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42444U -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42444U
CN214042444U CN202120192620.5U CN202120192620U CN214042444U CN 214042444 U CN214042444 U CN 214042444U CN 202120192620 U CN202120192620 U CN 202120192620U CN 214042444 U CN214042444 U CN 214042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ods
gear
transmission
swinging piece
carg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926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加波
许逢博
李强
郑小东
姜天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Weihai New Beiyang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926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42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42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42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ding Machines For Individual Product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售货装置,其包括层板和货道组件;货道组件包括相邻设置于层板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均用于存放货物,且第一货道具有第一出货口,第一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一出货口推动的第一出货机构,第二货道具有第二出货口,第二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二出货口推动的第二出货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移动或驱动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移动。该售货装置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因而无需每个货道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可有效地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售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提供的自动售货机包括柜体和设置于柜体内的售货装置,售货装置内设有货道组件,货道组件通常包括多个货道,货道用于放置销售的货物,每个货道内均设置有一个出货机构,用于将用户购买的货物推送出货道,或将物品推送至货道的出货口处。但是,由于出货机构的出货动作需要电机驱动,使得每个货道均需要设置一个电机,增加了自动售货机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的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其能够有效地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售货装置,包括:层板、货道组件及驱动机构;货道组件包括相邻设置于层板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均用于存放货物,且第一货道具有第一出货口,第一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一出货口推动的第一出货机构,第二货道具有第二出货口,第二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二出货口推动的第二出货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移动或驱动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架体、电机以及摆动组件,架体与层板连接,电机设置于架体,摆动组件能与电机传动连接,且用于在电机的驱动下摆动,以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还包括齿轮组件,齿轮组件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摆动组件包括摆动件和第一齿轮;摆动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在电机的驱动下,摆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摆动件脱离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摆动件与输出轴传动连接,且电机的输出轴沿预设方向转动能驱动摆动件向第一位置摆动,电机的输出轴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能驱动摆动件向第二位置摆动;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摆动件与电机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以使摆动件能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摆动件,且与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且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与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当摆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齿轮与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摆动件通过齿轮组件与电机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驱动机构还包括阻尼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阻尼件设置于齿轮组件与摆动件之间,用于使齿轮组件与摆动件之间产生设定阻尼;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于架体;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摆动件与第一限位部抵接,且摆动件所受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以相对齿轮组件打滑使摆动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摆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摆动件与第二限位部抵接,摆动件所受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以相对齿轮组件打滑使摆动件保持在第二位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齿轮组件包括传动轴和第二齿轮,传动轴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摆动件设有插孔,传动轴与插孔插接,第二齿轮与传动轴固定连接,且与第一齿轮啮合,阻尼件设置于传动轴与摆动件之间或者设置于第二齿轮与摆动件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阻尼件包括阻尼垫圈和第一弹性件;阻尼垫圈与传动轴套接,且被夹持于第二齿轮和摆动件之间;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使第二齿轮与阻尼垫圈之间,及阻尼垫圈与摆动件之间产生压力,以使摆动件与齿轮组件之间形成设定阻尼。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阻尼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滚珠;传动轴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安装孔,插孔的孔壁上对应开设有凹槽,滚珠位于安装孔内;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安装孔的底壁抵接,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滚珠抵接,且第二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滚珠能凸出于安装孔且部分嵌入凹槽内,以使得传动轴转动时能通过滚珠带动摆动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且第二弹性件还被配置为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使滚珠与凹槽脱离。