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955460U -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955460U
CN213955460U CN202022944788.5U CN202022944788U CN213955460U CN 213955460 U CN213955460 U CN 213955460U CN 202022944788 U CN202022944788 U CN 202022944788U CN 213955460 U CN213955460 U CN 213955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midifying
pipe
side plate
assembly
air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447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447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955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955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组件及空调器,其中,加湿组件用于空调器的室内机,加湿组件包括壳体及加湿管,壳体用于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加湿管设于壳体内,加湿管具有伸设于壳体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加湿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向壳体外输出加湿气体。本实用新型改进了空调器的加湿管的固定结构,降低了维修难度,节省了维修成本,缩小了空调器箱体的整体体积。

Description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加湿装置通常包括中央加湿器及与中央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管等组件,加湿管与中央加湿器通过连接管连通,中央加湿器及其连接的加湿管设置于空调器的内部,加湿管的加湿端通常朝外伸出设置或朝向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这种结构的加湿管维修难度大,内部加湿管较为复杂,维修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组件及空调器,旨在提高加湿管拆装的便利性,以降低生产组装和后期维修的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组件,用于空调器的室内机,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壳体,用于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以及
加湿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湿管具有伸设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加湿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壳体外输出加湿气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加湿管的第一端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二安装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为粗糙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处堆叠设置有重叠边,以形成所述粗糙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喷涂有粉末,以形成所述粗糙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抓手口,以供手工取放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抓手口的长度大于1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固定壳,用于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所述固定壳设有供所述加湿管固定的安装槽;以及
密封件,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包括固定板及设于所述固定板四侧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口,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避让口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避让口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
所述加湿管自所述第一安装孔穿入至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穿出,所述加湿管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第二避让口呈倒“U”字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2mm;
所述第二避让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2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mm;
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挡边,所述挡边沿靠近所述加湿管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所述挡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以用于遮挡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挡边的弯折长度大于3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壳上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并沿背对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将所述加湿组件固定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
空调器主体;
加湿装置,包括中央加湿器及与所述中央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组件,所述中央加湿器设于所述空调器主体内,所述加湿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加湿组件;
其中,所述加湿组件的加湿管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中央加湿器连通,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中央加湿器产生的加湿气体;
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壳体,用于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以及
加湿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湿管具有伸设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加湿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壳体外输出加湿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该加湿组件的壳体用于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加湿管设于壳体内,加湿管具有伸设于壳体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加湿管的第一端用于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向壳体外输出加湿气体,加湿管外置于室内机,提高了加湿管拆装的便利性,降低了生产组装和后期维修的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组件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湿组件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3中D-D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壳体 10a 第一安装孔
200 加湿管 10b 第二安装孔
110 固定壳 10c 抓手口
120 密封件 110a 安装槽
10a1 第一缺口 10b1 第二缺口
10a2 第一避让口 10b2 第二避让口
111 挡边 112 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些示例性技术中,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加湿装置通常包括中央加湿器及与中央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管等组件,加湿管与中央加湿器通过连接管连通,中央加湿器及其连接的加湿管设置于空调器的内部,加湿管的加湿端通常朝外伸出设置或朝向室内机的出风口处设置,这种结构的加湿管维修难度大,内部加湿管较为复杂,维修成本高昂。
