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31339U -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31339U
CN214031339U CN202022763766.9U CN202022763766U CN214031339U CN 214031339 U CN214031339 U CN 214031339U CN 202022763766 U CN202022763766 U CN 202022763766U CN 214031339 U CN214031339 U CN 2140313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gle
steel
angle steels
steels
strip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37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增社
刘世雄
党晓军
王福来
何东亮
冀诚
申张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37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313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313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313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以解决液压爬模体系附墙装置安装难的问题。包括:多根第一角钢,多根第一角钢水平设置,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底部孔;多根第二角钢,水平设置于多根第一角钢的上方,多根第二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顶部孔,多根第三角钢,围绕底部孔竖直设置,每根第三角钢分别连接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钢板,钢板搭设于多根第一角钢上,覆盖底部孔;多根钢筋,钢筋位于第一角钢和第二角钢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可以实现提高施工过程安全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型桥梁的建筑项目也在逐渐增多。在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梁的设计中,当桥梁墩柱高度大于50m时,为减轻桥梁墩柱结构自重,节约材料用量,一般选择弯扭剪性能高的箱形截面薄壁空心墩,以达到轻质高强、相对截面积小、受力更为合理的效果。薄壁空心高墩一般采用液压爬模体系施工,配合塔吊、施工电梯进行物料和人员的运输。以往的施工中,塔吊附墙间距较大,墩柱临空面高,无法提供安全可靠的作业平台,导致塔吊施工电梯附墙装置的安装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用于提高塔吊施工电梯附墙装置的安装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附墙装置安装吊笼,挂装于液压爬模吊平台的下侧,包括:
多根第一角钢,多根所述第一角钢水平设置,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底部孔;
多根第二角钢,多根所述第二角钢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一一对应,水平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的上方,多根所述第二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顶部孔,
多根第三角钢,多根所述第三角钢相互间隔,围绕所述底部孔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角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
钢板,所述钢板搭设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上,覆盖所述底部孔;
多根钢筋,所述钢筋位于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之间,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第三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条,两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个所述第一板条水平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板角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角钢的角钢槽相向设置,所述钢板搭设于水平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上,位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相抵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角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角钢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底部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角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角钢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顶部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板条,两个所述第二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二角钢的一个所述第二板条水平设置,另二个所述第一板角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角钢的角钢槽相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角钢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第三角钢的下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角钢的连接处,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角钢的连接处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板条,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
进一步的,多根所述钢筋分为四组,一组所述钢筋的个数少于其它三组,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三角钢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钢筋。
进一步的,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一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钢筋水平设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钢筋的两个所述第三角钢之间的空隙作为操作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薄壁空心墩液压爬模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在优化塔吊、施工电梯附墙安装长度和间距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心墩爬模体系塔吊施工电梯附墙安装吊笼,该吊笼可以为附墙装置的安装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平台,解决了液压爬模体系附墙装置安装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工场景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挂装于液压爬模吊平台的下侧,具体的:
1为液压爬模体系,2为L型浇筑平台,3为塔吊,4为主操作平台,5为液压控制平台,6为液压爬模吊平台,7为塔吊附墙装置,8为施工电梯,9为附墙装置安装吊笼,10为施工电梯附墙装置。
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薄壁空心墩液压爬模体系1施工时,将塔吊附墙装置7竖向间距优化为每两模设置一道,其中,一模高度一般为4.5米或6米,施工电梯8附墙竖向间距优化为每一模一道。
在液压爬模吊平台6下,设置本实用新型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9,通过液压爬模吊平台6上的型钢与之焊接紧密。液压爬模体系1每两模一个循环,每施工至第二模时,液压爬模吊平台6距离塔吊附墙装置7较近,每施工第一模时,液压爬模吊平台6距离施工电梯附墙装置10较近。此时,施工人员下至附墙装置安装吊笼9中,附墙装置安装吊笼9的三面设置Φ8钢筋作为防护,一面方便人员操作及安装。在墩柱合适位置提前预埋钢板,作业人员在附墙装置安装吊笼9内即可完成塔吊3及施工电梯附墙装置10的安装。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俯视图。请参阅图2、图3和图4,所述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包括:
多根第一角钢15,多根所述第一角钢15水平设置,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底部孔;
多根第二角钢12,多根所述第二角钢12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15一一对应,水平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15的上方,多根所述第二角钢12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顶部孔;
多根第三角钢11,多根所述第三角钢11相互间隔,围绕所述底部孔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角钢1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角钢15和所述第二角钢12;
钢板14,所述钢板14搭设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15上,覆盖所述底部孔;
多根钢筋13,所述钢筋13位于所述第一角钢15和所述第二角钢12之间,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第三角钢11。
本实施例为了消除安全隐患,促进薄壁空心墩液压爬模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施工。在优化塔吊、施工电梯附墙安装长度和间距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心墩爬模体系塔吊施工电梯附墙安装吊笼,该吊笼可以为附墙装置的安装提供一个安全的作业平台,解决了液压爬模体系附墙装置安装难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角钢15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条,两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一角钢15的一个所述第一板条水平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板角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角钢的角钢槽相向设置,所述钢板搭设于水平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上,位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
其中,通过对第一角钢的一个板条的水平设置,可以方面钢板搭设,而且通过另一板条的竖直设置,可以有效的对钢板起到限位作用,从而可以保证底板的稳定性。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中,可选的,所述钢板14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相抵靠。可以理解的,为了确保钢板不会横向滑动,使钢板与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相抵靠,可以更好的对底板进行限位,确保施工人员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底板移动的情况。
