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012773U - 自发电开关 - Google Patents

自发电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012773U
CN214012773U CN202120204278.6U CN202120204278U CN214012773U CN 214012773 U CN214012773 U CN 214012773U CN 202120204278 U CN202120204278 U CN 202120204278U CN 214012773 U CN214012773 U CN 214012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proof
generator
self
pressing
switch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042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莹
肖海鹏
程小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in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in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in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042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012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012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012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包括:防水结构、发电机、复位弹性件与底壳;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的防水活动部,所述防水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以在所述防水壳体、所述防水活动部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复位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防水活动部具有:用于对接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的第一对接部以及:用于对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的第二对接部;所述防水活动部能够在受控下压时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运动,以触动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触动部。

Description

自发电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发电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相关技术中,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其为无源无线的开关,不会产生布线、电池污染等问题。现有的自发电开关中,按键可经防水结构传动驱动杆,驱动杆被驱动后可触动发电模块的触动部,驱动发电模块发电。
以图1为例,按键1001下按时,防水结构1003被驱动发生运动和/或形变,从而推动驱动杆1002,驱动杆1002可触动发电模块的触动部。其中,驱动杆1002和/或按键1001的运动方式为枢转运动,进而,会在接触部位A和/或接触部位B形成X轴正向或负向的摩擦作用力,该摩擦作用力将会致使防水结构的摩擦、拉扯,甚至撕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发电开关,以解决防水结构的摩擦、拉扯,甚至撕破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发电开关,包括:防水结构、发电机、复位弹性件与底壳;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的防水活动部,所述防水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以在所述防水壳体、所述防水活动部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复位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防水活动部具有:用于对接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的第一对接部以及:用于对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的第二对接部;
沿远离所述底壳底面的方向,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依次分布,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依次分布,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依次分布;所述防水活动部能够在受控下压时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运动,以触动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复位弹性部件的触动部。
可选的,所述防水活动部未受控下压时,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之间沿下压方向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对接。
可选的,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褶皱部,所述防水活动部的外周通过所述褶皱部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所述褶皱部能够随所述防水活动部朝向和远离所述底壳底面的运动发生形变。
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用于接受下压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二侧用于接触对接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的厚度大于指定的目标厚度,且大于所述褶皱部的厚度。
可选的,所述目标厚度为1mm。
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表面具有平面,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二侧表面具有外凸的弧面;
若所述第一对接部所接受到的下压的作用力偏离于所述弧面的圆心,则:所述第一对接部接触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时,所述下压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对接部发生偏转和/或形变。
可选的,所述第一对接部设于两个第二对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每个第二对接部之间均设有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以使得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能够限位嵌入两个限位凸起之间。
可选的,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扭簧。
可选的,所述扭簧为具有两个侧臂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侧臂分别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对接部。
可选的,所述防水活动部为具有凹槽的槽体部,所述凹槽的开口背向所述底壳的底面,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设于所述槽体部的槽底。
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设于所述底壳的开口侧,所述防水活动部能够随所述按压结构的受控下压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运动。
