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4005U -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4005U
CN214044005U CN202023279843.XU CN202023279843U CN214044005U CN 214044005 U CN214044005 U CN 214044005U CN 202023279843 U CN202023279843 U CN 202023279843U CN 214044005 U CN214044005 U CN 2140440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gear
rotating
driv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984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红彬
黄潮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984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40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40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40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安装件、选位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二驱动组件。并且,选位组件设置于安装件上。选位组件包括能够相对安装件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能够相对移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件、及与第一转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件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转动。输出螺杆能够沿预设方向呈直线排列布置,从而使得移相装置整体沿预设方向平铺布局而呈扁平化结构,能够大幅降低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简化了移相装置的结构,从而调高了电下倾角的调节精度。

Description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天线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多频天线因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在各个地方得到了广泛应用。多频天线为了实现对各频段电下倾角的调节,需要通过移相装置的传动机构有选择性的驱动移相器。传统的传动机构的输出螺杆以圆周方式分布,占用较多的背面高度空间,不利于多频天线的小型化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占用较多的背面高度空间,不利于多频天线的小型化发展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动机构,包括:
安装件;
选位组件,所述选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选位组件包括能够相对所述安装件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移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件、及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间隔设置;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并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的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穿设于所述螺纹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传动带、固设于所述传动螺杆一端的第一伞齿、与所述第一带轮同轴设置的第二伞齿、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张紧配合,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导向件,所述移动件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齿条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形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齿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且所述第一齿形带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齿条部均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齿形带压合在所述齿条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二传动带、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三传动带及用于驱动所述第六带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且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带轮、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四带轮均传动配合,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六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传动带与所述第五带轮及所述第六带轮均张紧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三带轮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四带轮包括第四齿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包括第二齿形带,所述第二齿形带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及所述第四齿轮均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齿形带压紧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两个呈高低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件均与所述第二传动带传动配合。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相装置,包括所述的传动机构及输出机构;其中,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输出螺杆、及套设在所述输出螺杆上的输出螺母,所述输出螺母与所述输出螺杆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输出螺杆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布,所述输出螺杆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输出螺杆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传动配合的第三转动件。