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4003U - 家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家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4003U
CN214014003U CN202023273238.1U CN202023273238U CN214014003U CN 214014003 U CN214014003 U CN 214014003U CN 202023273238 U CN202023273238 U CN 202023273238U CN 214014003 U CN214014003 U CN 2140140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driving
support
moun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7323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明
徐雪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7323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40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40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40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家电装置,包括支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连接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连接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从而可以令第一驱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传递,另一部分振动可以分散至支架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影响第一驱动件、连接件和支架的可靠连接性能。

Description

家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家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家用电器设备中的电机,一般都安装在家用电器的壳体内部。为了确保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位置稳定性和可装配性,常常为电机设置相应的电机安装座,从而可以通过电机安装座一定程度上改善电机与壳体之间的连接性能。然而,即使在上述安装结构的基础上,电机与壳体之间的可靠性连接仍有待进一步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在于,提出一种家电装置。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家电装置包括支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连接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包括支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其中,支架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连接件的一部分能够与家电装置的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连接件和支架的可靠连接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支架设在腔体内。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第二连接部与壳体相连。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具体地,支架设置在腔体内,支架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支架之间,第二连接部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连接件和支架的可靠连接性能。如果支架设置在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之间,第一驱动件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而言,连接件与支架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与支架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可以为钣金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设置在支架的外边沿。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加强件,加强件设置在支架的外边沿,加强件能够增强支架的结构强度。值得说明的是,加强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件间隔布置在支架上。进一步地,加强件可以沿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架的厚度方向包括靠近第一驱动件的第一厚度方向,以及背离第一驱动件的第二厚度方向。加强件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第二厚度方向延伸。当然,加强件可以具有多个延伸方向。进一步地,加强件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即加强件朝向临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延伸,使得家电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使得加强件的设置不会与家电装置的其他结构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装配口,装配口设置在加强件上,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装配口,伸入支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装配口,装配口设置在加强件上,装配口用于连接件的装配,装配口可以简化连接件的安装定位。具体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装配口,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支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具体地,装配口为方形孔。装配口的尺寸与第一连接部的尺寸相适配,从而降低连接件的装配难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架包括背离第一驱动件的第一侧,加强件背离支架的第一侧延伸。
在该设计中,支架包括背离第一驱动件的第一侧,当支架安装于壳体内时,支架位于第一驱动件的上方,则支架上背离第一驱动件的第一侧为支架的上侧,加强件背离支架的上侧延伸,即加强件朝下延伸,即加强件朝向临近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延伸,这是由于支架的下方用于安装第一驱动件,则支架的下侧具有一定的装配空间余量,当加强件朝下延伸时,则可以进一步利用装配空间的余量,从而使得家电装置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使得加强件的设置不会与家电装置的其他结构干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加强件与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加强件与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加强件与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加强件与支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加强件与支架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架的一部分朝背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第一连接部穿过装配口伸入凹槽内。
在该设计中,支架的一部分朝背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凹槽为沉槽。通过设置沉槽以容纳连接件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使得连接件和一部分相对平齐,从而可以确保第一驱动件平稳装配在支架和连接件上。值得说明的是,对应于凹槽的一部分支架的厚度与其他部分的支架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值得说明的是,支架的一部分是指支架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则对应于凹槽的该部分支架的厚度较小,或者支架的一部分是指支架的面积的一部分,则支架整体的厚度不变化,即对应于凹槽的一部分支架与其他部分的支架的厚度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凹槽的槽深大于等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
在该设计中,凹槽的槽深大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凹槽中,则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驱动件之间存在间隙,和/或第一连接部与支架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存在一方面能够降低连接件的装配难度,避免由于连接件、支架的制造精度问题而导致的尺寸偏差,从而影响连接件的正常装配。另一方面,间隙能够有效降低家电装置在运行过程中,连接件、支架存在的小幅度振动而会引起的异音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凹槽的槽深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0.2mm。