可选的,所述按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壳开口侧的按压本体,以及用于对接所述防水活动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按压本体朝向底壳底面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按压部嵌入所述防水活动部的凹槽中,所述按压部凸起于所述按压本体表面的凸起高度匹配于所述凹槽的最小槽深,以使得所述按压部的末端对接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槽底。
可选的,所述按压结构设有贯穿所述按压结构内外两侧的导光件。
可选的,所述按压结构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壳。
可选的,所述按压结构固定设有第一枢转连接部,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枢转基体,所述枢转基体设有第二枢转连接部;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轴孔,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转轴;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转轴,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轴孔。
可选的,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发电机卡扣,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发电机卡扣。
可选的,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弹性件安装座,所述复位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
可选的,所述自发电开关,还包括防水压板,以及延伸于所述防水壳体外周外侧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夹于所述防水压板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
可选的,所述防水压板与所述底壳之间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电机的拼针导通连接。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设有供所述防水活动部穿过的开口,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
可选的,所述防水结构为一体的防水硅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开关中,由于防水结构的防水活动部可以相对于防水壳体活动,且防水活动部具有用于直接对接发电机的触动部的对接部,无需经驱动杆的旋转运动传动,进而,可消除或减少防水结构表面X轴方向的摩擦作用力,避免或降低了防水结构被拉扯、撕破的可能性,有效保障了防水性能、安全性,提高了自发电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省略了驱动杆,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节约部件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按键、驱动杆与防水结构的作用原理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局部构造示意图一;
图2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局部构造示意图二;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c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a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压前第一对接部的形状示意图;
图7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压时第一对接部的形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未被按压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被按压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自发电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电模块、复位弹性件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有发电模块、电路板与复位弹性件的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防水结构与防水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水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水壳体;
11-防水活动部;
111-第一对接部;
112-第二对接部;
113-限位凸起;
12-褶皱部;
13-外延部;
2-底壳;
21-弹性件安装座;
211-安装轴;
212-弹性件卡扣;
22-枢转基体;
23-螺孔;
24-发电机卡扣;
3-发电机;
31-触动部;
32-拼针;
4-复位弹性件;
41-触动部;
5-电路板;
6-防水压板;
7-固定连接件;
8-导光件;
9-按压结构;
90-按压本体;
91-第一枢转连接部;
92-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2a、图2b、图3a、图3b与图3c,自发电开关,包括:防水结构、发电机3、复位弹性件4与底壳2。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壳体1,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1的防水活动部11,所述防水壳体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2,以在所述防水壳体1、所述防水活动部11与所述底壳2的底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3与所述复位弹性件4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沿远离所述底壳2底面的方向(例如图2a与图2b所示的向上的方向),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防水活动部依次分布。
其中的容置空间,可以为能够容置发电机3、复位弹性件4(进一步还可容置电路板等其他结构)的任意空间,其可以是封闭的空间,也可以是能够对外连通的空间。
所述防水活动部11具有:用于对接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的第一对接部111以及:用于对接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的第二对接部112;其中的第一对接部111与第二对接部112可以是能够实现对接的任意结构,其形状、材料、结构形式可以根据需求任意变化。
沿远离所述底壳2底面的方向(例如图2a与图2b所示的向上的方向),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与所述第二对接部112依次分布,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与所述第一对接部111依次分布;进而,所述防水活动部11能够在受控下压时朝向所述底壳2的底面运动,以触动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与所述复位弹性部件4的触动部41。其中,防水活动部11对触动部的触动可以是仅基于防水活动部11朝向底壳2的运动实现的,也可以是结合防水活动部11的形变实现的。
其中,第一对接部111与第二对接部112的分布方式与结构形式可例如图2a、图2b所示,也可不限于此,只要能够在受控下朝向底壳2的底面运动,并实现对触动部31与触动部41的触动,就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范围。
以上方案中,无需经驱动杆的旋转运动传动,进而,可消除或减少防水结构表面X轴方向的摩擦作用力,避免或降低了防水结构被拉扯、撕破的可能性,有效保障了防水性能、安全性,提高了自发电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省略了驱动杆,以上方案还可通过节约部件降低成本。
