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9516U -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039516U CN214039516U CN202023158089.4U CN202023158089U CN214039516U CN 214039516 U CN214039516 U CN 214039516U CN 202023158089 U CN202023158089 U CN 202023158089U CN 214039516 U CN214039516 U CN 2140395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tunnel kiln
- air
- kiln body
- combus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窑预热带的混合降温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排烟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左端后侧位置;窑车底部冷却系统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烧成带的左端后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烧成带的右端后侧位置;燃烧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烧成带的前后两侧位置;助燃系统固定所述燃烧系统的外侧位置;冷却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带的右端位置;混合降温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的前侧位置。该实用新型能够在长度短的隧道窑预热带中形成用于硅砖预热升温的温度场,同时防止了隧道窑烧成带较高温度进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提高了对硅砖的预热升温效果,防止了硅砖在烧成带的烧成裂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窑预热带的混合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背景技术
隧道窑主要生产硅质、粘土质耐火制品以及预制不定型产品。而硅质耐火制品相对粘土质制品对升降温速率以及顶车时间等要求更为严格,硅砖烧成的目的是使石英转化成鳞石英及方石英并使制品得到充分烧结,从而获得一定的强度。硅砖烧成的好坏,决定于石英转化的程度趋向,也就是真比重、残余线膨胀的大小和鳞石英化的多少。烧成质量好的硅砖应当具有小的残余膨胀、低的真比重和含有鳞石英多的特性。硅砖烧成是硅砖生产中最重要的工艺环节,硅砖的物理性能、外形成品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硅砖烧成及其烧成的热工制度。
隧道窑按照热工制度一般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隧道窑的预热带主要用于对硅砖的预热干燥和加热坯体两个作用,整个隧道窑的预热带是为硅砖的烧成而服务的;在实际生产中,隧道窑在设计时受到场地空间的限制,隧道窑的预热带比常规的隧道窑的预热带短,这样就造成1、预热带由于距离烧成带较近,烧成带的高温气体容易流入到隧道窑预热带部位,使预热带的温度很高,不符合预热带的热工要求;2、由于预热带长度短,同时温度较高,不能形成具有温差的温度场,对硅砖的预热升温效果不好。发明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缺陷研发了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能够在长度短的隧道窑预热带中形成用于硅砖预热升温的温度场,同时防止了隧道窑烧成带较高温度进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窑的预热带一侧设置鼓风机,支管一与隧道窑预热带的上部固定连通,另一支管将外界的冷风与隧道窑预热带所抽出的热风混合,利用鼓风机将温度较低的混合风鼓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以此来降低隧道窑预热带的温度,形成具有温差的温度场,对硅砖进行高效地预热升温。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包括隧道窑本体、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隧道窑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砌注有拱形耐火衬;预热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左侧位置,烧成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中间位置,冷却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右侧位置;排烟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左端后侧位置,用于将隧道窑本体中的烟气排出;窑车底部冷却系统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烧成带的左端后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烧成带的右端后侧位置,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用于对窑车底部进行冷却;燃烧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烧成带的前后两侧位置,所述燃烧系统用于向隧道窑本体的烧成带提供热源;助燃系统固定所述燃烧系统的外侧位置,所述助燃系统用于向燃烧系统提供燃烧所需燃气;冷却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带的右端位置,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向冷却带提供冷却用冷风;混合降温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的前侧位置,所述混合降温系统用于将预热带中的热风抽出,同时与隧道窑本体外界的冷风混合,并通过混合降温系统将混合后的温度较低的风鼓入到预热带中形成气幕。
所述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预热带后侧的地面上,排烟管为7字型,排烟管的一端与排烟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排烟筒固定设置在排烟风机的后侧位置,排烟筒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
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包括送风机,送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后侧地面上,送风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后侧的底部位置,送风管的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送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排风管固定在送风机的出风口上。