在该设计中,当凹槽的槽深小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时,则第一连接部会凸出于支架靠近第一驱动件的壁面。相对于支架而言,第一连接部更加靠近第一驱动件,则第一驱动件无法更好地设置在支架上,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会将第一驱动件架空,从而令支架无法更好地起到安装第一驱动件的作用。当凹槽的槽深大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0.2mm时,则第一连接部与第一驱动件之间的距离过大,此时第一连接部无法更好地承接来自于第一驱动件的振动。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第一支架部形成凹槽。第二支架部与第一支架部相连,第二支架部背离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背离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该设计中,支架包括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第一支架部形成凹槽,即第一支架部朝背离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凹陷。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相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架部和第二支架部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架部背离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背离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二支架部的顶壁面与第一支架部的顶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对于支架整体而言,支架背离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不属于同一平面。值得说明的是,支架的整体平均厚度一致,凹槽的槽深与支架的厚度不相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安装口,安装口设置在第二支架部上,安装口与凹槽相连通,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口。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安装口,安装口设置在第二支架部上,安装口与凹槽相连通,第一连接部经过装配口伸入凹槽内,连接件继续伸入时,则第一连接部可以伸入安装口中。第一连接部伸入支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的长度可调,可以根据壳体的位置来具体选择,进而使得支架、第一驱动件和连接件构成的安装模块能够适应于多种不同型号的家电装置,若壳体上的待安装位与支架距离较远时,则可以令第一连接部的伸入长度较短。若壳体上的待安装位与支架距离较近时,则可以令第一连接部的伸入长度较长,令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入安装口。安装口一方面可以为连接件的伸长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安装口也可以用于容置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譬如,第一驱动件上的驱动开关可以穿过安装口凸出设置,对应于驱动开关的位置,壳体上设置相应的缺口以避让驱动开关,从而可以实现第一驱动件的启停。具体地,驱动开关为抽钮开关。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配合部和装配部,配合部朝向安装口设置在第二支架部的内边缘上。装配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入安装口内,装配部与配合部相配合。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配合部和装配部,配合部和装配部对应设置在第二支架部和第一连接部上。具体地,配合部设置在第二支架部的内边缘上。值得说明的是,配合部设置在第二支架部的一部分内边缘上,针对于第一连接部的行程范围内的内边缘设置配合部,第一连接部不会伸入的位置处则可以不设置配合部。装配部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在第一连接部伸入安装口内时,第一连接部上的装配部会与第二支架部上的配合部相接触并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连接件相对于支架运动。具体地,装配部为第一锯齿,配合部为第二锯齿,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相互适配,第一连接部可以伸入安装口,也可以脱离安装口,在第一连接部伸入或脱离过程中,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相互挤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定位口,定位口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定位口,定位口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上,定位口为长条孔,适配于不同壳体的连接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支架背离第一驱动件的一侧,安装部具有开口。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对应于第一连接部设置。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固定部、定位口和第一安装部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连接件和支架相连。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支架背离第一驱动件的一侧,安装部具有开口。具体地,安装部可以为环形台,环形台的内壁面具有螺纹。当然,安装部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确保安装部的内壁面具有螺纹即可。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对应于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支架上。具体地,第一安装部对应于定位口设置在支架背离第一驱动件的一侧。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具体地,第一固定部为第一固定口。第一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固定部、定位口和第一安装部的开口,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连接件和支架三者紧固相连。具体地,第一紧固件为螺钉。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部和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安装部和支架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安装部和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安装部和支架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安装部和支架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螺母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整个安装结构的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和第一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支架上。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设置在第一驱动件上。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和支架相连。
在该设计中,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在支架上,第一安装部设置在第一支架部上,第二安装部设置在第二支架部上,通过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可以实现支架整体与第一驱动件的可靠连接性能。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二固定部和第二安装部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和支架相连。具体地,第二固定部为第二固定口。第二紧固件为螺钉。通过螺钉机壳实现第一驱动件以及支架之间的稳固连接,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支架上,第二驱动件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支架和连接件作为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安装结构,通过将连接件设置在支架和第一驱动件之间,从而可以为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提供可靠支撑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部,第三支架部相对于加强件连接在第二支架部上。
在该设计中,支架还包括第三支架部,第三支架部相对于加强件连接在第二支架部上。第三支架部用于连接第二驱动件。第三支架部沿第二支架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架部的厚度方向包括靠近第一驱动件的第一厚度方向,以及背离第一驱动件的第二厚度方向。第三支架部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第二厚度方向延伸,从而便于第二驱动件的安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第三支架与加强件位于第二支架部的同一侧。