其中,所述第一角钢15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角钢15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底部孔。所围设成的形状可以是矩形,还可以是正方形,如,可以将矩形的每一个边的边长设置为700mm,从而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的正常施工。
上述方案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角钢12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角钢12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顶部孔。可以理解的,此处的顶部孔的矩形和底部孔的矩形是相对应的,如果底部孔设置为边长一致的正方形,则顶部孔也设置为正方形。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角钢12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板条,两个所述第二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二角钢的一个所述第二板条水平设置,另二个所述第一板角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角钢12的角钢槽相向设置。
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将整个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外部整齐化设置,可以方便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移动可保存。
在上述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所述第三角钢11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第三角钢11的下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角钢15的连接处,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角钢12的连接处相连接。
将第三角钢与第一角钢的连接处相连接,并且与第二角钢的连接处相连接,可以起到顶部孔和底部孔的贯穿的作用。
具体的,所述第三角钢11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板条,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第三板条与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竖向外侧连接,可以确保第三角钢可以实现贯穿设置,并且可以确保所形成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稳定性。
其中,第三角钢的长度可以设置为1500mm,甚至还可以更长或者更短,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施工的场景来确定。
上述各方案中,多根所述钢筋13分为四组,一组所述钢筋的个数少于其它三组,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三角钢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钢筋。
可以将四组钢筋分别设置在附墙装置安装吊笼的四个方向上,如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可以将其中钢筋的个数较少的一组设置在前方,其他三组设置在后方、左方和右方,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有效的为工人的施工安全提供保障,而且可以为工人在前方留有施工所需的空间。
具体的,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一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三个,只要保证一组所述钢筋的个数少于另外三组中每组所述钢筋个数为不低于2即可,此时操作口的操作空间较大,便于施工操作。示例的,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一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三个;或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两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四个;或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一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四个。所述钢筋水平设置,设置所述钢筋数较少的两个所述第三角钢之间的空隙作为操作口。
可以将前方的钢筋数较少的一组钢筋设置在靠下的位置,从而可以将上方至第二角钢之间的空间作为施工用的操作口。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挂装于液压爬模吊平台的下侧,包括:
多根第一角钢,多根所述第一角钢水平设置,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底部孔;
多根第二角钢,多根所述第二角钢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一一对应,水平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的上方,多根所述第二角钢依次首尾连接,围设形成一竖向贯通的顶部孔;
多根第三角钢,多根所述第三角钢相互间隔,围绕所述底部孔竖直设置,每根所述第三角钢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
钢板,所述钢板搭设于多根所述第一角钢上,覆盖所述底部孔;
多根钢筋,所述钢筋位于所述第一角钢和所述第二角钢之间,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根第三角钢,多根所述钢筋分为四组,一组所述钢筋的个数少于其它三组,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三角钢之间设置有一组所述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板条,两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一角钢的一个所述第一板条水平设置,另一个所述第一板条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一角钢的角钢槽相向设置,所述钢板搭设于水平设置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上,位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与竖直设置的多个所述第一板条相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一角钢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底部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钢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角钢围设形成矩形的所述顶部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二板条,两个所述第二板条之间形成角钢槽,所述第二角钢的一个所述第二板条水平设置,另二个所述第二板条竖直设置,多个所述第二角钢的角钢槽相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钢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第三角钢的下端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角钢的连接处,并与两个所述第二角钢的连接处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角钢包括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板条,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另一个所述第三板条贴靠连接于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板条和另一个竖直设置的第二板条的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墙装置安装吊笼,其特征在于,一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一个,另外三组所述钢筋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钢筋水平设置,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钢筋的两个所述第三角钢之间的空隙作为操作口。
CN202022763766.9U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Active CN2140313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3766.9U CN21403133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3766.9U CN21403133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31339U true CN214031339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62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3766.9U Active CN214031339U (zh) 2020-11-24 2020-11-24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313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729A (zh) * 2022-03-10 2022-05-27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41729A (zh) * 2022-03-10 2022-05-27 中国十九冶集团有限公司 用于超高层建筑的作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7796A (zh) 钢结构混凝土楼板施工用悬挂模板支撑系统
CN114427258B (zh) 一种高空大跨度悬挑混凝土构件免拆施工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14031339U (zh) 一种附墙装置安装吊笼
CN103603496A (zh) 一种偏位整体提升钢连廊入位的方法及其侧向限位装置
CN210152251U (zh) 利用预制叠合楼板作为现浇梁侧模支撑的装置
CN110359557B (zh) 一种基于内插板、端板连接梁柱节点的装配式建筑体系
CN101925710A (zh) 拼板化系统和方法
CN216616865U (zh) 一种超高层悬挑结构高效施工体系
CN214993002U (zh) 一种组合盖梁及具有其的桥梁
CN215406077U (zh) 一种基坑沿口的支护保护装置
CN209556320U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CN207974544U (zh) 外墙模板用钢管存放装置
CN109441088B (zh) 一种用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施工的钢结构作业平台
CN216810887U (zh) 一种悬挂作业平台及液压爬模系统
JP6573490B2 (ja) 建物
CN216766435U (zh) 预制空心楼盖板及其与模板的密封结构
CN211396521U (zh) 一种网格状施工软平台
CN220768805U (zh) 一种无配重高处作业吊篮装置
CN215670057U (zh) 一种轻钢房屋用大抗拔件
CN220014399U (zh) 一种吊篮固定结构
CN219100434U (zh) 一款钢结构井道外立面幕墙结构
JP4541837B2 (ja) 鋼製フレーム付alc版によるカーテンウォール構造及びその施工法
CN218864355U (zh) 一种空调外机格栅支架
CN219343990U (zh) 一种可周转式外墙模板吊装结构
CN220889470U (zh) 一种带u型钢模的现浇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