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8579U - 移相组件 - Google Patents
移相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18579U CN216818579U CN202220240714.XU CN202220240714U CN216818579U CN 216818579 U CN216818579 U CN 216818579U CN 202220240714 U CN202220240714 U CN 202220240714U CN 216818579 U CN216818579 U CN 2168185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hase
- shifting
- rotating
- shift
- phase sh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Switches, Polarizers, And Phase Shifter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内容公开了一种移相组件,包括:天线移相器和驱动装置。其中,天线移相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固定单元、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为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连接到动力机构并与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耦合的第一转动部件、以及用于限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的限位部。第一转动部件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经由第一转动部件传送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所公开的移相组件降低了天线的结构布局难度,降低了移相器需求的输入力,提高了移相器的传动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相组件。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存在大量的基站。每个基站包括一个或多个基站天线。基站天线通常包括多个辐射单元(也可称为天线单元)。由于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或优化的需要,由基站天线产生的天线波束的俯仰指向应该是可调整的(例如可以通过基站天线中的移相器实现)。天线移相器能够用于调整通过天线单元的阵列来传输或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分量的相位。通过改变由阵列天线的各个天线单元传输或接收的射频信号的分量的相位分布,可以调节天线波束的下倾角度。
现有的电调基站天线中,用于天线移相器的传动装置是重要的部件,对产品的结构和可靠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产品成本中,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现有的传动装置一般都是平动输入动力来驱动天线移相器,由此传动装置中的平动件占据空间较大,导致了天线空间不足的问题。另外,传动装置一般还包括平动转接件,该平动转接件的制造及转配公差也会导致的输出误差累积问题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移相组件,其包括:
天线移相器,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一固定移相迹线;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可动单元,设有第一可动移相迹线,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相互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其包括:
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
第一转动部件,连接到所述动力机构,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经由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传送到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限位部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耦合,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部内。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偶数头蜗杆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齿部啮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单头蜗杆情况下,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齿部,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齿部相互错位n+1/2个齿距(其中,n=0,1,2…),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齿部啮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量的第二转动部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第一传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动部件;
第一数量的第二传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至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或相邻的第二传动件中的一个耦合;以及
第一数量的第二限位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线方向的运动,将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其中,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部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第一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相邻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蜗杆结构;
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二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第二齿部啮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量的第二转动部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第一传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动部件;
第一数量的第二传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同,或者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同;
第一数量的第二限位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将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其中,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二者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相同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
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二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固定移相迹线,每个所述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可动移相迹线,每个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固定移相迹线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
在所述第一数量=1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相应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
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通过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量≥2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相应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
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元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通过分别驱动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固定移相迹线,每个所述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可动移相迹线,每个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固定移相迹线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或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互垂直的侧壁,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啮合,或者使得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啮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所述侧壁还设有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凸起的弹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侧壁包括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平行相对,使得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借助于一对所述凸起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互垂直的侧壁;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并且,所述侧壁包括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平行相对,使得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借助于一对所述凸起设置在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采用转动输入驱动天线移相器,使得在天线移相器相位调节时,移相组件整体体积变小,降低了天线的结构布局难度;由于本技术方案采用了蜗杆斜齿轮啮合传动结构,实现输入与输出动力的换向;利用限位部消除移相旋转机构的轴向力,保证传动精度。