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16945U -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16945U
CN220116945U CN202321561072.4U CN202321561072U CN220116945U CN 220116945 U CN220116945 U CN 220116945U CN 202321561072 U CN202321561072 U CN 202321561072U CN 220116945 U CN220116945 U CN 220116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tch
water receiving
asphalt layer
groove
asph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107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志彬
王晓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ke Drain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ke Drain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ke Drain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ke Drainag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6107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16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16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169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排水沟用于设置在透水沥青层的侧边进行排水,所述透水沥青层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上,所述透水沥青层包括下沥青层和上沥青层,所述排水沟包括长条状的沟体,所述沟体中开设有沟槽,且沟体底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沟槽和导流槽都沿沟体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沟体两端面,所述沟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为接水侧面,所述接水侧面上开设有连通沟槽的中间收水孔,所述沟体的底面还设有连通导流槽和接水侧面的底部收水槽;所述沟体的底面安装在沥青底部垫层上且接水侧面与透水沥青层侧边面接触,所述上沥青层下端位于中间收水孔孔口的上下范围内,所述底部收水槽的槽口与下沥青层下端相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施工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迎合国家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力推行,如今大量的路面会采用透水沥青进行铺装,常规透水沥青路面的结构参见图5所示,透水沥青材料铺设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形成一层透水沥青层9,沥青底部垫层10可采用碎石封层,碎石封层铺设在混凝土铺装层上。透水沥青层9分层设计,包括下沥青层902和上沥青层901,上沥青层901具有较高的透水性能,下沥青层902透水性能低。透水沥青材料在雨天时会发生雨水下渗的现象,如若下渗雨水不能及时排除,会导致沥青层开裂剥落等状况,造成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也为后期道路的运维保养工作增加了难度。为了解决排水问题。目前有一类做法时在透水沥青层9与碎石封层之间采用碎石盲管铺装,虽然可以引导一部分透水沥青层9的渗透水进入碎石盲管,但碎石盲管本身的流量通过性较差,当面对雨量较大的天气情况下很难及时有效的将雨水排出,依旧没有办法有效地解决沥青渗透水的问题。
申请号为CN202123109389.8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城市道路透水沥青路面结构,其中透水面层是双层设计,包括上层的细粒式沥青砼面层和下层的中粒式沥青砼面层,虽然设置了排水沟来及时排水,但是排水沟是设置在透水面层的下方,只能让水透过细粒式沥青砼面层、中粒式沥青砼面层和透水基层之后再进入到排水沟中在集中排走,两个沥青砼层的层间水水难以及时排出,并且这种设计更无法用于下层沥青透水性能差的情况,会使不同沥青层的层间水难以排出,导致沥青层开裂剥落等状况,从而影响到沥青路面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能够及时地收集透水沥青层中不同沥青层的层间水,起到有效疏导沥青层层间水的作用,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用于设置在透水沥青层的侧边进行排水,所述透水沥青层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上,所述透水沥青层包括下沥青层和上沥青层,所述排水沟包括长条状的沟体,所述沟体中开设有沟槽,且沟体底面开设有导流槽,所述沟槽和导流槽都沿沟体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沟体两端面,所述沟体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为接水侧面,所述接水侧面上开设有连通沟槽的中间收水孔,所述沟体的底面还设有连通导流槽和接水侧面的底部收水槽;所述沟体的底面安装在沥青底部垫层上且接水侧面与透水沥青层侧边面接触,所述上沥青层下端位于中间收水孔孔口上下范围内,所述底部收水槽的槽口与下沥青层下端相对。