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燃气主管,燃气主管为U型管,燃气主管固定设置在燃气分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燃气分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外侧前后位置,燃气主管的一端与前侧燃气风管中间固定连通,燃气主管的另一端与后侧燃气分管的中间固定连通;燃气支管固定设置在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位置,燃气支管为U型管,燃气支管将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固定连通为一体;燃气控制阀固定设置在燃气主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用于控制燃气主管的燃气进量;燃烧嘴与前后燃气分管呈垂直固定连通,燃烧嘴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燃烧嘴均匀设置的前后燃气分管上。
所述助燃系统包括助燃风机,助燃风机固定设置在冷却带处隧道窑本体的后侧地面上,主风管一端与助燃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分支管中间固定连通,分支管为U型状,分支管的前端与前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分支管的后端与后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助燃风管前后对应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前后两侧位置,助燃短管垂直均匀设置在前后助燃风管上,助燃短管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
所述燃烧嘴与助燃短管在隧道窑本体的前后两侧呈交叉对称设置。
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机,冷却风机固定设置在冷却带右端处隧道窑本体的后侧地面上,M型主风管通过连接风管与冷却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顶部风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中间位置,侧部风管分为前后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前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后侧位置,M型主风管将顶部风管和前后侧部风管固定连接成一体,前后M型主风管通过通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的内部固定连通。
所述混合降温系统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预热带右端前侧地面上,混合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上部靠近前侧位置,混合管延伸至鼓风机的进风口并与之固定连通,热风短管为7字型,热风短管一端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中,另一端与混合管的侧部固定连接,热风短管在混合管的下部并列设置有两个;冷风道竖直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内壁中,冷风道与混合管固定连通,冷风口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中间位置,冷风口与冷风道连通;鼓风管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位置,鼓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上部的鼓风管垂直连通,鼓风短管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
所述冷风道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并列设置有三个,冷风口同样设置有三个,冷风道与冷风口呈上部对应线性设置。
所述鼓风短管在隧道窑本体上部鼓风管段的下部纵向设置有两个。
这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排烟系统的排烟风机、窑车底部冷却系统的送风机、助燃系统的助燃风机、冷却系统的冷却风机打开,然后开启燃烧系统的燃气控制阀,在助燃系统的鼓风作用向燃烧系统提供燃烧的氧气,燃烧系统开始向隧道窑本体的烧成带提供加热热源。与此同时开启混合降温系统的鼓风机,在鼓风机运行的工况下,由于隧道窑本体的预热带长度较短,烧成带的高温气体会进入到预热带中,使预热带中的温度相同没有温差,需要通过混合降温系统的鼓风机通过混合管和热风短管将预热带中热风抽出,同时利用鼓风机的抽力将外界的冷风通过冷风口、冷风道在混合管中混合降低热风的温度,并通过鼓风机、鼓风管和鼓风短管从隧道窑本体的上部向预热带的右端位置,向预热带中鼓风,二从而降低了预热带中温度,最终形成了具有温差的预热升温场,用于对硅砖坯体的预热升温干燥。当混合降温系统的鼓风机通过混合管和热风短管向通过隧道窑本体上部向预热带鼓入温度较低的风,在预热带与烧成带之间形成用于阻挡烧成带热风进入到预热带中气幕。
所述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预热带后侧的地面上,排烟管为7字型,排烟管的一端与排烟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排烟筒固定设置在排烟风机的后侧位置,排烟筒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排烟系统的设置将隧道窑本体中烧成带所产生的烟气排出。
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包括送风机,送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后侧地面上,送风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后侧的底部位置,送风管的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送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排风管固定在送风机的出风口上。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将低窑车底部的温度,保护窑车轴承免于受到高温而损坏,从而延长了窑车轴承的使用寿命。
所述燃烧系统包括燃气主管,燃气主管为U型管,燃气主管固定设置在燃气分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燃气分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外侧前后位置,燃气主管的一端与前侧燃气风管中间固定连通,燃气主管的另一端与后侧燃气分管的中间固定连通;燃气支管固定设置在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位置,燃气支管为U型管,燃气支管将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固定连通为一体;燃气控制阀固定设置在燃气主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用于控制燃气主管的燃气进量;燃烧嘴与前后燃气分管呈垂直固定连通,燃烧嘴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燃烧嘴均匀设置的前后燃气分管上。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烧成带对硅砖的煅烧提高热源。
