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637917U -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637917U
CN215637917U CN202121451286.7U CN202121451286U CN215637917U CN 215637917 U CN215637917 U CN 215637917U CN 202121451286 U CN202121451286 U CN 202121451286U CN 215637917 U CN215637917 U CN 215637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rib
back plate
fresh air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512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日雄
朱武云
周元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512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637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637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637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该壳体组件包括面板和背板,所述面板设有新风出口和环设于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密封凸筋,所述背板设于所述面板的背面,并设有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的第一过风口和环设于所述第一过风口的第二密封凸筋。所述第一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均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一密封凸筋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降低新风在面板和背板之间发生漏风的可能。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空调室内机的前面板由面板和连接于面板背面的背板组成,在该类空调室内机上设置新风部件,并在前面板上设置新风出口时,面板和背板之间容易漏风,影响新风出风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壳体组件,旨在降低新风在面板和背板之间发生漏风的可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面板,设有新风出口和环设于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密封凸筋;以及
背板,设于所述面板的背面,并设有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的第一过风口和环设于所述第一过风口的第二密封凸筋;
所述第一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均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一密封凸筋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凸筋的内侧与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凸筋环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筋的外周。
可选地,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设有密封沉槽,所述第二密封凸筋抵接于所述密封沉槽内。
可选地,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面框,所述面框设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面框设有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通的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的边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至少部分抵接在所述面框和所述背板之间。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筋,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与所述背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面框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筋,所述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一环形凸筋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间隔。
可选地,所述密封圈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过风口内侧的环形连接部、设于环形连接部一端且位于所述面框朝向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一密封环部、及设于环形连接部另一端且位于所述面框背离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二密封环部,所述第二密封环部用于与新风部件的出风口边缘抵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密封环部背离所述面框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用于与新风部件的出风口边缘抵接;和/或,
所述面框背离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密封环部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如上述的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面板设有环设于新风出口的第一密封凸筋,背板设有与新风出口连通的第一过风口和环设于第一过风口的第二密封凸筋。且第一密封凸筋和第二密封凸筋均位于面板与背板之间,再将第二密封凸筋和第一密封凸筋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如此相当于第一密封凸筋和第二密封凸筋中的一者套设于另一者的外周,增加了新风沿面板和背板之间的间隙朝四周流动的路径,即增加了新风沿面板和背板之间的间隙朝四周流动的阻力,降低了新风在面板和背板之间发生漏风的可能,提升了壳体组件上新风通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壳体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壳体组件于新风出口出的断面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面板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2中背板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组件 132 第一限位凸筋
11 面板 133 第二限位凸筋
111 新风出口 14 密封圈
112 第一密封凸筋 141 环形连接部
113 密封沉槽 142 第一密封环部
12 背板 143 第一环形凸筋
121 第一过风口 144 第一限位槽
122 第二密封凸筋 145 第二密封环部
123 密封平面 146 第二环形凸筋
13 面框 147 第二限位槽
131 第二过风口 20 新风部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设有新风部件。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挂壁式空调室内机,也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该壳体组件10包括面板11和背板12,面板11设有新风出口111和环设于新风出口111的第一密封凸筋112(参照图5和图6),背板12设于面板11的背面,并设有与新风出口111连通的第一过风口121和环设于第一过风口121的第二密封凸筋122(参照图7和图8)。第一密封凸筋112和第二密封凸筋122均位于面板11与背板12之间,且第二密封凸筋122和第一密封凸筋112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凸筋112和第二密封凸筋122均呈闭合环状,即第一密封凸筋112和第二密封凸筋122中的一者套设于另一者的外周。其中,可以将第一密封凸筋112与背板12抵接;或者第二密封凸筋122与面板11抵接;或者第一密封凸筋112与背板12抵接时,第二密封凸筋122与面板11抵接。此外,也可以将第一密封凸筋112与第二密封凸筋122抵接。另外,也可以使第一密封凸筋112与背板12之间、第二密封凸筋122与面板11之间、及第一密封凸筋112与第二密封凸筋122之间均呈间隙配合。
将壳体组件10用于空调室内机上时,新风部件20位于背板12背离面板11的一侧,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与通过第一过风口121与新风出口111连通。新风出口111包括多个出风小孔,即新风出口111由多个出风小孔构成,如此可以避免在新风出口111处额外设置出风罩结构,能够减少壳体组件10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面板11设有环设于新风出口111的第一密封凸筋112,背板12设有与新风出口111连通的第一过风口121和环设于第一过风口121的第二密封凸筋122。且第一密封凸筋112和第二密封凸筋122均位于面板11与背板12之间,再将第二密封凸筋122和第一密封凸筋112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如此相当于第一密封凸筋112和第二密封凸筋122中的一者套设于另一者的外周,增加了新风沿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的间隙朝四周流动的路径,即增加了新风沿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的间隙朝四周流动的阻力,降低了新风在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发生漏风的可能,提升了壳体组件10上新风通道的密封性。
