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0850B -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0850B
CN114300850B CN202111660843.0A CN202111660843A CN114300850B CN 114300850 B CN114300850 B CN 114300850B CN 202111660843 A CN202111660843 A CN 202111660843A CN 114300850 B CN114300850 B CN 114300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driving
phase shifting
moving memb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6084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0850A (zh
Inventor
何海雁
潘培锋
肖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Jingxin RF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6084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08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0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0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08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通过将至少两个主动齿轮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使得对应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沿传动螺杆的轴向间隔设置,而且,沿传动螺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主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螺杆的中心轴线共线,从而使得所有主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有传动螺杆的中心轴线共面,有利于缩小移相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移相装置的体积。另外,主动齿轮不会直接与传动齿轮啮合而通过移动机构进行动力的传递,使得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能够并排独立设置,能够互不影响,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的转动。

Description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对多频电调天线的下倾角进行调节,通常需要借助移相装置带动移相器移动。传统的移相装置中,主动齿轮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得主动齿轮与不同的传动螺杆上的传动齿轮传动连接,进而使得传动螺杆上的传动螺母运动以带动移相器移动。传统的移相装置的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之间易受到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主动齿轮和传动齿轮之间易受到相互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移相装置,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纵向方向布置的主动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移相机构,所述移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传动螺杆、至少两个移相螺母、及至少两个传动齿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沿所述纵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与至少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并间隔且同轴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移相螺母一一对应地套设于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上;至少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一一对应地与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固定连接;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能够沿所述纵向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转动连接的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及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同步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件及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均能够沿所述纵向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齿条部,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中的至少一个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中,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一位置,另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处于与所述第一位置错位设置的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均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中,处于第一位置上的所述传动齿轮在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处于第二位置上的所述传动齿轮在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相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每个所述传动螺杆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件,至少两个所述导向件均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布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导向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移相螺母一一对应设置并导向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包括所述的移相装置。
上述实施例的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通过将至少两个主动齿轮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使得对应设置的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沿传动螺杆的轴向间隔设置,而且,沿传动螺杆的轴向间隔设置的主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螺杆的中心轴线共线,从而使得所有主动齿轮的中心轴线与所有传动螺杆的中心轴线共面,有利于缩小移相装置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移相装置的体积。另外,主动齿轮不会直接与传动齿轮啮合而通过移动机构进行动力的传递,使得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能够并排独立设置,能够互不影响,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主动齿轮与传动螺杆的转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移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移相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移相装置的移动机构的传动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第四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移相装置;100、驱动机构;110、主动齿轮;120、第二驱动电机;200、移相机构;210、传动螺杆;211、螺纹段;212、圆柱段;220、移相螺母;230、传动齿轮;240、支撑架;300、移动机构;310、移动组件;311、第一移动件;312、第二移动件;313、齿条部;320、传动轴;330、第一齿轮;340、第二齿轮;350、第四齿轮;360、第三齿轮;370、第一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移相装置10,包括驱动机构100、移相机构200及移动机构300。