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频天线,包括所述的移相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利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移动件在预设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在预设方向移动,直至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选择性的使得第二转动件与其中一个输出螺杆上的第三转动件传动配合;再利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第一转动件相对移动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件相对移动件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件相对移动件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螺杆相对安装件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螺母沿输出螺杆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移相器工作,进而实现对电下倾角的调节。输出螺杆能够沿预设方向呈直线排列布置,从而使得移相装置整体沿预设方向平铺布局而呈扁平化结构,能够大幅降低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简化了移相装置的结构,从而调高了电下倾角的调节精度。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移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移相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移动件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移动件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个实施例的移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移相装置的传动机构的移动件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传动机构,100、安装件,200、选位组件,210、移动件,211、第一侧面,212、第二侧面,213、导向通孔,220、第一转动件,230、第二转动件, 240、第一连接座,241、螺纹通孔,250、第二连接座,251、齿条部,260、压紧件,300、第一驱动组件,311、传动螺杆,312、第一带轮,313、第二带轮, 314、第一传动带,315、第二伞齿,316、第一伞齿,317、导向件,321、第一齿形带,322、第一齿轮,323、第二齿轮,330、压合件,400、第二驱动组件, 410、第三带轮,420、第四带轮,430、第二传动带,440、第五带轮,450、第六带轮,460、第三传动带,20、输出机构,21、输出螺杆,22、第三转动件, 23、输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相装置,包括传动机构10及输出机构20。如此,利用传动机构10与输出机构20之间的传动连接,从而能够带动移相器(未图示)工作,进而能够对电下倾角进行灵活的调节。
如图1所示,其中,传动机构10包括安装件100、选位组件200、第一驱动组件300及第二驱动组件400。并且,选位组件200设置于安装件100上。如图3及图4所示,选位组件200包括能够相对安装件10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210、能够相对移动件210转动的第一转动件220、及与第一转动件220 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件230。第一转动件220设置于移动件210的第一侧面211。第二转动件230设置于移动件210的第二侧面212。第一侧面211与第二侧面 212相对间隔设置。第一驱动组件300用于驱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如图1 及图2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第二驱动组件400用于驱动第一转动件220 转动。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输出机构2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输出螺杆21、及套设在输出螺杆21上的输出螺母23,输出螺母23与输出螺杆21 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输出螺杆21沿预设方向排布,输出螺杆21与安装件 100转动连接,每个输出螺杆21靠近传动机构10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第二转动件 230传动配合的第三转动件22。
上述实施例的移相装置使用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移动件210在预设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转动件220和第二转动件230在预设方向移动,直至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可选择性的使得第二转动件230与其中一个输出螺杆21 上的第三转动件22传动配合;再利用第二驱动组件400驱动第一转动件220相对移动件210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动件230相对移动件210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转动件22相对移动件210转动,从而带动输出螺杆21相对安装件100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螺母23沿输出螺杆2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对应的移相器工作,进而实现对电下倾角的调节。
相比传统的将输出螺杆21以圆周方式进行分布的形式而言,上述实施例的移相装置,输出螺杆21能够沿预设方向呈直线排列布置,从而使得移相装置整体沿预设方向平铺布局而呈扁平化结构,能够大幅降低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简化了移相装置的结构,从而调高了电下倾角的调节精度。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预设方向可以是背面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可以根据实际的安装需要和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输出螺杆2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或设计。
安装件100可以是安装架、安装框、安装座或其他能够为移动件210、输出螺杆21等部件提供支撑和安装部位的元件。
移动件210可以是移动板、移动块、移动座或其他能够带动第一转动件220 和第二转动件23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的结构。
第二转动件230与第三转动件22的传动配合,可以通过齿轮相互啮合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第二转动件230沿预设方向移动至与第三转动件22传动配合后,第二转动件230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转动件22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螺杆21 转动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转动件230包括第二转动齿轮,第三转动件22包括固设于输出螺杆21的端部的第三转动齿轮,当第二转动齿轮沿预设方向移动至与第三转动齿轮啮合后,第二转动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三转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输出螺杆21转动。
第一转动件220和第二转动件230可以通过一根第一传动轴进行连接,移动件210上可以开设出用于供第一传动轴穿过的通孔,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220 设置在第一侧面211,第二转动件230设置在第二侧面212,并且,第一转动件 220和第二转动件230能够同步相对移动件210转动。进一步地,可以在第一传动轴上套设轴承等部件,使得第一转动件220和第二转动件230的同步转动更加顺畅,提高传动精度。
输出螺杆21与安装件100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在安装件100上开设出相应供输出螺杆21穿过的安装通孔,输出螺杆21可转动设置于安装通孔内。同理,输出螺杆21上也可以套设轴承,使得输出螺杆21在第三转动件22的带动下能够顺畅的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
