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20034U - 空调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20034U
CN210220034U CN201921079252.2U CN201921079252U CN210220034U CN 210220034 U CN210220034 U CN 210220034U CN 201921079252 U CN201921079252 U CN 201921079252U CN 210220034 U CN210220034 U CN 210220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plate
outdoor unit
side plate
middle part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792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eng Pang
庞丰
Wuzhong Wang
王武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792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20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20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20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和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相连;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插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中隔板的下端不与底盘采用插接定位的结构,可以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中隔板与底盘之间的定位或者预定位,有效地提高中隔板与底盘的连接效率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中,可能需要将电控、压缩机等部件单独的隔开,以降低气流对电控、压缩机等的影响,因此,一般设置了中隔板,通过中隔板可以将空调室外机分割为两个空间,分别用于流通气流和电控元件放置。
但是相关技术中,中隔板的安装结构比较复杂,中隔板的定位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中隔板安装方便、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包括:底盘和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相连;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中隔板的下端不与底盘采用插接定位的结构,可以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中隔板与底盘之间的定位或者预定位,有效地提高中隔板与底盘的连接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底部设有插耳,且所述插耳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盘插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耳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耳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沿所述插耳的侧边边沿延伸,所述插耳两侧的第一翻边部位于所述插耳的同一侧或相反两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耳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耳的一侧表面冲压形成凹槽并在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加强筋。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耳的上部具有垂直于所述插耳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插耳的上边沿和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沿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贴合。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底盘由定位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外壳、换热器和风机组件,所述外壳包括底盘、前面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中隔板,所述底盘、所述前面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盖合围成后侧敞开的形状,所述中隔板连接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之间,所述中隔板在所述外壳内分割出左右分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换热器封盖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驱动气流流通;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器前后相对的出风格栅,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插接定位并通过定位件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隔板与底盘配合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中隔板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圈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前视图。