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出货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及与第一传动齿轮连接的第一出货弹簧,第一出货弹簧位于第一货道内,用于夹持货物;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驱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出货弹簧转动,从而推动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移动;第二出货机构包括第二传动齿轮及与第二传动齿轮连接的第二出货弹簧,第二出货弹簧位于第二货道内,用于夹持货物;当摆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驱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二出货弹簧转动,从而推动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移动;其中,第二出货弹簧和第一出货弹簧的旋向相反;或者,第一出货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丝杠及第一推板,第一丝杠沿第一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推板与第一丝杠连接;当摆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驱动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板推动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移动;第二出货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丝杠及第二推板,第二丝杠沿第二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推板与第二丝杠连接;当摆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轮驱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移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货道组件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二方向,第一出货口设置于第一货道的一端,驱动机构邻近第一货道远离第一出货口的另一端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售货机,包括:
柜体和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的售货装置,售货装置设置于柜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售货装置,其包括层板和货道组件;货道组件包括相邻设置于层板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均用于存放货物,且第一货道具有第一出货口,第一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一出货口推动的第一出货机构,第二货道具有第二出货口,第二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二出货口推动的第二出货机构;驱动机构被配置为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移动或驱动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移动。该售货装置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因而无需每个货道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可有效地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其包括上述的售货装置,因此其也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层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层板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分解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驱动机构的结构分解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一;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驱动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二;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标:100-售货装置;101-层板机构;102-层板;103-货道组件;104- 驱动机构;105-第一货道;107-第二货道;109-第一出货口;111-第二出货口;113-架体;115-电机;117-摆动组件;119-支撑板;120-安装槽;121- 通槽;123-齿轮组件;125-摆动件;127-第一齿轮;129-第一推货杆;131- 第一转轴;133-第一长槽;134-第一传动齿轮;135-第二传动齿轮;136-第一丝杠;137-第一推板;138-传动件;140-限位件;141-第一限位部;143- 第二限位部;145-传动轴;147-第二齿轮;149-阻尼垫圈;151-第一弹性件; 153-第二弹性件;155-安装孔;157-滚珠;159-插孔;161-底板;162-第一侧板;163-第二侧板;165-第三侧板;167-第三齿轮;169-挡件;171-紧固件;173-传动组件;175-第三限位部;177-第四限位部;200-自动售货机; 201-柜体;203-柜门;205-出货仓;207-取货口;20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自动售货机通常包括柜体和设置于柜体内的售货装置,售货装置内设有货道组件,货道组件通常包括多个货道,货道用于放置销售的货物,每个货道内均设置有一个出货机构,用于将用户购买的货物推送出货道,或将物品推送至货道的出货口处。但是,由于出货机构的出货动作需要电机驱动,使得每个货道均需要设置一个电机,增加了自动售货机的成本。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售货机,其售货装置的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因而无需每个货道设置一个驱动机构,可有效地节省成本。下面对该自动售货机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自动售货机200包括柜体201、柜门203以及售货装置100。
详细地,柜体201内具有安装空间,售货装置100安装于安装空间内,用于存放销售的货物。同时,柜体201的前方具有与安装空间连通的敞口,柜体201内邻近敞口的位置设置有出货仓205,售货装置100内存放的货物能输出至出货仓205内,柜门203设置于敞口处,且与柜体201枢接,能打开或关闭敞口,柜门203上开设有取货口207,当柜门203关闭敞口时,用户可通过取货口207取走出货仓205内的货物。
更详细地,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层板机构10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层板机构101的结构分解图。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售货装置100包括沿上下方向依次并排设置的多个层板机构101,每个层板机构101均包括一个层板 102、设置于层板102上方的货道组件103以及驱动机构104。
