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5954U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5954U
CN214015954U CN202022035027.8U CN202022035027U CN214015954U CN 214015954 U CN214015954 U CN 214015954U CN 202022035027 U CN202022035027 U CN 202022035027U CN 214015954 U CN214015954 U CN 2140159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omizing
heating element
heat
assembly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3502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阳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y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y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y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yo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3502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59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59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59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包括陶瓷基体以及发热体,陶瓷基体包括雾化面,发热体装设在是雾化面上,发热体至少包括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其中,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在雾化面上间隔排列。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件以及第二发热件,避免发热体因集中发热破坏烟液香味分子的现象,通过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来分别对烟液进行雾化,提高发热件的发热功率,在保证雾化的烟雾量充足的情况下同时避免破坏烟液的香味分子,从而提高雾化组件的雾化口感,提高用户对电子雾化装置的使用体验,便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逐步提高,人们都意识到了烟草对身体的危害,因此产生了电子雾化装置。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味道,但一般不含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它有害成分,大大减少了对使用者身体的危害,因而多作为香烟的替代品,用于戒烟。
现有技术中,电子雾化装置一般由雾化组件和电源组件构成。目前市场上的雾化核心往往是通过在多孔陶瓷体的底部印刷发热体,烟油经陶瓷体引导至发热体上后由发热体加热使烟雾雾化,目前的雾化核心由于发热体集中设置在陶瓷体的底部,从而发热体的发热量较大且比较集中,发热体发热比较集中时会对烟油分子造成破坏,导致烟油雾化的口感不佳,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组件因集中发热导致烟油被破坏影响雾化口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雾化组件,用于加热雾化基质,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陶瓷基体以及发热体,所述陶瓷基体包括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装设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发热体至少包括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在所述雾化面上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相互并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均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U型或Z型或正弦波型往返设置。
可选地,所述雾化面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呈对角线分布在所述雾化面上。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两个两个电极,两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第一发热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电极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的阻值相等或不等。
可选地,所述陶瓷基体在背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至少设置有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与所述第一发热件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相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位于所述陶瓷基体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开放式设置。
可选地,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套设在所述陶瓷基体的侧壁,且闭合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
可选地,所述陶瓷基体在背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油凹槽,所述导油凹槽与所述发热体相对应设置。
可选地,所述陶瓷基体在所述雾化面的一端沿相背的方向凸设有挡块。
可选地,所述陶瓷基体为多孔陶瓷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陶瓷基体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陶瓷基体的孔隙率为35%-55%。
可选地,所述发热体采用镍铬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器、用于存储雾化基质的储液腔以及如上述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并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如上述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陶瓷基体以及发热体,所述陶瓷基体包括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装设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发热体至少包括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在所述雾化面上间隔排列。通过设置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将所述雾化组件的发热区域间隔设置,避免雾化组件在加热时出现因发热集中出现破坏烟液分子的现象,提高雾化组件对烟液的雾化口味,从而提高用户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又一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又一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组件的另一实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雾化器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684754680000031
Figure BDA00026847546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雾化组件100,用于加热雾化基质,所述雾化组件100包括陶瓷基体110以及发热体120,所述陶瓷基体110包括雾化面113,所述发热体120装设在所述雾化面113上,所述发热体120至少包括第一发热件121和第二发热件122,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在所述雾化面113上间隔排列。
具体地,雾化基质可以为烟液或烟油,在此雾化基质以烟液为例,所述陶瓷基体110呈长方体设置,所述陶瓷基体110包括顶部和底部,所述雾化面113设置在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底部,所述发热体120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13上,且与所述陶瓷基体110一体设置,便于安装使用。所述陶瓷基体110在背离所述雾化面113的一侧至少设置有第一导油槽111和第二导油槽112,即所述陶瓷基体110的顶部上设置有第一导油槽111和第二导油槽112,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背离所述雾化面113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导油槽111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导油槽111的大小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大小相适配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大小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大小相适配设置,由所述第一导油槽111的底部将烟液传递运输至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由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底部将烟液传递运输至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由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加热来对烟液进行雾化,由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间隔且错位排列,避免所述发热体120集中发热。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之间并未设置发热体120,将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分隔栏,且该分隔栏将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分隔设置,而由于所述陶瓷基体110在所述分隔栏处的厚度设置的较厚,避免烟液从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之间渗透传输出现不能被发热体120雾化而导致烟液滴落的现象。