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1739U -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1739U
CN214031739U CN202022417910.3U CN202022417910U CN214031739U CN 214031739 U CN214031739 U CN 214031739U CN 202022417910 U CN202022417910 U CN 202022417910U CN 214031739 U CN214031739 U CN 214031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rnace
water
water supply
carbonization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1791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英新
李松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xi Wei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xi Wei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xi Wei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xi Weida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1791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1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1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1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窑炉、炉顶净烟气出口、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观测口、内炉物料进出口、外炉探测口、炉外蓄水池、供水管,所述碳化窑炉由外炉、内炉、炉底水板、吸收盘管、喷淋头、坠尘隔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石墨负极材料碳化加工过的设置,改变传统的碳化窑炉内部采用喷淋的方式对内部的烟气进行冷却的设置,设备增加内部的吸收盘管,让热量被吸收的更多,避免造成热量浪费,另外设备外侧采用的炉外浇淋冷却水圈,采用的浇淋的方式对窑炉的外壁进行冷却,最大化的避免水资源和热量的浪费,设备内部的内炉采用的底侧碳化气喷头的设置,更大化利用碳化气的碳化效率,宜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均使用石墨负极材料,对于现在市面的石墨负极材料的需求越来越大的压力,石墨的生产工艺对于温度的控制非常严格,如果石墨碳化过程出现合格率下降或者碳化不达标,还存在一些碳化过程问题,这样就降低了碳化石墨的生产效率,也增大的生产成本,为了让碳化石墨的生产能够达到所需求的产品,特此设计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窑炉、炉顶净烟气出口、炉外浇淋冷却水圈、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观测口、内炉物料进出口、外炉探测口、炉外蓄水池、供水管,所述炉外蓄水池设在碳化窑炉的底端外侧,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设在碳化窑炉的顶端,所述炉外浇淋冷却水圈设在碳化窑炉的顶端,所述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设在碳化窑炉的外侧顶端,所述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设在碳化窑炉的外侧中段,所述观测口设在碳化窑炉的顶段侧面,所述外炉探测口设在碳化窑炉的外侧底端,所述内炉物料进出口设在碳化窑炉的外侧中段,所述供水管设在碳化窑炉的外侧,且供水管分别连接炉外浇淋冷却水圈、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碳化窑炉由外炉、内炉、炉底水板、吸收盘管、喷淋头、坠尘隔板组成,所述内炉设在外炉的中心,所述炉底水板设在外炉的内底侧,且炉底水板设内炉的底端外侧,所述喷淋头设在外炉的内顶侧壁上,所述吸收盘管设在外炉的内部中段,所述坠尘隔板固定在外炉的内部中段,且坠尘隔板设在吸收盘管的底侧,所述吸收盘管穿过外炉连接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所述喷淋头穿过外炉连接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炉由炉壁、置物隔板、碳化气喷头、碳化气管道、防溢顶板组成,所述置物隔板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置物隔板固定在炉壁的中段,所述碳化气喷头固定在炉壁的底端,且碳化气管道连接在碳化气喷头的侧面,所述防溢顶板固定在炉壁的顶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收盘管、喷淋头、坠尘隔板、置物隔板、碳化气喷头、碳化气管道、防溢顶板均由金属铜材料制成,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炉外浇淋冷却水圈、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观测口、内炉物料进出口、外炉探测口、炉外蓄水池、供水管、外炉、炉底水板均由铸铁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优化了石墨负极材料碳化加工过的设置,改变传统的碳化窑炉内部采用喷淋的方式对内部的烟气进行冷却的设置,设备增加内部的吸收盘管,让热量被吸收的更多,避免造成热量浪费,另外设备外侧采用的炉外浇淋冷却水圈,采用的浇淋的方式对窑炉的外壁进行冷却,最大化的避免水资源和热量的浪费,设备内部的内炉采用的底侧碳化气喷头的设置,更大化利用碳化气的碳化效率,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外观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碳化窑炉侧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炉示意图。
图中:碳化窑炉1、炉顶净烟气出口2、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观测口6、内炉物料进出口7、外炉探测口8、炉外蓄水池9、供水管10、外炉11、内炉12、炉底水板13、吸收盘管14、喷淋头15、坠尘隔板16、炉壁17、置物隔板18、碳化气喷头19、碳化气管道20、防溢顶板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包括碳化窑炉1、炉顶净烟气出口2、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观测口6、内炉物料进出口7、外炉探测口8、炉外蓄水池9、供水管10,所述炉外蓄水池9设在碳化窑炉1的底端外侧,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2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端,所述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端,所述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顶端,所述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中段,所述观测口6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段侧面,所述外炉探测口8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底端,所述内炉物料进出口7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中段,所述供水管10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且供水管10分别连接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