如图1及图2所示,其中,驱动机构100包括至少两个沿纵向方向(如图1至图4的A方向所示)布置的主动齿轮110。并且,相邻的两个主动齿轮110相互啮合,从而当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10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其余的所有主动齿轮110转动。
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至少两个主动齿轮110沿纵向方向的布置,还可以通过齿轮箱等支撑结构辅助对各个主动齿轮110进行支撑。
如图1及图3所示,其中,移相机构200包括传动螺杆210、移相螺母220及传动齿轮230。传动螺杆210、移相螺母220及传动齿轮230均为至少两个。
具体地,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沿纵向方向并排间隔布置,即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均平行设置,且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沿纵向方向间隔排布,从而使得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垂直于纵向方向。
如图1所示,并且,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与至少两个主动齿轮110一一对应设置。而且,每个主动齿轮110与对应的传动螺杆21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如图1、图3及图4的B方向所示)间隔设置。同时,每个主动齿轮110与对应的传动螺杆210同轴设置,即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与所对应的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共线。
如图3所示,具体地,至少两个移相螺母220一一对应地套设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上,即每个传动螺杆210上均套设有一个传动螺杆210,从而在传动螺杆210转动时,使得移相螺母220能够沿对应的传动螺杆21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利用移相螺母220的移动带动移相器进行相位的调节。
如图3所示,具体地,至少两个传动齿轮230一一对应地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固定连接,如此,当传动齿轮230转动时,能够带动传动螺杆210转动。
如图3所示,更具体地,传动螺杆210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纹段211及外表光滑的圆柱段212,移相螺母220套设在螺纹段211上,传动齿轮230套设在圆柱段212上并与圆柱段212固定连接,并且,圆柱段212相对螺纹段211靠近主动齿轮110。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其中,移动机构300包括移动组件310、传动轴320、第一齿轮330及第二齿轮340。
具体地,移动组件310能够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
如图4及图5所示,具体地,传动轴32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延伸,即传动轴320的中心轴线与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及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均平行设置。
同时,传动轴320与移动组件310转动连接,使得传动轴320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相对移动组件310转动。并且,第一齿轮330和第二齿轮340沿传动轴320的轴向相对间隔设置,而且,第一齿轮330套设在传动轴320上并与传动轴320固定连为一体,第二齿轮340也套设在传动轴320上并与传动轴320固定连为一体,从而使得第一齿轮330、传动轴320及第二齿轮340能够同步绕传动轴320的中心轴线转动。而且,当移动组件310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带动传动轴320、第一齿轮330及第二齿轮340同步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
并且,在移动组件310带动传动轴320、第一齿轮330及第二齿轮340沿纵向方向移动过程中,第一齿轮330能够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10啮合,从而使得主动齿轮110能够带动第一齿轮330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320和第二齿轮340同步转动。另外,当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10与第一齿轮330啮合时,第二齿轮340能够同步与该主动齿轮110同轴设置的传动齿轮230啮合,从而使得转动的第二齿轮340能够带动传动齿轮230同步转动,进而与该传动齿轮230连接的传动螺杆210转动,从而带动该传动螺杆210上的移相螺母22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移动,进而带动对应的移相器而对相位进行调节。当需要进行选位时,只需利用移动组件310带动第一齿轮330与不同的主动齿轮110啮合,进而使得第二齿轮340与不同的传动齿轮230啮合,从而使得不同的移相螺母220移动以带动不同的移相器而对相位进行调节。
上述实施例的移相装置10,通过将至少两个主动齿轮110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使得对应设置的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间隔设置,而且,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共线,从而使得所有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与所有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共面,有利于缩小移相装置1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移相装置10的体积。另外,主动齿轮110不会直接与传动齿轮230啮合而通过移动机构300进行动力的传递,使得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能够并排独立设置,能够互不影响,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的转动。
其中,移动组件310沿纵向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通过直线电机驱动的形式,也可以通过液压缸或气压缸推动的形式,还可以通过齿轮与齿条驱动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带动传动轴320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并使得传动轴320能够绕自身的中心轴线转动即可。
如图1及图4所示,可选地,移动组件310包括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
其中,第一移动件311与第二移动件312可以为移动导轨的形式,也可以为移动条的形式,还可以为移动座的形式。
如图1及图4所示,具体地,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沿传动轴320的轴向相对间隔设置。
并且,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均能够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传动轴3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转动连接。如此,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时,能够带动传动轴320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进而使得第一齿轮330和第二齿轮340与分别与不同的主动齿轮110和传动齿轮230啮合,实现选位。
其中,传动轴320的两端均可以通过轴承分别与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转动连接,并且,使得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的移动能够带动传动轴320同步沿纵向方向移动。而且,通过相对的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分别对传动轴320的两端进行承托,保证传动轴320受力均匀,使得第一齿轮330和第二齿轮340能够稳定、可靠的分别与主动齿轮110和传动齿轮230啮合,传动精度高。
如图1及图4所示,可选地,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中的至少一个设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齿条部313。移动机构300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370及套设于第一驱动电机370的旋转输出端上的第三齿轮360。如此,当第一驱动电机370转动时,带动第三齿轮360转动,利用第三齿轮360与齿条部313的啮合,从而驱动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
具体地,通过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70的转向,从而调节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沿纵向方向的移动方向。
其中,可以是第一移动件311单独设有齿条部313,也可以是第二移动件312单独设有齿条部313,还可以是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均设有齿条部313。
