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822790U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822790U
CN211822790U CN202020272697.9U CN202020272697U CN211822790U CN 211822790 U CN211822790 U CN 211822790U CN 202020272697 U CN202020272697 U CN 202020272697U CN 211822790 U CN211822790 U CN 2118227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nd plate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726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耿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726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8227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8227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8227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第一限位部和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器组件相固定。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可以确保空调室内机的品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和应用该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例如空调柜机,其换热器与壳体之间大都是通过螺钉进行紧固连接,这样螺钉既起到连接的作用,又需承担限位的功能。然而,这种空调器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因螺钉的连接强度不够导致失效或者脱离,进而导致出现换热器管路碰撞变形、焊接位置拉裂漏冷媒等品质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可以确保空调室内机的品质,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第一限位部和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器组件相固定。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或,
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
其中,所述凸起可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凸起呈环圈状设置,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边缘的端板,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端板,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
可选地,所述端板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上端板和/或所述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均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端板靠近所述换热器本体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边缘的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位于所述端板的侧方,且所述侧边板的板面与所述端板的板面之间呈夹角设置。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所述侧边板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上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三边缘,所述下端板连接于所述第四边缘。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一侧,且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第一限位部和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器组件相固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内设置限位结构,使得在换热器组件与壳体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利用限位结构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互连接,从而利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连接力对换热器组件进行限位。该结构的设计,使得换热器组件的限位不再需要传统的螺钉,有效避免发生螺钉连接失效的事故,即使在运输过程中,限位结构也能使换热器组件保持稳固安装、可靠性好,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因换热器组件脱离而带来的品质问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在组装时,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连接的方式,也使组装过程更加方便,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安装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换热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另一视角视图;
图10为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402941670000031
Figure BDA000240294167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且/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100;
换热器组件200,所述换热器组件200设于所述壳体100内;以及
限位结构400,所述限位结构40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所述限位结构400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200的第一限位部和设于所述壳体100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壳体100和所述换热器组件200相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可以为分体式空调的室内机,如空调柜机,或者是移动空调、座吊机等。下面将以空调柜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中壳体100开设有进风口120和出风口(未图示),该进风口120与出风口相互连通并形成有通风风道,换热器组件200位于通风风道内,由此,外界的空气可由进风口120进入换热器组件200内进行换热后,再经由出风口吹出,实现空调的制冷或者制热。壳体100的外形可以设计为圆柱形,即圆柱形空调柜机,因此位于圆柱形壳体100上的出风口在吹出冷风或者热风时,使得出风可以朝向各个方向,从而使空调室内机出风的角度范围更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结构400可以是设于壳体100内的两夹持块(未图示)构成,其中一夹持块形成为第一限位部,另一夹持块形成为第二限位部,如此,换热器组件200夹紧于两夹持块之间,通过夹紧力对换热器组件200限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限位结构400,使得在换热器组件200与壳体100的组装过程中,可以利用限位结构400的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互连接,从而利用第一限位部与第二限位部之间的连接力对对换热器组件200进行限位。该结构的设计,使得换热器组件200的限位不再需要传统的螺钉,有效避免发生螺钉连接失效的事故,即使在运输过程中,限位结构400也能使换热器组件200保持稳固安装、可靠性好,从而有效的避免出现因换热器组件200脱离而带来的品质问题,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同时,在组装时,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连接的方式,使得壳体和换热器组件能够利用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对接,确保安装位置精准,从而也使组装过程更加方便,大大提升了空调室内机安装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200设有凸起210,所述凸起210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100设有凹槽110,所述凹槽110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或,所述换热器组件200设有凹槽110,所述凹槽110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100设有凸起210,所述凸起210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凸起210与所述凹槽110卡接配合。
