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07651U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07651U CN211407651U CN201921160881.8U CN201921160881U CN211407651U CN 211407651 U CN211407651 U CN 211407651U CN 201921160881 U CN201921160881 U CN 201921160881U CN 211407651 U CN211407651 U CN 21140765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atomizing
- atomization
- area
- condu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和电子雾化装置。雾化组件包括:基体,包括用于将液体雾化形成烟雾的雾化面;发热体,用于与电源连接以对所述雾化面加热,所述发热体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且所述发热体在所述雾化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以此将所述雾化面划分为被所述发热体投影所占的发热区及围绕于所述发热区之外的空白区;及导热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雾化面的空白区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导热体可以将发热区较多的热量转移至空白区,使得空白区的温度升高至与发热区的温度持平,确保整个雾化面各处的温度均相等而实现热平衡,进而使得雾化面上各处液体雾化后形成的烟雾浓度和颗粒大小相等以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和包含该雾化组件的电子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雾化装置具有与普通香烟相似的外观和口感,但通常不含有香烟中的焦油、悬浮微粒等其他有害成分,因此电子雾化装置普遍用作香烟的替代品。一般地,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通常包括基体和发热部件,发热部件贴附在基体的雾化面上或藏置在基体内靠近雾化面的位置处。但是,雾化面上靠近发热部件的油液能够充分雾化得到浓度较高的烟雾,而雾化面上远离发热部件的油液则雾化得到浓度较低的烟雾,导致烟雾浓度不均匀而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雾化组件将液体雾化成浓度均匀的烟雾。
一种雾化组件,包括:
基体,包括用于将液体雾化形成烟雾的雾化面;
发热体,用于与电源连接以对所述雾化面加热,所述发热体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且所述发热体在所述雾化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以此将所述雾化面划分为被所述发热体投影所占的发热区及围绕于所述发热区之外的空白区;及
导热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雾化面的空白区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热体两者均直接贴附在所述雾化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包括多个离散设置的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的一端均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导热单元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并位于所述雾化面的空白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单元呈直线型、折线形或弧线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一体成型的开环结构,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第一发热单元和第二发热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发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设定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单元的端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发热体端部的所述第二发热单元的宽度最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包括多个离散设置的导热单元,至少部分所述导热单元跟所述第一发热单元和第二发热单元两者的相交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贴附在所述雾化面的发热区和空白区,所述发热体贴附在所述导热体的表面或者嵌设在所述导热体的内部;所述导热体在所述雾化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到所述雾化面的距离处处相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热体为金属发热膜;所述导热体为多孔陶瓷膜、多孔碳或多孔金属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的孔隙率为30%~70%;所述导热体的厚度为20μm~1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的导热系数为30w/m.k~400w/m.k。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设置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所述基体还包括吸液面,所述吸液面将从所述储液腔中吸取的液体通过所述基体的内部传输至所述雾化面。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在发热体开始工作的瞬间,发热区的温度高于空白区的温度。通过导热体与发热体连接,导热体的至少部分设置在空白区,导热体可以将发热区较多的热量转移至空白区,以弥补空白区热量的不足,使得空白区的温度升高至与发热区的温度持平,确保整个雾化面各处的温度均相等而实现热平衡,即雾化面上热量分布均匀,进而使得雾化面上各处液体雾化后形成的烟雾的浓度相等,同时,也使得雾化面上各处液体雾化后形成的烟雾的颗粒大小相等,最终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示例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示例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示例雾化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示例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示例雾化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组件的导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10,该雾化组件10用于对以气溶胶生成基质为代表的液体进行雾化以形成供用户抽吸的烟雾,该雾化组件10包括基体100、发热体200和导热体300。