其中,第一驱动组件300驱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可以是直接驱动的形式,例如直接利用直线电机驱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也可以存在相应的中间元件而采用间接驱动的形式,例如利用中间元件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驱动力以使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做直线往复运动。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面211上设有第一连接座240。第一连接座240设有沿预设方向设置的螺纹通孔241。第一驱动组件300包括与安装件100转动连接并沿预设方向布置的传动螺杆311,传动螺杆311穿设于螺纹通孔241。如此,传动螺杆311转动时,利用传动螺杆311与第一连接座240 的螺纹通孔241的螺纹配合,使得第一连接座24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采用传动螺杆311驱动移动件210 移动,移动件210的移动距离更加准确,移动过程更加平稳,使得第二转动件230能够准确、可靠的与第三转动件22配合。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带轮312、第二带轮313、第一传动带314、固设于传动螺杆311一端的第一伞齿316、与第一带轮312同轴设置的第二伞齿315、及用于驱动第二带轮313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件(未图示)。第一带轮312与第二带轮313沿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传动带314与第一带轮312及第二带轮313张紧配合,第二伞齿315与第一伞齿316啮合。如此,第一旋转驱动件的旋转输出端转动时,同步带动第二带轮313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第一传动带314运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带轮312 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第二伞齿315转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伞齿316转动,最终同步带动传动螺杆311转动。
如图1所示,具体地,第一传动带314与传动螺杆311平行设置,且第一传动带314的投影能够落在传动螺杆311上,从而使得整个传动机构1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传动机构10在预设方向上的尺寸。第一带轮312与第二伞齿315 可以通过一根第二传动轴进行连接,第二传动轴垂直于预设方向设置,可以在安装件100上设置相应的支撑座或支撑架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开设安装通孔,第二传动轴穿过安装通孔,从而使得第一带轮312能够与第一伞齿316同步转动。其中,第一旋转驱动件可以是伺服电机或其他现有的能够提供正传与反转的驱动元件。第一伞齿316和第二伞齿315的啮合也能实现不同方向上的动力传输,便于对传动机构10的各个部件进行灵活的布置。
当然,为了保证传动的可靠性,还可以在第一带轮312的外壁和第二带轮 313的外壁设置凸齿,将第一传动带314设置为齿形带,能够防止打滑。
如图1及图2所示,另外,传动机构10还包括沿预设方向设置的导向件317,移动件210设有导向通孔213,导向件317穿设于导向通孔213。如此,能够利用导向件317对移动件210的移动进行导向,也能避免移动件210绕传动螺杆 311的中心轴线转动,使得移动件210能够准确的沿预设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并且,导向件317的导向,也使得移动件210的移动更加平稳,保证第二转动件230能够准确、可靠的与第三转动件22实现传动配合。其中,导向件317可以是导向杆或导向柱,导向件317可以与安装件100进行连接。
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面211上设有第二连接座250,第二连接座250设有沿预设方向设置的齿条部251,第一驱动组件300包括第一齿形带321、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23及用于驱动第一齿轮322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件(未图示)。第一齿轮322及第二齿轮323沿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齿条部251设置于第一齿轮322与第二齿轮323之间,且第一齿形带321 与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23及齿条部251均啮合。如此,第二旋转驱动件的旋转输出端转动时,带动第一齿轮32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形带321沿预设方向运转并使得第二齿轮323同步转动,利用第一齿形带321的凸齿与第二连接座250上的齿条部251的啮合,从而带动第二连接座25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并且,采用第一齿形带321带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使得移动件210的移动更加平稳,传动精度和传动效率高,能够适应大行程的传动要求,能够在预设方向上布置尽可能多的输出螺杆21。
其中,第二旋转驱动件可以是伺服电机或其他现有的能够提供正传与反转的驱动元件。第一齿形带321的在预设方向上的跨度可以根据输出螺杆21的排布形式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只需满足能够驱动移动件210在预设方向上移动而使得第二转动件230能够与任意的一个第三转动件22传动配合即可。
当然,在第二旋转驱动件与第一齿轮322之间也可以存在相应的中间元件,只需满足能够带动第一齿轮322转动从而带动第一齿形带321运转即可,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将第一带轮312与第一齿轮322采用与第二伞齿315同样的方式同轴设置,第二旋转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二带轮313转动,第二带轮313 转动时,从而同步带动第一传动带314运动,进而同步带动第一带轮312转动,从而同步带动第一齿轮322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形带321沿预设方向运转并使得第二齿轮323同步转动,利用第一齿形带321的凸齿与第二连接座250上的齿条部251的啮合,从而带动第二连接座25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5所示,并且,利用第一齿形带321带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移动时,也能设置导向件317对移动件210的移动进行导向。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组件300还包括压合件330,压合件330 用于将第一齿形带321压合在齿条部251上。如此,利用压合件330的压合作用,能够避免第一齿形带321在运转的过程中与齿条部251发生脱落或打滑,稳定性和可靠性高;同时,也保证第一齿形带321的运转能够准确的带动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移动,传动精度高。
其中,压合件330可以采取卡接的形式将第一齿形带321压合在齿条部251 上,例如,压合件330可以是固定卡扣,利用固定卡扣与第二连接座250的卡接配合从而将第一齿形带321压合在齿条部251上。
其中,第二驱动组件400驱动第一转动件220转动,可以是直接驱动的形式,例如直接利用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转动件220转动;也可以存在相应的中间元件而采用间接驱动的形式,例如,可以利用传动链、传动带等中间元件使得第一转动件220转动。