在该设计中,第三支架部与加强件位于第二支架部的同一侧,从而可以令家电装置的整机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升内部结构的合理布局。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架部、第二支架部和第三支架部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支架为钣金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进一步地,家电装置为风扇,风扇包括扇头和风叶,风叶设置在扇头上。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摆动。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够控制风叶转动。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为风扇,风扇包括扇头和风叶,风叶设置在扇头上。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摆动,即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左右摇头和上下摇头,从而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吹风,给用户带来全身的凉爽。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扇头独立地上下摇头、又能独立地左右摇头、同时,也能够同时上下摇头和左右摇头。当风扇同时上下摇头和左右摇头,则站在风扇出风的前端来看,扇头的运动轨迹呈现“W”造型。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够控制风叶转动。进一步地,风扇为遥控式电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中连接件和支架的装配过程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家电装置中连接件和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8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 家电装置,
110 支架,
111 第一支架部,111a凹槽,111b第一安装部,111c第二安装部,
112 第二支架部,112a安装口,112b配合部,
113 第三支架部,
120 第一驱动件,
130 连接件,
131 第一连接部,131a装配部,131b定位口,
132 第二连接部,
140 加强件,141装配口,
150 第一固定部,151第一紧固件,
160 第二固定部,161第二紧固件,
170 第二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家电装置100。
实施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家电装置100包括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支架110上。连接件130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100包括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其中,支架110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130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连接件130的一部分能够与家电装置100的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支架110设在腔体内。连接件13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
在该实施例中,家电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具体地,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支架110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110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连接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如果支架11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之间,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110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130而言,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130可以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加强件140,加强件140设置在支架110的外边沿。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加强件140,加强件140设置在支架110的外边沿,加强件140能够增强支架110的结构强度。值得说明的是,加强件14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加强件140间隔布置在支架110上。进一步地,加强件140可以沿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包括靠近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厚度方向,以及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二厚度方向。加强件140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第二厚度方向延伸。当然,加强件140可以具有多个延伸方向。进一步地,加强件140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即加强件140朝向临近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延伸,使得家电装置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使得加强件140的设置不会与家电装置100的其他结构干涉。
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装配口141,装配口141设置在加强件140上,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装配口141,伸入支架110和第一驱动件120之间。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装配口141,装配口141设置在加强件140上,装配口141用于连接件130的装配,装配口141可以简化连接件130的安装定位。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装配口141,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支架110和第一驱动件120之间。具体地,装配口141为方形孔。装配口141的尺寸与第一连接部131的尺寸相适配,从而降低连接件130的装配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支架110包括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侧,加强件140背离支架110的第一侧延伸。
在该设计中,支架110包括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侧,当支架110安装于壳体内时,支架110位于第一驱动件120的上方,则支架110上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侧为支架110的上侧,加强件140背离支架110的上侧延伸,即加强件140朝下延伸,即加强件140朝向临近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延伸,这是由于支架110的下方用于安装第一驱动件120,则支架110的下侧具有一定的装配空间余量,当加强件140朝下延伸时,则可以进一步利用装配空间的余量,从而使得家电装置100的内部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也使得加强件140的设置不会与家电装置100的其他结构干涉。
进一步地,加强件140与支架11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加强件140与支架110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加强件140与支架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加强件140与支架11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加强件140与支架11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7所示,支架110的一部分朝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111a,第一连接部131穿过装配口141伸入凹槽111a内。
在该设计中,支架110的一部分朝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凹陷形成凹槽111a,凹槽111a为沉槽。通过设置沉槽以容纳连接件130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使得连接件130和一部分相对平齐,从而可以确保第一驱动件120平稳装配在支架110和连接件130上。值得说明的是,对应于凹槽111a的一部分支架110的厚度与其他部分的支架110的厚度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值得说明的是,支架110的一部分是指支架110在厚度方向上的一部分,则对应于凹槽111a的该部分支架110的厚度较小,或者支架110的一部分是指支架110的面积的一部分,则支架110整体的厚度不变化,即对应于凹槽111a的一部分支架110与其他部分的支架110的厚度相等。
进一步地,凹槽111a的槽深大于等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
在该设计中,凹槽111a的槽深大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则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凹槽111a中,则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驱动件120之间存在间隙,和/或第一连接部131与支架110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存在一方面能够降低连接件130的装配难度,避免由于连接件130、支架110的制造精度问题而导致的尺寸偏差,从而影响连接件130的正常装配。另一方面,间隙能够有效降低家电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连接件130、支架110存在的小幅度振动而会引起的异音问题。
进一步地,凹槽111a的槽深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0.2mm。