同时参阅图1至图4,基体100可以采用多孔陶瓷材料制成,基体100内包含有大量的微孔而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孔隙率可以定义为物体中孔隙的体积与材料在自然状态下总体积的百分比,例如该基体100的孔隙率可以为30%~60%,微孔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为20μm~70μm。由于基体100具有一定的孔隙率,使得基体100能形成毛细作用。基体100具有吸液面120和雾化面110,吸液面 120与雾化面110两者可以平行设置,基体100的吸液面120与液体接触时,液体将被吸附在吸液面120上,同时,吸液面120上的液体在毛细作用下将通过基体100内部不断地传输至雾化面110,发热体200用于与电源连接而产生热量,以便将雾化面110上的液体雾化形成烟雾。当孔隙率增大时,可以增大基体100 对液体的传液速度,使得吸液面120上的液体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传输至雾化面110;当孔隙率减少时,可以提高基体100对渗透其中液体具有较强的锁液功能,防止基体100内的液体从基体100表面泄漏。因此,为平衡基体100的传液速度和锁液功能,应当在上述孔隙率取值范围内选取合适的特定值。微孔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吸液面120与雾化面110,使得液体能够经最短的距离从吸液面120抵达至雾化面110,从而提高基体100对液体的传导速度。
发热体200可以为金属发热膜,发热体200在雾化面1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雾化面110的面积,即发热体200在雾化面110上的投影并未覆盖整个雾化面110,一方面,可以保证烟雾从雾化面110上未被发热体200遮挡的其它部位溢出,另一方面,将发热体200做为参照物可以将雾化面110划分为发热区111 和空白区112,即雾化面110被发热体200投影所占的区域为发热区111,围绕发热区111之外的区域为空白区112,因此,当发热体200开始工作的瞬间,发热区111的温度明显高于空白区112的温度。
对于传统的雾化组件10,基体100的导热性能较差,因此,发热区111热量分布较多,故在相同时间内有相对较多的液体被雾化,雾化所形成的烟雾的浓度相对较高;同时,存在足够多的热量以破坏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从而使得雾化所形成的烟雾的颗粒粒径较小。反之,由于空白区112热量分布较小,使得雾化后所形成的烟雾浓度偏低而颗粒粒径偏高。因此,由于雾化面110上各处的烟雾浓度和颗粒大小不一致,最终影响用户的抽吸口感。
但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体300与发热体200连接并至少部分位于雾化面110 的空白区112,使得导热体300可以将发热区111的热量传导至空白区112。导热体300可以为多孔陶瓷膜、多孔碳或多孔金属膜等膜状结构,导热体300的厚度为20μm~150μm,例如导热体300厚度的取值可以为20μm、40μm、50 μm或150μm等。导热体300的导热系数为30w/m.k~400w/m.k,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导热系数的取值可以为30w/m.k、50w/m.k、100w/m.k或400w/m.k等。导热体300具有较高的导热系数而具备良好的导热性能,由于导热体300 可以将发热区111较多的热量转移至空白区112,以弥补空白区112热量的不足,使得空白区112的温度升高至等于发热区111的温度,确保整个雾化面110各处的温度均相等而实现热平衡,即雾化面110上热量分布均匀,进而使得雾化面110上各处液体雾化后形成的烟雾的浓度相等,同时,也使得雾化面110上各处液体雾化后形成的烟雾的颗粒大小相等,最终保证用户的抽吸口感。再者,导热体300同样为多孔结构并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导热体300的孔隙率为30%~70%,例如该孔隙率的取值可以为30%、40%或70%等,由于导热体300具有孔隙率,导热体300与基体100同样会产生毛细作用,通过两者共同的毛细作用,使得吸液面120上的液体能够以更快的速度传输至雾化面110,提高整个雾化组件10对液体的传导能力,确保雾化面110上始终保持有充足的液体以供雾化,避免雾化面110上因液体不足所导致的干烧现象。
参阅图1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200为一体成型的开环结构,发热体200包括多个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两者均为直条状,多个第一发热单元210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例如,三个第一发热单元210沿横向延伸设置。多个第二发热单元220沿第二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例如,四个第二发热单元220沿纵向延伸设置,即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呈九十度夹角的垂直设置。此时,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依次首尾连接形成折线状的发热体200,这样能够简化发热体200的制造工艺并降低其制造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第二发热单元220的其中两个位于两侧且两端对齐,另外两个的长度及宽度均相对较小并设置于该其中两个之间;另外两个通过一个第一发热单元210连接并且一端与其中两个第二发热单元220对齐。
发热体200的两个端部均由第二发热单元220形成,第一发热单元210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第二发热单元220的端部连接,使得第一发热单元210位于相邻两个第二发热单元220之间。由于发热体200中部的第一发热单元210 和第二发热单元220分布较为密集,发热体200端部的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分布较为稀疏,故发热体200中部发热多而温度高,为确保发热体200端部温度与中部温度一致,可以使得位于发热体200端部的第二发热单元220的宽度L最大(参阅图3),从而使得宽度L较大的第二发热单元220 同样能形成较多的热量,以弥补发热体200端部因发热单元分布稀疏而导致的热量不足,最终使得整个发热体200各处温度大致均相等。
在其它实施例中,发热体200可以为螺旋状、Z形状或多个平行设置的长条状等开环结构,当然,发热体200还可以为圆环等闭环结构,或者为开环结构与闭环结构的组合体。发热体200还可以由多个离散发热单元构成的非一体连接结构。
同时参阅图1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热体200的底面可以直接通过印刷的方式贴附在基体100的雾化面110上,导热体300的底面也同样可以直接通过印刷的方式贴附在基体100的雾化面110上,发热体200的厚度和导热体 300的厚度可以刚好相等,使得发热体200的上表面与导热体300的上表面两者相互平齐。此时的导热体300包括多个离散设置的导热单元310,各个导热单元 310可以在雾化面110上呈矩阵式排列。导热单元310的一端(固定端)均与发热体200连接,导热单元310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该自由端位于雾化面110的空白区112,当发热体200工作时,通过导热体300的传导作用,可以将发热区111的热量传导至空白区112,直至两个区域的温度相等而热量分布均匀,确保雾化面110各处烟雾浓度和颗粒大小均匀,从而提高用户抽吸的口感。同时,通过将导热体300和发热体200均直接贴附在雾化面110上,可以减少整个雾化组件10在厚度方向的尺寸,使得雾化组件10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同时,发热体200直接与雾化面110连接,热量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输至雾化面110,提高雾化组件10的热传递效率和对加热的反应灵敏度。