为了提高加湿管拆装的便利性,以降低生产组装和后期维修的成本,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组件,适用于对各类管体进行安装固定,尤其是空调器的加湿管,此处不做限定。
参照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加湿组件包括壳体100及加湿管200,壳体100用于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墙壁或支撑架)上;加湿管200设于壳体100内,加湿管200具有伸设于壳体100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加湿管200的第一端用于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200的第二端用于向壳体100外输出加湿气体。
其中,壳体100可为一体成型的塑胶件或五金件,也可是由多个分体式的部件组装而成,此处,对壳体100的具体结构及其材料均不做限定。
加湿管200的第一端可通过铜管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铜管可采用直径为6mm的规格,此处不限。加湿管200的第二端可设置供加湿气体喷出的喷射口或安装特定的喷头等。
需要说明,加湿管200设置于壳体100内可以避免虫鼠等钻进加湿管200的内部对加湿管或空调器的内部零件造成损坏。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加湿组件通过将壳体100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加湿管200设于壳体100内,加湿管200具有伸设于壳体100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加湿管200的第一端用于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200的第二端用于向壳体100外输出加湿气体,加湿管200外置于室内机,提高了加湿管200拆装的便利性,降低了生产组装和后期维修的成本。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1,壳体100可设置有供加湿管200的第一端进出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孔10a。
进一步地,主要参考图2,壳体100上还可设置有供加湿管200的第二端进出壳体100的第二安装孔10b。
在组装时,可先将加湿管200的第二端自壳体100的第一安装孔10a插入并使其通过第二安装孔10b穿出,然后可通过固定箍等固定件固定于壳体100内,再将整个加湿组件通过螺钉或卡扣等安装固定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后续的维修也较为便利。
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拆装加湿管200的过程中被壳体100刮伤,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a和第二安装孔10b的孔壁均可设置为粗糙面。如此设置,极大地提高了加湿组件组装和维修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a和第二安装孔10b的孔壁处堆叠设置有重叠边,以形成上述的粗糙面。当然,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孔10a和第二安装孔10b的孔壁上也可喷涂用于增大粗糙度的粉末,以形成上述的粗糙面。此处,对粗糙面的具体构造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主要参图1,壳体100上可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抓手口10c,以供手工取放壳体100。如此设置,进一步地提升了组装及维修拆卸的便利性。
本实施例中,抓手口10c的长度可大于15mm设置,以方便用手直接取放壳体100,方便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虫鼠从抓手口10c爬进加湿管200内,可将壳体100具有抓手口10c的一侧作为安装面与空调器的外壁或墙壁等贴合,以提高整个加湿组件的密封性。
为了增强整个装置的密闭性,以防止虫鼠等爬进加湿管200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6,壳体100可包括固定壳110及密封件120,固定壳110用于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固定壳110设有供加湿管200固定的安装槽110a;密封件120盖设于安装槽110a的槽口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1至图6,固定壳110可包括固定板及设于固定板四侧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设置,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和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10a1和第二缺口10b1;密封件120对应第一缺口10a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口10a2,密封件120对应第二缺口10b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口10b2;第一缺口10a1与第一避让口10a2围设形成第一安装孔10a,第二缺口10b1与第二避让口10b2围设形成第二安装孔10b;加湿管200自第一安装孔10a穿入至安装槽110a内并通过第二安装孔10b穿出,加湿管200的中部固定于固定板上。如此设置,以在方便拆装加湿管200的同时,使得整个固定结构的密闭性得以提升,从而防止虫鼠等咬损加湿管200及空调器的内部零件,提高了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避让口10a2或第二避让口10b2还可供测量加湿管200温度的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线缆穿过,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口10a2和第二避让口10b2可呈倒“U”字形设置,以方便安装加湿管200和线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其他形状,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口10a2的宽度可比加湿管200的管径大1-2mm;第二避让口10b2的宽度也可比加湿管200的管径大1-2mm。此外,第一缺口10a1的宽度可比加湿管200的管径大1mm;第二缺口10b1的宽度可比加湿管200的管径大1mm。如此设置,方便安装加湿管200和线缆的同时,也保证了密封件120与固定壳110之间的间隙不足以让虫鼠等爬进至安装槽110a内,提高了加湿组件的整体密封性。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该加湿组件的密封性,避免虫鼠等爬进安装槽110a内,在一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4和图5,固定壳110的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上可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挡边111,挡边111沿靠近加湿管200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挡边111位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上侧,以用于遮挡安装槽110a与密封件120之间的间隙。
其中,挡边111的弯折长度可设置为大于3mm,以将安装槽110a与密封件120之间的间隙遮挡住,避免虫鼠等爬进加湿管20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要参考图1,固定壳110上背离固定板的一侧可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安装板112,两安装板112分别与第二侧板和第四侧板连接并沿背对安装槽110a的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将加湿组件固定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12可与固定壳110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安装板112上可开设固定孔,以供螺钉等连接件穿设,以将其固定于空调器的外壁或墙壁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器主体及加湿装置,加湿装置,包括中央加湿器及与中央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组件,中央加湿器设于空调器主体内,加湿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加湿组件;其中,加湿组件的加湿管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与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输出中央加湿器产生的加湿气体。加湿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上述加湿组件的所有实施例的所有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与所述加湿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一一阐述。
