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25600U -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25600U
CN214025600U CN202023307425.7U CN202023307425U CN214025600U CN 214025600 U CN214025600 U CN 214025600U CN 202023307425 U CN202023307425 U CN 202023307425U CN 214025600 U CN214025600 U CN 214025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positioning fixture
regulating part
workbench
storag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074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俊旗
马玉胜
马思齐
袁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Sanj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Sanj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Sanj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Sanj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074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25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25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25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电机和抽气泵,所述工作台的后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内端与齿轮相接触,且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安装在左端的转轴上,且转轴单体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上均焊接连接有夹持板,且夹持板的内端安装有防护垫,所述工作台的下端放置有储物框,且储物框的右端贯穿连接有连接管,所述储物框的前端卡合连接有连接板。该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且容易收集废料,并且结构稳定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随之越来越先进,全息平面纳微透镜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全息平面纳微透镜时,需要和定位夹具配套使用,对原材料进行限位,便于加工。
但是,一般的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不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不容易收集废料,夹持时结构容易不稳定,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不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且不容易收集废料,并且夹持时结构容易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电机和抽气泵,所述工作台的后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且第一调节件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连接块活动连接在轨道的内部,并且轨道开设在工作台的上端内部,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内端与齿轮相接触,且齿轮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电机安装在左端的转轴上,且转轴单体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上均焊接连接有夹持板,且夹持板的内端安装有防护垫,所述工作台的下端放置有储物框,且储物框的右端贯穿连接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抽气泵,所述储物框的前端卡合连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中端为多孔状结构,且该多孔状结构的分布面积小于储物框的横截面面积,并且工作台、储物框和连接管依次构成连通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件关于工作台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二调节件与第一调节件的数量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二调节件与齿轮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调节件与齿轮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调节件与第二调节件构成伸缩结构,并且齿轮下端设置的转轴单体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与轨道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块的纵截面形状为“凸”字型,并且连接块与轨道相契合。
优选的,所述夹持板关于齿轮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且夹持板与防护垫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并且夹持板上等间距设置有防护垫,而且防护垫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且容易收集废料,并且结构稳定性高;
1、设有防护垫和齿轮,第二调节件与齿轮以及第一调节件与齿轮的啮合连接,使得齿轮转动时与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的内端啮合,让防护垫单体之间彼此靠近,夹持板上等间距设置有防护垫,从而使得防护垫对多个全息平面纳微透镜进行限位,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
2、设有储物框和连接管,工作台与连接管的结构设计,工作台的中端为多孔状结构,使得工作台上的废料通过该多孔状结构进入储物框的内部,从而通过储物框进行收集废料;
3、设有第一调节件和皮带,第一调节件关于工作台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使得夹持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调节件,转轴单体之间的结构设计,使得电机带动2组转轴转动,让齿轮同时带动第一调节件单体之间移动,从而使得结构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调节件与连接块连接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板与储物框连接左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第一调节件;3、第二调节件;4、连接块;5、轨道;6、齿轮;7、转轴;8、电机;9、皮带;10、夹持板;11、防护垫;12、储物框;13、连接管;14、抽气泵;15、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1、第一调节件2、第二调节件3、连接块4、轨道5、齿轮6、转轴7、电机8、皮带9、夹持板10、防护垫11、储物框12、连接管13、抽气泵14和连接板15,工作台1的后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2,且第一调节件2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件3,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且连接块4活动连接在轨道5的内部,并且轨道5开设在工作台1的上端内部,第一调节件2的内端与齿轮6相接触,且齿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7,电机8安装在左端的转轴7上,且转轴7单体之间通过皮带9相连接,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上均焊接连接有夹持板10,且夹持板10的内端安装有防护垫11,工作台1的下端放置有储物框12,且储物框12的右端贯穿连接有连接管13,并且连接管13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抽气泵14,储物框12的前端卡合连接有连接板15。