具体地,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每个层板机构101的货道组件10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本实施例每个层板机构101包括五个货道组件103,五个货道组件103沿左右方向依次设置于层板102上。且每个货道组件103均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货道105和第二货道107,第一货道105和第二货道 107均可用于存放货物。同时,第一货道105具有第一出货口109,第一货道105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一出货口109推动的第一出货机构,第二货道 107具有第二出货口111,第二货道107设有用于将货物向第二出货口111 推动的第二出货机构。通过第一出货机构设置,使得第一货道105内存放的货物可通过第一出货机构输出至第一出货口109,并从第一出货口109运动至出货仓205,同样,通过第二出货机构的设置,使得第二货道107内存放的货物可通过第二出货机构输出至第二出货口111,并从第二出货口111 运动至出货仓205,以便于用户通过取货口207取走出货仓205内的货物。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货机构也可仅将货物递送至第一出货口109处,第二出货机构也可仅将货物递送至第二出货口111处,同时将出货仓205设置为能在柜体201内运动的货斗,以使得货斗能从第一出货口109或第二出货口111取货并递送至取货口207处,以供用户取走,本实施例不做限定。另外,每个层板机构101包括的货道组件103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具体地,驱动机构104的数量与货道组件103的数量相匹配,以使得一个货道组件103的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104。更具体地,驱动机构 104被配置为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第一货道105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109移动或驱动第二货道107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111移动。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当第一货道105内的货物需要被送出时,可将驱动机构104与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出货机构能推动第一货道105内的货物从第一出货口109输出,当第二货道 107内的货物需要被送出时,可将驱动机构104与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使得第二出货机构能推动货物从第二出货口111输出。也即,每个货道组件103的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104,其相较于一个货道设置一个驱动机构104的方式,能可有效地节省成本。
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层板机构101的层板102 均包括底板161、第一侧板162、第二侧板163以及第三侧板165。其中,底板161为矩形板,第一侧板162、第二侧板163以及第三侧板165依次设置于底板161的任意三个相邻的侧边,且第一侧板162和第三侧板165沿第一方向(也即左右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第二侧板163位于层板102 的后端,第一侧板162、第二侧板163以及第三侧板165与底板161共同围成存放区域。同时,沿第一方向,每个层板102的第一侧板162和第三侧板165之间还设置有九个隔板209,每个隔板209均沿第二方向(也即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将存放区域划分为沿左右方向并列排布的十个货道,每个货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相邻的两个货道形成一个货道组件103,一个货道组件103的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10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还可以呈其他夹角设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同时,沿前后方向,第一货道105的第一出货口109和第二货道107 的第二出货口111均邻近层板102远离第二侧板163的前端设置,每个货道组件103的驱动机构104邻近层板102的第二侧板163设置,以使得驱动机构104不占用货道前端的空间,使得出货作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且利于实现层板机构101结构的紧凑性。
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驱动机构104均包括架体 113、电机115以及摆动组件117。
详细地,第二侧板163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119,支撑板119上开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20,架体113沿上下方向与安装槽120插接配合。电机115设置于架体113,摆动组件117能与电机115传动连接,且用于在电机115的驱动下摆动,以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第一货道105需要出货时,电机115通过摆动组件117与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当第二货道107需要出货时,电机115通过摆动组件117与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保证每个货道内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更详细地,图4为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驱动机构10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驱动机构104的结构分解图一;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驱动机构104的结构分解图二。请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04还包括齿轮组件123,齿轮组件123与电机11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以将电机115的动力传递至摆动组件117处,以带动摆动组件117择一地与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配合。
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中,摆动组件117具体包括摆动件 125和第一齿轮127。其中,摆动件125能与电机115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电机115的驱动下,摆动件125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齿轮127 可转动地设置于摆动件125,且与齿轮组件123传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127与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第一货道105可进行出货,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齿轮 127与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第二货道107可进行出货。
进一步地,摆动件12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通过离合式传动连接,使得当摆动件125脱离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摆动件125 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此时电机115的输出轴沿预设方向转动能驱动摆动件 125向第一位置摆动,以与第一出货机构配合,使得第一货道105出货;同时,电机115的输出轴沿与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能驱动摆动件125 向第二位置摆动,以与第二出货机构配合,使得第二货道107出货。并且,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摆动件12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以使摆动件125能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此时电机115的动力能稳定地通过齿轮组件123传递至第一齿轮127处,从而能稳定地带动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进行出货作业,从而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更进一步地,摆动件125通过齿轮组件123与电机115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得齿轮组件123既可以作为摆动件125离合式传动的传动结构使用,也可以作为第一齿轮127的驱动件使用,从而无需在摆动件125和电机115的输出轴之间设置其他传动结构,因而可进一步地节省成本。