所述碳化窑炉1由外炉11、内炉12、炉底水板13、吸收盘管14、喷淋头15、坠尘隔板16组成,所述内炉12设在外炉11的中心,所述炉底水板13设在外炉11的内底侧,且炉底水板13设内炉12的底端外侧,所述喷淋头15设在外炉11的内顶侧壁上,所述吸收盘管14设在外炉11的内部中段,所述坠尘隔板16固定在外炉11的内部中段,且坠尘隔板16设在吸收盘管14的底侧,所述吸收盘管14穿过外炉11连接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所述喷淋头15穿过外炉11连接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
所述内炉12由炉壁17、置物隔板18、碳化气喷头19、碳化气管道20、防溢顶板21组成,所述置物隔板18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置物隔板18固定在炉壁17的中段,所述碳化气喷头19固定在炉壁17的底端,且碳化气管道20连接在碳化气喷头19的侧面,所述防溢顶板21固定在炉壁17的顶端。
所述吸收盘管14、喷淋头15、坠尘隔板16、置物隔板18、碳化气喷头19、碳化气管道20、防溢顶板21均由金属铜材料制成,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2、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观测口6、内炉物料进出口7、外炉探测口8、炉外蓄水池9、供水管10、外炉11、炉底水板13均由铸铁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设备的使用方式分为三个阶段,一为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的使用,石墨碳化过程中所使用的高温烟气使用过后,需要进行冷却排出,再次过程中,第一步就需要进行初步的冷却,利用换热盘管的作用,将一部分热量进行吸收,并且经过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和供水管的作用,流向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二为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的使用,通过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传输到喷淋头上的水,可以对烟气进行二次降温,三为炉外浇淋冷却水圈的使用,一部分水可以通过供水管的作用流向炉外浇淋冷却水圈,此时的水从炉外浇淋冷却水圈内流出,并且沿着外炉的外侧壁流下,最终流向炉外蓄水池,一定过程中,可以对整个碳化窑炉进行降温作用。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窑炉(1)、炉顶净烟气出口(2)、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观测口(6)、内炉物料进出口(7)、外炉探测口(8)、炉外蓄水池(9)、供水管(10),所述炉外蓄水池(9)设在碳化窑炉(1)的底端外侧,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2)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端,所述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端,所述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顶端,所述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中段,所述观测口(6)设在碳化窑炉(1)的顶段侧面,所述外炉探测口(8)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底端,所述内炉物料进出口(7)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中段,所述供水管(10)设在碳化窑炉(1)的外侧,且供水管(10)分别连接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窑炉(1)由外炉(11)、内炉(12)、炉底水板(13)、吸收盘管(14)、喷淋头(15)、坠尘隔板(16)组成,所述内炉(12)设在外炉(11)的中心,所述炉底水板(13)设在外炉(11)的内底侧,且炉底水板(13)设内炉(12)的底端外侧,所述喷淋头(15)设在外炉(11)的内顶侧壁上,所述吸收盘管(14)设在外炉(11)的内部中段,所述坠尘隔板(16)固定在外炉(11)的内部中段,且坠尘隔板(16)设在吸收盘管(14)的底侧,所述吸收盘管(14)穿过外炉(11)连接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所述喷淋头(15)穿过外炉(11)连接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12)由炉壁(17)、置物隔板(18)、碳化气喷头(19)、碳化气管道(20)、防溢顶板(21)组成,所述置物隔板(18)设有若干组,若干组置物隔板(18)固定在炉壁(17)的中段,所述碳化气喷头(19)固定在炉壁(17)的底端,且碳化气管道(20)连接在碳化气喷头(19)的侧面,所述防溢顶板(21)固定在炉壁(17)的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盘管(14)、喷淋头(15)、坠尘隔板(16)、置物隔板(18)、碳化气喷头(19)、碳化气管道(20)、防溢顶板(21)均由金属铜材料制成,所述炉顶净烟气出口(2)、炉外浇淋冷却水圈(3)、炉内吸收水管供水圈(4)、炉内喷淋水管供水圈(5)、观测口(6)、内炉物料进出口(7)、外炉探测口(8)、炉外蓄水池(9)、供水管(10)、外炉(11)、炉底水板(13)均由铸铁材料制成。
CN202022417910.3U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Active CN214031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910.3U CN214031739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17910.3U CN214031739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1739U true CN21403173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54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17910.3U Active CN214031739U (zh) 2020-10-27 2020-10-27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1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031739U (zh) 一种石墨负极材料碳化装置
CN210826048U (zh) 变螺距螺旋盘管夹套焦炉上升管余热回收装置
CN205119797U (zh) 节能熔炼炉
CN205241615U (zh) 一种掺烧含高浓度氨氮和cod污水的气化炉
CN209524751U (zh) 一种新型节能环保熔铝设备
CN21117799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再生铅回收冶炼装置
CN212227757U (zh) 一种反应炉余热利用装置
CN209468471U (zh) 超高功率电炉极心圆预制件结构
CN210261618U (zh) 一种新型节能炭黑反应炉
CN204514031U (zh) 一种高温冶炼设备
CN209605622U (zh) 一种高效高温加热装置
CN202630706U (zh) 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CN202304456U (zh) 曲板式机力风冷器
CN207121581U (zh) 一种顶进单喷嘴加压粉煤气化反应器
CN203923256U (zh) 一种转炉煤气低温换热器
CN209416062U (zh) 一种明显降低烧蚀损坏的磷炉水冷石墨出渣口装置
CN2890024Y (zh) 盐酸再生装置专用预浓缩器
CN212566931U (zh) 一种石墨化炉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10826220U (zh) 一种炼铁高炉煤节能环保装置
CN215113649U (zh) 一种新型余热利用烘干系统
CN215952293U (zh) 一种用于高温高尘高湿场合的热交换装置
CN209989447U (zh) 一种锌锭生产用的冷凝装置
CN219551247U (zh) 一种氧化铜生产用冷却塔
CN218155571U (zh) 高效节能螺旋式水冷烟道
CN201093540Y (zh) 高效节能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