进一步地,包括多个沟体,且多个沟体沿着透水沥青层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相邻沟体的沟槽相对接且导流槽相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沟体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中间收水孔和底部收水槽,且相邻的中间收水孔的间距相等,相邻的底部收水槽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沟体与接水侧面相对一侧为限位侧面,所述沟槽的槽底面在宽度方向上包括靠近限位侧面的平底面段和靠近接水侧面的斜底面段,所述斜底面段沿着从朝向限位侧面到接水侧面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导流槽位于斜底面段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收水孔沿着从接水侧面到沟槽的方向逐渐降低。
进一步地,所述沟体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当两个沟体端面相对接时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使得两个沟体的沟槽和导流槽都相对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和第二定位结构都包括一个定位凹坑和一个定位凸起,两个沟体端面相对接时一个沟体的定位凸起位于另一个沟体的定位凹坑中。
进一步地,所述沟体的顶面还开设有位于沟槽上端且与沟槽连通的盖板容纳槽,所述盖板容纳槽用于安装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沟体的材质为树脂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沥青路结构,包括沥青底部垫层和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上的透水沥青层,所述透水沥青层包括下沥青层和上沥青层,在透水沥青层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上述的排水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排水沟的沟体位于透水沥青层宽度方向的侧边处,透水沥青层在铺设时其侧边面与沟体的接水侧面保持贴靠,透水沥青层的上沥青层渗透下来的水,在与下沥青层的交界处能够及时通过中间收水孔流入到沟槽中并排走,而下沥青层所渗透下的水,在其下端处及时通过底部收水槽汇集到导流槽中,并通过导流槽4排走。排水沟能够及时地收集透水沥青层中不同沥青层的层间水,起到有效疏导沥青层层间水的作用,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沟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沟体的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沟体在中间收水孔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沟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水沟在透水沥青层两侧的铺设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沟体
101 接水侧面
102 限位侧面
2 沟槽
201 斜底面段
202 平底面段
3 中间收水孔
4 导流槽
5 底部收水槽
6 第一定位结构
601 定位凹坑
602 定位凸起
7 卡接孔
8 盖板容纳槽
801 盖板限位底面
9 透水沥青层
901 上沥青层
902 下沥青层
10 沥青底部垫层
11 侧边阻挡结构
12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用于设置在透水沥青层9的侧边进行排水,透水沥青层9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沥青底部垫层10设置在混泥土铺装层上,沥青底部垫层10可以采用碎石封层或者其他的合适垫层。透水沥青层9包括下沥青层902和上沥青层901。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包括长条状的沟体1,沟体1中开设有沟槽2,且沟体1底面开设有导流槽4,沟槽2和导流槽4都沿沟体1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沟体1两端面,沟体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为接水侧面101,接水侧面101上开设有连通沟槽2的中间收水孔3,沟体1的底面还设有连通导流槽4和接水侧面101的底部收水槽5;沟体1的底面安装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且接水侧面101与透水沥青层9侧边面接触,上沥青层901下端在中间收水孔3的孔口上下范围内,也即中间收水孔3的孔口与上沥青层901下端相对,同时底部收水槽5的槽口与下沥青层902下端相对。
在施工时,沟体1位于透水沥青层9宽度方向的侧边处,透水沥青层9在铺设时其侧边面与沟体1的接水侧面101保持贴靠,参见图5,透水沥青层9的上沥青层901渗透下来的水,在与下沥青层902的交界处能够及时通过中间收水孔3流入到沟槽2中并排走,而下沥青层902所渗透下的水,在其下端处(与沥青底部垫层10的交界处)及时通过底部收水槽5汇集到导流槽4中,并通过导流槽4排走。
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优选由多个沟体1组合拼接构成,每个沟体1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参见图6,多个沟体1沿着透水沥青层9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从而形成一条沿着透水沥青层9侧边一直延伸的排水沟,相邻沟体1的端面相对接,且对接处密封处理,使两者的沟槽2相对准,并且导流槽4也相对接,所收集的水能在相邻沟体1的沟槽2之间流动,以及在相邻导流槽4之间流动。在透水沥青层9两侧都各设有一条排水沟。沟体1可以是直线延伸的,也可以具有一定弯曲,具体根据实际路面确定。采用这种方式,沟体1可以预先制作好,在施工时将沟体1灵活组装即可。