所述助燃系统包括助燃风机,助燃风机固定设置在冷却带处隧道窑本体的后侧地面上,主风管一端与助燃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分支管中间固定连通,分支管为U型状,分支管的前端与前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分支管的后端与后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助燃风管前后对应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前后两侧位置,助燃短管垂直均匀设置在前后助燃风管上,助燃短管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燃烧系统的燃烧提高充足的氧气。
所述混合降温系统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预热带右端前侧地面上,混合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上部靠近前侧位置,混合管延伸至鼓风机的进风口并与之固定连通,热风短管为7字型,热风短管一端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中,另一端与混合管的侧部固定连接,热风短管在混合管的下部并列设置有两个;冷风道竖直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内壁中,冷风道与混合管固定连通,冷风口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中间位置,冷风口与冷风道连通;鼓风管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位置,鼓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上部的鼓风管垂直连通,鼓风短管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将预热带中的高温热风抽出,在混合管中与外界的冷风混合,并利用鼓风机将混合降温的风鼓入到预热带中,并形成用于阻挡烧成带热风进入到预热带中气幕;一方面能够在长度短的隧道窑预热带中形成用于硅砖预热升温的温度场,另一方面防止了隧道窑烧成带较高温度进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从而最终提高了对硅砖的预热升温效果,防止了硅砖在烧成带的烧成裂纹。
所述冷风道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并列设置有三个,冷风口同样设置有三个,冷风道与冷风口呈上部对应线性设置。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将充足的冷风通过冷风道吸入到混合管中,起到了快速将预热带中热风进行混合降温的作用。
所述鼓风短管在隧道窑本体上部鼓风管段的下部纵向设置有两个。这样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成形贯穿整个预热带的纵向气幕,有效防止了隧道窑烧成带较高温度进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设计结构简单、科学合理、能够在长度短的隧道窑预热带中形成用于硅砖预热升温的温度场,同时防止了隧道窑烧成带较高温度进入到隧道窑的预热带中;提高了对硅砖的预热升温效果,防止了硅砖在烧成带的烧成裂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隧道窑预热带侧面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隧道窑本体,2、预热带,3、烧成带,4、冷却带,5、排烟系统,51、排烟风机,52、排烟管,53、排烟筒,6、窑车底部冷却系统,61、送风机,62、送风管,63、排风管,7、燃烧系统,71、燃气主管,72、燃气支管,73、燃气控制阀,74、燃气分管,75、燃烧嘴,8、助燃系统,81、助燃风机,82、主风管,83、分支管,84、U型助燃风管,85、助燃短管,9、冷却系统,91、冷却风机,92、M型主风管,93、顶部风管,94、侧部风管,95、短风管,10、混合降温系统,101、鼓风机,102、混合管,103、热风短管,104、冷风道,105、冷风口,106、鼓风管,107、鼓风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包括隧道窑本体1、预热带2、烧成带3、冷却带4;隧道窑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内部砌注有拱形耐火衬;预热带2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左侧位置,烧成带3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中间位置,冷却带4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右侧位置;排烟系统5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2左端后侧位置,用于将隧道窑本体1中的烟气排出;窑车底部冷却系统6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烧成带3的左端后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烧成带3的右端后侧位置,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6用于对窑车底部进行冷却;燃烧系统7固定设置在所述烧成带3的前后两侧位置,所述燃烧系统7用于向隧道窑本体1的烧成带3提供热源;助燃系统8固定所述燃烧系统7的外侧位置,所述助燃系统8用于向燃烧系统7提供燃烧所需燃气;冷却系统9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带4的右端位置,所述冷却系统9用于向冷却带4提供冷却用冷风;混合降温系统10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2的前侧位置,所述混合降温系统10用于将预热带2中的热风抽出,同时与隧道窑本体1外界的冷风混合,并通过混合降温系统10将混合后的温度较低的风鼓入到预热带2中形成气幕。
所述排烟系统5包括排烟风机51,排烟风机51固定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1的预热带2后侧的地面上,排烟管52为7字型,排烟管52的一端与排烟风机51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固定连接;排烟筒53固定设置在排烟风机51的后侧位置,排烟筒53与排烟风机51的出风口固定连接。
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6包括送风机61,送风机61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烧成带3的后侧地面上,送风管62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烧成带3后侧的底部位置,送风管62的一端与隧道窑本体1烧成带3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送风机61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排风管63固定在送风机61的出风口上。