当然,在其他成本允许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电机115的输出轴的动力通过其他传动结构输出至摆动件125处,以使得摆动件125 运动的动力与第一齿轮127转动的动力分别通过两个传动结构进行动力的传递,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详细地,驱动机构104还包括阻尼件、第一限位部141和第二限位部 143。其中,阻尼件设置于齿轮组件123与摆动件125之间,用于使齿轮组件123与摆动件125之间产生设定阻尼,从而能带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同时,第一限位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3间隔设置于架体113,且位于摆动件125的运动路径上。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摆动件125与第一限位部141抵接,且摆动件125所受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以使得摆动件125此时能相对齿轮组件123打滑,从而使摆动件 125保持在第一位置,以使得齿轮组件123的动力能继续通过第一齿轮127 输出至第一出货机构处,以保证第一货道105的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与此相同,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摆动件125与第二限位部143抵接,摆动件125所受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以使得摆动件125此时相对齿轮组件123打滑,从而使得摆动件125能保持在第二位置,以使得齿轮组件 123的动力能继续通过第一齿轮127输出至第二出货机构处,以保证第二货道107的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通过齿轮组件 123即可以平稳地带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又可以在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通过第一齿轮127将动力输出至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处,以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作为可选的方案,传动轴145的外侧还套设有限位件140,限位件140 设置于架体113靠近电机115的一侧,且与架体113固定连接。第一限位部 141和第二限位部143分别为限位件140的位于传动轴145两侧的两个相对的侧边,以使得摆动件125在摆动过程中能分别与第一限位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3抵接配合,从而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进一步可选地,摆动件125上间隔设置有第三限位部175和第四限位部177。其中,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三限位部175与第一限位部141抵接,以使得摆动件125所受的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从而使得摆动件125此时能相对齿轮组件123打滑,使摆动件125能保持在第一位置,便于齿轮组件123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127输出至第一出货机构。同时,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四限位部177与第二限位部143抵接,以使得摆动件125此时所受的阻力大于设定阻尼,从而使得摆动件125此时能相对齿轮组件123打滑,使摆动件125能保持在第二位置,便于齿轮组件123的动力通过第一齿轮127输出至第二出货机构,进而保证各个货道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虽然采用的是齿轮组件123能通过齿轮组件123和摆动件125之间的设定阻尼驱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的方案。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摆动件125也可以设置为与电机115的输出轴套接,将阻尼件设置于电机115的输出轴和摆动件 125之间,以使得阻尼件能用于使电机115的输出轴和摆动件125之间产生设定阻尼,从而使得摆动件12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进而使得电机115的输出轴通过其与摆动件125之间的设定阻尼驱动摆动件 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驱动机构104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一;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驱动机构104的局部结构分解图二。请参阅图4至图8,在本实施例中,齿轮组件123具体包括传动轴 145和第二齿轮147。
详细地,传动轴14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173传动连接,传动组件173为多个啮合传动的齿轮结构。电机115的动力能通过电机115 的输出轴和传动组件173后传递至传动轴145处,以带动传动轴145转动。
详细地,摆动件125设有插孔159,传动轴145通过插孔159与摆动件 125插接配合,同时,第二齿轮147与传动轴145固定连接,例如可一体成型,以用于与第一齿轮127啮合传动,从而使得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传动轴145的动力能通过第二齿轮147传递至第一齿轮 127处,从而再传递至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处,以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另外,阻尼件设置于传动轴145与摆动件125之间或者设置于第二齿轮147与摆动件125之间,用于使得齿轮组件123和摆动件125之间形成设定阻尼,以使得齿轮组件123转动时能带动摆动件125转动,从而使得摆动件125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且在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摆动件125能相对齿轮组件123打滑,从而使得电机115的动力能依次经过传动组件173、传动轴145、第二齿轮147、第一齿轮127后传递至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以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请再次参阅图7与图8,在本实施例中,阻尼件具体包括阻尼垫圈149 和第一弹性件151。阻尼垫圈149呈环状设置,且由毛毡材料制成。阻尼垫圈149套接于传动轴145的外侧,且阻尼垫圈149被夹持于第二齿轮147 和摆动件125之间。第一弹性件151被配置为使第二齿轮147与阻尼垫圈 149之间,及阻尼垫圈149与摆动件125之间产生压力,从而使得摆动件 125与第二齿轮147之间形成设定阻尼,从而使得传动轴145带动第二齿轮147转动时,第二齿轮147通过阻尼件能驱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且能保证当摆动件125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电机115的动力能依次通过传动轴145、第二齿轮147以及第一齿轮127后传递至第一出货机构和第二出货机构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阻尼垫圈 149可以由橡胶材料制成,保证其能与第二齿轮147和摆动件125之间产生阻尼力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作为可选的方案,请再次参阅图7与图8,驱动机构104还包括第三齿轮167和挡件169。其中,第三齿轮167与电机115的输出轴通过传动组件 173传动连接,第三齿轮167与传动轴145固定套接,且第三齿轮167、摆动件125、阻尼垫圈149、第二齿轮147沿传动轴145的轴向依次排布,挡件169与传动轴145远离第二齿轮147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71固定连接,第一弹性件151连接于挡件169和第三齿轮167之间,以使得第三齿轮167 和第二齿轮147共同夹持摆动件125和阻尼垫圈149,从而第二齿轮147能更可靠地驱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并在摆动件125 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可靠地驱动第一齿轮127转动,以将动力传递至第一出货机构和第二出货机构处。
