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8287U -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8287U
CN214118287U CN202023197412.9U CN202023197412U CN214118287U CN 214118287 U CN214118287 U CN 214118287U CN 202023197412 U CN202023197412 U CN 202023197412U CN 214118287 U CN214118287 U CN 214118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il return
ventilation system
pipe
crankcase venti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74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姗姗
韩广华
王晋林
韩玉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74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8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8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82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其中的回油结构包括用于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回油管以及罩设于回油管的外侧的回油筒,回油筒和回油管之间形成有回油腔,以积存从油气分离腔中分离出的机油,回油管的回油孔与回油腔连通,以使得当积存在回油腔中的机油液面的高度高于回油孔的位置时封闭回油孔。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避免窜气通过回油管进入到油气分离腔中,保证回油的效果,提高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窜气不可避免的会进入到曲轴箱中,导致机油变稀和变质,影响润滑性能,此外,进入到曲轴箱中的窜气还会使得曲轴箱内的压力增加,导致机油从曲轴箱的密封处泄漏,污染环境。
相关技术中通常设置有曲轴箱通风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般情况下的曲轴通风系统为在气缸盖罩中布置单腔分离结构,这种油气分离腔具有与曲轴箱直接相通的回油孔,使得窜气在油气分离腔中进行分离,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而分离后的机油则通过回油管回流至曲轴箱内。
上述结构虽然能够有效的分离油气,但是仍然无法避免少量的窜气经回油孔进入到油气分离腔中,影响回油效果,同时也会影响油气分离器分离油气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避免窜气影响回油效果,提高曲轴箱通风的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包括用于与油气分离腔连通的回油管以及罩设于所述回油管的外侧的回油筒,所述回油筒和所述回油管之间形成有回油腔,以积存从所述油气分离腔中分离出的机油,所述回油管的回油孔与所述回油腔连通,以使得当积存在所述回油腔中的机油液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回油孔的位置时封闭所述回油孔。
可选地,所述回油腔的体积大于所述回油管内腔的体积,且所述回油腔与所述回油管内腔之间的体积差大于所述回油管的体积。
可选地,所述回油筒的筒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机油从所述回油管中流出至曲轴箱的出油口,所述出油口位于所述回油孔的上方。
可选地,所述回油管与所述油气分离腔的连通处到所述回油筒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回油高度,所述回油高度配置成使得机油的液面压力能够克服油气分离器的压损。
可选地,所述回油筒与所述油气分离腔固定安装在一起,且所述回油筒设置有第一焊接部,所述回油管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接部相配合的第二焊接部。
可选地,所述回油管构造成沿着机油流出所述油气分离腔的方向孔径逐渐收窄的漏斗状。
可选地,所述回油孔的孔径小于等于4㎜。
可选地,所述回油筒的底部和所述回油孔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异物堵塞所述回油孔的防堵间隙。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盖罩、曲轴箱以及曲轴箱通风系统,所述油气分离腔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盖罩上,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具有上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随着被分离的机油通过回油管不断地在回油腔内积存,机油的液面高度逐渐升高,当机油的液面高度升高至没过回油孔的位置时,形成对回油孔的密封作用,从而能够避免窜气通过回油管进入到油气分离腔中,保证回油的效果,提高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回油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回油结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回油管,11-回油孔,12-第二焊接部,2-回油筒,21-出油口,22-第一焊接部,3-回油腔,4-发动机盖罩,41-油气分离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以相应附图的图面方向为基准定义的。“内、外”是指相应部件轮廓的内和外。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提供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该回油结构包括用于与油气分离腔41连通的回油管1 以及罩设于回油管1的外侧的回油筒2。油气分离腔41形成在发动机盖罩4 上,回油管1的一端与油气分离腔41连通,另一端形成为回油孔11。回油筒2罩设于回油管1的外侧,即回油筒2形成为一个封闭的空间以容纳回油管1,这样从油气分离腔41中流出的机油便积存在回油筒2中。在回油筒2 和回油管1之间,具体的,在回油筒2的内壁和回油管1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回油腔3,回油孔11与回油腔3相连通,从油气分离腔41中流出的机油能够积存在回油腔3中。
随着被分离的机油通过回油管1不断地在回油腔3内积存,机油的液面高度逐渐升高,当机油的液面高度升高至没过回油孔11的位置时,形成对回油孔11的密封作用,从而能够避免窜气通过回油管1进入到油气分离腔 41中,保证回油的效果,提高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
考虑到发动机在恶劣工况下仍然需要保证窜气无法通过回油管1进入到油气分离腔41中,根据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回油腔3的体积大于回油管1内腔的体积,且回油腔3与回油管1内腔之间的体积差大于回油管1的体积。当曲轴箱压力大于油气分离腔41内的压力时,油气分离腔内的机油会被压入到回油管1中,由于回油腔3与回油管1内腔之间的体积差大于回油管1的体积,从而能够保证回油腔3中积存的机油足以填满回油管,机油始终密封回油孔11。这样,即便是在上下坡等极端情况下,也能够确保窜气无法通过回油管1进入油气分离腔41而影响油气分离的效果。
在回油筒2的筒壁上可以开设有供机油从回油管1中流回至曲轴箱的出油口21,具体的,出油口21分别与曲轴箱和油气分离腔41连通,从回油管 1中流出的机油回到曲轴箱的油底壳中,以便再次循环利用。出油口21的设置需要避开发动机甩油区域且位于回油孔11的上方,例如,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出油口21大致布置在距离回油筒2的底部三分之一高度(B+C) 的位置,以避免机油在密封回油孔11之前便流出回油管1,而起不到密封回油管1的作用。当回油孔11被密封之后,随着机油继续从油气分离腔41中流出,回油管1中机油的液面继续不断升高,直至到达出油口21处而从出油口21向曲轴箱回油。在此过程中,机油始终能够对回油孔11出形成密封作用,即形成为稳定的自密封结构。