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各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及其他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此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一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b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移相可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a、图3b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限位部的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二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三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为依据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示例四的另一个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及类似术语应该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术语,即“包括/包含但不限于”,表示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术语“基于”是“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等等。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减少移相组件的体积、提高移相组件中的传动精度、以及降低移相组件的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文公开的移相组件包括:包括:天线移相器和驱动装置。具体地,天线移相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固定单元、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以及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为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连接到动力机构并与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耦合的第一转动部件、以及用于限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的限位部。第一转动部件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经由第一转动部件传送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示例一
如图1、图2a以及图2b所示,公开了本公开内容的移相组件的一个示例,在本示例中,移相组件包括:天线移相器和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一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一对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以及一对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其中,一对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均安装在天线移相器的壳体20上,一对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分别安装于相应的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此外,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设有第一可动移相迹线221,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设有第一固定移相迹线231。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为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到动力机构的第一转动部件10以及限位部30。
具体地,第一转动部件10与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耦合,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以驱动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运动,同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运动控制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相对于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转动,使得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的第一可动移相迹线221与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的第一固定移相迹线23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对外输出信号的相位。
另外,在实际使用中,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也可以与相应的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一体成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和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耦合设置在限位部30内。在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转动部件10转动情况下,限位部30限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同时限制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的轴向位置,以保证第一转动部件 10的第一部分11稳定地驱动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运动。
如图1和图2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件10设置在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耦合,并且每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 的一部分、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设置在限位部30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是蜗杆结构,并且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边缘设有齿部,由此,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 11与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啮合。
具体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可以是斜齿轮,由此第一转动部件10与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传动可以被实现为蜗杆斜齿轮传动。当蜗杆驱动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转动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将受到侧向力的作用。所述侧向力的方向指向天线移相器的壳体20,或者指向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背离天线移相器的壳体20的一侧。当该侧向力指向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背离天线移相器的壳体20的一侧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可能在该侧向力的作用下远离天线移相器的壳体20,从而致使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之间接触不良。由于设置有限位部 30来抵消该侧向力,从而有效确保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2、第一移相固定单元23之间接触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第一转动部件10 的第一部分11设置在限位部30内,但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转动部件10 的第一部分11不是必须设置在限位部30内。优选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 21的一部分、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设置在限位部30内,此时,限位部30不仅可以抵消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所受到的侧向力,还可以支撑所述第一转动部件10,从而节省材料、节省空间。
进一步,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可以是偶数头蜗杆或单头蜗杆。
在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是偶数头蜗杆的情况下,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可以对称设置,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分别与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啮合,确保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同时旋转。