上述的实施例中,凸起210可以设置于换热器组件200,凹槽100则形成于壳体100,凸起210可以与换热器组件200设置为一体结构,如此,方便凸起210的加工成型,从而提升生产的效率。当壳体100外形设置为圆柱形时,凹槽110可以沿壳体100的圆周方向进行布置,例如,凹槽110可沿壳体100周向设置为圆圈状,或者半圆圈状。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凸起21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凹槽110的延伸方向相同,如此,在组装过程中,可先将凸起210凹槽110卡接配合后,使换热器组件200形成初步的限位固定,避免换热器组件200发生晃动,而后再利用连接件300连接固定。该安装方式,降低了换热器组件200连接固定的操作难度,有效的提高了空调室内机组装的效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凸起210也可以设置于壳体100,凹槽110则对应形成于换热器组件200。
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凸起210呈环圈状设置,并沿所述壳体100的周向设置,即所述凸起210可以理解为在圆柱壳体内设置的一圈凸起;所述凹槽110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200,并与所述凸起210的形状相适配。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环圈状结构的凸起210和凹槽110,使得卡接配合的过程中,可以方便对接,从而提供空调器组装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将凸起210设置为环圈状,使得换热器组件200与壳体100安装后,换热器组件200的四周方向上都能承受到凸起210与凹槽110配合后的承重力,从而在安装后不易松脱,安装更加稳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形状也可以方柱形、椭圆柱形等,此时凸起210的形状则可以是方框状、椭圆形状等等。
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增加换热器组件200与壳体100安装的稳定性,本申请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件300,所述连接件30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并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200和所述壳体100。
具体地,连接件300可以是紧固螺钉、紧固销钉,或者是卡扣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部件。连接件300主要是在换热器组件200被限位后,用于将换热器组件200与壳体100紧固连接,以进一步确保换热器组件200安装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200包括换热器本体220和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220边缘的端板230,所述凸起210设于所述端板230,所述连接件300连接所述端板230与所述壳体100。
该实施例中,换热器本体220可以为蒸发器,用于对空气换热,实现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端板230可以是结构强度较好的金属板体;端板23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与换热器本体220相固定。如此,可以通过端板230与壳体100进行稳固连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脱离,从而确保换热器本体220不被损坏,避免换热器本体220出现品质问题而影响品牌美誉。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述端板23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端板231和下端板232,所述凸起210设于所述上端板231和/或所述下端板232,所述上端板231、所述下端板232通过所述连接件300与所述壳体100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端板231和下端板232的设置,使得换热器本体220的上下方向均能与壳体100保持紧固连接,从而保持力的平衡,进一步使换热器组件200安装稳固、牢靠。凸起210则可同时在上端板231和下端板232设置,以在换热器本体220的上下方向同时与凹槽110配合限位,当然,凸起210也可以单独设置在上端板231或者下端板232,可在实际应用中灵活选择。
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300连接于所述端板230靠近所述换热器本体220的边缘。例如,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连接件300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四个连接件300分别位于端板230邻近换热器本体220的四角,如此,通过连接件300使端板230的四角与壳体100连接,使换热器组件200安装更加牢靠。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连接件300的数量也可以是2个、3个、5个或者更多,此时,连接件300可位于端板230的中间位置,或者端板230的其他任意位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使进风口120进入的空气充分与换热器本体220接触,本申请的一实施中,所述换热器组件20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220边缘的侧边板240,所述侧边板240位于所述端板230的侧方,且所述侧边板240的板面与所述端板230的板面之间呈夹角设置。侧边板240可以是结构强度较好的金属板体;侧边板240可以通过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本领域常用的连接方式与换热器本体220相固定。侧边板240的板面与所述端板230的板面之间的夹角可以是锐角,优选地,侧边板240的板面与所述端板230的板面之间的外角可以是锐角,从而使侧边板240可以形成“八”字形的扩口,以引导空气进入。当然,侧边板240的板面与所述端板230的板面之间也可以是内角为锐角,使得侧边板240可形成倒“八”字形的引导口进行导风。由此当空气从进风口120进入壳体100内时,能够被侧边板240阻挡而进入换热器组件200进行换热。通过设置侧边板240,使得换热器组件200形成有导风的作用,从而增加换热器本体22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了换热器组件20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本申请所述换热器本体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未标示)和第二边缘(未标示)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未标示)和第四边缘(未标示),所述所述侧边板240包括第一边板241和第二边板242,所述第一边板241和第二边板24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所述上端板231和所述下端板232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三边缘和所述第四边缘。即,所述换热器本体220位于所述第一边板241、所述第二边板242和所述端板230围合形成的空间内。该实施例中,第一边板241、上端板231、第二边板242和下端板232相互围合形成一矩形的区域,而换热器本体220位于该矩形区域内。在实际应用中,换热器组件200的上下方向通过端板230与壳体100进行紧固限位,而在左右方向则通过第一边板241和第二边板242进行导风,以从两侧方向引导空气充分与换热器本体220接触,在确保换热器组件200稳固安装的同时,换热效率高。
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组件200设有第一限位台阶(未图示),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100设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配合。