进一步可选地,阻尼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53及滚珠157。传动轴145 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安装孔155,摆动件125的插孔159的孔壁上对应于安装孔155设有凹槽(图未示出),滚珠157位于安装孔155内,且第一弹性件 151的一端与安装孔155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滚珠157抵接,在第一弹性件151的作用下,滚珠157能凸出于安装孔155部分嵌入凹槽内,以使得传动轴145转动时能通过滚珠157带动摆动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从而能进一步地保证通过齿轮组件123可平稳地带动摆动件125 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同时,通过第二弹性件153的设置,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滚珠157能与凹槽脱离,从而能进一步地保证此时摆动件12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使摆动件125保持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进而使得电机115的动力能依次经过传动组件173、第三齿轮167、传动轴145、第二齿轮147、第一齿轮127 后传递至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处,以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阻尼件也可以仅设置第二弹性件153 和滚珠157,或者仅设置第一弹性件151和阻尼垫圈149,能使得齿轮组件 123和摆动件125之间形成设定阻尼,能使得摆动件125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同时使得齿轮组件123在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能驱动第一齿轮127转动,将动力输出至第一出货机构或第二出货机构即可,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请参阅图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货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34及与第一传动齿轮134 连接的第一出货弹簧(图未示出)。第二出货机构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35及与第二传动齿轮135连接的第二出货弹簧(图未示出),且第一传动齿轮134 和第二传动齿轮135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侧板163,第二出货弹簧和第一出货弹簧的旋向相反。在电机115的驱动作用下,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第一齿轮127能择一地与第一传动齿轮134或第二传动齿轮135啮合,从而将动力输出至第一出货弹簧或第二出货弹簧处,以保证对应货道的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同时,支撑板119上还开设有通槽 121,电机115的连接线能通过通槽121进入支撑板119和第二侧板163之间,并通过支撑板119和第二侧板163之间的空隙与控制装置连接,使支撑板119和第二侧板163之间的空隙得到合理利用。
详细地,第一出货弹簧位于第一货道105内,且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第一出货弹簧的任意相邻两个簧丝之间可用于夹持货物。通过这样设置,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轮134与第一齿轮127啮合,第一齿轮127驱动第一传动齿轮134转动,以带动第一出货弹簧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出货弹簧夹持的货物依次向第一出货口109方向移动,以便于货物从第一出货口109输出至出货仓205,进而便于用户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同样地,第二出货弹簧位于第二货道107内,也沿第二方向延伸布置,第二出货弹簧的任意相邻两个簧丝之间可用于夹持货物。通过这样设置,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135与第一齿轮127 啮合,第一齿轮127驱动第二传动齿轮135转动,以带动第二出货弹簧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出货弹簧夹持的货物依次向第二出货口111方向移动,以便于货物从第二出货口111输出至出货仓205,进而便于用户通过取货口 207取走货物。
作为可选的方案,第一货道105和第二货道107内均设有一个传动件 138,第一货道105内的传动件138与第一传动齿轮134固定连接,且第一出货弹簧的远离第一出货口109的一端与传动件138固定连接,以在传动件138的带动下平稳转动,第二货道107内的传动件138与第二传动齿轮 135固定连接,且第二出货弹簧的远离第二出货口111的一端与传动件138 固定连接,以在传动件138的带动下平稳转动,从而保证出货作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货机构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34、过渡齿轮及第一出货弹簧。第二出货机构也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为包括第二传动齿轮135及与第二传动齿轮135连接的第二出货弹簧,且第二出货弹簧与第一出货弹簧的旋向相同。
此时,过渡齿轮与第一传动齿轮134啮合,第一出货弹簧与过渡齿轮连接,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轮134与第一齿轮127 啮合,第一齿轮127驱动第一传动齿轮134转动时能带动过渡齿轮转动,过渡齿轮能带动第一出货弹簧转动,从而使得第一出货弹簧上夹持的货物能向第一出货口109移动。同样地,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135与第一齿轮127啮合,第一齿轮127驱动第二传动齿轮135 转动时能带动第二出货弹簧上夹持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111移动,从而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另外,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请参阅图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货机构也可以设置为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134、第一丝杠136及第一推板137。同样地,第二出货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135、第二丝杠及第二推板。电机115 的动力可通过第一齿轮127择一地输出至第一传动齿轮134或第二传动齿轮135处,从而继续通过第一丝杠136将动力传递至第一推板137,使得第一推板137能将第一货道105的货物从第一出货口109推出,或者继续通过第二丝杠将动力传递至第二推板,使得第二推板能将第二货道107的货物从第二出货口111推出。
详细地,此时第一丝杠136沿第一货道105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一货道105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长槽 133,第一推板137通过第一长槽133与第一丝杠136连接,以使得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传动齿轮134能与第一齿轮127啮合,第一齿轮127能驱动第一传动齿轮134转动,以带动第一丝杠13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推板137推动第一货道105内的货物向第一出货口109移动,以将货物输出至出货仓205,便于用户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同样地,第二丝杠沿第二货道107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货道107上开设有沿其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长槽,第二推板通过第二长槽与第二丝杠连接。通过这样设置,使得当摆动件125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齿轮135与第一齿轮127啮合,第一齿轮127驱动第二传动齿轮135转动,以带动第二丝杠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推板推动第二货道107内的货物向第二出货口111移动,以将货物输出至出货仓205,便于用户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售货装置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请参阅图 1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货道105设置为倾斜向下延伸,且使得第一出货口109设置于第一货道105的低端。