图6是图5中截面B-B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截面C-C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与换热器配合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圈D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与底盘配合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圈E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与前面板配合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圈F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板与顶盖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空调室外机100,外壳1,底盘11,底板111,围板112,中隔板15,插耳151,连接部152,加强筋153,第一翻边部154,前面板13,左侧板12A,右侧板12B,定位部121,凹陷结构122,沉台结构123,顶盖14,把手141,换热器2,换热部21,边板22,第一板部221,第二板部222,第一部分211,第二部分212,第一卡扣1011,第一卡孔1012,第一卡槽1021,第二卡槽1022,第一凸部1031,凹部1032,第二凸部1033,挂钩1041,第二卡孔1042,风机组件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底盘11和中隔板15。中隔板15沿上下方向延伸,中隔板15的下端部与底盘11相连。其中,中隔板15的下端部与底盘11插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中隔板15的下端不与底盘11采用插接定位的结构,可以通过插接结构实现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的定位或者预定位,有效地提高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连接效率和稳定性。
可以在中隔板15上设置插接结构,通过插接结构与底盘11的插接,实现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插接连接;也可以在底盘11上设置插接结构,通过插接结构与中隔板15的插接,实现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插接连接;另外,还可以在中隔板15和底盘11上均设置插接结构。
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的插接结构可以作为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预定位结构,然后通过定位结构来定位中隔板15与底盘11,例如,通过螺钉定位结构;通过顶盖的压接结构等等。
也可以直接通过插接结构完成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的固定连接。
可选地,中隔板15的底部设有插耳151,且插耳151向下延伸并与底盘11插接。简化了底盘11的结构,在中隔板15上形成插接结构相对比较容易,便于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成型。
可选地,插耳151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在中隔板15与底盘11的装配过程中,插耳151中下部宽度较小的部分先插入到底盘11上,插耳151可以快速地与底盘11上的对应结构对齐,随着插耳151的插接过程,插耳151与底盘11之间的配合越来越紧密,从而可以在满足插耳151与底盘11上对应结构快速对接的同时,让插耳151与底盘11之间配合更加稳定。
可选地,插耳151的宽度方向(参照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部154,第一翻边部154沿插耳151的侧边边沿延伸,插耳151两侧的第一翻边部154位于插耳151的同一侧或相反两侧。通过设置翻边部,可以有效地提高插耳151的结构强度,而且,在设置了翻边部的插耳151与底盘11上对应结构插接之后,翻边结构还可以提高插耳151与底盘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插耳151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加强筋153,加强筋153沿上下方向延伸。通过设置加强筋153,可以有效地提高插耳151的结构强度,并提高插耳151与底盘11配合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插耳151的一侧表面冲压形成凹槽并在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形成加强筋153。加强筋153的形成方式简单,并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插耳151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插耳151的上部具有垂直于插耳151的连接部152,连接部152分别连接插耳151的上边沿和中隔板15的下边沿。插耳151将会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可以有效地消减震动传递,另外,在安装完成之后,连接部152可以支撑于底盘11上,从而提高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中隔板15的下边沿设有第二翻边部,第二翻边部沿中隔板15的下边沿延伸,第二翻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底盘11的上表面贴合。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第二翻边部与底盘11由定位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可选地,如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外壳1、换热器和风机组件,外壳1包括底盘11、前面板13、左侧板12A、右侧板12B、顶盖以及中隔板15,底盘11、前面板13、左侧板12A、右侧板12B以及顶盖合围成后侧敞开的形状,中隔板15连接于顶盖和底盘11之间,中隔板15在外壳1内分割出左右分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换热器封盖于第一空腔后侧;风机组件设于第一空腔内并驱动气流流通;其中,前面板13上设有与换热器前后相对的出风格栅。其中,中隔板15与底盘11之间可以采用前述的连接结构进行连接。
在使用过程中,风机组件驱动气流在第一空腔内流通,气流将会经过换热器和出风格栅,气流先后经过换热器、出风格栅或者出风格栅换热器,方便对换热器进行换热,提高对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和效果。
例如,中隔板15的下端部与底盘11插接定位并通过定位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室外机中,设计了有效的隔板与底盘限位且固定结构,隔板装配效率高;隔板插入底盘的限位且固定结构插耳呈锥形设置,插耳上设有加强筋,对隔板有效加强,隔板插耳不变形;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提供了一种侧板与底盘11的预定位结构,其中侧板可以为前述的左侧板12A或右侧板12B。
如图7至图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空调室外机100包括外壳1和设于外壳1内的换热器2,外壳1包括底盘11、侧板12和前面板13,侧板12连接于底盘11侧部上并向上延伸,前面板13设于底盘11前部并向上延伸,且前面板13与侧板12相连。
其中,侧板12与底盘11、前面板13以及换热器2中的至少一个卡接。换言之,侧板12与底盘11卡接;侧板12与前面板13卡接;侧板12与换热器2卡接,从而通过卡接结构实现至少两个部件之间的相对预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100,将侧板12与底盘11、前面板13以及换热器2中的至少一个卡接,从而实现了侧板12的预定位,方便侧板12的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将侧板12与底盘11、换热器2中的至少一个卡接,从而实现侧板12的预定位,在对侧板12进行定位时,预定位结构可以使得侧板1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降低装配难度。