在该设计中,当凹槽111a的槽深小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时,则第一连接部131会凸出于支架110靠近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相对于支架110而言,第一连接部131更加靠近第一驱动件120,则第一驱动件120无法更好地设置在支架110上,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131会将第一驱动件120架空,从而令支架110无法更好地起到安装第一驱动件120的作用。当凹槽111a的槽深大于第一连接部131的厚度0.2mm时,则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驱动件120之间的距离过大,此时第一连接部131无法更好地承接来自于第一驱动件120的振动。
实施例二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架11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壳体具有腔体。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支架110上。连接件13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其中,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100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支架110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110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支架110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在相关技术中,支架11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之间,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110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130而言,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130可以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支架110包括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第一支架部111形成凹槽111a。第二支架部112与第一支架部111相连,第二支架部112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该设计中,支架110包括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第一支架部111形成凹槽111a,即第一支架部111朝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凹陷。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相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架部112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二支架部112的顶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的顶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对于支架110整体而言,支架110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属于同一平面。值得说明的是,支架110的整体平均厚度一致,凹槽111a的槽深与支架110的厚度不相关。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安装口112a,安装口112a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上,安装口112a与凹槽111a相连通,第一驱动件120的一部分穿过安装口112a。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安装口112a,安装口112a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上,安装口112a与凹槽111a相连通,第一连接部131经过装配口141伸入凹槽111a内,连接件130继续伸入时,则第一连接部131可以伸入安装口112a中。第一连接部131伸入支架110和第一驱动件120之间的长度可调,可以根据壳体的位置来具体选择,进而使得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构成的安装模块能够适应于多种不同型号的家电装置100,若壳体上的待安装位与支架110距离较远时,则可以令第一连接部131的伸入长度较短。若壳体上的待安装位与支架110距离较近时,则可以令第一连接部131的伸入长度较长,令第一连接部131的一部分伸入安装口112a。安装口112a一方面可以为连接件130的伸长提供空间,另一方面安装口112a也可以用于容置第一驱动件120的一部分,譬如,第一驱动件120上的驱动开关可以穿过安装口112a凸出设置,对应于驱动开关的位置,壳体上设置相应的缺口以避让驱动开关,从而可以实现第一驱动件120的启停。具体地,驱动开关为抽钮开关。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8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配合部112b和装配部131a,配合部112b朝向安装口112a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的内边缘上。装配部131a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1上,第一连接部131的一部分伸入安装口112a内,装配部131a与配合部112b相配合。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配合部112b和装配部131a,配合部112b和装配部131a对应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和第一连接部131上。具体地,配合部112b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的内边缘上。值得说明的是,配合部112b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的一部分内边缘上,针对于第一连接部131的行程范围内的内边缘设置配合部112b,第一连接部131不会伸入的位置处则可以不设置配合部112b。装配部131a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1上,在第一连接部131伸入安装口112a内时,第一连接部131上的装配部131a会与第二支架部112上的配合部112b相接触并形成限位结构,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连接件130相对于支架110运动。具体地,装配部131a为第一锯齿,配合部112b为第二锯齿,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相互适配,第一连接部131可以伸入安装口112a,也可以脱离安装口112a,在第一连接部131伸入或脱离过程中,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相互挤压。
实施例三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于支架110、连接件130和第一驱动件120的连接方式进行说明,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壳体具有腔体。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支架110上。连接件13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其中,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100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支架110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110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支架110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在相关技术中,支架11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之间,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110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130而言,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130可以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如图7和图8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定位口131b,定位口131b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1上。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定位口131b,定位口131b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31上,定位口131b为长条孔,适配于不同壳体的连接需求。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支架110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一侧,安装部具有开口。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111b,第一安装部111b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31设置。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50,第一固定部15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上。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151,第一紧固件151穿过第一固定部150、定位口131b和第一安装部111b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相连。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安装部,安装部设置在支架110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一侧,安装部具有开口。具体地,安装部可以为环形台,环形台的内壁面具有螺纹。当然,安装部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确保安装部的内壁面具有螺纹即可。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111b,第一安装部111b对应于第一连接部131设置在支架110上。具体地,第一安装部111b对应于定位口131b设置在支架110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一侧。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一固定部150,第一固定部15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上,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50为第一固定口。第一紧固件151可以穿过第一固定部150、定位口131b和第一安装部111b的开口,从而使得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三者紧固相连。具体地,第一紧固件151为螺钉。