同时,第一出货机构设置为包括第一推货杆129和第一转轴131,其中,第一推货杆129通过第一转轴131与柜体201枢接,摆动件125呈圆杆状或圆盘状,在电机115的驱动下摆动件125能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且当摆动件125在电机115的驱动下摆动至第三位置时,摆动件125与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摆动件125按压第一推货杆129的第一端,使第一推货杆129绕第一转轴 131转动,第一推货杆129的第二端伸入第一货道105内将第一货道105内的货物推出。同样地,第二货道107倾斜向下延伸,且第二出货口111设置于第二货道107的低端,第二出货机构包括第二推货杆和第二转轴,第二推货杆通过第二转轴与柜体201枢接,当摆动件125在电机115的驱动下摆动至第四位置时,摆动件125与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摆动件125 按压第二推货杆的第一端,使第二推货杆绕第二转轴转动,第二推货杆的第二端伸入第二货道107内将第二货道107内的货物推出,从而保证出货作业的正常进行。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售货装置100设置于柜体201内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售货装置100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嵌设于零售店的墙体上使用,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下面以出货机构的结构为出货弹簧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自动售货机200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说明:
在自动售货机200进行出货作业时,每个货道组件103均能进行出货作业,且每个货道组件103中若需要通过第一货道105进行出货时,可通过电机115驱动传动组件173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167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145转动,继而带动第二齿轮147转动且带动摆动件125向第一位置摆动,当摆动件125运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齿轮127与第一传动齿轮134啮合,且摆动件125相对传动轴145打滑,使得摆动件125与电机 115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摆动件125保持在第一位置,从而电机115的动力能通过第二齿轮147传递至第一齿轮127处,以带动第一齿轮127转动,第一齿轮127转动时能驱动第一传动齿轮134带动第一出货弹簧转动,进而将第一出货弹簧中夹持的货物从第一出货口109输出至出货仓205,使得用户可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同样地,若需要通过第二货道107进行出货时,可通过电机115驱动传动组件173运动,从而带动第三齿轮167 转动,进而带动传动轴145转动,继而带动第二齿轮147转动且带动摆动件125向第二位置摆动,当摆动件125运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齿轮127 与第二传动齿轮135啮合,摆动件125相对传动轴145打滑,使得摆动件 125与电机115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摆动件125保持在第二位置,从而使得电机115的动力能通过第二齿轮147传递至第一齿轮127处,以带动第一齿轮127转动,第一齿轮127转动时能驱动第二传动齿轮135带动第二出货弹簧转动,进而将第二出货弹簧中夹持的货物从第二出货口111输出至出货仓205,使得用户可通过取货口207取走货物。
在上述过程中,该自动售货机200的每个货道组件103的第一货道105 和第二货道107共用一个驱动机构104,因而无需每个货道设置一个驱动机构104,可有效地节省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两个货道共用一个驱动机构104的售货装置100和自动售货机200,其能够有效地节省成本。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层板;
货道组件,包括相邻设置于所述层板的第一货道和第二货道,所述第一货道和所述第二货道均用于存放货物,且所述第一货道具有第一出货口,所述第一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所述第一出货口推动的第一出货机构,所述第二货道具有第二出货口,所述第二货道设有用于将货物向所述第二出货口推动的第二出货机构;
驱动机构,被配置为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出货机构或所述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一出货口移动或驱动所述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二出货口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架体、电机以及摆动组件,所述架体与所述层板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架体,所述摆动组件能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且用于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摆动,以择一地与所述第一出货机构或所述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齿轮组件,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
所述摆动组件包括摆动件和第一齿轮;所述摆动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在所述电机的驱动下,所述摆动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摆动件脱离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预设方向转动能驱动所述摆动件向所述第一位置摆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与所述预设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能驱动所述摆动件向所述第二位置摆动;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断开传动连接,以使所述摆动件能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
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摆动件,且与所述齿轮组件传动连接;且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出货机构传动连接,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出货机构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件通过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离合式传动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阻尼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摆动件之间,用于使所述齿轮组件与所述摆动件之间产生设定阻尼;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于所述架体;
