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101138U -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101138U
CN214101138U CN202023336145.9U CN202023336145U CN214101138U CN 214101138 U CN214101138 U CN 214101138U CN 202023336145 U CN202023336145 U CN 202023336145U CN 214101138 U CN214101138 U CN 2141011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late
motor shaft
wheel positioning
reduction box
back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61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业春
范璇
崔宝珠
刘同玲
周琼
唐浩
隋爱妮
任洪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33361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1011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1011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1011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达到提高联轴器间隙调整安全性和降低工作人员操作强度的目的,它包括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环形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环形面能够与电机轴靠背轮的环形面紧密贴合,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环形面能够与减速箱轴靠背轮的环形面紧密贴合,两环形定位板之间设有连接杆,两环形定位板在同时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沿连接杆同轴相向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泵的维修和维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背景技术
机泵维修工作中,当维修完毕后,需要校正同心度、调试联轴器靠背轮间隙,一旦联轴器间隙过大时,需要借助榔头、扳手等工具敲砸,这样很容易造成设施端面受力不均、甚至部件损伤等消耗人力物力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利用该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替代榔头等工具,达到提高联轴器间隙调整操作的安全性和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度的目的。
技术方案: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环形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内孔I的口径大于电机轴的直径,以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环形面能够与电机轴靠背轮的环形面紧密贴合,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内孔II 的口径大于减速箱轴的直径,以使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环形面能够与减速箱轴靠背轮的环形面紧密贴合,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之间活动设有连接杆,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在同时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沿所述连接杆同轴相向移动;所述连接杆为螺杆,连接杆可与调节螺母旋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的直径;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直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内孔I的口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内孔II的口径。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均由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半圆环形的卡板镜像扣合形成,其中,每一卡板均包括:耳板,所述耳板为沿所述卡板的径向对称伸出的一对耳板,所述耳板设有通孔,一对耳板的通孔能够一一对应,以形成供螺栓和螺母配合的空间;豁口,所述豁口为沿所述卡板的径向开设的一个豁口,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豁口能够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豁口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的豁口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的豁口,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旋合。
进一步地,每一卡板的环形面上还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开设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能够与所述豁口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的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所述贯通孔,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旋合。
进一步地,所述贯通孔为螺纹孔,所述螺杆设有差动螺纹,所述螺杆能够与所述贯通孔旋合。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和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均为钢板。
有益效果:使用该实用新型进行操作时,工作人员仅需转动调节螺母即可完成联轴器间隙调整,能够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由于环形定位板与靠背轮之间为面与面接触,相对于现有使用榔头等工具敲砸靠背轮的操作方式,能够极大提高操作的安全性,而且,该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制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该实用新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该实用新型的卡板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该实用新型的卡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该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该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调节螺母;2、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01、内孔I;3、凸块;301、贯通孔;4、连接杆;5、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01、内孔II;502、卡板;5021、豁口;6、螺栓;7、耳板;701、通孔;8、电机轴;9、减速箱轴;10、减速箱轴靠背轮;11、电机轴靠背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该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实用新型申请案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案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案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根据背景技术所描述的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机泵维修工作中,当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之间间隙过大,现有技术是使用榔头等工具敲砸,这一实施方式一方面存在劳动强度较大、耗时较长的弊端,另一方面使用敲砸设施端面这种点与面的接触存在设施端面受力不均的问题,严重时甚至造成部件损伤。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包括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环形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内孔I201的口径大于电机轴8的直径,以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环形面能够与电机轴靠背轮11的环形面紧密贴合,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内孔II501的口径大于减速箱轴9的直径,以使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环形面能够与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环形面紧密贴合,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之间活动设有连接杆4,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在同时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沿所述连接杆4同轴相向移动;所述连接杆4为螺杆,连接杆4可与调节螺母1旋合。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可以发现,由于环形定位板所具有的形状特征,在使得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环形面与电机轴靠背轮11的环形面紧密贴合,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环形面与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环形面紧密贴合,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环形面受力时,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能够以面与面接触的方式将作用力传递给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相对于现有点与面接触的实施方式具有操作安全的优点,能够有效避免设施受到损伤,而且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在连接杆4与调节螺母1动作时能够沿连接杆4同轴相向移动,与使用工具敲砸仅移动一侧设施的实施方式相比也具有明显进步。
结合附图1至附图5,为了避免连接杆4在连接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时受到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干涉,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11的直径;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直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直径。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内孔I201的口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内孔II501的口径。