通俗地说,所述陶瓷基体110的雾化面113在未设置发热体120的地方密封设置,例如可以通过硅胶件密封或氧化釉陶瓷密封,避免烟液传输至第一发热件121和第二发热件122之间空白区域不能被雾化而聚集滴落的现象,保证雾化组件100正常使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热体120可以包括有多个发热件。例如,所述发热体120还可以包括第三发热件,所述陶瓷基体110上设置有与第三发热件相对应且相适配的第三导油槽,其中,第一发热件121、第二发热件122以及第三发热件之间两两相互间隔设置,通过第一发热件121、第二发热件122以及第三发热件加热来雾化烟液,同样也能避开发热体120散热集中的问题。在此对发热体120对发热件的个数不做限定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底部的厚度在1.2mm-2mm的范围内,保障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对烟液的运输速度,例如,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底部的厚度为1.5mm,便于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底部将烟液运输至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上,便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对烟液进行雾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所述发热体120的发热量比较大且比较集中时,所述发热体120的发热量雾化烟液所产生的烟雾会比较大,但是会存在因为高温破坏烟液的香味分子的现象;而在所述发热体120的发热量比较小时,所述发热体120在对烟液进行雾化时,能保留烟液中的香味分子,但此时雾化的烟雾量较小。通过设置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且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间隔设置,将所述雾化面113分隔为两个发热区域,在满足烟雾量的情况下避免所述发热体120集中散热破坏香味分子,从而确保雾化组件100的雾化量以及雾化香味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提高雾化组件100对烟液的雾化口感,进而提高用户对雾化组件100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件121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互并联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发热件121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并联设置,便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结构排布,从而便于设置所述发热体1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120还包括两个电极124,两所述电极124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13上,两所述电极124分别作为所述发热体120的正极或负极,所述电极124可以为导电圆片或导电柱,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均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片状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导电片123,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相对两端设置有导电片123,其中,该导电片123的宽度大于所述发热丝的宽度,即所述导电片123上的电阻较小,该导电片123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计。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相对两端分别单独通过导电片123与两所述电极124相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相对两端分别单独通过导电片123与两所述电极124相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并联。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丝呈U型或Z型或正弦波型往返设置,通俗地说,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呈U型或Z型或正弦波型往返设置,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呈U型或Z型或正弦波型往返设置,便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结构排布,节省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所占用的空间,便于第一发热件121和第二发热件122对烟液进行雾化。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雾化面113呈方型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呈对角线分布在所述雾化面113上。通俗地说,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设置在所述雾化面113的对角线上,便于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错位间隔设置,提高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分散发热的效果,从而提高雾化组件100对烟液的雾化口感。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阻值相等或不等。本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分散发热来对烟液进行雾化,确保雾化烟液的烟雾量和香味量。值得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阻值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阻值不相等时,可以通过其中一个发热件对烟液进行雾化来提供大量烟雾,另一个发热件对烟液进行雾化时可以提供少许烟雾量而确保烟液的香味分子不会丢失,例如,该香味分子可以为尼古丁分子,使得雾化组件100对烟液进行雾化时能有较好的烟雾量和香味量。例如,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并联时,如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电阻,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进行工作时,所述第一发热件121的发热量大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发热量,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对烟液进行雾化时,能产生较大的烟雾量,但这些烟雾中的香味分子被破坏,香味量较少,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对烟液进行雾化时,产生的烟雾量较小,但这些烟雾中的香味分子得到保留,香味量较足,在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发热体120的对烟液雾化时所产生的烟雾量和香味分子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提高用户对雾化组件100的使用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并联设置时,若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的发热量较小,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雾化烟液时,能保留烟液中的香味分子且雾化所产生的烟雾的温度也不会烫嘴,此时虽然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雾化所产生的烟雾较少,在所述第一发热件121所产生的烟雾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所产生的烟雾汇聚在一起时,总的烟雾量也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从而提高用户对雾化组件100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照图4、图5和图6,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位于所述陶瓷基体110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侧壁开放式设置。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位于所述陶瓷基体110的侧边或者角落。通俗地说,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一个或二个侧壁与所述陶瓷基体110的侧壁相重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外部设置有硅胶圈130,该硅胶圈130套设在陶瓷基体110的侧壁上,在该硅胶圈130的作用下,硅胶圈130闭合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的侧壁,即硅胶圈130与所述陶瓷基体110围合成所述第一导油槽111和所述第二导油槽112,便于节省所述陶瓷基体110的位置,便于将雾化组件100设计的小巧化。
请继续参照图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10在背离所述雾化面113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油凹槽114,所述导油凹槽114与所述发热体120相对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件121和所述第二发热件122相互并联设置,且所述第一发热件121与所述第二发热件122平铺在雾化面113上,其中,导油凹槽114与发热体120相对称,便于导油凹槽114内的烟液传递至发热体120上,在第一发热件121和第二发热件122的作用下,提高所述发热体12的发热功率,便于增大雾化组件100所产生的烟雾量,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10在所述雾化面113的一端沿相背的方向凸设有挡块115,通过在所述雾化面113的一端设置所述挡块115,从而使得所述陶瓷基体100的底部呈台阶在设置,在挡块115的作用下,便于雾化组件100在雾化器200中安装使用。