该实施例中,可于上端板231和/或下端板232设置第一限位台阶,而壳体100对应第一限位台阶的位置设置第二限位台阶,第一限位台阶可以与上端板231和/或下端板232为一体结构,第二限位台阶可以与壳体100为一体结构。因此,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可先通过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相互抵接配合,从而对换热组件组件进行限位,而后再利用连接件300进行紧固,如此,连接件300仅需承担连接紧固的作用,而由第一限位台阶与第二限位台阶进行定位,确保在运输过程中,连接件300具有足够的强度,受力稳定,而且通过限位台阶定位的方式,操作较为简单。
进一步地,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200朝向所述壳体100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100朝向所述换热器组件200的一侧,且所述换热器组件200与所述进风口120对应设置。该实施例中,进风口120可以为设于壳体100的进风格栅,如此设置,使得从进风格栅进入的空气可以正对迎面吹向换热器组件200,从而使换热器组件200的换热效率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未图示)和与空调室外机相连的空调室内机,其中,该空调器具体可以是空调柜机,或者是移动空调、座吊机等。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
换热器组件,所述换热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所述换热器组件的第一限位部和设于所述壳体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与所述第二限位部连接,以使所述壳体和所述换热器组件相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或,
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
其中,所述凸起可与所述凹槽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形为圆柱形;所述凸起呈环圈状设置,并沿所述壳体的周向设置;所述凹槽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并与所述凸起的形状相适配。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壳体内,并连接所述换热器组件和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和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边缘的端板,所述凸起设于所述端板,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壳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端板和下端板,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上端板和/或所述下端板,所述上端板和所述下端板均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壳体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端板靠近所述换热器本体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边缘的侧边板,所述侧边板位于所述端板的侧方,且所述侧边板的板面与所述端板的板面之间呈夹角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侧边板包括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所述第一边板连接于所述第一边缘,所述第二边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边缘,所述上端板连接于所述第三边缘,所述下端板连接于所述第四边缘。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组件设有第一限位台阶,所述第一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壳体设有第二限位台阶,所述第二限位台阶形成为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台阶与所述第二限位台阶抵接配合。
11.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限位部位于所述换热器组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换热器组件的一侧,且所述换热器组件与所述进风口对应设置。
12.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空调室内机和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相连的空调室外机。
CN202020272697.9U 2020-03-06 2020-03-0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18227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2697.9U CN211822790U (zh) 2020-03-06 2020-03-0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72697.9U CN211822790U (zh) 2020-03-06 2020-03-0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822790U true CN211822790U (zh) 2020-10-30

Family

ID=73007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72697.9U Active CN211822790U (zh) 2020-03-06 2020-03-06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8227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5506A (zh) * 2023-02-08 2023-05-02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45506A (zh) * 2023-02-08 2023-05-02 小米科技(武汉)有限公司 蒸发器组件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056029B1 (en) Air conditioner
US20070074860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1822790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2003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08886927U (zh) 一种电加热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108302648B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11781503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1575254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5637917U (zh) 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024180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1177148U (zh) 移动空调
CN210220180U (zh) 一种中框结构及空调器
CN2173029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613266B (zh) 一种分离式风管机
CN219389927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5490289U (zh) 换热组件和空调器
CN217357241U (zh) 窗式空调器
EP4043806A1 (en) Movable air conditioner
CN215808867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插接件
CN216114619U (zh) 风管组件和移动空调器
CN213747030U (zh) 用于空调器的固定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12283810B (zh) 空调室外机
CN209819835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CN215982932U (zh) 一种侧板、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5675546U (zh) 一种侧板、室外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