优选地,将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内孔I201的口径设为大于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内孔II501的口径,其依据在于通常使用的电机轴8相对减速箱轴9较粗,因此,内孔I201的口径大于内孔II501的口径,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尽量使得内孔I201和内孔II501分别与电机轴8和减速箱轴9间隙配合,以保证环形定位板的环形面能够整体与靠背轮的端面贴合。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均由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半圆环形的卡板502镜像扣合形成,其中,每一卡板502均包括:耳板7,所述耳板7为沿所述卡板502的径向对称伸出的一对耳板7,所述耳板7设有通孔701,一对耳板7的通孔701能够一一对应,以形成供螺栓6和螺母配合的空间;豁口5021,所述豁口5021为沿所述卡板502 的径向开设的一个豁口5021,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豁口5021能够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豁口5021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 4的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均由卡板502扣合形成,这一实施方式具有便于拆装的优点,卡板502 上焊接有耳板7,耳板7上具有通孔701,利用螺栓6连接两个卡板502,拆装时仅需卸松上紧与螺栓6配合的螺母即可,卡板502上还设有穿设连接杆4的豁口5021,这一实施方式具有便于容置连接杆4的优点,工作人员仅需将连接杆4同时放入两个环形定位板的豁口5021即可,无需使得连接杆4顺序从两个环形定位板穿过。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述连接杆4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豁口502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豁口 5021,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1旋合。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得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受力的实施方式,即将调节螺母1绕螺杆转动产生的轴向力同时作用于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由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将作用力传递给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从而实现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相向移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工作人员同时转动一条螺杆上的两个调节螺母1,其中一个调节螺母1顺时针转动,另一个调节螺母1逆时针转动即可实现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相向移动。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每一卡板502的环形面上还设有凸块3,所述凸块3 开设贯通孔301,所述贯通孔301能够与所述豁口5021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4的空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卡板502的环形面上还设有凸块3,这一实施方式不仅能够避免豁口5021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大使得调节螺母1无法作用于环形定位板,而且凸块3还可以制成螺纹孔应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
结合附图1至附图5,所述连接杆4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所述贯通孔301,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1旋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中,将调节螺母1的作用对象改进为凸块3,这一实施方式能够有效避免豁口5021在长时间使用后变大使得调节螺母1无法作用于环形定位板,而贯通孔301仍可以为直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贯通孔301为螺纹孔,所述螺杆设有差动螺纹,所述螺杆能够与所述贯通孔301旋合,这一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工作人员转动螺杆即可实现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相向移动,无需使用调节螺母1这一技术特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在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环形面上焊接螺母作为凸块3,使得螺母的开孔与豁口5021贯通且能够与螺杆配合即可。
优选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均为钢板。
综上所述,该实用新型创造性使用了由两个环形定位板同轴相向移动的方式来实现电机轴靠背轮1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10相向移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安全平稳,不会对设施造成损伤的优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该实用新型能够适用于石油、化工及机械加工等使用泵类运作设备的大型企业,尤其适合在我油田工作中推广运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化和更改,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变换等,其功能和产生的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的,均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环形定位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内孔I【201】的口径大于电机轴【8】的直径,以使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环形面能够与电机轴靠背轮【11】的环形面紧密贴合,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内孔II【501】的口径大于减速箱轴【9】的直径,以使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环形面能够与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环形面紧密贴合,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之间活动设有连接杆【4】,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在同时受力的情况下能够沿所述连接杆【4】同轴相向移动;
所述连接杆【4】为螺杆,连接杆【4】可与调节螺母【1】旋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直径大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11】的直径,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直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10】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内孔I【201】的口径大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内孔II【501】的口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和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均由一对形状完全相同的半圆环形的卡板【502】镜像扣合形成,其中,每一卡板【502】均包括:
耳板【7】,所述耳板【7】为沿所述卡板【502】的径向对称伸出的一对耳板【7】,所述耳板【7】设有通孔【701】,一对耳板【7】的通孔【701】能够一一对应,以形成供螺栓【6】和螺母配合的空间;
豁口【5021】,所述豁口【5021】为沿所述卡板【502】的径向开设的一个豁口【5021】,所述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豁口【5021】能够与所述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豁口【5021】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4】的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电机轴靠背轮定位板【2】的豁口【5021】和减速箱轴靠背轮定位板【5】的豁口【5021】,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1】旋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卡板【502】的环形面上还设有凸块【3】,所述凸块【3】开设贯通孔【301】,所述贯通孔【301】能够与所述豁口【5021】一一对应,以形成用于穿设所述连接杆【4】的空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4】为径向对称设置的一对螺杆,所述螺杆穿设通过所述贯通孔【301】,所述螺杆的两侧部同时与调节螺母【1】旋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301】为螺纹孔,所述螺杆设有差动螺纹,所述螺杆能够与所述贯通孔【301】旋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定位板均为钢板。
CN202023336145.9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Active CN2141011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145.9U CN21410113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145.9U CN21410113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101138U true CN214101138U (zh) 2021-08-31

Family

ID=77437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6145.9U Active CN214101138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1011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2806A (zh) 电动扳手万向转动工具
CN101434021B (zh) 用于锥形转子电动机锁紧螺母的加工方法
CN214101138U (zh) 一种联轴器间隙可调缩装置
CN211680712U (zh) 焊缝组对间隙调整装置
CN201871928U (zh) 汽车离合器片安装定位器
CN211439816U (zh) 一种油缸活塞螺母拆解工装
CN113172577A (zh) 用于牵引机绳轮拆、装的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CN103671417A (zh) 一种可取定位销
CN205703935U (zh) 一种电动扳手万向转动工具
CN205096828U (zh) 一种燃气轮机转子联接螺栓预紧装置
CN204486938U (zh) 端面齿加工用拉床工装
CN204076192U (zh) 一种螺钉拆卸工具
CN210731664U (zh) 方形体油缸装夹精准找正工装
CN208663661U (zh) 减速机轴套拆卸装置
CN209682046U (zh) 多功能小空间变力矩扳手
CN202540248U (zh) 一种可取出断裂螺钉的通用夹具
CN207896042U (zh) 断路器储能弹簧更换工具
CN211277304U (zh) 一种液压插拔销装置
CN214081249U (zh) 一种大螺母锁紧工装
CN104209931A (zh) 手动孔加工专用工具
CN204094752U (zh) 手动孔加工专用工具
CN214213596U (zh) 一种简便手动盘车工具
CN210587834U (zh) 一种水平三角梁工装
CN219854276U (zh) 一种新型两用f形扳手
CN214769437U (zh) 一种端面锪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