如图1、图2及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400包括第三带轮410、第四带轮420、第二传动带430、第五带轮440、第六带轮450、第三传动带460及用于驱动第六带轮450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件(未图示),第三带轮410与第四带轮420沿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第一转动件220设置于第三带轮410与第四带轮420之间,且第二传动带430与第三带轮410、第一转动件 220及第四带轮420均传动配合,第五带轮440与第四带轮420同轴设置,第五带轮440与第六带轮450沿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三传动带460与第五带轮440及第六带轮450均张紧配合。如此,第三旋转驱动件的旋转输出端转动时,带动第六带轮450转动,在第三传动带460的带动下,使得第五带轮440 与第六带轮450同步转动,从而使得与第五带轮440同轴连接的第四带轮420 同步转动,在第二传动带430的带动下,从而带动第三带轮410和第一转动件 220转动。
具体地,第一转动件220包括第一转动齿轮。第三带轮410包括第三齿轮。第四带轮420包括第四齿轮。第二传动带430包括第二齿形带。第二齿形带与第三齿轮、第一转动齿轮及第四齿轮均啮合。如此,第五带轮440带动第四齿轮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第二齿形带沿预设方向运转,从而同步带动第三齿轮和第一转动齿轮转动。其中,第二齿形带的在预设方向上的跨度可以根据输出螺杆21的排布形式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只需满足移动件210在预设方向上移动至使得第二转动件230与第三转动件22传动配合时,第二齿形带均能够驱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即可。
如图2至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侧面211上还设有压紧件260,压紧件 260用于将第二齿形带压紧在第一转动齿轮上。如此,利用压紧件260能够使得第二齿形带与第一转动齿轮稳定、可靠的啮合在一起,避免出现打滑或脱落的问题,保证第二齿形带的运转能够可靠、准确的带动第一转动齿轮转动,提高了电下倾角的调节精度。其中,压紧件260可以是压紧辊轮、止退轮等元件。
当然,为了保证传动的可靠性,还可以在第五带轮440的外壁和第六带轮 450的外壁设置凸齿,将第三传动带460也设置为齿形带,能够防止打滑。
第一旋转驱动件和第三旋转驱动件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部件,例如,利用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驱动第二带轮313和第六带轮450转动;第一旋转驱动件和第三旋转驱动件也可以是同一个部件,例如,利用一个伺服电机的移动,从而分别驱动第二带轮313和第六带轮450转动。同理,第二旋转驱动件和第三旋转驱动件可以是两个不同的部件,例如,利用两个伺服电机分别驱动第一齿轮322 和第六带轮450转动;第二旋转驱动件和第三旋转驱动件也可以是同一个部件,例如,利用一个伺服电机的移动,从而分别驱动第一齿轮322和第六带轮450 转动。如此,达到了减少驱动元件的数量的目的,降低了成本。
另外,第二传动带430与第三传动带460平行设置,且第三传动带460的投影能够落在第二传动带430上,从而使得整个传动机构10的结构更加紧凑,减小传动机构10在预设方向上的尺寸。第五带轮440与第四带轮420可以通过一根第三传动轴进行连接,第三传动轴垂直于预设方向设置,可以在安装件100 上设置相应的支撑座或支撑架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开设安装通孔,第三传动轴穿过安装通孔,从而使得第五带轮440能够与第四带轮420同步转动。其中,第三旋转驱动件可以是伺服电机或其他现有的能够提供正传与反转的驱动元件。并且,当第一齿形带321与第二齿形带配合使用时,可以在第二齿轮323 上开设出用于供第三传动轴穿过的通孔,使得第二齿轮323的转动和第三传动轴的转动互不干涉,保证移动件210的移动及第一转动件220的转动互不干涉,也能使得传动机构10充分的利用预设方向上的空间,结构更加紧凑,有利于小型化发展。
此外,为了满足调节的多样性,也为了适应多个输出螺杆21的驱动要求,第一转动件220和第二转动件2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或设计。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面211上设有两个呈高低间隔设置的第一转动件 220。第二侧面212上设有两个第二转动件230。第二转动件230与第一转动件 220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第一转动件220均与第二传动带430传动配合。如此,能够相应的将输出螺杆21呈高低间隔设置,使得两个第二转动件230沿预设方向移动过程中均可以与一个第三转动件22传动配合,进而能够通道驱动两个输出螺杆21转动,从而能够同步带动两个移相器工作。
具体地,第一转动件220包括第一转动齿轮,两个第一转动齿轮在高度方向上相对间隔并错位设置。第二转动件230包括第二转动齿轮,两个第二转动齿轮与两个第一转动齿轮一一对应并同轴连接。第三转动件22包括第三转动齿轮。第二传动带430包括第二齿形带,第二齿形带与两个第一转动齿轮均啮合。如此,当两个第二转动齿轮均与对应的第三传动齿轮啮合后,第二齿形带运转时,能够同步带动两个第一转动齿轮转动,从而同步带动两个第二转动齿轮转动,进而能够同步带动两个第三转动齿轮转动。相应地,至少也有两个输出螺杆21在高度方向上呈高低间隔设置,从而使得移动件210沿预设方向移动时,两个第二转动齿轮均可以与第三转动齿轮啮合。
其中,输出螺杆21在高度方向(如图2的B方向所示)上的分布数量和分布高度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为了避免占用过多的高度空间,处于同一高度的输出螺杆21中,相邻的两个输出螺杆21之间可以对应设有另一高度的输出螺杆21,使得分布于不同高度的输出螺杆21错位设置,从而能够减小对高度空间的占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频天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移相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多频天线,输出螺杆21能够沿预设方向呈直线排列布置,从而使得移相装置整体沿预设方向平铺布局而呈扁平化结构,能够大幅降低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并且,也简化了移相装置的结构,从而调高了电下倾角的调节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 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件;
选位组件,所述选位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选位组件包括能够相对所述安装件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移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件、及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同轴连接的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件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间隔设置;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移动件沿所述预设方向往复移动;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螺纹通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并沿所述预设方向布置的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穿设于所述螺纹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一传动带、固设于所述传动螺杆一端的第一伞齿、与所述第一带轮同轴设置的第二伞齿、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带轮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带与所述第一带轮及所述第二带轮张紧配合,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第一伞齿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导向件,所述移动件设