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16123U -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16123U
CN214116123U CN202022561180.4U CN202022561180U CN214116123U CN 214116123 U CN214116123 U CN 214116123U CN 202022561180 U CN202022561180 U CN 202022561180U CN 214116123 U CN214116123 U CN 2141161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drainage structure
side wall
wall surface
ground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5611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危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Zhenj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Zhenj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Zhenj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Zhenjing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5611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161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161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161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涉及排水建筑技术领域,该地面排水结构块具有底面、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地面排水结构块上还设置有自第一侧面贯穿至第三侧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顶面上形成有进水开口。本申请提出的地面排水结构块能够用于铺设地面排水结构层,在构建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可形成导流通道,以将雨水引导排走,减少雨水聚集。

Description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排水是指人为控制水的流向,人工排水。不合理的排水系统容易造成积水现象,严重的积水现象可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排水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经济技术地优化设计和改扩建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现有的地面结构并没有一个良好的排水能力,容易形成积水现象,严重时甚至造成内涝灾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该地面排水结构块具有底面、顶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三侧面、与第二侧面相对的第四侧面;
所述地面排水结构块上还设置有自第一侧面贯穿至第三侧面的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在顶面上形成有进水开口。
进一步地,导流槽呈直线形;所述进水开口随着导流槽自第一侧面直线延伸至第三侧面。
进一步地,进水开口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5mm-30mm。
进一步地,进水开口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15-25mm。
进一步地,导流槽两侧的内壁面对称设置,其具体包括:靠近进水开口的第一侧壁面、靠近底部的第二侧壁面、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面与第二侧壁面之间的第三侧壁面;其中,导流槽在第二侧壁面处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在第一侧壁面处的截面宽度;第三侧壁面自第一侧壁面一侧向第二侧壁面一侧逐渐向两侧扩张使导流槽的截面宽度增大。
进一步地,底面上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形凸齿结构。
进一步地,该地面排水结构块为挤出成型的预制板。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地面结构,该地面结构由以上部分提出的地面排水结构块铺设而成;其中,该地面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由导流槽构成的导流通道;其中,任一个导流通道由一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构成或者由多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连接而成。
在本申请中,本申请提出的地面排水结构块能够用于铺设地面排水结构层,在构建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可形成导流通道,以将雨水引导排走,减少雨水聚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地面排水结构块的道路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广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申请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考图1至图7,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该地面排水结构块具有底面1、顶面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与第一侧面3相对的第三侧面5、与第二侧面4相对的第四侧面6;所述地面排水结构块上还设置有自第一侧面3贯穿至第三侧面5的导流槽7;所述导流槽7在顶面2上形成有进水开口71。
地面上的雨水能够通过进水开口71进入到导流槽7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地面排水结构块用于铺设地面结构,在构建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导流槽7能够形成导流通道,将雨水排到排水通道20中,进而通过排水通道20将雨水排走。
地面排水结构块10铺设形成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具有导流槽7形成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以由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导流槽7构成或者由多个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导流槽7首尾连接而成。雨水能够通过地面排水结构层的导流通道导入到排水通道20内,进而通过排水通道20排出,可减少雨水在地面集聚。
排水通道20可延伸到雨水口、河流、或其他能够收集雨水的位置,其中,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雨水的构筑物。
现有的地面结构,雨水需要直接通过地表面进入下水道中,排水效率低,尤其是远离下水道的地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10铺设形成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具有导流槽7形成的导流通道,能够有效收集地面的雨水,及时排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水开口71为导流槽7在地面排水结构块在顶面2的开口,水能够通过该进水开口71进入到导流槽7内。进水开口71可以具有多种形状,且对于每一个导流槽7,进水开口71可设置成一个或者多个。
地面排水结构块10上可设置有多个导流槽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任一地面排水结构块10,导流槽7的数量可以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参考图1至图4,导流槽7呈直线形;进水开口71随着导流槽7自第一侧面3直线延伸至第三侧面5。因此,进水开口71亦为直线形。
进一步地,导流槽7两侧的内壁面对称设置,其具体包括:靠近进水开口71的第一侧壁面72、靠近底部的第二侧壁面73、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面72与第二侧壁面73之间的第三侧壁面74;其中,导流槽7在第二侧壁面73处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在第一侧壁面72处的截面宽度;第三侧壁面74自第一侧壁面72一侧向第二侧壁面73一侧逐渐向两侧扩张使导流槽7的截面宽度增大。
导流槽7的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相对较小,靠近底部的位置的截面宽度相对较大。在保证导流槽7截面面积和水流量的基础上,设置了较小的进水开口71。设置较小的进水开口71能够防止上层物料进入到导流槽7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5mm-30mm。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15-25mm。进一步地,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为20mm。
当地面排水结构块10上铺设有透水表层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透水表层包括直接铺设在排水结构块10之上的透水基层,该透水基层的材料可以为碎石、陶粒、卵石、煤渣等碎料,也可以为透水的混凝土材料。在施工时,较小的进水开口71能够防止上层物料进入到导流槽7内。
进一步地,底面1上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形凸齿结构8。地面排水结构块10可铺设在一基础面上,条形凸齿结构24能够增加与基础面上接触面积,使地面排水结构块10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地面排水结构块为挤出成型的预制板。地面排水结构块通过挤出成型设备制作而成。预制板为在预制场生产加工成型的混凝土预制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铺装。需要说明的是,直线形的导流槽7可通过挤出成型设备直接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地面结构,该地面结构由以上部分提出的地面排水结构块铺设而成;其中,该地面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由导流槽7构成的导流通道;其中,任一个导流通道由一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7构成或者由多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7连接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10铺设形成的地面排水结构层中具有导流槽7形成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可以由一个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导流槽7构成或者由多个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导流槽7首尾连接而成。雨水能够通过地面排水结构层的导流通道导入到排水通道20内,进而通过排水通道20排出,可减少雨水在地面集聚。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地面排水结构块10所构建的地面构建物可以为各种类型。具体地,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地面排水结构块10的道路的示意图。道路上的水能够通过地面排水结构块10内的导流槽7排入到排水通道中。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广场的示意图。广场地面上的水能够通过地面排水结构块10内的导流槽7排入到排水通道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可应用在各种地面构建物中,例如,道路、广场、桥梁等,并不局限图6和图7所示的形态和构建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精神作举例说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该地面排水结构块具有底面(1)、顶面(2)、第一侧面(3)、第二侧面(4)、与第一侧面(3)相对的第三侧面(5)、与第二侧面(4)相对的第四侧面(6);
所述地面排水结构块上还设置有自第一侧面(3)贯穿至第三侧面(5)的导流槽(7);所述导流槽(7)在顶面(2)上形成有进水开口(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7)呈直线形;所述进水开口(71)随着导流槽(7)自第一侧面(3)直线延伸至第三侧面(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5mm-3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开口(71)的截面宽度的范围为:15-25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7)两侧的内壁面对称设置,其具体包括:靠近进水开口(71)的第一侧壁面(72)、靠近底部的第二侧壁面(73)、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面(72)与第二侧壁面(73)之间的第三侧壁面(74);其中,导流槽(7)在第二侧壁面(73)处的截面宽度大于其在第一侧壁面(72)处的截面宽度;第三侧壁面(74)自第一侧壁面(72)一侧向第二侧壁面(73)一侧逐渐向两侧扩张使导流槽(7)的截面宽度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1)上间隔分布有若干条形凸齿结构(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其特征在于,该地面排水结构块为挤出成型的预制板。
8.一种地面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地面结构由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地面排水结构块铺设而成;其中,该地面结构的内部形成有由导流槽(7)构成的导流通道;其中,任一个导流通道由一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7)构成或者由多个地面排水结构块的导流槽(7)连接而成。
CN202022561180.4U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Active CN2141161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1180.4U CN214116123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561180.4U CN214116123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16123U true CN214116123U (zh) 2021-09-03