优选地,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均设有沿纵向方向延伸的齿条部313,每个齿条部313均与一个第一驱动电机370和一个第三齿轮360对应传动配合,从而使得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均能受到驱动力,保证传动轴320在沿纵向方向移动过程中受力均匀,使得第一齿轮330和第二齿轮340能够稳定、可靠的分别与主动齿轮110和传动齿轮230啮合。
其中,第一驱动电机370可以为伺服电机等能够实现正反转的旋转驱动元件。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沿纵向方向移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选地,移相装置10还包括导向架(未图示)。
具体地,导向架与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中的至少一个导向配合,从而利用导向架对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中的至少一个进行导向,使得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在纵向方向上的移动更加准确与平稳,保证第一齿轮330和第二齿轮340能够稳定、可靠的分别与主动齿轮110和传动齿轮230啮合。
其中,导向架可以单独与第一移动件311导向配合,导向架也可以单独与第二移动件312导向配合,导向架还可以同时与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导向配合。
导向架与第一移动件311及第二移动件312中的至少一个的导向配合,可以通过滑动配合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滚动配合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对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沿纵向方向的移动进行稳定、可靠的导向即可。
可选地,第一移动件311和第二移动件312均为移动座的形式,导向架为导轨的形式,并且导轨沿纵向方向延伸,移动座上开设有滑槽,从而利用导轨与滑槽的滑动配合,使得两个移动座均能够准确、可靠的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
另外,受到站址空间的限制,小型化成为后续的发展趋势,为了缩小移相装置10的体积。
可选地,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30中,其中一个传动齿轮230处于第一位置(如图3的C位置所示),另一个传动齿轮230处于与第一位置错位设置的第二位置(如图3的D位置所示),即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30在传动螺杆210的轴向上分布在不同的平面上而存在高度差。
如图4及图5所示,并且,移动机构300还包括套设于传动轴320上并与传动轴320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350。
如图4及图5所示,具体地,第四齿轮350与第一齿轮330及第二齿轮340均错位设置,即沿传动轴320的轴向,第一齿轮330、第二齿轮340及第四齿轮350相对设置。而且,当传动轴320沿纵向方向往复移动时,第一齿轮330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第一位置的主动齿轮110啮合,第四齿轮350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第二位置的主动齿轮110啮合。
更具体地,移动组件310带动传动轴320沿纵向方向移动过程中,当第一齿轮330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10啮合时,第二齿轮340与该主动齿轮110同轴设置并位于第一位置的传动齿轮230啮合,此时,第四齿轮350虽然与传动轴320同步转动,但是第四齿轮350并未与任何一个传动齿轮230啮合,从而使得第四齿轮350处于空转状态;当移动组件310带动传动轴320沿纵向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齿轮330与相邻的另一个主动齿轮110啮合时,第四齿轮350与该主动齿轮110同轴设置并位于第二位置的传动齿轮230啮合,此时,第二齿轮340虽然与传动轴320同步转动,但是第二齿轮340并未与任何一个传动齿轮230啮合,从而使得第二齿轮340处于空转状态。
如此,通过将各个传动螺杆210上的传动齿轮230相互之间错位设置,不仅能够避免各个传动齿轮230之间相互干涉或影响,保证各个传动螺杆210独立转动,而且可以使得相邻的两个传动螺杆210之间更加靠近,能够缩小在纵向方向上的体积。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传动齿轮230中,处于第一位置上的传动齿轮230在传动螺杆21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处于第二位置上的传动齿轮230在传动螺杆210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从而使得相邻的两个传动螺杆210之间的间距足够小,能够有效的缩小移相装置10在纵向方向上的体积。
当然,相邻的两个传动螺杆210之间的间距还需满足不会对传动齿轮230的转动造成干涉或影响为准。
此外,为了保证传动螺杆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对应的主动齿轮110保持同轴设置。
如图3所示,可选地,移相机构200还包括支撑架240,每个传动螺杆210均与支撑架240转动连接。如此,利用支撑架240对各个传动螺杆210进行支撑,使得传动螺杆210能够稳定、可靠的与对应的主动齿轮110保持同轴设置。
具体地,支撑架240包括两个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相对间隔设置的支撑座,每个传动螺杆210的圆柱段212与两个支撑座采用轴承进行转动连接,使得支撑座不会对移相螺母220的移动造成干涉或影响。
另外,为了保证移相螺母220能够准确、可靠的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往复移动。
可选地,移相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件(未图示)。
其中,导向件可以为导向杆、导向条等形式。
具体地,至少两个导向件均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布置,并且,至少两个导向件与至少两个移相螺母220一一对应设置并导向配合。如此,利用导向件对移相螺母220进行限位与导向,避免移相螺母220与传动螺杆210同步转动,保证传动螺杆210转动时移相螺母22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往复移动。
更具体地,移相螺母220上设有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延伸的导向通孔,导向件穿设于导向通孔内,使得移相螺母220与导向件滑动配合,并且,导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座固定连接。如此,传动螺杆210转动时,移相螺母22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移相器以对相位进行调节。
同时,为了使得主动齿轮110能够转动。
如图1及图2所示,可选地,移相装置10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20,第二驱动电机120的旋转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110传动连接。如此,只需借助一个第二驱动电机120,即可带动各个主动齿轮110均转动,节省安装空间。
其中,第二驱动电机120可以为伺服电机或其他能够提供正转与反转的旋转驱动元件。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移相装置10还可以包括电控单元,利用电控单元控制第一驱动电机370和第二驱动电机120的转动,由于电控单元可以为现有元件,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另外,主动齿轮110的数量、传动螺杆210的数量、移相螺母220的数量、传动齿轮23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或调整,只需满足一一对应关系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移相装置10。
上述实施例的多频电调天线,通过将至少两个主动齿轮110与至少两个传动螺杆210沿纵向方向一一对应设置,并且,使得对应设置的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间隔设置,而且,沿传动螺杆210的轴向间隔设置的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与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共线,从而使得所有主动齿轮110的中心轴线与所有传动螺杆210的中心轴线共面,有利于缩小移相装置10在高度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减小移相装置10的体积。另外,主动齿轮110不会直接与传动齿轮230啮合而通过移动机构300进行动力的传递,使得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能够并排独立设置,能够互不影响,进而能够更好地控制主动齿轮110与传动螺杆210的转动,移相精度高。