进一步地,安装部和支架110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设计中,安装部和支架110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提高安装部和支架110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可将安装部和支架11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加工效率,降低产品的加工成本。并且,通过将安装部和支架110设计为一体成型的一体式结构,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采用螺母连接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整个安装结构的零件数量,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部111c,第二安装部111c和第一安装部111b间隔布置在支架110上。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60,第二固定部16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上。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161,第二紧固件161穿过第二固定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11c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相连。
在该设计中,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部111c,第二安装部111c与第一安装部111b间隔设置在支架110上,第一安装部111b设置在第一支架部111上,第二安装部111c设置在第二支架部112上,通过第一安装部111b和第二安装部111c可以实现支架110整体与第一驱动件120的可靠连接性能。第二紧固件161穿过第二固定部160和第二安装部111c的开口以将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相连。具体地,第二固定部160为第二固定口。第二紧固件161为螺钉。通过螺钉机壳实现第一驱动件120以及支架110之间的稳固连接,提高了产品的整体性,减少了零部件数量,减少了安装工序,提高了安装效率。
实施例四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于家电装置100的其他驱动件进行说明,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壳体具有腔体。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支架110上。连接件13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其中,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100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支架110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110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支架110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在相关技术中,支架11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之间,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110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130而言,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130可以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70,第二驱动件170设置在支架110上。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170,第二驱动件170设置在支架110上,第二驱动件17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支架110和连接件130作为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70的安装结构,通过将连接件130设置在支架110和第一驱动件120之间,从而可以为第一驱动件120和第二驱动件170提供可靠支撑。
进一步地,支架110包括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第一支架部111形成凹槽111a。第二支架部112与第一支架部111相连,第二支架部112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在该设计中,支架110包括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第一支架部111形成凹槽111a,即第一支架部111朝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方向凹陷。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相连接。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架部111和第二支架部112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支架部112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二支架部112的顶壁面与第一支架部111的顶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对于支架110整体而言,支架110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壁面不属于同一平面。值得说明的是,支架110的整体平均厚度一致,凹槽111a的槽深与支架110的厚度不相关。
进一步地,支架110还包括第三支架部113,第三支架部113相对于加强件140连接在第二支架部112上。
在该设计中,支架110还包括第三支架部113,第三支架部113相对于加强件140连接在第二支架部112上。第三支架部113用于连接第二驱动件170。第三支架部113沿第二支架110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架部112的厚度方向包括靠近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一厚度方向,以及背离第一驱动件120的第二厚度方向。第三支架部113可以沿第一厚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第二厚度方向延伸,从而便于第二驱动件170的安装。
进一步地,第三支架110与加强件140位于第二支架部112的同一侧。
在该设计中,第三支架部113与加强件140位于第二支架部112的同一侧,从而可以令家电装置100的整机结构更加紧凑,进一步提升内部结构的合理布局。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支架部111、第二支架部112和第三支架部113为一体式结构。具体地,支架110为钣金件。
实施例五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对于家电装置100的具体类型进行说明,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壳体具有腔体。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第一驱动件120设置在支架110上。连接件130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家电装置100包括壳体、支架110、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其中,壳体具有腔体,腔体用于容置家电装置100的其他零件,以避免其他零件受到外界损伤。支架110设置在腔体内,支架110可以与壳体直接连接,支架110也可以与壳体间接连接。支架110用于安装固定第一驱动件120。第一驱动件120可以为电机、曲柄连杆机构、曲柄滑槽机构中的任一种或任意组合。连接件130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1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支架110之间,第二连接部132与壳体相连,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一部分可以通过连接件130第一连接部131、第二连接部132传递至壳体处,另一部分可以分散至支架110处,从而避免振动集中于某一处而造成结构性能不稳定而直接降低第一驱动件120、连接件130和支架110的可靠连接性能。在相关技术中,支架110设置在第一驱动件120和连接件130之间,第一驱动件120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振动将全部直接传递至支架110上,然后再通过连接件130传递至壳体处,对于连接件130而言,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接触面积有限,当振动剧烈时,则在连接件130与支架110的连接处存在断裂的可能性。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可以呈折弯结构,从而可以适应于家电装置100内部结构的合理布置。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呈“L”型。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32上设有长条孔,长条孔用于与壳体配合从而以实现连接件130与壳体的固定连接。值得说明的是,连接件130可以为钣金件。
