条(40),所述密封条(40)设置在所述隔板(30)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01)的一边和所述第一侧壁(10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1)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密封凸棱(102),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围绕在所述至少两个换气出口(10a)外;
所述换气风管(20)具有外凸缘(21),所述外凸缘(21)位于所述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所述外凸缘(21)靠近所述进气端(20a)的一侧具有第二密封凸棱(211),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围绕所述进气端(20a);
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且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壁相贴;
所述外凸缘(21)靠近所述进气端(20a)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远离所述第一侧壁(101)的端面相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具有至少一个避让缺口(102a),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的端部具有与所述避让缺口(102a)一一对应的遮挡凸起(2111),所述遮挡凸起(2111)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内侧且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壁相贴,以遮挡所述避让缺口(102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101)具有卡槽(101a),所述卡槽(101a)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凸棱(102)的内侧,且位于两个所述换气出口(10a)之间;
所述换气风管(20)的进气端(20a)具有卡勾(22),所述卡勾(22)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凸棱(211)的内侧;
所述卡勾(22)卡接在所述卡槽(101a)中。
10.一种取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系统包括排气管(1000)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2000),所述排气管(1000)与所述取暖器(2000)的换气风管(20)的出气端(20b)连通。
CN202120116702.1U 2021-01-15 2021-01-15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Active CN214120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6702.1U CN214120199U (zh) 2021-01-15 2021-01-15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16702.1U CN214120199U (zh) 2021-01-15 2021-01-15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20199U true CN214120199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494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16702.1U Active CN214120199U (zh) 2021-01-15 2021-01-15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201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233479A1 (zh) 冰箱送风系统及风冷冰箱
CN214120199U (zh)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CN215637917U (zh)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381690U (zh) 变频器控制柜通风散热结构
CN211823032U (zh) 风道部件及空调器
JP7097912B2 (ja) 空調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CN208522326U (zh) 一种带有逆变器的箱式变电站
CN113280509B (zh) 取暖器
CN216193519U (zh) 一种用于干衣机的底座组件及干衣机
CN112867366A (zh) 机柜风道、机柜总成及光伏逆变器
CN219421380U (zh) 主机壳体及控制设备
CN216693663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6055956U (zh) 散热组件、箱体组件和电容补偿装置
CN213955460U (zh)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CN218721831U (zh) 一种长条薄型浴霸箱体
CN219846170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腔体顶板及烹饪电器
CN217380949U (zh) 风道装置、风道盖板和电气产品
CN219981422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09818859U (zh) 一种电气阀门定位器防护壳体及其电气阀门定位器
CN216147857U (zh) 一种烤箱
CN220269678U (zh) 上抽式正面排气结构和室外热水器
WO2021103395A1 (zh) 整体式空调装置
CN220892413U (zh) 一种电控盒、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20892334U (zh) 薄型油烟机
CN217844074U (zh) 一种新型取暖器箱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