所述燃烧系统7包括燃气主管71,燃气主管71为U型管,燃气主管71固定设置在燃气分管74的上部中间位置,燃气分管74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烧成带3的外侧前后位置,燃气主管71的一端与前侧燃气风管中间固定连通,燃气主管71的另一端与后侧燃气分管74的中间固定连通;燃气支管72固定设置在前后燃气分管74的右端位置,燃气支管72为U型管,燃气支管72将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固定连通为一体;燃气控制阀73固定设置在燃气主管71的上部中间位置,用于控制燃气主管71的燃气进量;燃烧嘴75与前后燃气分管74呈垂直固定连通,燃烧嘴75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1的内部,燃烧嘴75均匀设置的前后燃气分管上。
所述助燃系统8包括助燃风机81,助燃风机81固定设置在冷却带4处隧道窑本体1的后侧地面上,主风管82一端与助燃风机81的出风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分支管83中间固定连通,分支管83为U型状,分支管83的前端与前助燃风管84的右端固定连通,分支管83的后端与后助燃风管84的右端固定连通,助燃风管84前后对应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的前后两侧位置,助燃短管85垂直均匀设置在前后助燃风管84上,助燃短管85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1的内部。
所述燃烧嘴75与助燃短管85在隧道窑本体1的前后两侧呈交叉对称设置。
所述冷却系统9包括冷却风机91,冷却风机91固定设置在冷却带4右端处隧道窑本体1的后侧地面上,M型主风管92通过连接风管与冷却风机91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顶部风管93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中间位置,侧部风管94分为前后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的前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的后侧位置,M型主风管92将顶部风管93和前后侧部风管94固定连接成一体,前后M型主风管92通过通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1的内部固定连通。
所述混合降温系统10包括鼓风机101,鼓风机101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预热带2右端前侧地面上,混合管102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靠近前侧位置,混合管102延伸至鼓风机101的进风口并与之固定连通,热风短管103为7字型,热风短管103一端通入到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中,另一端与混合管102的侧部固定连接,热风短管103在混合管102的下部并列设置有两个;冷风道104竖直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前侧内壁中,冷风道104与混合管102固定连通,冷风口105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1前侧中间位置,冷风口105与冷风道104连通;鼓风管106一端与鼓风机101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位置,鼓风短管107与隧道窑本体1上部的鼓风管106垂直连通,鼓风短管107通入到隧道窑本体1的内部。
所述冷风道104在隧道窑本体1前侧并列设置有三个,冷风口105同样设置有三个,冷风道104与冷风口105呈上部对应线性设置。
所述鼓风短管107在隧道窑本体1上部鼓风管106段的下部纵向设置有两个。
这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的使用过程为:首先将排烟系统5的排烟风机51、窑车底部冷却系统6的送风机61、助燃系统8的助燃风机81、冷却系统9的冷却风机91打开,然后开启燃烧系统7的燃气控制阀73,在助燃系统8的鼓风作用向燃烧系统7提供燃烧的氧气,燃烧系统7开始向隧道窑本体1的烧成带3提供加热热源。与此同时开启混合降温系统10的鼓风机,在鼓风机101运行的工况下,由于隧道窑本体1的预热带2长度较短,烧成带3的高温气体会进入到预热带2中,使预热带2中的温度相同没有温差,需要通过混合降温系统10的鼓风机101通过混合管102和热风短管103将预热带2中热风抽出,同时利用鼓风机101的抽力将外界的冷风通过冷风口105、冷风道104在混合管102中混合降低热风的温度,并通过鼓风机101、鼓风管106和鼓风短管107从隧道窑本体1的上部向预热带2的右端位置,向预热带2中鼓风,二从而降低了预热带2中温度,最终形成了具有温差的预热升温场,用于对硅砖坯体的预热升温干燥。当混合降温系统10的鼓风机101通过混合管102和热风短管103向通过隧道窑本体1上部向预热带2鼓入温度较低的风,在预热带2与烧成带3之间形成用于阻挡烧成带3热风进入到预热带2中气幕。
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窑本体、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隧道窑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砌注有拱形耐火衬;预热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左侧位置,烧成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中间位置,冷却带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右侧位置;排烟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左端后侧位置,用于将隧道窑本体中的烟气排出;窑车底部冷却系统设置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烧成带的左端后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烧成带的右端后侧位置,所述窑车底部冷却系统用于对窑车底部进行冷却;燃烧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烧成带的前后两侧位置,所述燃烧系统用于向隧道窑本体的烧成带提供热源;助燃系统固定所述燃烧系统的外侧位置,所述助燃系统用于向燃烧系统提供燃烧所需燃气;冷却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冷却带的右端位置,所述冷却系统用于向冷却带提供冷却用冷风;混合降温系统固定设置在所述预热带的前侧位置,所述混合降温系统用于将预热带中的热风抽出,同时与隧道窑本体外界的冷风混合,并通过混合降温系统将混合后的温度较低的风鼓入到预热带中形成气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隧道窑本体的预热带后侧的地面上,排烟管为7字型,排烟管的一端与排烟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的上部固定连接;排烟筒固定设置在排烟风机的后侧位置,排烟筒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窑车底部冷却系统包括送风机,送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后侧地面上,送风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