此外,在现有相关技术中,之所以选择在防水结构与发电模块的触动部之间设置驱动杆,是因为: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通常会认为,防水结构通常为类似硅胶的材质,其表面易于被割破,当其直接接触触动部时将会被触动部(例如拨片)割破,故而,必须结合驱动杆来实现触动,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在克服该技术偏见的情况下,通过防水活动部及其上的对接部的相关设计,在省去驱动杆的同时,既保障了发电模块的有效触动,又避免或降低了防水结构割破的可能性,有效保障了防水性能、安全性。
针对于其中的复位弹性件4,沿远离底壳2底面的方向,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与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依次分布,即:发电机3的触动部31可以沿朝向所述底壳2底面的方向设于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的一侧,以实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与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之间的对接,复位弹性件4能够产生复位作用力,该复位作用力用于:在驱动发电机3的触动部31被触动朝向底壳2的底面运动后(即:发电机3中作为触动部31的拨片向下拨动后),驱动发电机3的触动部31远离底壳2的底面运动,从而实现复位(即实现发电机3拨片的复位)。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4可以包括扭簧,该扭簧可具有侧臂,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可以是扭簧的侧臂或连接于侧臂的结构(例如连接臂),进一步的,扭簧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还可以为多个。
进一步举例中,扭簧可以为具有两个侧臂的扭簧,两个侧臂可以通过连接臂连接在一起,侧臂与连接臂可例如呈匚字形连接,在此基础上,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可以包括其侧臂和/或连接臂。
进一步的,两个侧臂可分别抵接于对应的第二对接部112,连接臂可对接于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例如其拨片)的朝向底壳2底面的一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复位弹性件4也可采用弹簧、拉簧等结构形式,而不限于扭簧。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a、图8至图10,所述防水活动部11未受控下压时,所述第一对接部111与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之间沿下压方向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对接部112与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对接(即所述第二对接部112与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之间沿下压方向不具有间隔)。
进而,在下压时,防水活动部11先作用于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使其向下运动一段高度差的距离,然后再作用在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使其下压,实现对发电机3的发电。
以上方案中,在对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下压的过程中,复位弹性件4不会对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产生反向的作用力,降低发电机被下压触动时的阻力,保障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例如发电机3的拨片)能够更充分、有效、便捷的触动,满足防水活动部11对发电机3的触动部31的触动需求。
另一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b,所述防水活动部11未受控下压时,所述第一对接部111与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对接(即所述第一对接部111与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之间沿下压方向不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对接部4与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对接(即所述第二对接部112与所述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之间沿下压方向不具有间隔)。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褶皱部12,所述防水活动部11的外周通过所述褶皱部12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1,所述褶皱部12能够随所述防水活动部11朝向和远离所述底壳2底面的运动发生形变,其中的形变,包括褶皱的伸展、压缩、偏转等。
所述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一侧用于接受下压的作用力(例如可对接按压结构9中的按压部92,也可直接接受人手或工具的下压操控),所述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二侧用于接触对接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
请参考图7a与图7b,所述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的厚度H大于指定的目标厚度,且大于所述褶皱部12的厚度。
其中的目标厚度可以为1mm,但也不限于该举例,根据所选择的材料,自发电开关的尺寸等,可任意变化,只要形成了加厚的部分,就不脱离以上方案的范围。
通过形成加厚的部分(至少大于1mm),使得其不容易被磨破。同时,厚度比较大的情况下,若第一对接部111第一侧受按压的位置(例如按压结构9的按压部92的按压位置)与第一对接部111第二侧对接发电机3的触动部31的位置之间存在横向的位移差,则会导致第一对接部111处(例如该处的硅胶)被横向撕扯,而以上方案中加厚的部分(即大于目标厚度的部分)可以通过对接部的倾斜或者形变来适配两者的横向位移差,从而降低或消除因此而导致的撕扯、破损。
进一步的举例中,如图7a与图7b所示,所述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一侧表面(即图7a与图7b所示的上侧表面)具有平面,所述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二侧表面(即图7a与图7b所示的下侧表面)具有外凸的弧面(可理解为在未发生形变时呈该弧面);
若所述第一对接部所接受到的下压的作用力偏离于所述弧面的圆心,则:所述第一对接部接触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时,所述下压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对接部发生偏转和/或形变。
以图7a与图7b为例,在按压前,其可如图7a所示,在按压时,其可入图7b所示。进而,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一侧(即图中所示的上侧)对外形成面接触,第一对接部111的第二侧(即图中所示的下侧)与发电机的触动部31(即拨片)近似线面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可近似认为使其相对无滑动,第一对接部111(即防水硅胶)会受到两个力作用,使其发生如图7b所示的形变,加厚的部分会使得形变空间增大,从而吸收掉撕扯力,使其不易破损。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5与图6,所述第一对接部111设于两个第二对接部112之间,且所述第一对接部111与每个第二对接部112之间均设有限位凸起113,两个限位凸起113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以使得所述发电机3的触动部31能够限位嵌入两个限位凸起113之间。
若复位弹性件4为扭簧,且扭簧为具有两个侧臂的扭簧,则;所述扭簧的两个侧臂41分别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对接部,进而,侧臂41、一个限位凸起113、另一个限位凸起113与另一个侧臂41依次排布。
通过以上限位凸起113,可以保证按压区域不偏移,即第一对接部111的位置限位于稳定的位置,不会发生横向的偏移。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图5与图6,所述防水活动部11为具有凹槽的槽体部,所述凹槽的开口背向所述底壳2的底面,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设于所述槽体部的槽底,进而,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可作为该槽底的一部分。