各导热单元310的可以呈直线型(参阅图3),也可以呈折线形(参阅图1),还可以呈正弦曲线或圆弧曲线等弧线形(参阅图9)等。在发热体200为一体成型的开环结构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两者的相交处201产生的热量较多,使得雾化面110在该位置处集聚较多的热量而温度更高,通过将至少部分导热单元310跟第一发热单元210和第二发热单元220 两者的相交处201连接,使得发热区111的热量快速传递至空白区112,当然,其它部分导热体300的固定端可以单独跟第一发热单元210或第二发热单元220 连接。
同时参阅图5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体300直接贴附在雾化面110 上,发热体200直接贴附在导热体300上,即发热体200并未与雾化面110形成直接贴附的连接关系。例如,参阅图6,导热体300直接贴附在雾化面110上,发热体200贴附导热体300远离雾化面110的表面上,即发热体200、导热体 300和基体100从上往下形成层叠关系。此时的导热体30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层状结构,导热体300在雾化面110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雾化面110的面积,发热体200位于导热体300的覆盖范围之内,使得导热体300对发热体200形成很好的承载作用,确保发热体200安装的稳定可靠性,也便于发热体200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体300向下传递并均匀分布在雾化面110上。又如,参阅图7,导热体300同样直接贴附在雾化面110上,发热体200则完全嵌设在导热体300 的内部,由于导热体300裹覆发热体200,导热体300能够对发热体200形成很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发热体200与氧气接触而产生氧化反应。再如,参阅图8,导热体300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导热体300直接贴附在雾化面110上,发热体200直接贴附在该导热体300上,另外一个导热体300则再贴附在发热体 200的表面上,显然,发热体200夹置在两个导热体300之间,此时,发热体 200和两个导热体300形成相互层叠关系且面积相等,使得发热体200的侧面与导热体300的侧面刚好平齐,导热体300无法对发热体200形成裹覆作用。同样地,最上层的导热体300同样能对发热体200形成保护作用。
同时参阅图6至图8,发热体200到雾化面110的距离处处相等,通俗而言,发热体200所处的平面与雾化面110刚好平行,这样便于发热体200、导热体300两者的加工与安装,也使得发热体200上的热量能够以相同的速度传输至雾化面110。导热体300的厚度为20μm~150μm,例如导热体300厚度的取值可以为20μm、40μm、50μm或150μm等,当发热体200贴附在一个导热体300 上或发热体200夹置在两个导热体300之间时,导热体300的厚度可以等于发热体200的厚度;当发热体200全部裹覆在导热体300之间时,导热体300的厚度可以大于发热体200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雾化装置,该电子雾化装置包括上述雾化组件 10,电子雾化装置内设置有存储腔,该存储腔用来存储以气溶胶生成基质为代表的液体,基体100的吸液面120可以直接与存储腔的液体接触,在毛细作用下,基体100的吸液面120将从储液腔中吸取的液体通过基体100的内部传输至雾化面110,进而通过加热件和导热件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雾化面110上各处形成浓度和颗粒大小均一致的烟雾。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包括用于将液体雾化形成烟雾的雾化面;
发热体,用于与电源连接以对所述雾化面加热,所述发热体直接或间接的设置在所述雾化面上,且所述发热体在所述雾化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以此将所述雾化面划分为被所述发热体投影所占的发热区及围绕于所述发热区之外的空白区;及
导热体,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雾化面的空白区并与所述发热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和所述导热体两者均直接贴附在所述雾化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包括多个离散设置的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的一端均与所述发热体连接,所述导热单元的另一端均为自由端并位于所述雾化面的空白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单元呈直线型、折线形或弧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一体成型的开环结构,所述发热体包括多个第一发热单元和第二发热单元,多个所述第一发热单元沿第一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发热单元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呈设定夹角的第二方向延伸并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发热单元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发热单元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发热体端部的所述第二发热单元的宽度最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包括多个离散设置的导热单元,至少部分所述导热单元跟所述第一发热单元和第二发热单元两者的相交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贴附在所述雾化面的发热区和空白区,所述发热体贴附在所述导热体的表面或者嵌设在所述导热体的内部;所述导热体在所述雾化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雾化面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到所述雾化面的距离处处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金属发热膜;所述导热体为多孔陶瓷膜、多孔碳或多孔金属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的孔隙率为30%~70%;所述导热体的厚度为20μm~15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体的导热系数为30w/m.k~400w/m.k。
13.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雾化装置设置有用于存储液体的储液腔,所述基体还包括吸液面,所述吸液面将从所述储液腔中吸取的液体通过所述基体的内部传输至所述雾化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60881.8U CN211407651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160881.8U CN211407651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07651U true CN211407651U (zh) | 2020-09-04 |