后侧的底部位置,送风管的一端与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送风机的进风口固定连通,排风管固定在送风机的出风口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燃烧系统包括燃气主管,燃气主管为U型管,燃气主管固定设置在燃气分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燃气分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烧成带的外侧前后位置,燃气主管的一端与前侧燃气风管中间固定连通,燃气主管的另一端与后侧燃气分管的中间固定连通;燃气支管固定设置在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位置,燃气支管为U型管,燃气支管将前后燃气分管的右端固定连通为一体;燃气控制阀固定设置在燃气主管的上部中间位置,用于控制燃气主管的燃气进量;燃烧嘴与前后燃气分管呈垂直固定连通,燃烧嘴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燃烧嘴均匀设置的前后燃气分管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助燃系统包括助燃风机,助燃风机固定设置在冷却带处隧道窑本体的后侧地面上,主风管一端与助燃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另一端与分支管中间固定连通,分支管为U型状,分支管的前端与前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分支管的后端与后助燃风管的右端固定连通,助燃风管前后对应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前后两侧位置,助燃短管垂直均匀设置在前后助燃风管上,助燃短管固定插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燃烧嘴与助燃短管在隧道窑本体的前后两侧呈交叉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冷却系统包括冷却风机,冷却风机固定设置在冷却带右端处隧道窑本体的后侧地面上,M型主风管通过连接风管与冷却风机的出风口固定连通,顶部风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中间位置,侧部风管分为前后两个,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前侧位置,另一个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后侧位置,M型主风管将顶部风管和前后侧部风管固定连接成一体,前后M型主风管通过通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的内部固定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混合降温系统包括鼓风机,鼓风机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预热带右端前侧地面上,混合管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的上部靠近前侧位置,混合管延伸至鼓风机的进风口并与之固定连通,热风短管为7字型,热风短管一端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中,另一端与混合管的侧部固定连接,热风短管在混合管的下部并列设置有两个;冷风道竖直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内壁中,冷风道与混合管固定连通,冷风口固定设置在隧道窑本体前侧中间位置,冷风口与冷风道连通;鼓风管一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另一端延伸至隧道窑本体的上部位置,鼓风短管与隧道窑本体上部的鼓风管垂直连通,鼓风短管通入到隧道窑本体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冷风道在隧道窑本体前侧并列设置有三个,冷风口同样设置有三个,冷风道与冷风口呈上部对应线性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其特征在于:鼓风短管在隧道窑本体上部鼓风管段的下部纵向设置有两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8089.4U CN214039516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58089.4U CN214039516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039516U true CN214039516U (zh) | 2021-08-24 |
Family
ID=77341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58089.4U Active CN214039516U (zh) | 2020-12-24 | 2020-12-24 |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039516U (zh) |
-
2020
- 2020-12-24 CN CN202023158089.4U patent/CN2140395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339094U (zh) | 微波加热生产合金的生产线装置 | |
CN204187975U (zh) | 一种循环复式隧道窑 | |
CN106017072A (zh) | 节能型热风循环隧道窑及隧道窑余热回用方法 | |
CN101479552B (zh) | 用于烧制陶瓷物品的隧道式窑 | |
CN102878808B (zh) | 一种串联工业炉窑 | |
CN106546096A (zh) | 微波加热生产合金的生产线装置及生产方法 | |
CN2903871Y (zh) | 高风温回热型隧道窑 | |
CN214039516U (zh) | 一种带有混合降温系统的隧道窑 | |
CN110260650A (zh) | 一种环保型隧道窑 | |
CN116576665A (zh) | 一种纯氧燃烧隧道窑热气循环系统及方法 | |
CN203432302U (zh) | 直焰烧成新型推板窑 | |
CN112050631A (zh) | 一种烧制陶粒的隧道窑系统及陶粒烧制方法 | |
CN202928349U (zh) | 一种串联工业炉窑 | |
CN201637269U (zh) | 用于页岩砖生产的回风式节能轮窑 | |
CN214039515U (zh) | 一种隧道窑预热带的混合降温装置 | |
CN101749950B (zh) | 用于页岩砖生产的回风式节能轮窑以及生产方法 | |
CN100434796C (zh) | 蓄热式加热炉炉墙内的烧嘴、空气通道、煤气通道施工方法 | |
CN207299907U (zh) | 垂直气流耐火材料烧成隧道窑 | |
CN213067046U (zh) | 一种节能型隧道窑 | |
CN214148790U (zh) | 一种烧制陶粒的隧道窑系统 | |
CN107314670A (zh) | 垂直气流耐火材料烧成隧道窑及其烧成方法 | |
CN211782700U (zh) | 一种节能型隧道窑 | |
CN109539252A (zh) | 一种高速燃烧器 | |
CN202792963U (zh) | 一种连通循环梭式窑 | |
CN203068955U (zh) | 新型节能辊道窑炉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