参见图6,透水沥青路的两侧一般具有侧边阻挡结构11,侧边阻挡结构11可以是防撞侧墙、防撞侧栏等结构,沟体1沿宽度方向与接水侧面101相对一侧为限位侧面102,在施工时,排水沟的限位侧面102朝向侧边阻挡结构11,并通过在限位侧面102与侧边阻挡结构11之间灌浆,能够固定沟体1位置。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沟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中间收水孔3和底部收水槽5,且相邻的中间收水孔3的间距相等,相邻的底部收水槽5的间距相等。能够更好的收集透水沥青层9中渗透的水。
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沟槽2的槽底面在宽度方向上包括靠近限位侧面102的平底面段202和靠近接水侧面101的斜底面段201,斜底面段201沿着从朝向限位侧面102到接水侧面101方向逐渐升高,导流槽4位于斜底面段201下方。采用这种设计,沟槽2底部到沟体1底面之间具有较大的壁厚,尤其是可以尽量增加沟槽2底部到导流槽4之间部分的壁厚,从而有利于提高沟体1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优选地,导流槽4的槽壁面呈圆拱形状,能够增加沟体1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
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收水孔3为倾斜的孔,中间收水孔3沿着从接水侧面101到沟槽2的方向逐渐降低,具体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便上沥青层901与下沥青层902之间的水顺利进入到沟槽2中。
参见图1和图2,作为优选设计,在本实施例中,沟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附图中未示出),当两个沟体1端面相对接时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使得两个沟体1的沟槽2和导流槽4都相对准。具体地,第一定位结构6包括一个定位凹坑601和一个定位凸起602,第二定位结构都采用与第一定位结构6相同的结构,也包括一个定位凹坑601和一个定位凸起602,两个沟体1端面相对接时一个沟体1的定位凸起602位于另一个沟体1的定位凹坑601中,此时两个沟体1的沟槽2和导流槽4都相对准,从而方便排水沟施工时沟体1之间拼接组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结构,能够实现上述定位功能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4,作为优选设计,沟体1中沟槽2的上端为敞口的,方便从顶面直接加工出沟槽2。沟体1的顶面还开设有位于沟槽2上端的盖板容纳槽8,其中盖板容纳槽8的宽度大于沟槽2宽度,两者之间形成的阶梯面构成盖板限位底面801,盖板容纳槽8用于安装盖板12,参见图5,盖板12安装时抵靠在盖板限位底面801上。优选地,参见图1,在沟槽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卡接孔7,盖板12上设有卡勾结构卡入到卡接孔7中,能够让盖板12与沟体1紧密链接,不松动不滑脱,从而将盖板12固定安装在沟体1上,安装方便。盖板12能够避免杂物进入到沟槽2中造成堵塞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沟体1中沟槽2上端也可以是封闭的,此时不需要加盖板12。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设计,沟体1的材质为树脂混凝土(也称为聚合物胶结混凝土或另类聚合物混凝土),重量较轻,运输方便,沟体1壁面光滑,提高了过水能力,且不渗水,沟体1使用寿命长,减少维护成本。
作为优选设计,在保证沟体1的结构强度情况下,沟体1的两侧可以都开设有中间收水孔3和底部收水槽5,沟体1底面可在靠近两侧处都设有导流槽4,这样沟体1任一侧面与透水沥青层9相贴都能实现排水,能够避免因为施工时沟体1安装方向错误而导致不能顺利排水的问题,也减少施工人员劳动负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沥青路结构,包括沥青底部垫层10和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的透水沥青层9,透水沥青层9包括下沥青层902和上沥青层901,上沥青层901采用高粘改性沥青,下沥青层902采用SBS改性沥青。在透水沥青层9的左右两侧都设有上述的排水沟,在排水沟上安装有盖板12。排水沟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其中沥青底部垫层10采用碎石封层。排水沟的沟体1的限位侧面102与路两侧的侧边阻挡结构11间接地相抵,两者之间灌浆,从而固定沟体1。沟体1与侧边阻挡结构11之间、以及沟体1与沥青底部垫层10之间设有防水层。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实现了收集道路透水沥青层的层间水的功能,能够及时地收集透水沥青层9中不同沥青层的层间水中并及时排走,起到有效疏导沥青层层间水的作用,保证沥青路面的质量。
2、排水沟采用树脂混凝土制作,相较于现有的碎石盲管的做法,排水沟光滑的内壁大大提高了其过水能力。