需要说明的是,“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申请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申请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申请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申请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的连接关系或位置关系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沿纵向方向布置的主动齿轮,相邻的两个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
移相机构,所述移相机构包括至少两个传动螺杆、至少两个移相螺母、及至少两个传动齿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沿所述纵向方向并排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与至少两个所述主动齿轮一一对应并间隔且同轴设置;至少两个所述移相螺母一一对应地套设于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上;至少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一一对应地与至少两个所述传动螺杆固定连接;
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能够沿所述纵向方向往复移动的移动组件、与所述移动组件转动连接的传动轴、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及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其中一个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能够同步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设置的所述传动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件及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均能够沿所述纵向方向往复移动,所述传动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中的至少一个设有齿条部,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及套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上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齿条部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导向架,所述导向架与所述第一移动件及所述第二移动件中的至少一个导向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中,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处于第一位置,另一个所述传动齿轮处于与所述第一位置错位设置的第二位置;所述移动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固定连接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及所述第二齿轮均错位设置,且所述第一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能够可选择地与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所述主动齿轮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传动齿轮中,处于第一位置上的所述传动齿轮在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与处于第二位置上的所述传动齿轮在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部分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每个所述传动螺杆均与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件,至少两个所述导向件均沿所述传动螺杆的轴向布置,且至少两个所述导向件与至少两个所述移相螺母一一对应设置并导向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旋转输出端与其中一个主动齿轮传动连接。
10.一种多频电调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相装置。
CN202111660843.0A 2021-12-30 2021-12-30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Active CN1143008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843.0A CN11430085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60843.0A CN11430085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850A CN114300850A (zh) 2022-04-08
CN114300850B true CN114300850B (zh) 2024-05-28

Family

ID=80973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60843.0A Active CN114300850B (zh) 2021-12-30 2021-12-30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085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06921U (zh) * 2019-06-25 2020-01-31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电调天线远距离传动切换和自锁装置
WO2021052117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相器驱动装置及电调天线
CN112864623A (zh) * 2020-12-31 2021-05-28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及其选频调相装置
CN113540796A (zh) * 2021-07-14 2021-10-2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选频调相机构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006921U (zh) * 2019-06-25 2020-01-31 广东晖速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频电调天线远距离传动切换和自锁装置
WO2021052117A1 (zh) * 2019-09-17 2021-03-25 武汉虹信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相器驱动装置及电调天线
CN112864623A (zh) * 2020-12-31 2021-05-28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及其选频调相装置
CN113540796A (zh) * 2021-07-14 2021-10-2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多频天线、选频调相机构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0850A (zh) 2022-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38705B1 (ko) 기판이송장치
CN112821075B (zh) 多频天线及其调相用切换控制机构
CN112864623B (zh) 多频天线及其选频调相装置
KR890000274B1 (ko) 볼 나사를 이용한 이송(移送)장치.
CN112582766B (zh) 多频天线及其移相用切换控制机构
CN111064005B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109244640B (zh) 基站天线、电下倾角的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KR101939602B1 (ko) 캠 장치
CN116532858B (zh) 一种配电箱生产用自动焊接装置
WO2009125585A1 (ja) シリンダ装置
CN114300850B (zh) 多频电调天线及移相装置
CN214044005U (zh)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US20220059934A1 (en) Transmission unit for phase shifter of base station antenna
CN113540796A (zh) 多频天线、选频调相机构及装置
CN112563691B (zh) 多频天线及其选频移相装置
US20130155531A1 (en) Lens barrel and lens unit
CN111146594A (zh)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216478745U (zh) 一种直驱马达与丝杠副的新型连接结构
CN113685606A (zh) 一种阀门执行器的直行程传动装置
CN113604996A (zh) 绣花机换色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2688078A (zh) 多频天线、移相装置及传动机构
CN201456529U (zh) 一种印刷平台进出机构
CN220586510U (zh) 一种物料定位装置
CN113540795A (zh) 多频天线及其移相控制机构
CN217086881U (zh) 一种天线移相器驱动装置及天线移相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