另外,在侧板12已经定位稳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卡接结构来提高其他部件的装配效率,例如,在侧板12已经装配好后,可以通过前面板13与侧板12之间的卡接结构实现前面板13的预定位。
其中,外壳1内可以具有后侧敞开的空腔,外壳1的后侧可以由换热器2封闭,外壳1内可以设置风机,通过风机驱动气流向前或向后,前面板13上可以设置格栅形式的通风结构,前述的侧板12可以为外壳1左侧的板,侧板12上设有格栅型通风结构,换热器2覆盖侧板12,气流可以通过换热器2流向侧板12或经过侧板12流向换热器2。
如图10和图11,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包括换热部21和边板22,换热部21设于底盘11上方并沿底盘11的周向延伸。边板22连接于换热部21的端部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其中,侧板12与边板22卡接。通过将侧板12与边板22的卡接连接,可以实现对侧板12快速稳定的预定位。
在空调室外机100的装配过程中,可选地,可以将换热器2先安装完成。然后将侧板12通过卡接结构与换热器2连接,实现侧板12的预定位,然后可以通过定位结构将侧板12固定。
可选地,边板22包括:第一板部221和第二板部222,第一板部221连接于换热部21的前端部;第二板部222垂直于第一板部221并向前延伸,其中,第二板部222上设有第一卡孔1012,侧板12上设有先向内再向前延伸的第一卡扣1011,第一卡扣1011插入第一卡孔1012。
可选地,换热部21设置成沿底盘11的周向延伸的形状,在空调室外机100的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换热器2安装好,然后再安装侧板12,可以通过将侧板12支撑于底盘11上并卡接与换热器2上,实现侧板12的预定位,在侧板12定位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持续的手扶,有效地提高侧板12的安装效率和稳定性。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部21可以包括位于底盘11后部上方的第一部分211和位于底板111侧部上方的第二部分212,第一部分21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部分212与第一部分211相连并向前延伸,第一板部221连接于第二部分212的前端,第二部分212的弯管可以穿过第一板部221,第二板部222与第一板部221的相连,并向前延伸,且第二板部222连接第一板部221的靠近侧板12的边沿,第二板部222上设置了第一卡孔1012。
侧板12的前边设有设置先向内延伸、再向前延伸的第一卡扣1011,在安装过程中,第一卡扣1011穿过第一卡孔1012卡接于第二板部222。
可选地,第一卡扣1011的前端下部向内倾斜。这样,可以方便第一卡扣1011快速地穿过第一卡孔1012,从而实现第一卡扣1011与边板22的快速卡接。
可选地,边板22与底盘11由第一固定件连接。通过边板22与底盘11的连接,可以实现换热器2的稳定安装,从而有效地提高换热器2的稳定性,而且,侧板12卡接于边板22上,从而也可以保证侧板12的有效预定位。
其中,边板22与底盘11可以采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将边板22与底盘11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或者将边板22与底盘11通过焊接结构焊接在一起。
可选地,如图12和图13,底盘11包括底板111和沿底板111的周沿设置的围板112。
可选地,侧板12上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定位部121,定位部121可以为侧板12的一部分,或者独立于侧板12设置定位部121。定位部121的下边沿设有第一卡槽1021,定位部121支撑于围板112上,且围板112卡入第一卡槽1021。通过第一卡槽1021与围板112的配合,可以实现侧板12与底盘11的稳定卡接,有效地实现侧板12与底盘11之间的预定位。
可选地,结合前述实施例,将侧板12上的第一卡槽1021与底盘11卡接、将侧板12上的第一卡扣1011与边板22卡接,可以有效地提高侧板12的稳定卡接,从而进一步地简化侧板12的安装工艺。
可选地,围板112上边沿设有第二卡槽1022,第一卡槽1021的内边沿卡入第二卡槽1022。通过定位部121与围板112的互扣结构,可以使得侧板12与底盘11进一步地稳定预定位。
另外,第一卡槽1021和第二卡槽1022互扣的预定位结构,可以使得侧板12相对于底盘11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定位。
可选地,定位部121位于侧板12后部并沿底盘11的周向向后向内延伸。可以简化侧板12的结构和定位方式,降低加工成本,并提高预定位稳定性。
可选地,侧板12的下部向下延伸并包覆于底盘11的外侧。结合前述设置了第一卡槽1021和/或第二卡槽1022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侧板12与底盘11之间的预定位更加稳定,具体而言,在侧板12定位于底盘11上时,侧板12向外倾倒的趋势被阻碍,其中由定位部121定位侧板12的下部,然后由侧板12的下部提供避免侧板12向外倾倒。
另外,侧板12的下部延伸并包覆底盘11的外侧,可以使得空调室外机100的侧面一体化造型,避免水流、灰尘等由侧板12或侧板12与底盘11的结合位置进入空调室外机100,同时也避免漏风。提高空调室外机100的外形,并提高空调室外机100的密封性和运行稳定性。
可选地,侧板12的下部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一凸部1031,底盘11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第一凸部1031对应的凹部1032,第一凸部1031嵌入凹部1032,第一凸部1031和凹部1032由第二固定件连接。
其中,侧板12的下部与底盘11采用第二固定件连接。通过侧板12与底盘11的连接,可以实现侧板12的稳定安装,从而有效地提高侧板12的稳定性。
另外,侧板12与底盘11可以采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的方式,例如,将侧板12与底盘11通过螺钉连接在一起;或者将侧板12与底盘11通过焊接结构焊接在一起。
另外,在侧板12上设置第一凸部1031,并在底盘11上设置凹部1032,凹部1032与第一凸部1031的配合,可以提高侧板12与底盘11的配合效果。而且,提高了侧板12、底盘11以及侧板12与底盘11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可选地,侧板12的下部设有向内凸起的第二凸部1033,第二凸部1033抵接于底盘11的上边沿。进一步地提高侧板12与底盘11之间配合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14和图15,前面板13和侧板12中的一个上设有挂钩1041且另一个上设有第二卡孔1042,挂钩1041穿过第二卡孔1042并勾在第二卡孔1042的周沿。也就是说,可以在前面板13上设置挂钩1041、侧板12上设置第二卡孔1042,通过挂钩1041与第二卡孔1042的配合,实现前面板13与侧板12之间的预定位;也可以在前面板13上设置第二卡孔1042、在侧板12上设置挂钩1041,通过挂钩1041与第二卡孔1042的配合,实现前面板13与侧板12之间的预定位。
可选地,侧板12的前侧设有向内延伸的翻边,挂钩1041设于翻边的边沿并向后向下延伸。
可选地,如图16,外壳1还包括顶盖14,顶盖14盖在侧板12以及前面板13上,其中,侧板12的顶部支撑于顶盖14的内侧,侧板12的外表面的顶部向内凹陷形成沉台结构123,顶盖14的侧部向下延伸并支撑于沉台结构123的底面上。通过设置沉台结构123,侧板12与顶盖14之间的支撑结构强度更高,可以提高顶盖14的承载能力,在顶盖14上存有重物时,可以有效地保证外壳1的结构完整。