3、提高了工艺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施工方便,缩短了施工工期,后期运维更换方便,能够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成本和时间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用于设置在透水沥青层(9)的侧边进行排水,所述透水沥青层(9)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所述透水沥青层(9)包括下沥青层(902)和上沥青层(901),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包括长条状的沟体(1),所述沟体(1)中开设有沟槽(2),且沟体(1)底面开设有导流槽(4),所述沟槽(2)和导流槽(4)都沿沟体(1)长度方向延伸并贯通沟体(1)两端面,所述沟体(1)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为接水侧面(101),所述接水侧面(101)上开设有连通沟槽(2)的中间收水孔(3),所述沟体(1)的底面还设有连通导流槽(4)和接水侧面(101)的底部收水槽(5);所述沟体(1)的底面安装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且接水侧面(101)与透水沥青层(9)侧边面接触,所述上沥青层(901)下端位于中间收水孔(3)孔口上下范围内,所述底部收水槽(5)的槽口与下沥青层(902)下端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沟体(1),且多个沟体(1)沿着透水沥青层(9)延伸方向依次布置,相邻沟体(1)的沟槽(2)相对接且导流槽(4)相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沿长度方向设有多个中间收水孔(3)和底部收水槽(5),且相邻的中间收水孔(3)的间距相等,相邻的底部收水槽(5)的间距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与接水侧面(101)相对一侧为限位侧面(102),所述沟槽(2)的槽底面在宽度方向上包括靠近限位侧面(102)的平底面段(202)和靠近接水侧面(101)的斜底面段(201),所述斜底面段(201)沿着从朝向限位侧面(102)到接水侧面(101)方向逐渐升高,所述导流槽(4)位于斜底面段(201)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收水孔(3)沿着从接水侧面(101)到沟槽(2)的方向逐渐降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当两个沟体(1)端面相对接时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相配合,使得两个沟体(1)的沟槽(2)和导流槽(4)都相对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6)和第二定位结构都包括一个定位凹坑(601)和一个定位凸起(602),两个沟体(1)端面相对接时一个沟体(1)的定位凸起(602)位于另一个沟体(1)的定位凹坑(601)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顶面还开设有位于沟槽(2)上端且与沟槽(2)连通的盖板容纳槽(8),所述盖板容纳槽(8)用于安装盖板(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体(1)的材质为树脂混凝土。
10.一种沥青路结构,包括沥青底部垫层(10)和设置在沥青底部垫层(10)上的透水沥青层(9),所述透水沥青层(9)包括下沥青层(902)和上沥青层(901),其特征在于:在透水沥青层(9)的左右两侧都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排水沟。
CN202321561072.4U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Active CN220116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1072.4U CN22011694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1072.4U CN22011694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16945U true CN220116945U (zh) 2023-12-01

Family

ID=88888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1072.4U Active CN220116945U (zh) 2023-06-16 2023-06-16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169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116945U (zh) 一种用于透水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沥青路结构
CN211972965U (zh) 透水路面平缘石排水系统
CN211815297U (zh) 一种透水沥青路面
CN209482092U (zh) 适用于市政道路红线外设置生物滞留带的海绵城市系统
CN211341065U (zh) 一种截水沟结构
CN211646654U (zh) 一种适用于绿色公路的生态浅碟形边沟
CN220246601U (zh) 一种用于隧道内沥青路面的排水沟、以及隧道沥青路结构
CN210288620U (zh) 一种预制树脂混凝土排水沟
CN215164631U (zh) 一种带有桥下辅道的桥梁排水系统
CN212533715U (zh) 一种便于排水的桥面铺装结构
CN220789281U (zh) 市政道路工程用路基
CN217438703U (zh) 一种人行天桥排水和防积水溅水系统
CN219280473U (zh) 一种桥上集中排水结构
CN214614463U (zh) 一种截水沟
CN217579741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防水结构
CN214656071U (zh) 一种具有导流结构的环保透水砖
CN215104647U (zh) 一种道路桥梁路基路面排水结构
CN220665835U (zh) 一种道路拓宽交界处路基结构
CN217127903U (zh) 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路
CN213896596U (zh) 一种结构性透水砖
CN214783250U (zh) 一种站房和桥间变形缝排水结构
CN214271562U (zh) 一种海绵城市用渗水系统
CN219059638U (zh) 一种用于环山型市政道路的雨水收集系统
CN221000421U (zh) 一种道路桥隧路段复合式路面结构
CN214401405U (zh) 一种桥梁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