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加湿组件包括壳体100及加湿管200,壳体100用于安装于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墙壁或支撑架)上;加湿管200设于壳体100内,加湿管200具有伸设于壳体100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加湿管200的第一端用于与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加湿管200的第二端用于向壳体100外输出加湿气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7)

1.一种加湿组件,用于空调器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
壳体,用于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以及
加湿管,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加湿管具有伸设于所述壳体外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加湿管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室内机内部的中央加湿器连通,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向所述壳体外输出加湿气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加湿管的第一端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一安装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供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进出所述壳体的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为粗糙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处堆叠设置有重叠边,以形成所述粗糙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上喷涂有粉末,以形成所述粗糙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抓手口,以供手工取放所述壳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口的长度大于15mm。
9.如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固定壳,用于安装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所述固定壳设有供所述加湿管固定的安装槽;以及
密封件,盖设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口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固定板及设于所述固定板四侧并依次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及第四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三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四侧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避让口,所述密封件对应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避让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避让口围设形成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避让口围设形成所述第二安装孔;
所述加湿管自所述第一安装孔穿入至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穿出,所述加湿管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口和所述第二避让口呈倒“U”字形设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避让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2mm;
所述第二避让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2mm。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mm;
所述第二缺口的宽度比所述加湿管的管径大1mm。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上分别设有相对设置的挡边,所述挡边沿靠近所述加湿管的方向弯折延伸设置,所述挡边位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上侧,以用于遮挡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密封件之间的间隙。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边的弯折长度大于3mm。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加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上背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安装板,两所述安装板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连接并沿背对所述安装槽的方向延伸设置,以用于将所述加湿组件固定于所述室内机的外壁上或者安装于固定的支撑物上。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
空调器主体;
加湿装置,包括中央加湿器及与所述中央加湿器连接的加湿组件,所述中央加湿器设于所述空调器主体内,所述加湿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加湿组件;
其中,所述加湿组件的加湿管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管与所述中央加湿器连通,所述加湿管的第二端用于输出所述中央加湿器产生的加湿气体。
CN202022944788.5U 2020-12-10 2020-12-10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Active CN213955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4788.5U CN213955460U (zh) 2020-12-10 2020-12-10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44788.5U CN213955460U (zh) 2020-12-10 2020-12-10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955460U true CN213955460U (zh) 2021-08-13

Family

ID=77214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44788.5U Active CN213955460U (zh) 2020-12-10 2020-12-10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9554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8259B2 (en) Accordion-style grommet with shape-influencing stiffeners
CN211476123U (zh) 窗式空调器
CN213955460U (zh) 加湿组件及空调器
US20220154967A1 (en) Electric control box assembly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N216940705U (zh) 机器人
JP3167960B2 (ja) エアコン用冷媒管の保護カバー、及びその装置
JPH03176018A (ja) 吸引口ボックス
CN215637550U (zh) 面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120199U (zh) 取暖器和取暖系统
JP200106592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6203738U (zh) 机壳和具有该机壳的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20210702U (zh) 壳体结构及电子产品
CN219510878U (zh) 一种宽风道结构的取暖设备
CN212746856U (zh) 智慧眼安装结构、智慧眼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6384522U (zh) 传感器安装支架以及空调器
CN220173460U (zh) 操作安全型等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机
CN212618647U (zh) 空调器
CN215809231U (zh) 空调外壳和空调器
CN215809102U (zh) 空气净化器
EP3633284A1 (en) Duct connection port and ventilation device
CN218616159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20828946U (zh) 面板和空调器
CN218955030U (zh) 风管机及空调器
CN216431613U (zh) 一种用于灯盘的防漏光端盖及灯盘
CN217380949U (zh) 风道装置、风道盖板和电气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