请继续参照图1-图7,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10为多孔陶瓷体,所述发热体120与所述陶瓷基体110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基体110的材质为硅藻土、石英、莫来石、氧化铝、碳化硅、氮化硅、硼化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孔体可以选择热导率更低的硅藻土材质。所述发热体120嵌入陶瓷基体110中,并与陶瓷基体110一起烧结而成,结构牢固并且便于生产制作。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发热体120上还设置有若干固定爪,该固定爪嵌设在陶瓷基体110内,便于所述发热体120与所述陶瓷基体110紧固在一起,避免出现发热体120发热时膨胀与陶瓷基体110脱离的现象。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孔隙率为35%-55%,较佳的是,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孔隙率在40%-50%的范围内,例如,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孔隙率在40%,或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孔隙率在45%,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孔隙率在50%。便于烟液经由所述陶瓷基体110传输至所述发热体120上。其中,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微孔直径在10um-30um的范围内,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陶瓷基体110的微孔直径可以为10um或15um或20um或25um或30um。避免烟液烟液的传输速率过快或过慢,便于所述陶瓷基体110对烟液进行运输传递。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120采用镍铬合金材料制成,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发热体120还可以采用铁铬铝合金材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120材料镍铬合金材料制成,避免铁铬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发热体120在雾化烟液时出现氧化变黑的现象,便于所述发热体120的长时间使用,以及提高所述发热体120的美感。
请继续参照图8和图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雾化器200,所述雾化器200包括雾化器202、用于存储雾化基质的储液腔201以及上述所述的雾化组件100,所述雾化组件100设置与所述雾化器202中并与所述储液腔201导油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液槽和所述第二导液槽与所述储液腔201相连通。该雾化组件100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雾化器2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上述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器电连接,所述电源组件还包括容置腔,所述雾化器可拆卸安装在容置腔内。该雾化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电子雾化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雾化组件,用于加热雾化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陶瓷基体以及发热体,所述陶瓷基体包括雾化面,所述发热体装设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发热体至少包括第一发热件和第二发热件,其中,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在所述雾化面上间隔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相互并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均为发热丝,所述发热丝呈U型或Z型或正弦波型往返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面呈方形设置,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呈对角线分布在所述雾化面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还包括两个两个电极,两所述电极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所述第一发热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二发热件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两所述电极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件和所述第二发热件的阻值相等或不等。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在背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至少设置有第一导油槽和第二导油槽,所述第一导油槽与所述第一发热件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二导油槽与所述第二发热件相对应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位于所述陶瓷基体的边缘,且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开放式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还包括硅胶圈,所述硅胶圈套设在所述陶瓷基体的侧壁,且闭合所述第一导油槽和所述第二导油槽的侧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在背离所述雾化面的一侧还设置有导油凹槽,所述导油凹槽与所述发热体相对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在所述雾化面的一端沿相背的方向凸设有挡块。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为多孔陶瓷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陶瓷基体通过烧结的方式一体成型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基体的孔隙率为35%-55%。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采用镍铬合金材料制成。
15.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包括雾化腔、用于存储雾化基质的储液腔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设置于所述雾化腔中并与所述储液腔导液连接。
16.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包括电源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雾化器,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CN202022035027.8U 2020-09-16 2020-09-1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0159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027.8U CN214015954U (zh) 2020-09-16 2020-09-1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35027.8U CN214015954U (zh) 2020-09-16 2020-09-1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5954U true CN214015954U (zh) 2021-08-24

Family

ID=77349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35027.8U Active CN214015954U (zh) 2020-09-16 2020-09-16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59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07651U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581001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110731544A (zh)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WO2021013208A1 (zh)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259092B (zh) 具有波浪形雾化气道的雾化器
CN112369717A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1109677A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0432836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发热组件和多孔陶瓷体
CN217609584U (zh) 雾化器及其雾化芯
WO2020248230A1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CN112089109A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8185267U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015954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0382633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发热组件和发热体
CN216293045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115177025A (zh)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2345302U (zh)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CN218889286U (zh) 气溶胶发生组件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931904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5422802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422803U (zh) 雾化芯、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15992752U (zh)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CN216088843U (zh)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CN211672461U (zh)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431822U (zh)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