在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是单数头蜗杆的情况下,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相互错位n+1/2个齿距(其中,n=0,1, 2…),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分别与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 21的齿部啮合,确保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同步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当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转动部件10旋转时,第一部分11 (例如,蜗杆结构)与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啮合,从而驱动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围绕其中心转动,以控制第一固定移相迹线231与第一可动移相迹线221的相对运动,进而实现天线移相器的相位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顺时针旋转时,与其啮合的一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分别围绕其中心旋转,且该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旋转方向相反,但二者旋转的线速率相同。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利用蜗杆斜齿轮传动实现对天线移相器的驱动,由于蜗杆的齿面也为斜齿,则导致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都存在轴向力。为了保持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在轴向的位置、消除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轴向力,并且保证传动精度,以及固定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可以利用所公开的限位部30实现上述目的。
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31和设置在第一限位结构31下方的第二限位结构32;具体地,第一限位结构 31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端311和第二端314、以及与第一端311和第二端 314相互垂直的侧壁312。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设置在第一限位结构31内,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限位结构31与第二限位结构32之间,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与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31的第一端311设有第一安装孔3111,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通过第一安装孔3111固定在第一限位结构 31内。
或者,第一限位结构31的第一端311设有第一安装孔3111,第二端 314设有第二安装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通过第一安装孔3111和第二安装孔固定在第一限位结构31内。
侧壁312的两个侧端3123分别设有弧形凹槽3121,并且在每个弧形凹槽3121底部设有凸起313。其中,每个凸起313均与第二限位结构32平行相对,使得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借助于该对凸起313设置在一对弧形凹槽3121与第二限位结构32之间。
优选地,第一限位结构31的侧壁312还设有镂空结构3122。镂空结构 3122提高了凸起313的弹性,如此设置,可以使凸起313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便于吸收制造装配等的公差,进而为组装带来了便利。此外,镂空结构3122还能够减少限位部的整体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弧形凹槽3121的弧度与扇形的第一移相旋转机构 21的弧度相关,使得弧形凹槽3121与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形状相互匹配来进一步提高限位部的限位效果。
由此,借助于该对凸起313、该对弧形凹槽3121以及第二限位结构32,限定了与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耦合(例如,啮合)的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一部分的轴向位置。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驱动装置和移相组件利用蜗杆斜齿轮实现驱动力换向;另外蜗杆斜齿轮传动还能取得较大的减速比,提高天线移相器的输出力;同时使得在天线移相器相位调节时,减小占用天线内部的空间,减小了天线的结构布局难度。另外,一个转动部件同时驱动两个移相旋转机构,能够减少天线整体的物料成本和工艺复杂度,提高生产效率。
示例二
在本示例中,天线移相器是多级移相器(例如,天线移相器包括多个处于不同平面的、平行间隔设置的移相固定单元、相应的移相可动单元和相应的移相旋转机构)。如图4所示,二级天线移相器包括处于不同平面的、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以及第一移相固定单元(图中未示出)、被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控制的第一移相可动单元(图中未示出)、第二移相固定单元(图中未示出)和被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控制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图中未示出)。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转动部件40、第一传动件60、第二传动件70以及第二限位部(图中未示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件40用于与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耦合,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以驱动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运动;第一传动件60连接到第一转动部件10;第二传动件70与第一传动件60耦合并连接到相应的第二转动部件40;第二限位部将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一部分设置在其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件60和第二传动件70优选为齿轮部件。在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转动部件10转动情况下,动力机构通过第一传动件60 和第二传动件70的耦合运动(例如,啮合运动)驱动第二转动部件40转动,第二限位部限制相应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在其轴线方向的运动,并且限制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的轴向位置,以保证第二转动部件40 的第一部分41驱动相应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可以是蜗杆结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边缘设有齿部,使得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 与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齿部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的结构和作用与上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30的结构和作用相同或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本示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可以包括位于不同平面的两个或更多个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相应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和第二移相旋转机构;其中,第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固定移相迹线,第二移相可动单元设有第二可动移相迹线。在此情况下,动力机构首先驱动第一转动部件10转动,然后动力机构通过第一传动件60和第二传动件70的耦合运动以控制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以及控制相应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并且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传动件 70的耦合运动以驱动相应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如图5所示,当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时,动力机构可以经由第一转动部件10同时驱动一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转动,并且动力机构也可以经由第二转动部件40同时驱动一对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作平面转动。
另外,在本示例中,当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是偶数头蜗杆的情况下,一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一对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齿部对称设置在另一个平面。当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和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是单数头蜗杆的情况下,一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的齿部相互错位 n+1/2个齿距(其中,n=0,1,2…)设置在同一平面,一对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齿部相互错位n+1/2个齿距(其中,n=0,1,2…)设置在另一个平面。
在本示例中,为了保证同一列的多个移相单元同时转动并具有相同的转速,第一转动部件10的第一部分11是具有第一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与第一转动部件10相邻的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是具有与第一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并且在同一列具有两个或更多移相单元情况下,两个相邻的第二转动部件40的第一部分41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蜗杆结构。
本示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能够利用动力机构驱动同侧的或同一列的多级天线移相器同时实现同方向的移相功能,提高了移相效率并且降低的制造成本。
示例三
如图6所示,该示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类似于图4所示的移相组件,因此相同的基本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二者的区别在于,图6所公开的移相组件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件8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为齿轮),该第三传动件80作为惰性轮设置在第一传动件60与第二传动件70之间。第三传动件80的设置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和相应的第二转动部件40的转动方向相同。