进一步地,家电装置100为风扇,风扇包括扇头和风叶,风叶设置在扇头上。第一驱动件120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摆动。第二驱动件170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够控制风叶转动。
在该设计中,家电装置100为风扇,风扇包括扇头和风叶,风叶设置在扇头上。第一驱动件120为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摆动,即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扇头左右摇头和上下摇头,从而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吹风,给用户带来全身的凉爽。值得说明的是,第一电机能够带动扇头独立地上下摇头、又能独立地左右摇头、同时,也能够同时上下摇头和左右摇头。当风扇同时上下摇头和左右摇头,则站在风扇出风的前端来看,扇头的运动轨迹呈现“W”造型。第二驱动件170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能够控制风叶转动。进一步地,风扇为遥控式电风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第一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腔体,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腔体内;
所述连接件包括相连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壳体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加强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外边沿;
装配口,设置在所述加强件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装配口,伸入所述支架和所述第一驱动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侧,所述加强件背离所述支架的第一侧延伸;
所述加强件与所述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的一部分朝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方向凹陷以形成凹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穿过所述装配口伸入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槽深大于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和/或,
所述凹槽的槽深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厚度之差大于等于0mm,小于等于0.2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
第一支架部,所述第一支架部形成所述凹槽;
第二支架部,所述第二支架部与所述第一支架部相连,所述第二支架部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与所述第一支架部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壁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部上,所述安装口与所述凹槽相连通,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安装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配合部,朝向所述安装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内边缘上;
装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口内,所述装配部与所述配合部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定位口,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
安装部,设置在所述支架背离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一侧,所述安装部具有开口,所述安装部包括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
第一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定位口和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架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和所述支架为一体式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还包括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支架上;
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第二固定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件上;
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的开口以将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支架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家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家电装置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还包括:
第三支架部,所述第三支架部相对于所述加强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部上,所述第三支架与所述加强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架部的同一侧;
所述家电装置为风扇,所述风扇包括扇头和风叶,所述风叶设置在所述扇头上;
所述第一驱动件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能够控制所述扇头摆动;
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能够控制所述风叶转动。
CN202023273238.1U 2020-12-30 2020-12-30 家电装置 Active CN2140140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3238.1U CN21401400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家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73238.1U CN21401400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家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4003U true CN214014003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3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73238.1U Active CN214014003U (zh) 2020-12-30 2020-12-30 家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40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51544A1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EP2557002A1 (en) Universal connection element of windshield wiper
CN214014003U (zh) 家电装置
EP2292931A2 (en) Hermetic type compressor
JPH0960918A (ja) 空気調和機
JP4033559B2 (ja) 電力供給装置を備えた密閉形電動圧縮機を組み込む冷蔵庫
CN111271260B (zh) 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EP4044409A1 (en) Motor brush, motor and washing machine
US11215223B2 (en) Bearing assembly, bearing assembly mounting structure and air blowing apparatus
JP6577398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室外機の製造方法
CN215305272U (zh) 一种结构可靠的食品加工机
CN219181850U (zh) 线控器的安装结构及家电产品
JP2008020106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9427892U (zh) 车辆的空调主机支撑件以及车辆
CN219918599U (zh) 电机的防振装置、电机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0267530U (zh) 空调室外机
JP3072760U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18184855A (ja) 圧縮機及び圧縮機を搭載した機器
CN217952679U (zh) 电机安装座及空调
CN111850996B (zh) 壁挂式衣物处理设备
CN213901175U (zh) 一种开关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吸油烟机
CN219976555U (zh) 电暖器
CN220067102U (zh) 一种高速电机
JP410443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19390027U (zh) 电控盒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