该槽体部可用于供图示的按压结构、其他装配在一起的结构、独立的工具、或手伸入进行按压。进一步的,在图3a、图3b所示方案中,可不采用图示按压结构进行按压,在图3c所示方案中,可采用按压结构进行按压。在图3a、图3b所示的举例中,底壳2、电路板4、防水结构等装配在一起之后,可作为单独的组件,适用于不同外形的产品,根据需要可以增加卡扣或其他固定方式,具有较佳的灵活性。
此外,以上所设计的防水结构(例如包含防水壳体、防水活动部、褶皱部等)可以为一体的防水硅胶。
在该防水硅胶中,其为透明的硅胶,可不阻挡指示灯光线透出,按压位置做成波浪褶皱(形成褶皱部12),按压过程减小硅胶套拉扯变形,减小拉扯产生的阻力,四周边沿平整,起防水作用,按压发电机拨片的位置(即第一对接部111的下侧)和按压复位扭簧的位置(即第二对接部112的下侧)可以存在一个高度差,目的在于:按压过程,先推开复位弹性件(例如扭簧),去除其作用在发电机拨片上的复位力,使发电机拨片在自由状态下触发。
请参考图3c,以及图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按压结构9,所述按压结构9设于所述底壳2的开口侧,所述防水活动部11能够随所述按压结构9的受控下压(局部或整体的受控下压)朝向所述底壳2的底面运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2,所述按压结构9包括设于所述底壳2开口侧的按压本体90,以及用于对接所述防水活动部11的按压部92,所述按压部92设于所述按压本体朝向底壳底面的一侧。
其中的按压部92可嵌入所述防水活动部11的凹槽中,进而,任何适于嵌入的结构形式均可作为以上方案的一种举例。
所述按压部92凸起于所述按压本体90表面的凸起高度匹配于所述凹槽的最小槽深,以使得所述按压部92的末端对接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槽底。进而,按压部92的下按可触动防水活动部11。
进一步的一种举例中,请参考图3c、图12,所述按压结构9设有贯穿所述按压结构内外两侧的导光件8。该导光件8可以为能够实现导光的任意结构与材料,导光件8的一端可对接于容置空间内的发光器件(例如设于电路板的LED),进而,可通过导光件8对外进行指示,其指示的内容可以根据需求进行任意配置,不论配置何种指示内容,均不脱离以上举例的范围。
其中的导光件8可热熔固定在按压结构上,达到外观亮灯指示的目的。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结构9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壳2。进而,按压结构9的按压与复位是通过枢转运动实现的,该枢转可以是基于转轴实现的,也可以是基于支点实现的。
进一步的一种举例中,请参考图12至图14,所述按压结构固定设有第一枢转连接部91,所述底壳2内固定设有枢转基体22,所述枢转基体22设有第二枢转连接部;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轴孔,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转轴;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转轴,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轴孔。
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发电机卡扣,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发电机卡扣。
请参考图9与图10,一种举例中,按压按压结构9后,按压结构9的按压部92作用防水硅胶(即其中的防水活动部11),使其推开扭簧(即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施力给发电机3的拨片(即发电机3的触动部31),发电机拨片发生运动。
撤去按压力,扭簧(即复位弹性件4的触动部41)给发电机拨片(即发电机3的触动部31)提供复位力,回到起始状态,发电机3在该过程中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为电路板5供电,且发射信号,同时,电路板上的LED可闪烁一次。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3与图14,所述底壳2内固定设有弹性件安装座21,所述复位弹性件4安装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21。
进一步的,弹性件安装座21可设有安装轴211,复位弹性件4(例如扭簧)可套设于该安装轴211,弹性件安装座21还可设有弹性件卡扣212,用于卡接复位弹性件4。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3,所述底壳2内固定设有发电机卡扣24,发电机3可通过发电机卡扣24安装于底壳2。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5,以及图3b与图3c,所述的自发电开关,还包括电路板5,所述电路板5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3位于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底壳1的底面之间,所述电路板5与所述发电机3的拼针32导通连接。进一步的举例中,所述电路板设有供所述防水活动部穿过的开口,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
以上方案中,拼针32与电路板5之间的导通连接可以是焊接实现的,电路板5(例如PCB板)焊接在发电机的两根拼针上,发电机可以为电路板(例如PCB板)提供电能。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16、图17,以及图3b、图3c、图5,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防水压板6,以及延伸于所述防水壳体1外周外侧的外延部13,所述外延部13夹于所述防水压板6与所述底壳2的底面之间。其中的外延部13可覆盖于外周的一圈,也可覆盖于外周的部分位置。
进而,通过防水压板6与外延部13,可实现防水结构与底壳之间稳定、紧固的连接,有效保障防水性能。
进一步举例中,所述防水压板6与所述底壳2之间通过固定连接件7连接,该固定连接件7可例如为装配于所述防水压板6与所述底壳2的螺钉,对应的,在底壳2可设有与该螺钉匹配的螺孔23。固定连接件7也可例如为设于底壳2或防水压板6的卡扣,对应的,在防水压板6或底壳2中可设有用于卡接该卡扣的卡扣配合结构。
可见,不论固定连接件7采用何种结构形式来实现,均不脱离以上描述的范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发电开关中,由于防水结构的防水活动部可以相对于防水壳体活动,且防水活动部具有用于直接对接发电机的触动部的对接部,无需经驱动杆的旋转运动传动,进而,可消除或减少防水结构表面X轴方向的摩擦作用力,避免或降低了防水结构被拉扯、撕破的可能性,有效保障了防水性能、安全性,提高了自发电开关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省略了驱动杆,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节约部件降低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水结构、发电机、复位弹性件与底壳;
所述防水结构包括防水壳体,以及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的防水活动部,所述防水壳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壳,以在所述防水壳体、所述防水活动部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与所述复位弹性件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
所述防水活动部具有:用于对接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的第一对接部以及:用于对接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的第二对接部;