同样地,在移相组件的同一列包括两个或多个第二转动部件40和多个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的情况下,相邻第二传动件70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件80。这样,在动力机构驱动第一转动部件10转动情况下,动力机构通过第一传动件60、第三传动件80以及第二传动件70的耦合运动分别驱动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相应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运动,同时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传动件70以及二者之间的第三传动件80的耦合运动使得相应的两个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运动。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类似于图5所示的移相组件,因此相同的基本结构在此不再赘述。二者的区别在于,图7所公开的移相组件中,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三传动件80(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为齿轮),该第三传动件80作为惰性轮设置在第一传动件60与第二传动件70之间,使得第一转动部件10和相应的第二转动部件40的转动方向相同。
在本示例中,由于第一转动部件10和一个或多个第二转动部件40的转动方向相同,因此,上述转动部件具有相同旋转方向的第一部分即可使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同。
本示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能够利用惰性轮实现同侧的或同一列的多级天线移相器同方向的移相功能,提高了移相效率并且降低的制造成本。
示例四
如图8、图9所示,在本示例中所公开的移相组件包括:天线移相器和驱动装置。具体地,该天线移相器包括第一移相固定单元、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其中,第一移相固定单元包括第一固定移相迹线(图中未示出),第一移相可动单元23包括第一可动移相迹线(图中未示出),第二移相固定单元53包括第二固定移相迹线(图中未示出)和配合孔51,第二移相可动单元包括第二可动移相迹线(图中未示出)。驱动装置包括:用于为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的动力机构(图中未示出)、连接到动力机构的第一转动部件(图中未示出)、限位部以及第一驱动元件24。
本示例所公开的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31,其与前述示例的第一限位结构的结构和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并且在本示例中,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相互限位,只需利用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的组合对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中的至少一个实现限位即可。
在本示例中,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和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可以通过一对第一驱动元件24和一对配合孔51的相互配合固定在一起。在第一转动部件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以控制相应的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第一驱动元件24 通过直接或间接驱动相应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50来控制相应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在天线移相器包括同一列两个或多个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的情况下,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的底部还设有第二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出),以便于相邻两个第二移相固定单元通过第二驱动元件与配合孔的配合实现二者的固定。
在上述情况下,当第一转动部件将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21以控制相应的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第一驱动元件24和第二驱动元件通过分别驱动相应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或者,第一驱动元件24和第二驱动元件一体成型,以实现至少一个驱动元件驱动同一列的多个移相旋转机构。
本示例所公开的移相组件利用转动轴与配合孔的相互配合,将同一列的多个移相转动机构固定在一起,并利用第一移相转动机构与第一转动部件在限位部内的耦合运动,最终实现了第一转动部件驱动多个移相单元移相。本示例所公开的方案在实现精确移相操作的同时,一方面节省了移相组件在天线内的安装空间,另一方面降低了移相组件的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实施例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效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已经参考若干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公开的实施例旨在涵盖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和等同布置。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的解释,从而包含所有这样的修改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1)
1.一种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组件包括:
天线移相器,其包括: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一固定移相迹线;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可动单元,设有第一可动移相迹线,其中,所述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相互接触;以及
至少一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与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耦合,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以及
驱动装置,其包括:
动力机构,用于为所述天线移相器提供驱动力;
第一转动部件,连接到所述动力机构,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经由所述第一转动部件传送到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第一固定移相迹线与所述第一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限位部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之间并分别与二者耦合,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限位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偶数头蜗杆的情况下,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对称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齿部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单头蜗杆情况下,所述天线移相器包括设置在同一平面的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并且每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齿部,其中,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齿部相互错位n+1/2个齿距(其中,n=0,1,2…),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齿部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量的第二转动部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第一传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动部件;
第一数量的第二传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至少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或相邻的第二传动件中的一个耦合;以及
第一数量的第二限位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线方向的运动,将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其中,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第二限位部还用于限制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第一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相邻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旋方向相反的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具有螺旋方向相反的蜗杆结构;
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二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所述第二齿部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数量的第二转动部件,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耦合;
第一传动件,连接到所述第一转动部件;
第一数量的第二传动件,每个所述第二传动件连接到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以及
至少一个第三传动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和相应的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同,或者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使得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转动方向相同;
第一数量的第二限位部,每个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在其轴向方向的运动,将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部内;