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第一限位部抵接,且所述摆动件所受阻力大于所述设定阻尼,以相对所述齿轮组件打滑使所述摆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摆动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抵接,所述摆动件所受阻力大于所述设定阻尼,以相对所述齿轮组件打滑使所述摆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组件包括传动轴和第二齿轮,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摆动件设有插孔,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插孔插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传动轴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阻尼件设置于所述传动轴与所述摆动件之间或者设置于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摆动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件包括阻尼垫圈和第一弹性件;所述阻尼垫圈与所述传动轴套接,且被夹持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摆动件之间;所述第一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阻尼垫圈之间,及所述阻尼垫圈与所述摆动件之间产生压力,以使所述摆动件与所述齿轮组件之间形成所述设定阻尼。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滚珠;所述传动轴设有沿径向延伸的安装孔,所述插孔的孔壁上对应开设有凹槽,所述滚珠位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抵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滚珠抵接,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滚珠能凸出于所述安装孔且部分嵌入所述凹槽内,以使得所述传动轴转动时能通过所述滚珠带动所述摆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且所述第二弹性件还被配置为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时,使所述滚珠与所述凹槽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货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及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连接的第一出货弹簧,所述第一出货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货道内,用于夹持货物;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出货弹簧转动,从而推动所述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一出货口移动;所述第二出货机构包括第二传动齿轮及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连接的第二出货弹簧,所述第二出货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货道内,用于夹持货物;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出货弹簧转动,从而推动所述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二出货口移动;其中,所述第二出货弹簧和所述第一出货弹簧的旋向相反;
或者,
所述第一出货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丝杠及第一推板,所述第一丝杠沿所述第一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推板与所述第一丝杠连接;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推板推动所述第一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一出货口移动;所述第二出货机构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第二传动齿轮、第二丝杠及第二推板,所述第二丝杠沿所述第二货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推板与所述第二丝杠连接;当所述摆动件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驱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第二丝杠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推板推动所述第二货道内的货物向所述第二出货口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售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货道组件的所述第一货道和所述第二货道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第一货道和所述第二货道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出货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货道的一端,所述驱动机构邻近所述第一货道远离所述第一出货口的另一端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10.一种自动售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柜体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售货装置,所述售货装置设置于所述柜体内。
CN202120192620.5U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Active CN214042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2620.5U CN2140424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2620.5U CN2140424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42444U true CN21404244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7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92620.5U Active CN214042444U (zh) 2021-01-22 2021-01-22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42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43153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払出装置
CN214042444U (zh) 一种售货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JP4301721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払出し装置
CN214042441U (zh) 一种层板装置和自动售货机
JP5123895B2 (ja) 遊技機
CN209241881U (zh) 具备抖动功能的货篮及xy轴取物组件
CN218846632U (zh) 抽屉组件及冰箱
JPH11250343A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払出装置
CN219553043U (zh) 一种具有售卖功能的快递柜
JP3811577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投出装置
CN212846969U (zh) 一种出货机构及具有该出货机构的自助售货机
CN214670863U (zh) 自动售货机
CN210574048U (zh) 售货机
US5931340A (en) Dispenser incorporating storage and retriever module
CN217426198U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
CN219202416U (zh) 圆筒形或类圆筒形商品的出货装置及自动售货机
CN111640246B (zh) 一种具有防盗装置的自动售货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0211283B (zh) 一种新型贩卖机的出货机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2530084B (zh) 自动售货机和补货方法
CN110758957B (zh) 药匣及其耗材柜
JP2594928Y2 (ja) スパイラル型自動販売機
JP4554278B2 (ja) 貯蔵量検出機構の取り付け方法
CN116665368A (zh) 一种自助售货机出货双检测装置
JP4289780B2 (ja) 自動販売機の商品収納払出し装置
KR100260645B1 (ko) 자동판매기의 상품투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