另外,在空调室外机100的安装和维护过程中,常常需要维修人员坐或站在空调室外机100上,通过提高顶盖14的承载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室外机100的稳定性。
可选地,沉台结构123的底面上设有向下的凹陷结构122,顶盖14上对应凹陷结构122设有把手141。凹陷结构122可以与把手141对应,在搬运过程中,手或工具可以深入到凹陷结构122内,从而方便空调室外机100的搬运。
沉台结构123上设有加强筋结构,加强筋可以设置成沿前后方向延伸,另外,顶盖14与侧板12之间可以采用螺钉紧固连接。
在本空调室外机100中,侧板12与边板22设计定位结构,固定时不需要手扶左侧板12,且不需要反复定位,效率高;侧板12对顶盖14设计有效支撑结构,在发生跳踩、坐压和砸下时,侧板12与顶盖14均不发生变形;侧板12与底盘11设计有效限位结构,固定左侧板12时不需要多次定位,效率高。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所称的内侧是指朝向空调室内机内部的一侧,例如,左侧板的内侧是指左侧板的右侧;右侧板的内侧是指右侧板的左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中隔板,所述中隔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相连;
其中,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底部设有插耳,且所述插耳向下延伸并与所述底盘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耳的至少一部分的宽度在从上到下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耳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第一翻边部,所述第一翻边部沿所述插耳的侧边边沿延伸,所述插耳两侧的第一翻边部位于所述插耳的同一侧或相反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耳上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上下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耳的一侧表面冲压形成凹槽并在相对的另一侧表面形成所述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耳的上部具有垂直于所述插耳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分别连接所述插耳的上边沿和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设有第二翻边部,所述第二翻边部沿所述中隔板的下边沿延伸,所述第二翻边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边部与所述底盘由定位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10.一种空调室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外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盘、前面板、左侧板、右侧板、顶盖以及中隔板,所述底盘、所述前面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顶盖合围成后侧敞开的形状,所述中隔板连接于所述顶盖和所述底盘之间,所述中隔板在所述外壳内分割出左右分离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
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封盖于所述第一空腔后侧;
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并驱动气流流通;
其中,所述前面板上设有与所述换热器前后相对的出风格栅,所述中隔板的下端部与所述底盘插接定位并通过定位件固定连接。
CN201921079252.2U 2019-07-09 2019-07-09 空调室外机 Active CN210220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9252.2U CN210220034U (zh) 2019-07-09 2019-07-09 空调室外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79252.2U CN210220034U (zh) 2019-07-09 2019-07-09 空调室外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20034U true CN210220034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79252.2U Active CN210220034U (zh) 2019-07-09 2019-07-09 空调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20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21369B2 (en) Frame for multiple vehicle heat exchangers
CN210220034U (zh) 空调室外机
US20020093196A1 (en) Fan duct assembly
CN106765593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2004861A (ja) 送風機の取付構造
CN210463308U (zh) 空调室外机
CN106839129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348934U (zh) 冰箱及其通风格栅组件
CN115402059A (zh) 用于空调的底盘组件、空调和房车
CN212511740U (zh) 空调器外壳组件与空调器
CN211261054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861451U (zh) 空调室外机的底盘组件和空调室外机
CN210241803U (zh) 空调室外机
CN113739262A (zh) 空调用换热器密封板、室内机和空调
CN220291763U (zh) 一种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KR101015433B1 (ko) 팬 조립체의 고정장치
CN215260523U (zh) 空调器
CN210463311U (zh) 空调外壳的前面板和空调室外机
CN210220037U (zh) 用于空调器的电机支架和空调室外机
CN21664435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46699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5336727U (zh) 一种底盘及空调器
CN216557609U (zh) 一种面框、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1119658U (zh) 一种风管机
CN217357252U (zh) 空调室外机电机支架及空调室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