其中,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转动情况下,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以及所述第二传动件的耦合运动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并且在所述第一数量≥2情况下,通过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传动件以及二者之间的所述第三传动件的耦合运动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是具有相同螺旋方向的蜗杆结构;
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一齿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设有第二齿部,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齿部啮合,所述第二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齿部啮合。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固定移相迹线,每个所述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可动移相迹线,每个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固定移相迹线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天线移相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固定单元、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以及第一数量的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时,
在所述第一数量=1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相应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和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
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元件通过直接或间接驱动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或者
在所述第一数量≥2的情况下,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一驱动元件,连接相应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和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
至少一个第二驱动元件,连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之间,
其中,在所述第一转动部件将所述动力机构的驱动力传送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一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驱动元件和所述第二驱动元件通过分别驱动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来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的相对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固定移相迹线,每个所述二移相固定单元设有第二可动移相迹线,每个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用于控制相应的所述第二固定移相迹线与相应的所述第二可动移相迹线的相对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相可动单元与相应的所述第二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一移相可动单元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一体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
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互垂直的侧壁,
第二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下方;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啮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的所述侧壁还设有镂空结构和凸起,所述镂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凸起的弹性。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平行相对,使得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借助于一对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移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结构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下方的第二限位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相互垂直的侧壁;
所述第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使得所述第一转动部件的第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固定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内;并且
所述侧壁包括凸起,并且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平行相对,使得所述第一移相旋转机构的一部分借助于一对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40714.XU CN216818579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移相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240714.XU CN216818579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移相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18579U true CN216818579U (zh) | 2022-06-24 |
Family
ID=82066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240714.XU Active CN216818579U (zh) | 2022-01-28 | 2022-01-28 | 移相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1857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939759A (zh) * | 2023-01-03 | 2023-04-07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组件及基站电调天线 |
WO2023142789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移相组件 |
-
2022
- 2022-01-28 CN CN202220240714.XU patent/CN21681857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789A1 (zh) * | 2022-01-28 | 2023-08-03 | 普罗斯通信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移相组件 |
CN115939759A (zh) * | 2023-01-03 | 2023-04-07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组件及基站电调天线 |
CN115939759B (zh) * | 2023-01-03 | 2023-08-18 | 江苏亨鑫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相器组件及基站电调天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18579U (zh) | 移相组件 | |
US11081789B2 (en) | Base station antennas including wiper phase shifters | |
CN111064005B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EP4027457B1 (en) | Adjusting apparatus, multiband antenna, and base station | |
CN110911841B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CN112821075B (zh) | 多频天线及其调相用切换控制机构 | |
CN102185180B (zh) | 移相器、天线系统及移相方法 | |
KR20170092373A (ko) | 위상 변환 장치 | |
WO2023179334A1 (zh) |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 |
CN110931979B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CN213602013U (zh) | 用于天线的传动装置 | |
CN111048905A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CN106785450B (zh) | 天线及其下倾角控制装置 | |
CN111146594A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KR101605860B1 (ko) | 안테나에 있어서 도브 테일 장치 | |
CN214754172U (zh) | 一种移相器、天线单元及天线 | |
CN114542680A (zh) | 传动切换装置、驱动装置和基站天线 | |
CN211404742U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输出机构 | |
CN113270721A (zh) | 一种移相器、天线单元及天线 | |
CN211605413U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CN116565485A (zh) | 移相组件 | |
CN116565555A (zh) | 移相器及基站天线 | |
CN216903355U (zh) |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 |
CN210957020U (zh) | 天线、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 |
CN113969960A (zh) | 传动机构及天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5300 No.6 Shen'an Road, Dianshanhu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roLogi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45 No. 6 Shen'an Road, Dianshan Lake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Rosenberg Technology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