此外,回油管1与油气分离腔41的连通处到回油筒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回油高度(A+B+C),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油高度配置成使得机油的液面压力能够克服油气分离器的压损。例如,在图1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回油高度可以配置成大于50㎜,其中,有效回油高度在40-50㎜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回油筒2可以与油气分离腔41固定安装在一起,例如,可以集成在油气分离腔41的回油隔板上,而回油管1为单独的一个零部件。在回油筒2上设置有第一焊接部22,在回油管1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焊接部 22相配合的第二焊接部12。在图2和图3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部 22形成有台阶面,第二焊接部12搭接在该台阶面上,增大了焊接的面积,提高了焊接的稳定性。回油管1和回油筒2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为一体,既能够简化模具工艺,又能够避免采用如卡接等非固定连接方式带来的振动和噪声,提高整车的NVH性能。
继续参考图1和图2,回油管1可以构造成沿着机油流出油气分离腔41 的方向(图中从上到下)孔径逐渐收窄的漏斗状。漏斗状的回油管1有利于发动机爬坡时保持密封的状态。回油孔11的孔径应尽量的小,可选地,回油孔11的孔径小于等于4㎜。此外,回油筒2的底部和回油孔1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异物堵塞回油孔11的防堵间隙。防堵间隙的距离在5-10㎜的范围内。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发动机盖罩4,曲轴箱和曲轴箱通风系统,在发动机盖罩4上形成有用于对窜气进行油气分离的油气分离腔41。曲轴箱通风系统具有上述的回油结构,并使得发动机具有上述回油结构的所有有益效果。其中,回油结构的回油管1与油气分离腔 41,回油筒2上设置的出油口21分别连通油气分离腔41和曲轴箱,以使得经分离后的机油能够通过回油管1后经出油口21流回至曲轴箱。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并具有该发动机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与油气分离腔(41)连通的回油管(1)以及罩设于所述回油管(1)的外侧的回油筒(2),所述回油筒(2)和所述回油管(1)之间形成有回油腔(3),以积存从所述油气分离腔(41)中分离出的机油,所述回油管(1)的回油孔(11)与所述回油腔(3)连通,以使得当积存在所述回油腔(3)中的机油液面的高度高于所述回油孔(11)的位置时封闭所述回油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腔(3)的体积大于所述回油管(1)内腔的体积,且所述回油腔(3)与所述回油管(1)内腔之间的体积差大于所述回油管(1)的体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筒(2)的筒壁上开设有用于供机油从所述回油管(1)中流出至曲轴箱的出油口(21),所述出油口(21)位于所述回油孔(11)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1)与所述油气分离腔(41)的连通处到所述回油筒(2)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形成为回油高度,所述回油高度配置成使得机油的液面压力能够克服油气分离器的压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筒(2)与所述油气分离腔(41)固定安装在一起,且所述回油筒(2)设置有第一焊接部(22),所述回油管(1)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焊接部(22)相配合的第二焊接部(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1)构造成沿着机油流出所述油气分离腔(41)的方向孔径逐渐收窄的漏斗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孔(11)的孔径小于等于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筒(2)的底部和所述回油孔(11)之间形成有用于避免异物堵塞所述回油孔(11)的防堵间隙。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盖罩(4)、曲轴箱以及曲轴箱通风系统,所述油气分离腔(41)形成在所述发动机盖罩(4)上,所述曲轴箱通风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CN202023197412.9U 2020-12-25 2020-12-25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Active CN214118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412.9U CN21411828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412.9U CN21411828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8287U true CN214118287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1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7412.9U Active CN214118287U (zh) 2020-12-25 2020-12-25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82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6218B (zh) 内燃机机油油面指示系统
US4329968A (en) Oil separating system for blowby gas
EP2112361B1 (en) Head cov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40079318A1 (en) Oil collecting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5622156A (en) Ventilating arrangement for the crankcase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1289951A (zh) 一种摩托艇发动机的广义油底壳
US4753214A (en)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JP4043825B2 (ja) 内燃機関のpcv装置
CN214118287U (zh) 用于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回油结构、发动机及车辆
CN108397260B (zh) 发动机壳体部件
JP2009209814A (ja) エンジンのブローバイガス還流装置
CN102121409B (zh) 一种发动机右曲轴箱润滑油路
US20190226370A1 (en) Oil mist separator
CN212296551U (zh) 带预分离功能的侧置油气分离器
US10309277B2 (en) Tank for dry sump lubrication system
US11136909B2 (en) Head cover structure
JP3791737B2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カバー
CN111058917B (zh) 发动机通风回油结构
CN211777740U (zh) 气缸盖罩及发动机
JP4454193B2 (ja) エンジンの油戻し装置
CN115788618B (zh) 一种内置式pcv阀安装结构、内燃机及车辆
US10087794B2 (en) Oil pan with dedicated drain for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KR100911511B1 (ko) 차량 엔진용 크로즈드 크랭크케이스 벤틸레이션(ccv)의블로오버 방지구조
US8505295B2 (en) Working fluid accumulation device
ITRM970632A1 (it) Dispositivo di ventilazione per il basamento di un motore a combustione intern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