Family

ID=77503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561180.4U Active CN214116123U (zh) 2020-11-06 2020-11-06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161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26918U (zh) 一种新型电缆沟及排水沟组合结构
CN214116123U (zh)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块及地面结构
CN213233719U (zh) 边坡地表截排水结构
CN112482125A (zh) 一种地面排水结构及地面构建物
KR101770268B1 (ko) 우수 침투 및 저류를 위한 저류 단위블록, 저류조 구조물 및 그 시공 방법
KR100456610B1 (ko) 도로 저면에 지하수의 유입이 많은 연약지반의 배수로시공 공법 및 그 배수관
AU2019202413B2 (en) Improved concrete road pavement with more sustainability benefits
CN108487415B (zh) 一种坡面排水沟槽的设计方法及应用、排水沟槽
CN220789281U (zh) 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
CN215366634U (zh) 一种路面透水砖及包含其的透水路面
CN220116945U (zh)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JP2000179034A (ja) 側溝、側溝の蓋部材、および境界ブロック
CN115419088B (zh) 明挖隧道排水结构
CN215166284U (zh) 一种隧道排水边沟结构
CN110805113A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外侧排水沟的施工方法
EP1520942A1 (en) Suface drainage
CN219992654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疏防水一体化结构
CN210288013U (zh) 一种便于施工的中央分隔带临时排水设施
CN219280473U (zh) 一种桥上集中排水结构
CN220394655U (zh) 一种地下室底板后浇带防渗漏结构
CN219808200U (zh) 一种市政沥青道路透水铺砌路面结构
CN211897676U (zh) 一种装配式道路边沟
CN220013546U (zh) 土石坝下游坝坡混凝土框格护坡
CN215629352U (zh) 桥面快速排水结构
CN206784106U (zh) 水路侧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