Family
ID=72246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160881.8U Active CN211407651U (zh) | 2019-07-23 | 2019-07-23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07651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47959A (zh) * | 2019-07-23 | 2019-11-15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114259091A (zh) * | 2021-12-30 | 2022-04-01 | 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 雾化结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WO2023193593A1 (zh) * | 2022-04-06 | 2023-10-12 |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WO2024089731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WO2024089729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WO2024089732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
2019
- 2019-07-23 CN CN201921160881.8U patent/CN21140765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47959A (zh) * | 2019-07-23 | 2019-11-15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WO2021013208A1 (zh) * | 2019-07-23 | 2021-01-28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114259091A (zh) * | 2021-12-30 | 2022-04-01 | 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 雾化结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CN114259091B (zh) * | 2021-12-30 | 2023-10-13 | 深圳市大迈发展有限公司 | 雾化结构件、雾化器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WO2023193593A1 (zh) * | 2022-04-06 | 2023-10-12 |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WO2024089731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WO2024089729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WO2024089732A1 (ja) * | 2022-10-24 | 2024-05-02 |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 エアロゾル生成システ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407651U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WO2021013208A1 (zh) | 雾化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 |
KR102523292B1 (ko) | 에어로졸 발생 시스템용 유체 투과성 히터 조립체 및 카토마이저 카트리지 | |
US10750790B2 (en) |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ing assembly and atomizing element thereof | |
EP3876770B1 (en) | Vaporizer device with more than one heating element | |
CN109105958B (zh) | 发热组件、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 |
US20200275696A1 (en) | Vaporizer Device with Vaporizer Cartridge | |
CN110584208B (zh) | 雾化芯、雾化器和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058100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发热组件 | |
CN110731544A (zh)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019118U (zh) | 电子雾化装置、雾化器及其发热组件 | |
CN216088845U (zh) | 一种雾化芯、雾化器及其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2826132A (zh) | 导液件、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产生系统 | |
CN216701680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气溶胶发生装置 | |
CN218185267U (zh) | 发热体、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1109677A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
CN212345302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和雾化组件 | |
US20230042402A1 (en) | Mouthpiece for Vaporizer Includ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ivity Heater | |
CN211672461U (zh)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2345301U (zh) | 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组件 | |
CN209732600U (zh) | 气雾产生装置、气雾产生系统及电子烟 | |
CN217509914U (zh) | 雾化芯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216088843U (zh) | 一种电子雾化装置及其雾化器、雾化芯 | |
CN216821763U (zh)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
CN112089109A (zh) | 雾化组件、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