如图1和图2中第一调节件2关于工作台1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二调节件3与第一调节件2的数量相等,第一调节件2设置在夹持板10的左右两端,第二调节件3与第一调节件2的位置相对应,第二调节件3与齿轮6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调节件2与齿轮6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构成伸缩结构,并且齿轮6下端设置的转轴7单体之间构成传动结构,齿轮6转动时分布与第二调节件3和齿轮6的内端相啮合,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的移动方向相反,左端的转轴7转动时通过电机8带动右端的转轴7转动,夹持板10关于齿轮6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且夹持板10与防护垫11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并且夹持板10上等间距设置有防护垫11,而且防护垫11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夹持板10设置在工作台1的前后两端,储物框12可以更换,使得储物框12的内端与透镜的外端相契合;
如图1和图3中连接块4与轨道5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块4的纵截面形状为“凸”字型,并且连接块4与轨道5相契合,连接块4可以在轨道5内前后移动,防止连接块4脱离轨道5;
如图1和图4中工作台1的中端为多孔状结构,且该多孔状结构的分布面积小于储物框12的横截面面积,并且工作台1、储物框12和连接管13依次构成连通结构,工作台1上的废料通过高多孔状结构进入储物框12内,使得废料不会掉落到地面上,连接管13将储物框12内的气体抽出,使得废料进入储物框12内。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时,结合图1、图2和图3,夹持板10上等间距设置有防护垫11,可以将多个透镜放置在后端的防护垫11上,电机8工作时带动左端的转轴7转动,通过电机8带动右端的转轴7转动,让齿轮6单体之间同时转动,使得齿轮6分别与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的内端啮合,让连接块4在轨道5内滑动,使得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彼此靠近,直至前端的防护垫11抵在透镜的前端,便于批量夹持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第一调节件2关于工作台1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使得第一调节件2设置在夹持板10的左右两端,可以同时推动夹持板10单体之间移动,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移动时,连接块4的设置让第一调节件2和第二调节件3移动的更加稳定;
结合图1和图4,工作台1上出现废料时,抽气泵14工作通过连接管13将储物框12内的空气抽出,使得废料通过工作台1的多孔状结构进入储物框12的内部,通过储物框12进行收集,对储物框12内的废料进行处理时,将卡合连接的连接板15取出,对废料进行集中处理,这就是该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1)、电机(8)和抽气泵(14),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后上端设置有第一调节件(2),且第一调节件(2)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调节件(3),所述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且连接块(4)活动连接在轨道(5)的内部,并且轨道(5)开设在工作台(1)的上端内部,所述第一调节件(2)的内端与齿轮(6)相接触,且齿轮(6)的中心固定连接有转轴(7),所述电机(8)安装在左端的转轴(7)上,且转轴(7)单体之间通过皮带(9)相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上均焊接连接有夹持板(10),且夹持板(10)的内端安装有防护垫(11),所述工作台(1)的下端放置有储物框(12),且储物框(12)的右端贯穿连接有连接管(13),并且连接管(13)的右端螺纹连接有抽气泵(14),所述储物框(12)的前端卡合连接有连接板(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中端为多孔状结构,且该多孔状结构的分布面积小于储物框(12)的横截面面积,并且工作台(1)、储物框(12)和连接管(13)依次构成连通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2)关于工作台(1)的纵向中轴线左右对称设置,且第二调节件(3)与第一调节件(2)的数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件(3)与齿轮(6)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一调节件(2)与齿轮(6)的连接方式均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调节件(2)与第二调节件(3)构成伸缩结构,并且齿轮(6)下端设置的转轴(7)单体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4)与轨道(5)构成滑动结构,且连接块(4)的纵截面形状为“凸”字型,并且连接块(4)与轨道(5)相契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10)关于齿轮(6)的纵向中轴线前后对称设置,且夹持板(10)与防护垫(11)的连接方式为粘贴连接,并且夹持板(10)上等间距设置有防护垫(11),而且防护垫(11)的横截面形状为弧形。
CN202023307425.7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Active CN214025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7425.7U CN2140256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07425.7U CN2140256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25600U true CN214025600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4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07425.7U Active CN214025600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25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0791B (zh) 一种重型偏心轴类定位翻转装置
CN208853523U (zh) 一种机械零配件自动化加工装置
CN212947079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生产用钢管打磨抛光装置
CN112397761A (zh) 一种锂电池加工用组装工作台
CN112975604A (zh) 圆形管桩端板的端部修整机构
CN214025600U (zh) 一种全息平面纳微透镜生产用定位夹具
CN215092541U (zh) 一种三通管件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2470462U (zh) 一种转轴压装机分装设备
CN212735382U (zh) 一种汽车冲压件毛边清理装置
CN212266012U (zh) 一种镜片生产用切割装置
CN211245869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除尘装置
CN210452120U (zh) 一种可去除毛边的轴承倒角处理设备
CN210756799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钢管打磨装置
CN210388652U (zh) 一种可自动变焦镜头加工用表面磨削装置
CN212635407U (zh) 一种锂电池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11390727A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钢管切口打磨装置
CN214770522U (zh) 一种高效定位的cnc加工中心
CN220179076U (zh) 一种机械电气设备制造用夹持装置
CN216421987U (zh) 一种用于机械制造圆管口打磨装置
CN213053973U (zh) 一种ibc吨桶生产用具有旋转夹持结构的打磨装置
CN217833254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零件的打磨夹具
CN215200871U (zh) 基于风电产品内齿圈加工定位胚具
CN206702613U (zh) 一种机床加工工作台
CN216608593U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制造用双工位整合式夹具
CN215203631U (zh) 一种环形片状药剂压片机的旋转式工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