请参照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凸筋112的内侧与新风出口111的边缘间隔设置,第一密封凸筋112环设于第二密封凸筋122的外周。本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凸筋122位于第一密封凸筋112和新风出口111的边缘之间,即第二密封凸筋122内周面可以与新风出口111的内壁面平齐,或者第二密封凸筋122的内周面位于新风出口111的内壁面和第二密封凸筋122之间,并与新风出口111的内壁面间隔。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第二密封凸筋122显露在新风出口111中,即可以避免第二密封凸筋122遮挡新风出口111而导致新风出口111的出风面积减小的情况。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密封凸筋122环设于第一密封凸筋112的外周。
在一实施例中,新风出口111的边缘设有密封沉槽113,第二密封凸筋122抵接于密封沉槽113内。即面板11的背面且于新风出口111的边缘设有密封沉槽113,第一密封凸筋112位于密封沉槽113的外边缘,如此相当于利用密封沉槽113的外周壁延长第一密封凸筋112与第二密封凸筋122的配合长度,而可以减小第一密封凸筋112相较于面板11背面的凸设高度,从而可以减小面板11和背板12之间的间隙,能提升壳体组件10的结构紧凑性。
请参照图2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壳体组件10还包括面框13,面框13设于背板12背离面板11的一侧,面框13设有与第一过风口121连通的第二过风口131,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设有密封圈14,密封圈14至少部分抵接在面框13和背板12之间。具体而言,新风部件20安装于面框13内,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与第二过风口131连通,空调室内机的室内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均安装于面框13内。密封圈14至少部分环设于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通过在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设有密封圈14,使得密封圈14至少部分抵接在面框13和背板12之间,如此可以密封第一过风口121边缘和第二过风口131边缘之间(面框13和背板12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降低新风从第一过风口121边缘和第二过风口131边缘之间的间隙泄漏的可能,进一步提升了壳体组件10上新风通道(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与新风出口111之间的通道)的密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过风口121与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也可以通过通风管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14朝向背板12的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筋143,第一环形凸筋143与背板12抵接。具体而言,第一环形凸筋143呈沿密封圈14的周向延伸的闭环结构,背板12背离面板11的一侧且于第一过风口121的边缘具有密封平面123,将背板12和面框13装配在一起时,第一环形凸筋143抵接于密封平面123,即背板12通过密封平面123挤压第一环形凸筋143,使得第一环形凸筋143发生弹性变形,以保证密封圈14和密封平面123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一过风口121边缘和第二过风口131边缘之间的密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密封圈14朝向背板12的表面也可以呈平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面框13朝向背板12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筋132,密封圈14背离第一环形凸筋143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44,第一限位凸筋132嵌入第一限位槽144。通过在密封圈14背离第一环形凸筋143的表面设置第一限位槽144,在面框13朝向背板12的表面设有与该第一限位槽144限位配合的第一限位凸筋132,这样可以限制密封圈14在背板12和面框13之间移动,而且在安装时也能通过第一限位槽144和第一限位凸筋132的限位配合保证密封圈14稳定地安装在第二过风口131处,防止密封圈14从面框13上脱离。其中,第一限位凸筋132和第一限位槽144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燕尾形、V形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面框13朝向背板12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144,密封圈14背离第一环形凸筋143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筋132,第一限位凸筋132嵌入第一限位槽144。同样能达到防止密封圈14从面框13上脱落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44在密封圈14朝向背板12的表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环形凸筋143上,第一限位槽144的槽底壁与第一限位凸筋132间隔。即第一限位槽144和第一环形凸筋143在密封圈14朝向背板12的表面的正投影重叠,即第一限位槽144的投影位于第一环形凸筋143的投影内;或者第一环形凸筋143的投影位于第一限位槽144的投影内;或者第一环形凸筋143的投影位于第一限位槽144的投影尺寸和形状一致,两者刚好重叠。通过将第一限位槽144的槽底壁与第一限位凸筋132间隔,相当为第一环形凸筋143提供了朝第一限位凸筋132所在方向的变形空间,从而可以增大第一限位凸筋132朝第一限位凸筋132所在方向的变形量。以在背板12挤压第一环形凸筋143时,第一环形凸筋143压缩变形量较大,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环形凸筋143与密封平面123之间的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44的投影位于第一环形凸筋143的投影内,且第一限位槽144在槽深方向延伸至第一环形凸筋143的内部。这样可以利用第一环形凸筋143的内部空间设置第一限位槽144,在保证第一限位槽144和第一限位凸筋132配合量的同时,还能保证第一限位槽144的槽底壁与第一限位凸筋132之间具有足够的间隙,以能够为第一环形凸筋143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密封圈14包括位于第二过风口131内侧的环形连接部141、设于环形连接部141一端且位于面框13朝向背板12一侧的第一密封环部142、及设于环形连接部141另一端且位于面框13背离背板12一侧的第二密封环部145,第二密封环部145用于与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抵接。具体而言,第一密封环部142和第二密封环部145均朝连接环部的外周侧延伸,且第一密封环部142和第二密封环部145间隔,以将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夹在中间,即第一密封环部142和第二密封环部145分设于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的两相对侧。第一密封环部142位于面框13和背板12之间,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44和第一环形凸筋143设于第一密封环部142。如此通过设置一个密封圈14即可实现面框13与背板12之间及面框13和新风部件20之间的密封,可以减少密封圈14的数量,减少装配工序。而且如此在安装时,可以先将密封圈14套在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由于通过第一密封环部142和第二密封环部145夹持第二过风口131的边缘,故能保证密封圈14安装稳定,如此防止后续装配背板12和新风部件20时密封圈14移位的可能,使得后续装配更加方便。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面框13与背板12之间设置一个密封圈14,在面框13和新风部件20之间另外设置一个密封圈1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环部145背离面框13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146,第二环形凸筋146用于与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抵接。具体而言,第二环形凸筋146呈沿密封圈14周向延伸的闭环结构,将新风部件20和面框13装配在一起时,第二环形凸筋146抵接于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即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挤压第二环形凸筋146,使得第二环形凸筋146发生弹性变形,以保证第二密封环部145和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紧密贴合,从而进一步提升第二过风口131边缘和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之间的密封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密封环部145朝向新风部件20的出风口边缘的表面也可以呈平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面框13背离背板12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133,第二密封环部145设有第二限位槽147,第二限位凸筋133嵌入第二限位槽147。