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件穿设于所述导向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的齿条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齿形带、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齿条部设置于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之间,且所述第一齿形带与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及所述齿条部均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还包括压合件,所述压合件用于将所述第一齿形带压合在所述齿条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带轮、第四带轮、第二传动带、第五带轮、第六带轮、第三传动带及用于驱动所述第六带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且所述第二传动带与所述第三带轮、所述第一转动件及所述第四带轮均传动配合,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五带轮与所述第六带轮沿所述预设方向相对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传动带与所述第五带轮及所述第六带轮均张紧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包括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三带轮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四带轮包括第四齿轮,所述第二传动带包括第二齿形带,所述第二齿形带与所述第三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及所述第四齿轮均啮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还设有压紧件,所述压紧件用于将所述第二齿形带压紧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设有两个呈高低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侧面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转动件均与所述第二传动带传动配合。
11.一种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传动机构;及
输出机构,所述输出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输出螺杆、及套设在所述输出螺杆上的输出螺母,所述输出螺母与所述输出螺杆一一对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输出螺杆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布,所述输出螺杆与所述安装件转动连接,每个所述输出螺杆靠近所述传动机构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传动配合的第三转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两个所述输出螺杆呈高低间隔设置。
13.一种多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移相装置。
CN202023279843.XU 2020-12-29 2020-12-29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Active CN2140440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9843.XU CN21404400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9843.XU CN21404400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4005U true CN214044005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9843.XU Active CN214044005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400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078A (zh) * 2020-12-29 2021-04-2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16845529A (zh) * 2023-07-06 2023-10-03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88078A (zh) * 2020-12-29 2021-04-20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12688078B (zh) * 2020-12-29 2024-06-21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16845529A (zh) * 2023-07-06 2023-10-03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
CN116845529B (zh) * 2023-07-06 2024-05-14 广东博纬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天线传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44005U (zh)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WO2015117279A1 (zh) 一种天线调节装置和电调天线
CN109244640B (zh) 基站天线、电下倾角的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11064005B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10931979B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10911841B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16532858B (zh) 一种配电箱生产用自动焊接装置
CN216818579U (zh) 移相组件
CN112688078B (zh)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N114465005A (zh)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CN109347247B (zh) 电调天线传动装置
CN111029777A (zh) 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14210778A (zh) 一种钢结构加工用钢板折弯机
CN212277353U (zh) 移相装置及天线
WO2022141325A1 (zh) 一种天线齿轮箱传动机构以及天线
CN210957021U (zh) 基站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211404742U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
CN211225371U (zh) 具刚性提升的皮带移动机构
CN216903355U (zh)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CN115986410A (zh) 选频移相装置及多频天线
CN210957020U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213168707U (zh) 一种分中推进机构
CN114300850B (zh)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CN211812707U (zh) 一种焊丝卷绕调整设备
CN209920726U (zh) 丝网调整机构及丝网印刷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