沿远离所述底壳底面的方向,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依次分布,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第一对接部依次分布,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依次分布;所述防水活动部能够在受控下压时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运动,以触动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活动部未受控下压时,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之间沿下压方向具有间隔,所述第二对接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触动部对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还包括褶皱部,所述防水活动部的外周通过所述褶皱部连接于所述防水壳体,所述褶皱部能够随所述防水活动部朝向和远离所述底壳底面的运动发生形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用于接受下压的作用力,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二侧用于接触对接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与第二侧之间的厚度大于指定的目标厚度,且大于所述褶皱部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厚度为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一侧表面具有平面,所述第一对接部的第二侧表面具有外凸的弧面;
若所述第一对接部所接受到的下压的作用力偏离于所述弧面的圆心,则:所述第一对接部接触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时,所述下压的作用力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对接部发生偏转和/或形变。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设于两个第二对接部之间,且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每个第二对接部之间均设有限位凸起,两个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匹配于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以使得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能够限位嵌入两个限位凸起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扭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为具有两个侧臂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侧臂分别抵接于对应的一个第二对接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活动部为具有凹槽的槽体部,所述凹槽的开口背向所述底壳的底面,所述第一对接部与所述第二对接部设于所述槽体部的槽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按压结构,所述按压结构设于所述底壳的开口侧,所述防水活动部能够随所述按压结构的受控下压朝向所述底壳的底面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底壳开口侧的按压本体,以及用于对接所述防水活动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于所述按压本体朝向底壳底面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嵌入所述防水活动部的凹槽中,所述按压部凸起于所述按压本体表面的凸起高度匹配于所述凹槽的最小槽深,以使得所述按压部的末端对接所述凹槽的至少部分槽底。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设有贯穿所述按压结构内外两侧的导光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枢转连接于所述底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结构固定设有第一枢转连接部,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枢转基体,所述枢转基体设有第二枢转连接部;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轴孔,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转轴;
若所述第一枢转连接部为转轴,则所述第二枢转连接部为适配的轴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发电机卡扣,所述发电机固定安装于所述发电机卡扣。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内固定设有弹性件安装座,所述复位弹性件安装于所述弹性件安装座。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水压板,以及延伸于所述防水壳体外周外侧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夹于所述防水压板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压板与所述底壳之间通过固定连接件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发电机位于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发电机的拼针导通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设有供所述防水活动部穿过的开口,所述发电机的触动部位于所述开口与所述底壳的底面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自发电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为一体的防水硅胶。
CN202120204278.6U 2021-01-25 2021-01-25 自发电开关 Active CN214012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4278.6U CN214012773U (zh) 2021-01-25 2021-01-25 自发电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04278.6U CN214012773U (zh) 2021-01-25 2021-01-25 自发电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012773U true CN214012773U (zh) 2021-08-20

Family

ID=77296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04278.6U Active CN214012773U (zh) 2021-01-25 2021-01-25 自发电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012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0182474A (ja) キ―パッド組立機構
US8440927B2 (en) Enhanced returning elasticity micro switch
WO2023020287A1 (zh) 一种按键开关的侧向导通组件
CN214012773U (zh) 自发电开关
CN212277059U (zh) 按键、终端设备、手柄外设及控制设备
JP2011150964A (ja) スイッチ
US7892667B2 (en) Battery security device
CN115398583A (zh) 一种墙壁智能开关、无线智能开关及开关安装架
CN110828218B (zh) 键盘装置
CN103377846A (zh) 键盘装置
CN114446688A (zh) 自发电开关
CN207529856U (zh) 一种开关结构及汽车后背门控制系统
JP2012043299A (ja) 入力装置
KR101197285B1 (ko) 사이드 스위치 모듈
CN218769202U (zh) 一种开关
CN2829051Y (zh) 一种安全开关插座功能件
KR200453797Y1 (ko) 키패드용 메탈돔스위치 조립체
CN206098241U (zh) 按键开关及采用所述按键开关的键盘
CN214672296U (zh) 一种防水轻触按钮开关
US20040231968A1 (en) Tact switch
CN209880435U (zh) 具有段落感的静音微动开关
RU2819499C1 (ru) Головка бритвы в сборе, камера редуктора и бритва с плавающей конструкцией
JP5838057B2 (ja) コネクタ
CN215118711U (zh) 按压开关
CN2805053Y (zh) 联锁按键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