通过在第二密封环部145背离第二环形凸筋146的表面设置第二限位槽147,在面框13背离背板12的表面设有与该第二限位槽147限位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筋133,这样可以限制第二密封环部145在背板12和面框13之间移动,而且在安装时也能通过第二限位槽147和第二限位凸筋133的限位配合,来保证密封圈14稳定地安装在第二过风口131处,防止密封圈14从面框13上脱离。其中,第二限位凸筋133和第二限位槽147的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燕尾形、V形等,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面框13背离背板12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147,第二密封环部145背离第二环形凸筋146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133,第二限位凸筋133嵌入第二限位槽147。同样能达到防止密封圈14从面框13上脱落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室内风机和壳体组件10,该壳体组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室内风机设于壳体组件10的面框13内,面框13设于与室内风机的出风侧连通的室内出风口,室内出风口位于面板11和背板12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室内机的冷媒系统与空调室外机的冷媒系统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壳体组件,用于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面板,设有新风出口和环设于所述新风出口的第一密封凸筋;以及
背板,设于所述面板的背面,并设有与所述新风出口连通的第一过风口和环设于所述第一过风口的第二密封凸筋;
所述第一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均位于所述面板与所述背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密封凸筋和所述第一密封凸筋中的一者环设于另一者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凸筋的内侧与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凸筋环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凸筋的外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口的边缘设有密封沉槽,所述第二密封凸筋抵接于所述密封沉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还包括面框,所述面框设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面板的一侧,所述面框设有与所述第一过风口连通的第二过风口,所述第二过风口的边缘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至少部分抵接在所述面框和所述背板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一环形凸筋,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与所述背板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框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筋,所述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一环形凸筋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凸筋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在所述密封圈朝向所述背板的表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环形凸筋上,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壁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筋间隔。
8.如权利要求4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包括位于所述第二过风口内侧的环形连接部、设于环形连接部一端且位于所述面框朝向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一密封环部、及设于环形连接部另一端且位于所述面框背离所述背板一侧的第二密封环部,所述第二密封环部用于与新风部件的出风口边缘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环部背离所述面框的表面设有第二环形凸筋,所述第二环形凸筋用于与新风部件的出风口边缘抵接;和/或,
所述面框背离所述背板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凸筋,所述第二密封环部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凸筋嵌入所述第二限位槽。
10.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121451286.7U 2021-06-28 2021-06-28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5637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1286.7U CN215637917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51286.7U CN215637917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637917U true CN215637917U (zh) 2022-01-25

Family

ID=79946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51286.7U Active CN215637917U (zh) 2021-06-28 2021-06-28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6379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45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45A (zh) * 2022-05-06 2022-08-12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CN114893845B (zh) * 2022-05-06 2024-03-26 浙江阿林斯普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新风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637917U (zh)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US11913669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and air conditioner
CN108571807B (zh) 空调器的配管组件及空调器
CN205403102U (zh) 密封盖板和空调器
US20220178556A1 (en) Mobile air conditioner
CN215930046U (zh) 排风管组件和空调器组件
CN218400129U (zh) 出风结构以及车辆
CN212073929U (zh) 一种密封件及汽车
CN21011884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8227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42358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73029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64437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823031U (zh) 用于空调器的风道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403273U (zh) 空调器
CN112128903A (zh) 风机壳组件及新风机
CN210861394U (zh) 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21222868U (zh) 空调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209944545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300272U (zh) 一种风机盘管表冷器两端孔板安装结构
CN210601962U (zh) 一种风管机及具有该风管机的空调器
CN215637541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036810U (zh) 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
CN208671165U (zh) 一种多出风口的吊顶式空调
US11786854B2 (en) Ventilation assembly and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